主观评价leica m monochrom

前传:

“你还是写客观点,不然别人会觉得葡萄酸”
“嘻嘻,没办法客观啊,谁让胶片先占据了我的心,不是葡萄酸是葡萄干,数码干是因为火烤的,胶片湿是因为水里捞出来的”
“凡事别走极端”
“可是leica m monochrom 本身就在走极端啊,黑白本身就不客观啊”
“额,好吧,随你说”

 leica m monochrom

虽然我是个搞技术的,但是我实在难以做到客观,如果主观是搞艺术的必要条件,那么我真应该去搞艺术。对于器材的感觉,难以做到客观。想入手MM是看了网上的样片,真不错,让我跃跃欲试,一直想鼓捣一个徕卡m monochrom。后来差点成功交易一台,可惜最终没有缘分。朋友听说就跑来给我用用他的MM,让我实拍了一些照片,解解毒。

很多人都说Leica M Monochrom好,但对我来说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夜里提高感光度,这样可以用到更快的快门抓拍更多的夜里的动感。

但是有几点让我觉得MM并不是可以秒杀胶片,也不能秒杀M8。

1)快门声音那么大,并不比M8好到哪里去。对方还没反应我自己先被惊到了,白天有马路噪音掩护还不是大问题,夜里可不行啊。而胶片M的快门声音不像快门声,更像单反的开机声音。

2)高感光并不是那么舒服的。看看那颗粒,麻麻查查的,网上的测评有都是在光线好的情况下调高感光度,那样拍出来的照片自然噪点少。但是实际使用时,只有暗光才用高感光,这时的照片会出现亮光无噪点而暗光密密麻麻,就如下图中的手机,有种怪怪的感觉。我并不想要那么清晰,我想要的是清晰的感觉,这点数码不如胶片,SORRY Leica M Monochrom

3)1/25秒的快门速度就模糊了,成功率不足20%啊,莫非是天冷我手抖?可是我用胶片机1/8秒都没事啊。我觉得这个跟数码与胶片的成像原理有关系。数码是如实记录光线,在曝光的时间段记录感受到的光线,然后给出一个亮度值。然而胶片曝光是化学放映,在1/8秒的时间里,手持稳定的时间比不稳定的时间长,光线弱时,胶片的化学反应是非常缓慢的,所以只要你手持够稳,轻微的抖动并不会造成成像大范围的叠加。我的理解是这样的。另外布帘快门就是比金属快门轻柔。

4)那么贵的Leica M Monochrom并没让我觉得比胶片惊喜,多少有些失望,Leica M Monochrom确实是个好机器,但是实际使用我并不觉得比胶片高明多少。甚至从我有时候觉得夜或许应该属于闪光灯。

还是别说徕卡mm的坏话了,它的问题是不像胶片,也并不是不好,是我想用MM替代胶片夜拍这事,期待太高了,妄想了。因为没达到自己的期望就说徕卡MM不好,显得我失去了绅士风度。人家leica m monochrom翻译过来叫单色徕卡M,单色,人家并没说叫filmlike啊。啊哈哈,要filmlike,就拍真胶片啊!嗯,有道理,leica m monochrom有他自己的单色哲学。

后传

“按理说,我是街拍,拍的是一种感觉,不应该追求100%放大,也不该追求所谓的油润”

“跟那些没关系,你街拍拍的胶片,不管锐度也罢,黑白彩色也罢,清晰不清晰也罢,都会有一张胶片是不是?”

“是”

“不能因为你拍的不清晰,就要求扫的也不清晰,你照镜子,总不能脏镜子照吧,不管长的美丑”

“对,WE LOVE FILM ”

徕卡快门速度需要知道的一些事儿

总是用徕卡的速度转盘,真的会对每一档快门产生感情,不知不觉的快门不再只是一个曝光参数,而是摄影的钥匙。要进行拍摄就得先选对钥匙,其实钥匙并不多,3、5个快门足够用一辈子了。

快门:白天1/125秒、1/250秒、1/500秒足够拍一切题材。再快你拍子弹么?
慢门:晚上1/60、1/15秒也足够应付各种环境。再慢就得上三脚架了,用徕卡很少人带架子吧。
在胶片时代,常规运动胶卷是指ISO400的卷,按照这个感光度来说,足够满足日常绝大多数的拍摄。下面聊聊每一档徕卡的快门速度。
1/1000秒: 徕卡最高快门是1/1000秒,这个快门基本可以抓住除了子弹外的高速运动。运行中的飞机、骑车、摩托。
1/500秒: 的快门可以抓拍什么呢?一边走一边拍跑步的人、骑车的人、行驶的骑车、跨栏的刘翔、扣篮的詹姆斯。
1/250秒:这档快门最好站住了拍跑步的人……跨栏的刘翔、扣篮的詹姆斯。
1/125秒:这是很多大师喜欢的快门速度,也是声音最销魂的快门速度,也是徕卡M机器里误差最小的一档快门速度,其他快门速度都是以这档为标准调教的,可以说快门排队是必须喊“向1/125看齐”的。很多人喜欢这个速度是跟拍摄方式有很大关系的,一般拍照都是站住了通过取景框构图,然后被拍摄的对象都在原地做一些动作或者缓慢行走,这档快门可以抓拍这些,即不会运动模糊也留出足够大的景深。但是,我经常盲拍、在运动中拍运动的人,1/125秒会模糊,所以我的常规快门速度尽量从1/250秒起步,而不是1/125秒。
1/60秒:光线不好时,比如早晨、傍晚、阴天、树荫下、室内侧光,最好拍原地的人,行走就会稍微模糊了。不带防抖的单反,这个快门几乎是最低速度了,再低就会模糊。但是徕卡不会,徕卡不存在所谓的安全快门的说法,只要你手够铁,1/4都行。
1/30秒:光线不好时拍静止物体。数码M机的手持下限,数码的金属快门震动还是比胶片的大很多。
1/15秒:任何用胶片徕卡的人,稍加训练,就可以拍出不模糊的静物,哪怕你是90mm镜头。一般来说,1/15快门是胶片m机手持的下限。
1/8秒:几乎是手持拍摄的极限,可以使用手持的快门,成功率50%左右。
1/4秒:可容忍一定模糊情况下使用,铁手大师偶尔也能拍上一次锐利的照片。
1/2秒:脚架专属。
1秒:脚架专属。
B:脚架、快门线、计时器配合专属。

高速快门

数码徕卡有1/2000、1/4000、1/8000的快门,这些快门主要不是给抓拍准备的,是为了配合阳光下全开光圈时设置的。

关于徕卡慢们不准

徕卡螺口型机器分别用2个转盘控制慢们和快门,M机型开始合并到1个转盘,虽然快门跟慢们是分开的,但是依然有着互动联系,自己乱调整慢们,快门就会不准,还是要专业人士调整。
从徕卡的设计来看,徕卡并不待见慢门,因为用徕卡慢门主要是配合小光圈拍风景,而徕卡的灵魂是在抓拍,所以整个机器的快门钝化,通过徕卡超前的设计,最终把钝化力量传递到慢门上。
也就是说,长期不用的M机,快门会很健康,慢们1/8以下就逐渐不灵光了。这不是设计缺陷,是有意设计成这样的,既然弹簧钝化是必然的,那就让慢们钝化吧。徕卡的设计非常科学,不单是快门慢门有这种考虑,齿轮磨损也是一样,虽然都是铜的齿轮,硬度都不一样,让最容易更换的齿轮磨损。徕卡确实属于艺术品,不是单单靠那个外壳造型撑起来的,心脏更强大。
对于徕卡慢们不准的情况,我一向建议千万别修,千万别修,你用不到1/15以下的快门的,慢门卡顿说明机器用的很少,转一下快门速度盘就复原了,以后别用慢门就成了。一般慢门不准、卡顿,都属于没保养过的机器,其实是捡到便宜了,保养一台就毁一台带封印的机器。私自给慢门上油、宁螺丝,都会给徕卡M带来更多问题,坚决不要乱修,因为真正矫正慢们可能需要仪器,只需要从新调节每一档快门就好了,而不是加油。就算是加油,也不是咱们常见的那种油脂。张大《把玩徕卡里说》,慢门拆开清洗润滑调整。我建议这活儿留给专业人士吧。
最后,慢们不准真的不是事儿,几乎不用的。

快门的中间档位

自打有了电子快门,相机多出来很多档中间快门。
在数码时代中间档位还是有很大作用的,毕竟数码的宽容度差半档直接导致照片的观感差异。而胶片时代差半档,几乎没有察觉,根本不需要在两档快门之间在设置快门了。但是徕卡M1M2M3M4M5竟然都可以无极使用中级快门,就是说可以放在快门之间使用中间快门。但M4-2以后就不设置无级中间快门了,其实胶片真的也用不到。
所以在胶片机里过多的快门选择反而制造更多的麻烦,现代科技其实并不比几十年前的徕卡高明多少。我们对科技的依赖让我们以为自己处在摄影的黄金年代,但事实上很可能是最无聊的参数年代。

为什么说哈苏实验室测评出的19只顶级镜头是个笑话

网络流传着一个段子说:哈苏实验室测评出的世界上最好的19只镜头……。

这个段子非常流行,被人引用,可是只要稍微推敲一下,就会发现这就是个笑话。

第一,哈苏自己不做镜头。过去胶片时代哈苏的镜头靠蔡司设计和生产,现在数码时代全靠富士。对于一个没有镜头设计、生产能力的哈苏,他的实验室能高明到哪里去?能权威到哪里去?

第二,哈苏实验室是否真的存在?这个实验室似乎之前没听说过,之后也没听说过,就蹦出来说这19只镜头牛,然后这个实验室就像蒸发了一样。为什么没持续测评?这个组织是否是临时拼凑的,甚至是否真的存在过?

第三,哈苏算老几。佳能有实验室、尼康也有实验室、徕卡也有实验室,哪个实验室,都比哈苏牛吧,凭啥哈苏说的就权威呢。在我不怎么拍风景的人看来,哈苏镜头都比不上入门的禄来双反。而且哈苏是中画幅,135领域里哈苏算老几?

我用过里面提到的那个徕卡R90 2.8镜头,太锐利的,但是真的,一点都不好用,对焦费死劲了,我宁愿选择徕卡90mm f4,真的。如果是微单,趁早用自动头吧。所谓19只镜头,就算MTF曲线很漂亮,但依然有点刻舟求剑了,那19只镜头全当个笑话吧。

徕卡实验室,测评结果是,世界上最好的135镜头全是徕卡的,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开始就领先,现在依然领先。——不管你信不信,我信了。:)

徕卡 R90 2.8的诗意旅行~

徕卡R90 2.8这个头,哈苏实验室19只顶级镜头之一,却只有3500的价格。转换在索尼NEX系列上面,折合135mm,稍显吃亏。尽管如此,依然挡不住这只顶级镜头的威力,焦内锐不可挡,焦外柔顺油润,放到全画幅索尼A7上估计更会放大这个优点。

做工

这个头有几个版本,我的是德产自带三节遮光罩的版本,对焦柔顺手感非常好,能达到M头的水准。黝黑的喷漆薄薄一层,依附在钢筋铁甲上,让人拿在手里放心,放到包里安心。

锐度

最大光圈2.8完全可用,锐不可挡,颜色有不易察觉的微微偏淡。这头本身就是以锐出名的,锐,锐,这头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不锐。

色彩

真实而提神,德味较浓,后期余地也很大。至今也没见过一个能与之相比的长焦,一个都没有。相信用过的都会中毒吧。

虚化

近距离虚化、远距离虚化,柔润干净,拍人拍物意境非常好。

缺点

在NEX机身上显得头重脚轻。
对焦太慢太长,致命缺点。

总结

这是一只充满诗意的镜头,也是一只传奇的镜头。
这是一只可用来工作的镜头,也是一只保值的镜头。
这是一只值得拥有的镜头,也是一只值得追忆的镜头。
追忆?
因为我很快就把它转出去了,对不起,对焦时间太长了,完全不符合我的摄影风格,我换成了徕卡小巧的L39口的90mm f4配合IIIG。人最终还是要选择最顺手的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