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与徕卡之Walter Mandler沃尔特·曼德勒

顶级镜头设计师

可以说没有Walter Mandler就没有徕卡的今天,没有Walter Mandler就没有今天的徕卡。沃尔特·曼德勒是顶级的镜头设计师,甚至有人说他是设计师中的设计师。他不但爱设计也爱音乐,更是持续学习,一把年纪还当教授,还出专业技术书籍。看来德国教育确实先进。
Walter Mandler生于德国,1946年以实习生师身份进入徕卡,跟着徕卡第一代设计师Max Berek一起工作,参与了早期summicron 50mm/2镜头设计。他特别喜欢光学设计,在实习期他独立设计了600mm f5的折返镜头,但没有正式生产。

搬到加拿大

1952年冷战时期,徕卡怕苏联军队哪天占领工厂,为避免像蔡司那样被迁到苏联,君特·徕兹提议要在加拿大建厂,由他担任加拿大工厂总裁。选择加拿大的主要原因是那里安定,又能直接服务美洲客户。很快沃尔特·曼德勒也搬到了加拿大,并且从实习生转正了,后来他成为加拿大工厂副总裁,主管研发。

徕卡镜头资料里经常出现ELcan就是Ernst Leitz Canada的缩写,加产镜头其实并不比德产差的,甚至有些更好。最早加拿大工厂只组装镜头和m3机身,其中很多小批量加产m3是收藏品,这些m3字号很大,被称为大字版m3,主要是在加拿大组装。而很快那里就具备了镜头的设计和生产能力,甚至比德国本土工厂更强悍,德国工厂都使用加拿大的镜头设计。加拿大工厂持续了50多年的历史。
 

关于徕卡镜头产地

关于德产好还是加产好的问题,以前写过一篇文章《为什么说徕卡镜头加产比德产好》,关于镜头光学素质我的理念一贯是:镜头设计>镜头产地。
也就是说徕卡自己设计的镜头,哪怕是日本产的,成像也非常好。而日本设计的镜头,哪怕在德国生产,成像也很一般,以美能达设计的R头最为典型。
同样,曼德勒的设计被柯尼卡HEXAR RF借用,生产的M-Hexanon 50mm/2 、35mm/2镜头,光学素质跟徕卡非常接近。甚至美能达单反的50mm/2Rokkor也借用徕卡R50mm/2的设计获得不错的成像素质,徕卡设计的m-rokkor 40mm f2镜头由美能达生产,成像依然德味满满,被称为小六枚。设计的重要性是远远大于产地的。包括最近徕卡跟富士合作生产的leica sofort拍立得,镜头也是徕卡设计的,富士生产的,这个镜头比富士同款拍立得锐利很多。
i50mm.com名言:如果我是胶卷,曝光就是我的命运。

最先使用电脑设计镜头

与其他设计师相比,Walter Mandler的特点是年轻,能够娴熟的使用电脑编程。1957年他设计的summicron 90mm f2和summicron m35mm f2 八枚玉一举成为业绩标杆。此后他设计的镜头与Max Berek开始了竞争,他们设计的镜头经常同时进行实验室测评,但两人依然是好朋友,毫无保留的共享心得。后来大量德国工厂镜头也使用曼德勒的设计。
 

没有曼德勒就没有徕卡今天

70年代徕卡面临日本单反威胁,销量骤减,德国总部决定停产M相机,加拿大工厂积极说服德国总部,把M机身和镜头的零件和工具运到加拿大。在那里曼德勒继续设计了较低成本的M镜头,同时小批量坚持M4-2、M4-p机身。虽然迁走了不好卖的M系统,但德国总部的日子并不好过,德国只生产R机身和镜头,而R的销售依然不好。德国徕卡依然举步维艰,到最艰难的时期,R单反也挪到葡萄牙工厂和加拿大工厂,加产的R头甚至比德国本土还多。而且绝大多数卖得好的R头也都是曼德勒的设计。就这样徕卡熬过最严酷的寒冬,重新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旁轴顶峰。如果没有曼德勒的坚持,世界上早就没有旁轴相机了。说没有曼德勒就没有徕卡的今天,一点都不为过。

没有曼德勒就没有单反的今天

要不是曼德勒持续的设计优秀镜头,就没法逼迫日本相机公司改走单反路线,就不会激发出自动对焦,日本公司就不会较劲脑汁去追赶徕卡的光学素质。单反能有今天,不能说跟曼德勒没有关系。
 

光学的荣耀

如果你脖子上挂着上万的镜头,而且知道这是曼德勒设计的,是不是有种荣耀感?每次转动对焦环,似乎大师就在你身旁,你知道,每一次拍摄都是有保障的,每一张照片都不会辜负大师的心血。
在上个世纪60、70年代,蔡司算是光学巨匠,但提到曼德勒,连蔡司设计师也承认他是勇敢的顶级设计师,无论是光学还是机械设计都是同时代的顶级   。曼德勒设计并生产35mm 1.4的镜头,在当时是别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但他的设计绝不是哗众取宠,同年代佳能一堆大光圈实在是有些哗众取宠,曼德勒的设计先锋更实用。有点像乔布斯时代的苹果哦。
乍看起来曼德勒特别热衷于在双高斯结构上根据玻璃特性进行演化,但他的内心是从不拘泥这些的,要知道曼德勒的年代徕卡是亏损的,他的设计很大程度上要迁就成本和市场。如果条件允许,他的设计天赋立刻被激发,看看他给军队设计的elcan镜头就知道了。他的理念是在现有条件下最初最实用最好的镜头。
 

再见曼德勒

徕卡升级镜头的理由很简单:原料玻璃没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世界环保组织干涉,很多非环保玻璃禁止销售,徕卡开始采购外部环保玻璃。为了达到顶级的光学素质并且兼容数码相机,必须提高镀膜技术,还要根据数码感光元件的反光特性重新设计镜头。这就有了asph镜头大发展的新时代,曼德勒光学时代宣告结束。现在唯一在产的曼德勒设计就是自带遮光罩版summicron 50mm/2。现产asph镜头在全开光圈下比以前镜头更锐,反差更大,焦外更顺滑。尽管在光学素质上asph镜头对老头有碾压的优势,但仍然有大批徕卡fans热衷Walter Mandler的镜头,认为Walter Mandler的设计是艺术与光学技术的完美结合。

曼德勒设计的M镜头

summicron 35mm/2 v1 八枚玉
summicron 35mm/2 v2 v3 六枚玉
summicron 35mm/2 v4 七枚玉
summilux 35mm/1.4 钢嘴 世界上首枚达到1.4光圈的高素质广角镜头
summilux 35mm/1.4 圣光
elmarit 21mm/2.8 v1 E60
summicron 50mm/2 高脚版1969-1979
summicron 50mm/2 现行版(含内早期外置嵌遮光罩、现行内置遮光罩版)1979至今
elcan 50mm/2 军版
summilux 50mm/1.4 V2 E43
summilux 50mm/1.4 V2 E46
noctilux 50mm 1.0 夜神
summilux 75mm/1.4 1980-2007
elmar 90mm/4 三枚玉
tele-elmarit 90mm/2.8 v1
tele-elmarit 90mm/2.8 v2
elmarit 90mm/2.8 v2 1990-2007 黑色、银色、钛色 E46
summicron 90mm/2 v1 一代大头九
summicron 90mm/2 v2 1980-1998 pre-asph版 早期e49 后期e55
elmar 135mm/4
tele-elmar 135mm/4
elmarit 135mm/2.8 v1 S7
elmarit 135mm/2.8 v2 e55
elcan 66mm/2 军版
elcan 90mm/1.0 军版
除了这些镜头外,实际曼德勒参与了400多只镜头的设计,包括公开的和未公开的、摄影的、电影的、工业镜头等。

曼德勒本人最喜欢的镜头

他本人最喜欢的镜头是summilux 75mm/1.4,这镜头是基于summilux 50mm/1.4 e43 v2光学设计开发的,徕卡noctilux 50mm/1.0也是基于E43光学开发的。

总结

无论你承认与否,曼德勒设计的镜头都已经成为经典,它在当时的年代是最好的,尽管如今很多镜头已经赶上甚至超越,但仅仅是从实验室数据上,而曼德勒的镜头永远都不是可以用数据衡量的。这也是为什么经典镜头在逐年涨价的原因。
 
 




contact: zhaozhenguo@i50mm.com © 2015-2024 Zhao Zhenguo. All Rights Reserved.本网所有内容文字、图片版权均i50mm.com网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对不遵守本声明或其他违法、恶意使用本网内容者,本网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发布者

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