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富翁

leica m4 + summilux m35 1.4 v1 钢嘴

那天撑了一块红薯,22元。我的天,不知道是红薯个头大了,还是我的钱包瘪了。我猜想,这大哥一定比我赚的多多了,你看人家的工作积极性就知道了,我哪有那积极性。唯独拿着相机,我才能提起精神,想想人不能为钱活着,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就是“富翁”。在这相机里,每一个齿轮都是有用的,不管它在哪里,如何偷懒,它自身都决定了自己的不可或缺性。

选择阳光

leica m4 + summicron m90 f2 e55
有些人喜欢活在阳光的照耀下,至少喜欢摄影的人喜欢追逐阳光,一辈子就这样幸福的拍着身上的光芒

 

热爱自己的劳动工具

这个场景触动了我,不是你脑子里想的悲天悯人,而是我要向人家致敬。人家如此的热爱自己的劳动工具,让我有些自愧不如。

在我看来爱摄影不喜欢器材那真是一种自暴自弃,当你不再喜欢器材的时候,就得好好审视下自己了。
leica m4 + summicron m90 f2 e55

小偷留下的徕卡情缘

leica m4 + summicron 90 f2 e55

路上碰到一个用M-P的摄影师昌好,我也赶紧掏出相机给他拍了一张,闲聊才知道,他原本一套尼康在奥森被小偷拎跑了,就剩下脖子上的徕卡。也是天意,以后就徕卡随身了。

大家以后去奥森要小心了,包放在视线范围内,不然转眼就没了。

老高算器材党,我也算一个

leica m4 + summicron m90 f2 e55

我觉得老高算器材党,我算一个。我们之所以成为器材党,是因为我们不想与主流的摄影同流,我们总觉得那些获奖照片有点不对劲。周围的人拿那些跟我们比,于是伤了我们的心,似乎很难愈合。很多人不能理解我们,认为我们不过是烧钱的冤大头。我觉得,重要的不是理解,是不需要理解。

我只是个路人

leica m4 + summilux m35 1.4 v1 钢嘴

我可以问一个问题么?你拍照的时候是如何看待自己的?觉得自己是个大人物么?

我摇着徕卡的回片扭回答道:“我不是什么大人物,在大街上,我只是个路人”

一只爱街拍的纸老虎

leica m4 + summilux m35 1.4 v1 钢嘴

街拍最好的技巧,是不需要技巧,只需要把自己身体练强壮,装扮的像个痞子,去拍那些文质彬彬的人。这样屡试不爽。但是纸老虎也有遇到水的时候,如果对方抓住你胳膊,说“你拍人家干森么”也只能撒腿跑了。

为什么说徕卡镜头“加产”比“德产”好

收藏家一般喜欢德产,因为那代表了原产地德味儿,最纯正的德国血统。徕卡入门的人也喜欢特产,都开始玩徕卡了,买个加拿大产的不甘心啊……。当我用的徕卡头越多,越觉得产地真不是什么大问题。而随着深入的了解,发现加拿大工厂很牛,甚至超过德国原厂。周围很多老玩家也赞同我的这个观点。

首先徕卡第一代镜头设计是以Max Berek为首的德国工厂为主,第二代镜头设计是以加拿大的Walter Mandler为首的加拿大工厂为主,而几乎所有带来二次光学突破的都是加拿大工厂设计生产的:summicron 35 f2 一代八枚玉summicron 35 f2 二代七枚玉noctilux 50 f1夜神、summilux m75 1.4、summilux m35 1.4钢嘴……统统出自加拿大工厂。而那个年代德国徕卡工厂主要干啥呢?做单反相机……
后来,徕卡出售了加拿大工厂,如今那个工厂生产了世界上最最昂贵的电影镜头——panavision镜头。那镜头的评价可以从网上查查,光学之顶级、售价之昂贵,实际上人家panavision镜头只租不卖的。变态吧。不过也是延续徕卡的设计而已,因为那个时候徕卡也生产电影头,也是Walter Mandler设计的。
其实我觉得很多镜头加产比德产好,因为光学不差,甚至更强,而且还便宜。德味儿都是满满的,我相信德味,人家导演拍电影都按味道选镜头,为啥?谁说世上不存在德味儿。总之我觉得,手握徕卡,不但你能遇见现在这一瞬间,也能感受到未来的那一瞬间。
话说,“王老吉”跟“加多宝”打起来了,“和其正”不见了;“加产”跟“德产”打起来了,蔡司福伦达去哪了?

送你一双大鞋子

leica m4 + summicron m90 f2 e55

走在街头总被幽默的海报吸引。没海报的年代很多摄影师喜欢用这种视觉幽默吸引人,现在海报似乎抢走了摄影该有的幽默。怎么办?我拍海报吧。

鞋子合不合适只有自己知道,似乎相机就没那么容易被自我感知,摄影风格就更难以自我感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