徕卡m可以零下工作吗

赵嘉在他的《兵书十二卷》里提到,他每年都会有极度寒冷的地区拍摄,而胶片徕卡m是他认为35mm里最可靠的,他的康泰时g2、哈苏xpan都遇到过电池罢工。

而我的使用体会也是相似的,手上的多数胶片徕卡从m3到mp都可以在零下12度下工作,而且很完美。有个别徕卡m3会出现冬天幕帘无法全部打开的情况,夏天就好了。

零下时很多电池活性就会打折扣,甚至海拔高一些都会大打折扣。仔细看看会发现,很多电池超过海拔1000米就开始打折扣了,而很多地方都是1000米以上哦。所以用电池的相机,对于气温海拔都有一定要求。

下面这位俄罗斯摄影师Ekaterina Solovieva就是用的徕卡胶片机拍的这本《The Earth’s Circle. Kolodozero》画册哦,徕卡m可以零下工作吗?当然可以喽。

胶片摄影,是行为,是艺术,是焦点,是精神需求

胶片

行为

在传播领域,终结胶片的是数码,之后,终结数码相机的是手机。胶片摄影已经跟传媒没有多大关系了。费事、麻烦的胶片系统,实际上有种“行为艺术”在里头。胶片摄影,是私人的行为。

艺术

只有少部分创作者在乎胶卷。毕竟数码不是胶片,胶片有他自己的特点,利用这种特点,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是很正常的。

焦点

胶片本身就是个话题,有很多故事可讲,话题确实可以聚集一群人。互联网对胶片热确实起到了一个推广的作用。世上很多事情就是这样神奇,胶片竟然以数字的形式呈现在网络上,焦点依然落在胶片上。

精神需求

被吊胃口,实际上是一种“精神需求”。话说i50mm三五年前拍的胶卷还有没洗的呢。😳,不过这种感觉,挺好。&……&

2019 leica z2x kodak gold200

冲洗出过去的底片,似乎微风拂面,忽然间遇见了年轻时的自己。时光,不在空气里,不在手表里,不在脑子里,它似乎就在“啵”的一声,用拇指顶开胶卷盒的那一刹那里。

一句话概括佳能尼康索尼适马富士福伦达的特点

大家讨论索尼的镜头与徕卡镜头的差别。i50mm以及很多年没有碰过sony相机了。也不知道现在索尼家的摄影镜头发展到啥程度了。索尼的音乐器材还是很棒的,有科技味儿的声音嘛,容易上瘾。

看了索尼的样片,忽然觉得索尼的色彩体验,也蕴含着一种科技感呀,难道这也是索尼故意的么?应该是的,按理说索尼是cmos的老大,怎么可能搞不好色彩呢?只是,他们故意要与佳能尼康拉开差别。而这个把科技感、未来感、陌生感揉合到一起的,就是sony的色彩方案了。这种方案,会给你突然性、意外性,有时突然的好,有时意外的坏,总结一个字“贼”,哇哈哈。就像刚刚给自行车装了电动马达,初次骑上,虽然省劲儿,总觉得这电给下去,有点“贼”呀。

尽管都觉得佳能拍人白,尼康清晰锐利,但依然有很多人使用索尼系统。除了转接边例外,喜欢索尼那种陌生而奇怪的未来色的人,应该也大有人在。

大家总结了一句话概括佳能尼康索尼适马富士福伦达的特点:

佳能:好暖好蓝好锐。
尼康:真暖真蓝真锐。
索尼:贼暖贼蓝贼锐。
适马:够暖够蓝够锐。
富士:更暧更蓝更锐
福伦达:傻暖傻蓝傻锐。

至于徕卡嘛,一时半会找不到一个好对应的字呀。因为似乎徕卡没法用暖、蓝、锐来表现。而慢、毒、贵,似乎更适合概括徕卡吧。

其实吧,所有数码,可能都越来越接近。而胶片本身的特点,足以混淆多数镜头的特点。下面这个场景,也用数码m9拍过,真的没有胶片这个赶脚的,至少大光比这点,胶片自然顺滑的多的多。

leica mp + summicron 50mm f2 v4 + kodak ultramax400

尼康底片扫描仪5000ed ma-21组件扫反转片幻灯片怎么样

尼康底片扫描仪5000ed

i50mm网站的底片扫描来源很多,除了店扫外,自己扫描有用爱普生v600扫的,有用爱普生v700扫的,还有尼康底片扫描仪5000ed扫的。过去用尼康5000ed都是整卷扫。这次扫一些现成的反转片底片,效果竟然超乎意料的好啊。

aps-c画幅的胶卷

扫描机器:尼康底片扫描仪5000ed + ma-21组件
扫描软件:vuescan反转片选项,其余设置为默认未改。
底片:推测agfachrome aps-c反转片
尼康底片扫描仪5000ed + aps-c画幅的胶卷
尼康底片扫描仪5000ed + aps-c画幅的胶卷 放大细节
aps-c画幅的胶卷 幻灯片卡套

尼康底片扫描仪5000ed配件还是很科学的,使用ma-21组件可以直接扫这种幻灯片,看来胶片时代的aps-c画幅也蛮厉害的呀,画质其实已经足够好了。这样的照片放大到24寸显示器那么大也是可以看的呀。

全画幅底片

扫描机器:尼康底片扫描仪5000ed + ma-21组件
扫描软件:vuescan反转片选项,其余设置为默认未改。
底片:推测kodachrome 135反转片
尼康底片扫描仪5000ed + 135反转片
尼康底片扫描仪5000ed + 135反转片 放大细节
kodachrome反转片?

从这个135反转片看,这样的胶卷足够放大到三四十寸挂墙上做展览了哦。i50mm本人并不是扫描高手,所有设置均为uvescan上自动的,如果选择更高分辨率也许还会好一些。不过这样的结果已经足够了。底片应该是柯达克罗姆,难怪这个底片曾经让很多人痴迷呀,确实厉害。

更多样片

尼康底片扫描仪5000ed ma-21组件
尼康底片扫描仪5000ed ma-21组件
尼康底片扫描仪5000ed ma-21组件
尼康底片扫描仪5000ed ma-21组件
尼康底片扫描仪5000ed ma-21组件
尼康底片扫描仪5000ed ma-21组件
尼康底片扫描仪5000ed ma-21组件
尼康底片扫描仪5000ed ma-21组件

胶片好片之《郑和下西洋》2009

这蓝天有ccd的味道

被2009年的画质打动了

最近翻腾了一些关于明朝的电视剧,快速刷了胡军主演的《朱元璋》后,想看看朱棣的电影。然后发现口碑最好的是《郑和下西洋》,第一集那画质把i50mm震撼了一下,明明是2009年上映的,怎么比如今的电视剧色彩都要好呀。满满的ccd味道。怎么回事?得研究一下。

自然光看着舒服

ccd还是胶片?

于是立马查了2009年前后的摄像机是ccd呢还是cmos?总觉得是ccd味道。这一查不要紧,又吓了一跳。2009年数字摄像机才刚刚起步。原本以为的ccd味道,却是真正的胶片的味道。人家那是胶片拍的,而且,这个59集的电视剧从1999年就开始筹备了。画质之精良,超过很多现在的电影呀。

该剧是为了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而特别拍摄的,《郑和下西洋》自1999年开始筹划,到2009年正式播出足足10年时间,真是“十年磨一剑”。

大光比的效果很自然

胶片vs数码

为什么胶片会这么打动人呢?于是仔细研究了一下摄像机数字化的历史。然后在百度百科搜到这样两段话:

另:根据德国传统的著名胶片摄影机品牌——阿莱数字技术研究实验室2009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当他们将数字摄影机的CCD像素无限扩大之后(8K),在实验室最精良的条件下进行的测试,影像的锐度达到惊人的细腻度,甚至人的毛孔绒毛都能看清楚,但,在色彩还原度上和饱和度上,数字摄影机仍旧与胶片摄影机之间差距很大,数字技术几乎不可能达到胶片对色彩的敏锐度。因为数字技术的颜色,全是靠人工模拟的色彩种类,比方说:如果被摄物体中某一个点上的颜色是CCD耦合电路中所没有的,那么,CCD就只能找一个最接近的去替代它,一旦这种情况多起来,色彩的还原度就会大大降低。
郑村坝之战马和战功赫赫获赐姓郑
另外,在光感宽容度上,数字摄影机仍旧很弱。同等条件下,胶片摄影机只需要打一盏灯甚至不需要打灯,但数字摄影机却需要两盏甚至更多的灯光来弥补CCD的感光问题,而在对比度上,数字技术的细节还原度则大大降低,当被摄物体的亮部和暗部对比较强之时,数字技术对细节的捕捉和“宽容性”就会出现严重的问题,这也就是我们看数字拍摄的电影之时,会发现,当画面明暗对比较强之时,数字技术的电影,暗部的细节就会很少,甚至黑乎乎一片,但胶片电影却能呈现出非常微妙的细节和色彩对比。

怎么样,哇哈。i50mm一直喜欢胶片味道,原来咱的感觉是对的,哇哈哈,数码怎么可能替代胶片呢?连ccd都跟胶片有很大距离,更别说cmos了。i50mm的感觉一向比较准的,cmos味道就是比ccd少点,嘻嘻嘻。

战争场面的摄影也很厉害哦

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

leica style magzine以及一些日本的关于徕卡的杂志

leica stylke magazine

心无杂质 看杂志

记得小时候开学,最期待的事情就是老师抱着一摞新书走进教室,那种开卷的心情真是心无杂质哇。后来在购买杂志时又找到了这种感觉。于是经常买一些杂七杂八的杂志,要不然咱们咋叫i50mm摄影杂志呢,嘻嘻嘻。目前国内比较好的有《中国摄影杂志》、《中国摄影家杂志》,另外最近发现《摄影之友》水平也在提高,比《大众摄影》有看点了,哇哈哈。

徕卡杂志

关于徕卡的杂志实在太少了,lfi是徕卡官方杂志,以前经常从大望路锐意摄影店买,那时候书一到就赶紧拿下,其事卖这个不赚钱,就是个成本价,总给我留着哇,还是挺感谢的。后来他们也不进了……。然后在网上找到了一本韩国杂志,每一期介绍一个品牌,有一期是徕卡,于是买下。后来春风习习店里买了一本日本的pen+杂志,也是徕卡专辑,非常好看,当然了得借用手机翻译。

日本的

这世界上徕卡杂志最多的竟然是日本。毕竟80年代日本经济发展厉害,买得起徕卡哇,再加上儒家文化影响过的国家都善于学习和钻研,佳能尼康奥林巴斯都是师从徕卡哇,所以日本徕卡杂志多也不足为奇了。

old lens life

于是就有朋友问i50mm知道哪些日本杂志,收集收集,将来搞一些。几年前,朋友去日本京都徕卡店带回来一堆徕卡礼物,什么扇子啊,书签啊,还有一本杂志leica style magzine。设计很别致,是安珠个人专辑。

网络上找到的

记得几年前i50mm还是amazon的会员,经常一不小心就被推送徕卡杂志,都是日文的,大概200元一本的样子。今天又去搜了搜,我去,没有了。在ebay上却搜到了很多,竟然价格高出去很多哇。哎,书籍杂志这东西吧,真是别犹豫,也别嫌贵,喜欢就下单吧。想想过去小人书才几分钱,几毛钱,现在翻了多少倍。不过前提也得是喜欢,要不然一堆书保存管理也是个大工程。

leica style magzine

leica stylke magazine
继续阅读leica style magzine以及一些日本的关于徕卡的杂志

街头摄影52个任务清单

这本小册子不适合一口气读完,而是放在随手能拿到的地方,抓起来翻到一个任务,看一看,随意的看,并不是立刻去按顺序执行这52个任务。挺简单明了。包括街拍的基本概念和相机的参数设置和使用技巧。

最有意思的是第18项任务,提到了胶卷,这么说的:

一条街,一卷胶卷,一天  
你有一天的时间,但只能去一条街,再给你一卷24张的胶卷,你能拍出什么。 有时候,最有创意的作品是在压力下完成的,因为戳稿日期或其他限制会迫使 我们以不同的方式思考。但数字技术让我们变懒了一一很容易拍出许多随意的照片,拍得不好可以删除。这意味着,很多时候我们对自己所拍的照片并没有进行批判或深入的思考,尤其是在拍照没有任何经济后果的情况下。然而,创意却为此付出了代价,导致在一天的拍摄结束后,我们只得到了数百张中低水平的照片。

这本册子不是大师作品集,而是更容易让你进入街拍的手册,高手就不用买了。不过对于新手还是挺有指导意义的,简单直接,没有废话连篇。

中国摄影出版社的,不错哦,目前打折真划算,才一个汉堡的价格。

胶片还是数码–广角边角

胶片的感光几乎与光线角度无关……如果光线的角度不对,照射到数码相机中每个像素上的光量则会不足……

——摘自《胶片摄影的艺术》。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胶片时代的传奇广角镜头到了数码就红移、崩边各种各样的问题。厂家为数码不得不重新设计镜头,让光线不那么倾斜。同时还得靠机身软件矫正畸变和失光,包括徕卡哈苏在内,数码机身都会根据镜头矫正图像。

胶片还是数码–感光面积

胶片简单直白,整张胶片都是感光的……就在不久之前,感光元件上的可感光面积还不到30%……

——摘自《胶片摄影的艺术》。

难怪那么多人依然喜欢胶片。胶片跟数码还真不是简单的谁替代谁的问题,无论是宽容度还是色彩的自然程度,胶片似乎都要比数码好一些,跟真实的感光面积有关系。就连在数码里CCD色彩比CMOS好的争论,也是持续不断,其实很简单:CCD的真实感光面积比CMOS大。

下图这样的场景也就胶片的宽容度能hold住吧,数码只能靠HDR合成了。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

胶片还是数码–防光晕层

有些光线会被片基或相机内部反射回胶片,在光源周围的位置产生光边(光晕),而胶片防光晕层就是为了吸收这些反射光线的……彩色胶片在结构上比黑白胶片更为复杂……一张厚度仅为几微米的彩色胶片一般要有10-20层之多。。

——摘自《胶片摄影的艺术》。

原来胶片自带吸收光晕功能呀,怨不得数码时代很多老镜头都需要升级,要增加镀膜减少机内光线的反射。而胶片就不那么太在乎镀膜。所以在胶片上你就是用徕卡圣光拍,也很难拍出圣光来。

下图是徕卡圣光拍摄,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