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卖的徕卡镜头相机会把编号涂去?

徕卡镜头相机编号由来

徕卡相机展示编号,最早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方便客户登记。就像汽车的发动机号,当丢了之后,再次上保险,登记时就会发现,这个是被盗来的发动机。哈哈。徕卡原本也提供用户报失登记的哦,当相机再次返厂维修时,就会查出来被盗的了。

leica 编号

惊鸿一瞥,一剪钟情

徕卡官方漫画里这个很有意思,一个蒙面剪刀客,正在剪取观光客后背的leica。惊鸿一瞥,一剪钟情。而且还有丢镜头的,刚拥入人群时一机一镜,挤出来时就剩机身了。过去单反镜头比较招摇,容易丢,现在都知道微单了,小镜头也遭殃了,徕卡也吃瓜烙了。

也不一定就是赃物

现如今,有些人卖的徕卡镜头相机会把编号涂去,也不一定就是赃物。因为这个交易频繁的时代,根据一个编号找丢失的相机和镜头还是有一些难度的,没有这样的智能系统呀,大海捞针似的。

实际上很多遮盖编号的,可能自己也不知道是不是赃物,因为徕卡相机和镜头两年内被转让个3、4手,都不是新鲜事。谨慎的卖家,有时候保险起见,就遮盖了编号,特别是出厂不久的新款徕卡相机和镜头,遮盖编号很常见。

查询生产年代

徕卡镜头编号有的时全涂抹,有的还给你留前两位,为什么呢?因为让你两位,就是让你查询镜头的生产年代,这样可以判断镜头的产地、版本啦。

徕卡镜头年代查询

徕卡机身年代查询

为什么不能把摄影书看的太深

leica m4 + elmarit m28 2.8 v1 九枚玉

摄影书籍看多了,自然比啥也不看的懂的多一些,但也容易不小心变成纸上谈兵。引用个《论摄影》、《摄影史》啥的,夸夸其谈。但,我似乎很喜欢听别人引经据典的胡侃,因为书上的话从他们口里说出来更真实,就像活的。可我不想成为那样的人,白瞎了懂那么多。为啥买了那么多书,我却有时候只偷偷翻两下呢?因为发现自己总结的一些小体会,小思想,都被书里说了。也不知是我窃取了他们的思想,还是他们从穿越时空打劫了我的灵感。有人让我老老实实多看书,这样就可以避免跟他们重复了。我觉得这是说不通的,世界上有那么多摄影书,你非得读个遍?这样会直接导致我放弃摄影,当个摄理论家。后来我明白了。正因为我想到了,而别人也想到了,我才验证了他的说法可行。我又何必沮丧,他们感谢我才对啊,于是,我还是那样,拍拍照片,偶尔翻翻摄影书。不把摄影书看的太深。

为什么摄影要真诚?

leica m3 + summarit m50 1.5 kodak 400tx

喜欢的摄影,不是那些获得某某大奖的照片。越来越喜欢看非摄影师拍的照片,因为他们的照片更生活化,更真实,更打动人。更看重他们对生活的彻悟和真诚。与此相反,有些摄影大师拍照,以获奖为目的,领奖台上他们看似风光,实际路子越走越窄,所掌握的技能也只是用来博取评委的称赞,却一点都不能打动我。

少年时写的诗,是给未来的自己精心写下的歌。小孩子的心,就是这么单纯的可爱,他哪里知道未来环境变了,心智也变了。摄影就像刻舟求剑,它不会给你答案,但却给了你是真诚的心思。

为什么早期徕卡镜头有黑嘴铬身?

leica summar 50mm f/2

确实有些徕卡缩头镜身是银色镀铬的,而第一圈却是黑漆的。过去认为是偶然的,就是临时组合赶上了。

后来莲花海老师说:

黑咀是有作用的,能給摄影師不用遮光罩/來不及裝上時,提供較好的遮光能力,尤其是内牙塗黑,鍍鉻是非常反光的,不只是装飾不同(而且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大幅是相機的主流,主打小巧的Leica能更突顯出輕便的使用或宣傅優勢)。鍍鉻卻是耐磨,又經久相傳耐用,那個時代更為使用大眾所接受,形成了初期黑咀鉻身的佈局。

1930年代的Leica 宣傳照片:黑漆的機身,黑咀黑尾的外置多焦距觀景器和黑咀鏡頭,在那額前温柔飄然的一圈秀髮下,襯托着女主角光亮挻拨的高鼻,閃爍的耳環和鑽介,專注鋒利的眼神,極度蹦緊了的食指手筋,期許那樣湛然…一觸即發的美麗動人瞬間…

多少歲月已然善逝,機在人去後留下一幀光影印象,如此的實在又是如許的超然物外,取景者的關心和愛,詮譯了應該珍惜和恰如其份的美麗人生…細味了當中的無常和永恒。

为什么喷徕卡会获得更多点赞?

leicavit + leica mp + summicron 50mm f2 + kodak ultramax400

喷子到处有,堪比一年多

很多喷徕卡的文章经常被传阅。甚至有些专业喷子还因此获得了非常高的知名度,哇哈哈。既然存在,必然有其背后的逻辑哦。

聊性价比的视频受欢迎程度远远大于聊干货的。b站很多up主,一屋子巨贵的hifi产品,讲的也很有逻辑,结果点击量非常可怜。而分享100元耳机选购的视频,都是几十万点击量。哈哈哈哈,一条线材无用论可以迅速获得认同。聊豆瓣神机的火爆程度远远超过徕卡。

相反,喷徕卡往往会获得大量的点赞。看别人大把花钱买徕卡,对自己来说确实是一件残忍的事情。为了一层喷漆花那么多钱买,智商税。手动对焦那么贵,智商税。连拍那么慢,智商税。反正你们这些买徕卡的就是有钱不会拍照。哈哈哈。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这句出自《道德经》的话i50mm是这么曲解的:全世界都认为是好东西的,往往不是好东西。嘻嘻嘻嘻嘻。典型的小众心态,记得曾经有位领导,智勇双全,他说往往当下热播的剧他都不看,因为那是给大众看的。难道这句话,不知不觉植入了i50mm的脑子里……

徕卡被喷了几十年吧,也没见谁把价格喷下来呀。但是靠着喷徕卡,养活了一代又一代的喷子。而且要想成为大众认可的人,往往不喷徕卡两句,就会得罪观众的哦。例如赵嘉的《兵书十二卷》就时不时的贬低一下徕卡,甚至把蔡司zm说的超越了徕卡,把徕卡m8说的一文不值。啊哈哈哈,i50mm是“见多识广”的,能看出哪些是“真话”,哪些“是假话”哟。毕竟要想提高书的销量,踩一踩徕卡是会收到更多点赞的嘛。嘻嘻

自得其乐

玩胶片的人也是被喷的象,啊哈哈哈。很多玩数码的,可以用各种数据证明你们玩胶片的就是智商税。哪怕是坚持用胶片拍电影的诺兰,也是被喷的对象,嘚瑟。哈哈哈。就连一次成像的拍立得都还活的挺顽强,总有那么一拨人乐此不疲。

小众优越感

但是,小众并不一定都是好东西哦。之所以成为小众,一定有其特别糟糕的一面哦。比如磁带随身听机械故障、皮带老化、磁带录音质量不佳等等。徕卡最糟糕的事情就是价格太高了,这是其成为小众的主要原因,哇哈哈。

也许,“小众优越感”往往来自战胜糟糕一面的喜悦吧。黑胶唱片麻烦,但是你会调节唱针了。磁带录音不佳,但是你用卡座自己录音啦。徕卡贵,但是你赚钱啦……。喷我们智商税,但是我们自找的啦~😳。人要是不跟自己较较劲儿,跟吃饱就睡的……

为什么晚年的布列松不再摄影了

leica z2x + kodak gold200

自行车、自行车路标、电动平衡车……这样的场景并不难见到,难的是他们所处的位置怎么看都那么协调,处于阳光下的科技小伙,处于阴阳交界处的复古老人。骑车老人的眼神把画面视点拉到了小伙的脚下,嘻嘻嘻,就算摆拍,也摆不出来吧。街头摄影还是满偷懒的,拍的时候啥都没想,都是事后填词啦。

赖在床上

时间对年轻人来说是美妙的旋律,像空气对于鸟儿的飞翔,看不到却能感受到它的力量。在街头摄影感受时间的气流,是一种幸福,是一种保持内心青春的好方法。可是,也许,街头摄影师的你,也像我一样,会赖在某个周末的床上寻思,为什么晚年布列松后来不再摄影了?

热爱绘画

画笔让思想放飞,也许只是个借口。我想布列松放弃摄影,可能是他意识到自己老了。摄影科技的发展,时刻提醒他:时代不同了,已经不是你年轻的时代了,你已经被世界淘汰了,现在是自动时代了,现在是数码时代了。每一次器材变革都会有一个时代的摄影师息影。

早晚怀旧

就像每次想到年迈的父母玩智能手机,心疼的不是玩不转的问题,而是让他们意识到自己老了。在他们的梦里出现最多的还是缝纫机、收音机吧。

也许,我并不是在关心布列松为什么息影了,而是在拷问自己:为什么忽然对磁带机、cd机有兴趣了。难道是意识到了时间的残酷,而自己是否也会被时间淘汰?

改变世界

爱因斯坦说时间是不存在的,人类被记忆所欺骗。是啊,时间不是玫瑰,人是,是会凋谢的。也许唯一不会凋谢的就是照片里的影像。拿影像作为参考,时间就会存在,没有参考,时间就不存在。主观也许就是客观世界的一部分,就像双缝干涉实验,观测光,他就是粒子,不观测他就是波,至今也无法解释,客观世界怎么会因为人的观测而改变?也许,说不定,自从发明了照相机,世界就不一样了。当然,上一次改变世界的应该是墨子的小孔成像,世界是因为人的观察才开始发生变化的。

leica z2x + kodak gold200

路过这个地下通道,发现了这个张嘴的涂鸦,利用了实体的方口,虚虚实实。于是架起相机等待路人经过,最好还是要加入一些“人”的元素,毕竟是街头摄影嘛,嘻嘻。令人惊喜的事情果然发生了,这位小哥身上的笔画与墙上的笔画相呼应,融为一体,虚虚实实。更妙的是,人物表情不再画面中,让人更加专注那个红色的惊诧表情,嘻嘻嘻,摄影就是这样令人惊喜。

徕卡黄斑上下不合焦,也许是眼镜版镜头惹的祸

二手水深很正常

都说二手徕卡镜头水深,谁说不是啊。一些高价老镜头,里面有灰、起雾、脱膜都是正常的。无论是七枚玉还是八枚玉,给镀膜抛光已经不算什么新鲜事了,而且不是到了中国才这样的,在德国、美国、日本东南亚的时候就抛过一次了。这些暂且不表。

谁负责上下合焦

黄斑上下不合焦,不是镜头卡口造成的,因为卡口里面是负责左右合焦的。上下由机顶的光学取景器负责,对于胶片机来说,就是机身脑门上的那颗螺丝。

都是眼镜惹的祸

很多眼镜版镜头会造成徕卡m机的黄斑上下不合焦。为什么呢?因为眼镜是由螺丝固定的,很多新手小白发现眼镜版镜头便宜,就买回家,然后自己用螺丝刀拆掉了眼镜。然后发现,没有眼镜会跑焦。于是又装了回去,这一拆一装,每颗螺丝拧的松紧不一,很容易破坏眼镜原本的平面,于是就会发现,黄斑上下不合焦了。更有甚者,装回去的眼镜不是这只镜头原配的眼镜👀~ 。很多转接党也是毁眼镜版镜头的元凶哦,哈哈。

所以如果你手里只有眼镜版镜头,然后发现黄斑左右不合焦,不要着急认定就是机身的事情哦。徕卡戴眼镜的镜头有:

leica summicron 35mm f2 v1 八枚玉

leica summaron 35mm f2.8 小八枚

leica summaron 35mm 3.5 小小八

leica summilux 35 1.4 v1 钢嘴

leica summilux 35 1.4 v2 圣光

为什么会有眼镜版镜头

由于徕卡m3没有35mm线框,这些眼镜版的镜头会通过眼镜缩放50mm线控为35mm对应的取景范围。所以这些镜头的英文里会加上一句“for m3”和“goggles”。

一个leica爱好者眼中的sony,一个徕卡用户手上的索尼

leica和sony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常常搜寻有哪些工业设计经受了时间的考验。没有对功能的过多要求,没有对性能的太高期盼。只需要能放到桌面,拿起来,再放下,能被莫名的触动。对于我这样的一个leica爱好者,其实桌上也摆满了sony。在周末的午后,把徕卡放在一边休息,2020年的电台声音从1978年的收音机穿出来。也许,人在感受到“时空”的一刹那,即是佛说的“开慧眼”吧。

sony cfm-800

谁不曾喜欢sony?

迭代飞快的电子产业里,能够被时间检验的产品其实并不多。最终只有那些有态度的产品才能留下,穿越几十年令人赞叹。也许是一台磁带walkman、一台cd、一台md、或者一部收音机。这些产品里总有那么一款,是曾经触动过你,也让人联想到与之相关的那些故事。

sony nh1

sony的名字——声音男孩

sony前身叫ttk,为了进军欧美改名了,sonus + sonny boy = sony,其中sonus就是“声音”的意思。索尼是卖声音起家的哇,尽管现在从硬件到影视娱乐游戏都有涉足了。

sony的声音

个人认为sony的声音底子像日本人一样的清瘦,而重低音的音效又可以做到相扑手那样的肥硕。当然了,sony很少宣传它们的专业产品,那些产品中低调好用的耳机也很多。

sony d-vm1
继续阅读一个leica爱好者眼中的sony,一个徕卡用户手上的索尼

镜头厂商不愿意说的秘密:为什么微单镜头比旁轴镜头便宜

为什么同样的光学结构,微单镜头比旁轴镜头便宜?

很多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疑问,而如果你问厂家,厂家往往左右而言它。实际上这很简单,徕卡镜头对焦时,对焦筒会前后移动,那个移动的量将控制黄斑的左右移动。比如相机机身里的联动杆行程是固定的,1米、2米、无穷远也是固定的,这个固定的幅度又联动着黄斑。而你的镜头螺纹是顶着联动杆在运动,原本应该定在1米的幅度,结果超出去一丝,也是跑焦了。

而这个精度,是需要光学镜片的公差、对焦螺纹的公差、装配过程的误差都控制在极小范围内才行。也就是说当每个部件组合好以后成品率会非常低。这也是徕卡镜头昂贵的一个原因,也是日系镜头改单反路线的原因。据说德系耳机贵,也是报废率高。而微单根本没有黄斑联动的需求,只要装上就能用,反正都是屏幕取景,所以微单镜头的成本是远比徕卡镜头低的,也更好做。

所以微单镜头比旁轴便宜,哪怕是同样的光学结构。

为什么徕卡用户很多都是音乐爱好者?

leica m-p

在一个讲究效率的年代,手动对焦、旁轴取景的徕卡用户,不是忘记了时代,却真是忘了“我”。做什么做到忘我,也许就是做对了。还有一件容易忘我的事情,那就是听音乐了。发现很多徕卡用户也都是音乐爱好者。

Hifi与街头摄影

街头摄影其实就是尽量追求高保真的哦,甚至有人说“不能裁剪”,要的就是真实,要捕捉到当时的气氛,不能过多的修饰,和hifi似的。音乐很像哦。讲究hifi的玩家,也是摒弃一切音效、均衡器,减小一切失真,在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到还原真实。hifi和徕卡有个最明显的共同点,都很烧钱……。更有甚者说:“好设备决定音乐取向”。

“玄学家”和“科学家”

hifi圈和徕卡圈差不多,都充满了“玄学家”和“科学家”。i50mm自己还是相信玄学的,甚至越玄越玄有可能是真的。在听hif人声、古典时,换线确实能听出差别,而且不小。甚至音源决定一切也不是没有道理,一台便宜的cd光纤输出是能听出不如贵一些的cd光纤好的。另外,解码器真的可以让声场自然分离。前后级功放对音色的影响也很明显的,同样的弦乐,一台200的功放听出200的小提琴音色,用20000的功放能听出20000的音色,啥时候听听几十万的小提琴呢?

谁说器材不重要?

只是,时间,空间,钱袋子的平衡罢了。😢,不喜欢听古典,很可能不是喜好问题,也不是古典音乐本身的问题,往往是器材问题。别人咱管不了,森海塞尔hd600确实是个开启古典音乐的钥匙,对耳放要求还不高。用一个廉价流行重低音耳机是无法欣赏古典音乐的哦。hifi耳机是治疗古典恐惧症的良药。同时,徕卡往往是治疗街头摄影恐惧症的好方子。

磁带爱好者和胶片爱好者

每当按下磁带机的播放键,那熟悉的莎莎声就回到了耳畔,伴随着磁带不经意间的颤抖,除了听到音乐声,似乎还听到了时间的声音。胶片和磁带一样,都是天然带底噪的哦,但是这种底噪不是干扰,不是音效,而是画面的组成部分。所以在徕卡用户中依然有人玩胶卷,也有人依然听磁带。

狂躁贝多芬

当狂躁的时候可以听听贝多芬,释放一下压力。没必要喷这个器材不好,那个器材不行什么的,还是多听听,多静静。人啊,都有个毛病,一不小心就要说服谁,一不小心就要跟人论战,这世上哪有谁说服谁,都是谁乐意相信谁。远离争论,还是自己听自己的音乐、自己玩自己的相机省心。

徕卡之歌

有个用徕卡叫之歌的哥们,非要给他画个带耳机的简笔头像,要有耳机,要有表情,还要有肖邦的赶脚……,没想到这哥们选中了一个,还做成了热靴……。为什么徕卡用户很多都是音乐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