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 DAYS THE ROLLING STONES

365 DAYS THE ROLLING STONES

音乐和照片永远是分不开的。遥想磁带随身的年代,拆开包装的那种兴奋,一方面来自音乐,另一方面也是来自于附送的内部歌单和插图照片。ROLLING STONES滚石乐队,从卡带到cd,再到流媒体,也真是滚的时间够久的。

黑白红

购买这本画册主要是看中了它的黑白照片和红色字体,哈哈,黑白红,这三个元素凑到一起有种说不出的兴奋感,很摇滚,很徕卡。

表情一样的人

从照片可以看出,滚石乐队的5个人表情出奇的一致哦。风格统一的坏小子形象,那时候他们还年轻,哈哈。同时这些照片也是叛逆和不加掩饰的风格。

365 DAYS THE ROLLING STONES
继续阅读365 DAYS THE ROLLING STONES

胶片到数字影像的革命

胶片到数字影像到革命

对摄影的认识不能只是在网络上,杂志也不行,订阅大众摄影20年,也还是大众摄影,依然在那个层面打转转,依然很多困惑。
而这样的一本书却能直接给你提供多个维度跳上一个台阶看摄影。

形式古人都玩过了

你会知道社会上哪些五花八门的摄影形式早就有人尝试过了,什么摆拍,模拟喜剧,甚至拍摄人造场景,拍摄用玩偶,等等等。

开启多个维度看摄影

你会发现争论照片真假本身并没有多少建设性的结论。相反,你会更宽容的看待一些摄影形式,今后再也不会被一些摄影忽悠了。

这是本概念书

这本书不会给你的摄影提供任何帮助,它只是告诉你摄影从胶片到数码,这一路的经历。你不会再简单的从好坏、对错去看待摄影。甚至摄影师,艺术家,电影导演,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他们可以互相借助,并进行再创造。

大师是时代的产物

有些大师的作品我们觉得很一般呀,哪有那么伟大,可是放在那个时代那个摄影师做了,就是在一种形式上做的探索,而不是简单的“拍的好不好”可以解释的。

没必要追求先锋摄影

当然作者是站在上帝视角评论摄影的历史,实际上摄影它自有期生长的规律,不是作者简单概括能总结出来的。你不必强调自己是先锋摄影,历史上被公认为先锋的就那几个人,其他人就不伟大了么?才不是。哪怕是落伍的形式,落实都具体的拍摄项目上也可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数码开启了一个时代

柯达开发了数码,却结束了自己。当然也有一种说法,sony的实验数码机比柯达还要早。无论如何,在全球领域,数码确实开启了一个全民摄影的新篇章。

画质并不重要

关于画质的争论也是没有意义的。135取代大画幅不是因为画质,120也没有取代135,同样,几十万像素的数码画质又撬动了135胶片的统治地位,依然不是靠的画质。

绝望的专业摄影师

2000年初数码异军突起,二十年过去了,手机又开始取代了相机。二十年前很多专业摄影面对数码选择了与摄影说再见。如今又有很多专业摄影师淡出了摄影圈。

爱好者是摄影的未来

如今,摄影爱好者成了推动摄影发展的新动力和新市场。如今爱好者可以做到从拍摄到展现的全流程控制,相同的效果在胶片时代是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的。成百上千的爱好者可以借助网络进行摄影的沟通。更多的人开始笔记式摄影,并在此基础上加入艺术幽默抽象等内容,使得爱好者成为了摄影最有活力的爆发点。

要不要后期

有专业处理照片的朋友跟我说,你看到的广告都是很多张照片合成的,甚至有画的成分。我深以为然,毕竟人家就是靠这个吃饭的。然而新闻摄影后期就是游走在道德边缘了,很多大师也饱受争议。至于我们日记式街头摄影,也有人喜欢轻微调色,也有人选择维持原装,从长远看,这些微调和不调都是更有价值的。

如今的胶片如同黑胶

永远都有不赶时髦的摄影师。你会发现在流行彩色摄影的时期也有坚持黑白风格的战地摄影师,在数字时代也有坚持胶片的摄影师。非要拼个谁高谁低是没有任何价值的。书中也提到胶片在数码时代的小众化现象,如同黑胶,只在少部分艺术家范围内存在。

继续阅读胶片到数字影像的革命

马格南世纪经典 MAGNUM CONTACT SHEETS

马格南世纪经典 MAGNUM CONTACT SHEETS

CONTACT SHEETS是什么?

把底片切割成几段,然后放到一起,通过接触印象让他们呈现在一张纸上。

CONTACT SHEETS 是怎么来的?

由玛格南摄影师威廉克莱因发起的,初期是为了暗房选片需要,后来发现在摄影师之间通过这个CONTACT SHEETS可以进行讨论和交流。它可以直观的知道时间的前后经过,从整体分析事件,不但对于选图有帮助,还能成为一种历史档案。早期这些CONTACT SHEETS都是玛格南内部资料,只有会员才有机会看到这些存档。直到近些年才公开一部分CONTACT SHEETS,并编辑成册。从此,也让大发现很多当年著名摄影作品拍摄前后的情况。

如何观看CONTACT SHEET

这不是一本讲摄影技术的书籍,它是更深入摄影内核的文献。这本书收集了历史上重要事件的照片拍摄前后的“费片”,能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历史。

马格南世纪经典 MAGNUM CONTACT SHEETS

玛格南黄金时期,也是摄影师历史地位最高的时期,那些年摄影师不受报社的限制,他们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理念。实际上多数玛格南有共产主义倾向,包括布列松也是共产党员。在90年代后摄影师的地位已经走下坡,很多玛格南摄影师被美国政府禁止参与战争相关报道。

当然这本书已经不具备共产主义色彩,甚至包含反动的照片,很多歪曲的历史照片。所以本书的中文版刚一出版就被下架了,只允许限量发型并在小范围摄影圈内销售,中文版属于“半禁书”,需要有正确世界观的人观看。英文版属于禁书范围,淘宝如有销售很快就会被下架,如今也是买不到的了。

继续阅读马格南世纪经典 MAGNUM CONTACT SHEETS

9个徕卡m数码相机入门操作指南

1、请忘记“曝光补偿”

徕卡相机一般都把曝光补偿藏起来,不放到明面。因为这个词汇是单反发明的,是“反摄影”的,是个蹩脚的无用东西。徕卡相机可以轻易转动光圈、快门实现无限档位的“曝光补偿”。十来年了,i50mm是从来也没用过曝光补偿功能。相反在佳能6d上却必须用曝光补偿,难怪人说,想换换摄影风格,换一套相机系统就行了。徕卡机身镜头的特写照片都是佳能6d拍的,哇哈哈。

2、机内设置几乎不用改。

不像单反那样内置很多一辈子也用不到的功能和设置,徕卡的机内设置项尽量简化,也不需要改什么。因为摄影的本质就是iso、光圈、快门,其他概念和名词都是“反摄影”的。

3、使用raw + jpg

raw基本可以在+-两档范围内调整,特别暗部,能提亮很多。所谓数码“宁欠勿过”是完全正确的。就自动测光也没啥,自动测光也经常不准的,特别是大光比、逆光环境。有raw啥都不怕。

4、快门放a档不是罪

快门放a档,光圈控制景深就可以了。当遇到拍雪景时需要提亮,那就从取景器内看快门读数,然后转动快门转盘到比那个快门慢一档的数值就行了。当遇到拍煤炭时需要压暗,那就把转盘转到比取景器读数快一档的数值就行了。实际上用徕卡摄影的人,绝大多数不会拍雪和煤炭,更多的时候是逆光是需要提亮一些,不过说实话,raw完全可以在后期实现。所以徕卡m相机快门放a档完全没问题。不是罪。等成了高手,会了阳光16法则再考虑自己判断快门数值。

5、用菜单做什么

使用频率从高到低的排序是:看电量、调整iso、格式化存储卡、清洁传感器……基本就干这几件事。

6、经常格式化存储卡

一定要在机身内格式化存储卡,而不是在电脑上,原因很简单,徕卡的电子技术根德国人一样比较古板,在别处格式化的容易卡顿甚至死机。而且经常格式化存储卡,能大幅度减少“卡壳”的情况,这也许是德国人“精益求精”的一种“执念”吧。

另外使用几张小卡,而不是一张大卡,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笼子里嘛,闪迪16g就可以了哈哈哈,完全没必要花好几百来个大卡。实际经常清空卡是个好习惯,胶卷也才36张嘛。

7、关闭镜头检测么?

镜头检测就是去暗角用的,asph镜头在有些环境下依然有暗角,老头也是,我个人是关闭那个的,因为暗角并不是缺点,是镜头的个性之一。你会发现去掉了暗角反而氛围平淡了很多,甚至会想为啥我花那么贵买的八枚玉、九枚玉味道根asph没啥区别呢?如果你非要去掉暗角也是可以的,机身内的数据库不能涵盖所有徕卡老镜头,选一个类似的也可以。

8、自动iso设置

从徕卡m240到m10都开始使用coms传感器了,带来了更高可用的感光度,所以很多人会使用自动iso。《leica m9 像布列松一样创作》这本书里也有自动iso设置,与m240、m10的设计理念是一样的,大家可以参考。找到一套符合自己画质的最佳方案。

9、另外少在户外更换镜头

户外灰尘多,清理灰尘是件麻烦的事情,有些灰尘是带静电的,会吸附在传感器上吹不掉。要在无尘的环境清理,比如干燥时的卫生间,潮湿也不行。

以上操作指南谨代表i50mm个人经验,更多发挥还是需要自己根据自己需求调整哦。哇哈哈

i50mm一直保留着一本入门书《leica m9 像布列松一样创作》

这本《leica m9 像布列松一样创作》书很老了,2011年出版,前面30页介绍徕卡m9点机内设置,够了,30页足够了,比说明书写的好理解一些,有举例说明。中间66页是节选布列松名言,并作了伍振荣老师自己的理解和注释,并配以图片。最后几页介绍一下镜头焦段和软件。总共114页的小册子,也是经常拿出来翻翻的。虽然是介绍m9点书籍,但是对徕卡m8、m10、m240来说大同小异。等到了徕卡m10和m240就没有这样的书了。伍振荣还有另外几本徕卡书,也都是入门基础书籍,这些书吧有点太入门,哈哈i50mm没有买,比如《徕卡体验经典》、《徕卡相机手册》、《徕卡相机传奇》。

继续阅读9个徕卡m数码相机入门操作指南

苏珊·桑塔格《论摄影》的封面是费安德烈亚斯·费宁格Andreas Feininger拍的Dennis Stock肖像

论摄影 苏珊桑塔格

费安德烈亚斯·费宁格

费安德烈亚斯·费宁格出生于法国的德国犹太人孩子,他是作家也是摄影师,而他的弟弟是画家也是摄影师。这哥们也挺折腾,在德国学建筑,后来又移居瑞典,专注于摄影。二战时移民到美国,成了自由摄影师。1943年,他加入了life杂志,主要拍摄静物建筑,很少拍摄人物或做肖像。但是他拍的一张人像照片却是他最著名的作品。那就是安德烈亚斯·费宁格为摄影师Dennis Stock拍的人像。

苏珊·桑塔格《论摄影》一书的封面是哪位摄影师的作品?

Andreas Feininger拍的Dennis Stock。

论摄影只看第一句

多少人买《论摄影》,就是冲着这个封面来的,打开一看,我擦好难懂,这书应该叫“摄影的哲学教科书”。随便从里面那几句话出来,说引自《论摄影》就可以装逼,还可以写论文。哈哈哈,i50mm看这个睡着好几次,最后总结出一个经验,基本上每个小节就读第一句就够了,简单明了,“收集照片就是收集世界”、“拍摄就是占有被拍摄的东西”、“照片提供证据”。看第一句就行了,后面都是在用哲学解释这句话,真的很难懂。

语言系+哲学系+摄影系

别看这本子很薄,里面的词汇真的没法理解,什么“有机社会”、“影像的影像”、“过去感”、“现代主义”等等让人琢磨半天的词语。另外还有长句子“**的**的**的**的**”,这尼玛是考验我中文段句么??

作者本身就是个哲学家,旁征博引,全是哲学,饶了我吧……这本书太学术了。并不适合每个人都看,适合摄影系硕士、博士,甚至教授仔细研究,配合哲学书籍一起。等把这本武功秘籍研究透了,你可以点评古今摄影师大师,批判当红摄影小生,佛挡杀佛、鬼挡杀鬼,为所欲为无往不利。从此跟人论摄影,不明觉厉。

同样书中提到巨大量的摄影师、诗人、作家和历史人物,我擦,没点底子真的啃不动这本书。

不忘徕卡

当然了,人家里面提到徕卡,哇哈,是的徕卡的小型化是一个摄影哲学的新篇章。哈哈哈,无论如何,这本书既可以装逼,又可以偶尔读一读,不要把看完做目标,不要把看懂做目标,只需要看几句能看懂的话,就够了。经典就是经典,经历里随便拽两句就是箴言。

苏珊·桑塔格《论摄影》名言选:

照片可能比活动的影像更可记忆,因为它们是一种切得整整齐齐的时间,而不是一种流动。

照片只要展示一些新奇事物,就会带来震撼。

看邪恶电影如同看色情电影。

照片的伦理内容是脆弱的。

照片即就是赋予重要性。

超现实主义是一种中产阶级的不满。

贫困并不比富裕更超现实。

照片把过去变成可消费的物件。

照片当然是手工艺品。

照片制造的着迷,既让人想起死亡,也会使人感伤。

嗜好引语是一种超现实主义的嗜好。

没人透过照片发现丑。

自发明相机以来,世界上便盛行一种特别的英雄主义:视域的英雄主义。

有关摄影的最出色的文字,一直都是道德家们写的。

喜爱照片的道德家总是希望文字可以挽救照片。

这些话,你只需引用,就够让人佩服啦,时间已经证明,这本小册子就是经典,它确实能够看到更多摄影的本质以至预见未来。不过,苏珊桑塔格《论摄影》这本书确实购买要慎重,要么成为开启摄影认知的新世界,要么成为打击自信的最后一颗稻草。

继续阅读苏珊·桑塔格《论摄影》的封面是费安德烈亚斯·费宁格Andreas Feininger拍的Dennis Stock肖像

李国庆当当的当

在抖音里刷到说当当家卖书特价啦,每满100减50,于是就刷了下这本经典的《摄影的艺术》,发现当当家113元,折后63元,而在淘宝上别人家没有活动,却只要55.3元。嘿,李国庆呀李国庆,差点上了你们当当的当。网上买东西,有时候还是小店实在,哈哈。本想去当当刷刷摄影书,这下省心了,不过是提价再折价的把戏哦。

徕卡99年纪念画典:《Ninety Nine years》 99 Years of Leica Book

 99 Years of Leica Book

99情缘

 前些年北京王府井有家徕卡店,第一次在那里见到这本书,简直太精美了。店里只有一本,是非卖品,店员眼神里倒映出一枚资深的理想主义者。我这本Ninety Nine years Leica Book网上买的,花了足足1300大元,价格确实不便宜。国外130美元,如果在国外有朋友顺路带货还是可以省不少钱的。

精美绝伦

这本书的编排非常有意思,不拘一格,不像过去那种正经的徕卡书,更多的是一种设计的幽默,让人垂涎三尺。这也许跟i50mm个人喜欢设计有关系,极具视觉冲击力,是一本随时翻翻都能激发灵感的书。

限量

 99 Years of Leica Book

“ Ninety Nine Years Leica”(徕卡九十九年)在2012年Photokina展会上首次亮相,获得好评。在北美,徕卡专卖店,精品店和经销店现在仅提供不到1,500份英语版本。

为何庆祝99年而不是100年?

继续阅读徕卡99年纪念画典:《Ninety Nine years》 99 Years of Leica Book

What I See Brooklyn Beckham 布鲁克林贝克汉姆摄影集

What I See Brooklyn Beckham 布鲁克林贝克汉姆摄影集

当初看到这本书时,我还不知道摄影师是贝克汉姆的长子,只因封面有一台漂亮的徕卡相机,于是果断下单。管他呢,用徕卡的就是有态度。

翻看画册才发现有一枚胡子拉碴的帅哥,看着眼熟,好像是个明星,似乎在电影里见过,哈,原来是这样的哈,请原谅我真的不认识贝克汉姆,我不看足球,不认识贝克汉姆的长相。要不是带着疑惑查作者,还真以为就是本普通生活记录画册呢。 继续阅读What I See Brooklyn Beckham 布鲁克林贝克汉姆摄影集

Eyes Wide Open. 100 Years of Leica 百年徕卡 大部头摄影图典

Eyes Wide Open. 100 Years of Leica 百年徕卡

徕卡放哪了?

看Eyes Wide Open. 100 Years of Leica这本书的时候一定要背上徕卡,或者拿一台徕卡放在桌边。徕卡就是咖啡,特别提神,能激发创造力。what a wonderful life。这是一部写徕卡的书,也是摄影史学书,徕卡的品牌价值不是打造的,是深入现代摄影骨髓的,原来他是现代摄影的造血干细胞呀。

Eyes Wide Open. 100 Years of Leica 百年徕卡

小型化相机的开始

精美拍摄的徕卡相机图片,包括原始型号、i型、0型,还包括当时的设计草图,设计手稿。当念设计时拍摄的测试小样。最早的广告宣传画。相机说明书。里面还有奥斯卡巴纳克抓拍的照片。工厂内部生产的照片。

继续阅读Eyes Wide Open. 100 Years of Leica 百年徕卡 大部头摄影图典

Saul Leiter 索尔雷特 随身画册

Saul Leiter 索尔雷特 随身画册

徕卡长焦+色彩胶卷=街头摄影大师?

徕卡长焦、色彩胶卷,是离街头摄影最遥远的词汇,这位大师却运用的如火纯青,而且这老哥的街头摄影也是“摄而不影”,一把年纪了,才公开自己年前时的街头作品。

90mm镜头是很考验眼光的,Saul Leiter选择简单而又有韵律的画面,看不出一点矫揉造作,自然纯熟。Saul Leiter的作品很洗脑。

使用“色采”软件抓一抓Saul Leiter的照片,发现还是蛮有意思的。

继续阅读Saul Leiter 索尔雷特 随身画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