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米家豆浆机糊底想到的

一周糊底

用了三次就出现底部出现了一些斑点,很薄用刷子刷不掉,心想也算正常毕竟是底部加热嘛。用了一周大概,出现一层浅黄色,刷起来很费劲,用丝瓜络刷不掉。继续用吧,用了大概两周时已经糊底非常厚了,每次都要用筷子用力刮,能偶尔挂掉一些。

外观只在购买前有用

糊底是很讨人厌的,总觉得小米的东西会给你多出一些用不到的功能,然后在产品本质范围内做的不够优秀。其实,不光小米豆浆机,过去买过的小米家电其实都扔了,用着用着你会发现它的本职工作不如深耕多年的品牌好。外观只在购买前有用,可能和娶老婆类似吧。

实用才是硬道理

我买小米豆浆机的主要原因是家里的九阳豆浆机摔坏了。这个九阳豆浆机是电机在顶盖上的,下面是桶,谁成想桶摔了一下,有点变形,再把电机顶盖上后,它竟然不通电了,当时觉得九阳也不地道。现在想想其实人家可能是为你好啊,变形后顶盖与底部供电接触点会接不上,这样可以防止由于变形造成的密闭性不好溢出水造成短路。毕竟九阳在豆浆机深耕这么多年,哪些是最主要的还是拎得清楚的。

互联网思维的风险

其实互联网思维做传统行业的产品,我是有些担心的。互联网思维讲究快速、试错、迭代、更新。米家这个豆浆机给我的感受是以外观以功能为噱头,表面看起来很实在,实际上偷奸耍滑,不如丑陋的九阳实在。九阳在糊锅底这方面是很少见的,至少我用的九阳没有糊过。糊锅底久了是有温度过载风险的,这个用过电磁炉糊锅的应该都懂,热量会无法传递出去,底部温度会骤增。也不知道网上测评小米豆浆机的那些人有没有提过这个问题,目前,这个小米豆浆机,是家里唯一的小米家电了,其他的都扔了,不知道这个能坚持多久。

另外,我这个是个例吗?

我这个要售后么?网上那么多测评的也没见谁提这个问题啊。另外,为了这么便宜的豆浆机,为了这点糊底,有必要换新么?换个新的还这样怎么办?为什么购买小米的东西会给我出这么多问题,呵呵。。互联网思维要不得。

讨厌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思维的营销手段我越来越讨厌了。在软件上面,你有bug是可以忍受的,毕竟那东西不是实体的,修改几行代码就可以改正,慢慢迭代。但是在工业产品上,你的每一次试错都需要付出很多代价,往小了讲是工业垃圾,往大了说是资源浪费,呵呵。包括制造相机、镜头、汽车,这些不是快消品,也不是修改几行代码就能改正错误的,只追求外观,然后依靠营销碰瓷最终是不得人心的。

互联网思维不尊重文化

互联网思维是不尊重传统的,这在无形的互联网时代是可行的,但是在有形的家电、汽车这方面是有很多经验积累的,这些经验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就叫行业文化。互联网这种否定传统的思维方式,必然会把自己掉坑里。小米米家豆浆机糊底,呵呵,这咋没人说呢,我得查查还能不能退,过期了么?另外空调要不要换小米也值得商榷了,车?想都别想。

不要用支持国货绑架我

另外,以后再听到谁说“支持国货”,或者以“国货之光”为噱头让我买的商品,我都一律拉黑。谁的好用就用谁的,钱是自己赚的,哪个好用哪个,产品拼的是真正实力,这样才能有进步。以后谁再跟你说我们是“中国制造”,你就离他远一些,因为出问题的时候他都躲得远远的。产品,拼的不是口号,是硬实力!

ziess jena 比 ziess更接近徕卡

ziess jena 35mm f2.4 在中间区域大部分面积的锐度是高出徕卡的,但是又不像现代ziess那样锋利,而ziess jena的色彩虽然也相对张扬,但也依然处于现代蔡司与徕卡之间,我越来越喜欢这个小镜头了,它似乎融合了徕卡与蔡司的各自优点和缺点,就像夹缝中的太阳,给你一种神秘而又明确的快感。

Nick Meek: Unreliable Memories 不可靠的记忆

就是因为这本画册,我越来越喜欢低反差照片了,也越来越觉得镜头风格还是要为摄影师服务,而不是被镜头所束缚。对于街头抓拍摄影师来说,这个风格似乎很平常,但是又总能觉得这些照片看似平常,实际上很严谨,而且有一种说不出的态度。

书名:Nick Meek: Unreliable Memories / 尼克·米克:不可靠的记忆
定价:350.0
ISBN:9788417975821
作者:Nick Meek
版次:1
出版时间:2022-05

内容提要:

题 目:Nick Meek: Unreliable Memories / 尼克·米克:不可靠的记忆

作 者:Nick Meek

出 版:RM Verlag ,2022

装 帧:平装,112页

尺 寸:23*31 cm
《尼克·米克:不可靠的记忆》是英国摄影师尼克·米克(Nick Meek)的首部摄影专著,收录了他在2002年至2017年间创作的著名系列作品精选。这本书通过充满色彩、精心构图的摄影作品,探索了集体心理的奥秘。这些作品既朦胧又超现实,通过想象力打开了通往现实虚构的大门,创造了一个可能从未真实存在过的意义空间。在记忆与遗忘的过程中,一种视觉神话应运而生。

对于在英格兰北部长大、深受好莱坞电影和电视节目影响的尼克·米克来说,美国西部始终是一个充满黄金前景和无限可能的领域。在这本丰富的摄影肖像集中,美国的高速公路、汽车旅馆、国家公园、电影院、路标、机场、瀑布和海滩既浪漫又诡异,既乐观又讽刺,既模糊又超现实,充满了情感,同时又带有明显的艺术加工痕迹。他用褪色的、几乎如油画般的柯达彩色胶片色调——橙色、黄色和淡蓝色,构建了一种好莱坞式的怀旧情怀,微妙地夸大了通常伴随西方描绘的摄影风格和象征意义,同时巧妙地唤起人们的情感共鸣。

这些图像展现了过去与现在、近距离与远距离、真实与虚幻之间的辩证关系,需要不断的协商与平衡,带着一种固有的苦乐参半的情感。记忆的过程总是伴随着一定程度的遗忘,而米克在这些照片中挖掘了这一间隙,创造出可能从未真实存在的场景与意义。这本书以39幅朦胧而超现实的美国风景照片为主(少数例外来自法国和日本),通过大幅印刷让读者沉浸在摄影师的目光中,使照片本身成为一种风景。它们并非简单的描述,而是撕裂了我们对这些地方应有样貌的表面认知,深入到一个重新想象的空间。

yashica ml 35mm f2.8白平衡调暖

整体来说它的色彩适当后期调整一下会很好,直接出的jpg不如ziess镜头。另外它的边角清晰度会下降。除此之外,中心绝大部分面积清晰度都很好,后期轻微调整即可获得非常好的色彩表现。据说日本人喜欢用CONTAX的机身来搭配雅西卡的镜头,我使用感觉这枚yashica非常小巧轻便,而且轻微后期处理(白平衡向暖色调微调)即可非常棒,调暖后色彩很好,还真有点蔡司的味道了。

德味镜头也能低反差低饱和

我发现自己的审美越来越趋向低反差低饱和高亮度的照片了,这种风格似乎削弱了镜头自身风格,德味儿、油润,似乎会被淡化。当然,德味镜头并不是说没有意义了,相反,德味镜头似乎更容易让我得到满意的低饱和低反差低风格……?

但并不是说所有风格都适合低反差低饱和,下面这组充满色彩的照片,我还是更喜欢右边原始jpg的镜头味道。

而下面这组,我就更喜欢提亮后的效果了。根据我的经验,真正的大师啊,都是能合理运用镜头风格的,不能完全依赖镜头风格。

用美能达af 100mm-200mm f4.5拍建筑风景

我很喜欢蔡司的名言,只有手动对焦才能体会摄影的乐趣,好像是这么说过。实际上也确实如此,所以哪怕是长焦,我也用手动挡,慢慢拍,特别是一些建筑风景,最好不要出现什么对焦点,也不要出现滴滴声,就那么远远的欣赏,就很好。不喜欢拍宏伟的建筑,主要因为我没带超广角,其实我更喜欢建筑本身的韵味,从静止中表现出的律动,美,即来自于此。

用ccd记录春天的颜色,青春与年纪无关

数码之春,就是ccd的颜色。北方的春天,最喜的就是翠上柳梢头,万物复苏的颜色,用ccd记录这个颜色最好不过了。我不想为了抬高ccd就去贬低cmos,就像我们不想批评曾经的青春一样,那是个充满幻想和冒险的年纪。

谁的青春没充满冒险呢?趁着年轻一定要玩一些有挑战的运动,否则将来怎么能成为好的摄影师呢?它们的精神内核本就是一回事,它只是换了一个表达方式而已,青春与年纪无关!在你脸接触水面时,在你用侧锋摇摆时,在你提车一跃时,在你按下快门时,彼时彼刻,你的心跳,是一样的频率。

摄影器材,群体迷失现象

真正的摄影师都不是抱团的,你看哪个大师和人成群结队的去拍照的。千万别进什么圈子,你很容易掉进攀比陷阱。骑行圈也是如此,起初你是拿山地车和公路车一起骑。后来发现公路车帅气,人家不带你玩呀,原来公路车鄙视山地车就是这个陷阱的起点。当你买了入门公路车后,发现你处在公路车鄙视链的底层了,不整个几万块的车子说话都没分量。于是升级器材。在这样的群体效应中,人很容易忘记初心,原本就是摄影,无论是用徕卡还是用佳能,你只是想看看世界被拍下来的样子,是让自己开心,而不是炫耀和攀比。于是,我发现,骑行,也别刷装备,为了炫耀削足适履,买一些华而不实的碳纤维……。

骑行用以修身,摄影用以修心

其实每个人的心里都住着一个与众不同的自己,无论是骑行还是摄影,都是那一股子让自己真的与众不同的力量在驱动着。最近天气真不错,摄影很健康,骑行很美。路上偶遇这个帅哥,斜挎尼康zf非常有型呀,被我斜挎sony a7s遇到了,岂能放过,跳下车,互拍致敬。骑行用以修身,摄影用以修心,身心兼修,君子之道也。

继续思考德味镜头

以前吧,我觉得徕卡那种丝滑的过度特别是暗光中闪耀的微光是德味。现在我觉得,风格不同的蔡司,也有与徕卡相似的地方。就是:第一不能太亮、第二不能太锐利。是的,这两点尼康都占了,但是尼康的调子也不难看。可见呀,德味的反面,也并不是不好哦。

Before imageAfter image
Before imageAfter image

sony a7s + ziess jena 35mm f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