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小时候学画画的时候,我都是先信马由缰的胡乱画些线条,然后在那些线条基础上看着随意发挥,最后逐渐成型,而下笔时我是心无成竹的。我觉得这才是画画,有同学把画纸分出多少个格子,然后苗点连线——这种画法在我看来就是自虐。似乎这种随遇而安的思维方式一直伴随着我,乃至胶片摄影,街头摄影也都显得“不修边幅”。然而,我认为,这些是“顶级”摄影师之间心照不宣的暗号,嘻嘻嘻。
黑白胶卷一般都需要手冲,而不是交给店里,因为不同胶卷冲洗方案差异很大,不适合固定流程批量操作。店里手冲黑白成本也是比彩色的要高很多,失败率也是很高。而彩色负片冲洗有标准的c41方案,胶卷不区分品牌型号,可以批量冲洗,店冲更具有经济效益。但是为了获得更干净的效果,自己冲洗可以使用更纯静的药水,所以也有很多人选择自己冲洗彩色底片。我拍黑白多,基本都是自己冲洗喽。
全手动:我过使用的是ap全手动罐,全手动的罐子不能放倒,否则漏夜了,需要定时搅拌,正所谓全手动,也就是你可以控制搅拌的力度和频率,能更灵活的控制显影过程。
半自动:与搅拌方式相对的,就是滚冲方式,这次使用的是拓海半自动冲洗机,它的优势是更均衡的滚动,可以冲洗出一致性更高的效果。而所谓半自动,就是我们依然有很多自主控制的地方,例如选择滚动的频率和速度。
全自动:似乎没有几个玩黑白胶卷的喜欢全自动吧,因为一切都交给机器,往往并不一定能获得理想的效果哦。而且,不同胶卷混装,而全自动流程是固定的,反而不容易获得一致的效果。
所以黑白胶卷冲洗,全手动、半自动冲洗机是最佳选择。我发现拓海半自动冲洗机特别适合家用,占地面儿很小,没有复杂的各种管子,可以随时搬出来放桌上就洗,每次冲洗完后简单涮洗一下就可以收起来了。
当然自己冲洗黑白也是玩摄影的乐趣之一哦。其中显影罐,原本是可以同时洗3卷的。我更喜欢一次洗2卷,于是拆掉了延长部分。
装好拓海半自动冲洗机,添加水到黄线位置,并且把各种药液也放到水浴盆中。设定好温度。
330毫升清水滚冲,水温19-24度。预湿能够提高后面的显影效率,令显影更均匀。
显影是整个冲卷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每个胶卷显影时长差别很大。根据温度不同,时间也需要调整一下。我感觉使用dd-x 1:9 的方案(297ml水+33ml显影液),显影8分钟可以兼容我使用的几种胶卷很不错。
影响显影的因素: a)水温:19-24度,温度高,则适当减少显影时间,温度低则适当增加显影时间,以1、2分钟时长增减。 b)转速:我喜欢刚开始用高速80转1、2分钟,然后变为中速50转3、4分钟,最后改为低速30转2、3分钟。转速随着时间递减。 c)显影工作液浓度:比如ddx显影液,1:4配比的工作液,就要比1:9配比的显影时长短一倍。稀释比例越大,显影时长也要延长。另外,冲洗过2卷后,显影液浓度就降低了,为了节省显影液,再次用它冲洗时,就要适当延长显影时长10-20%。当然,讲究的洗一次就扔了,毕竟不好控制浓度,工作液放久了也容易过期失效。 d)曝光:欠曝光的卷要延长时间,过曝光的卷减少时间。过期胶卷往往需要增加曝光时间。 显影效果 = a*b*c*d ,是个综合结果。
额外知识: 胶卷冲洗显影液是一种化学液体,主要作用是将暴露在光线下的银盐晶粒转化为可见的黑色金属银颗粒,从而产生图像。一般而言,显影液包含以下主要成分: 氢氨溶液或氢氨配制液:这是显影液的主要成分之一,可将银盐晶粒还原成金属银颗粒。氢氨溶液含有碳酸氢铵和氨水,而氢氨配制液则是氨水和硫代硫酸盐的混合物。 苯酚类显影剂:如硫代硫酸盐、麦尔什康试剂等,能够催化银盐还原反应,使显影过程更加迅速。 碱性缓冲剂:如亚硫酸钠等,能够稳定显影液的酸碱度,防止显影液过早失效。 防腐剂:如亚硫酸钠等,能够防止显影液受到空气和细菌污染而变质。 需要注意的是,显影液的配方和成分会因不同的胶卷类型和生产商而有所不同,所以在使用时应当遵循相应的使用说明,并按照正确的比例混合和使用各种化学液体。此外,显影液通常是有毒的,需要正确处理和处置。
停显液通常为醋酸溶液。297ml水+33ml停影液原液。这药水很酸,很香,想吃饺子了。
额外知识:停影液的主要成分是醋酸酸化物,它的作用是迅速中和在显影液中的碱性化学物质,防止它们继续对胶片产生影响。如果没有停影液,胶片将会在显影液中过度暴露,最终导致影像质量下降。
264ml水+66ml定影液原液。
额外知识:定影液的主要成分是硫代硫酸钠,它的作用是去除未被显影的银盐,使胶片中的银盐得以稳定下来并形成最终的影像。定影液还可以使胶片变得耐久,延长其寿命。
到这一步可以打开显影罐了,然后放到自来水底下流水冲洗。不要用大水哦,稍微有点浪费水哦。
327ml纯净水+3.3ml去水渍液(两三滴),30转滚1分钟。这里朋友强力推荐我使用哇哈哈纯净水,他说底片上的水渍主要来自水里的杂质,最后一步用纯净水能极大减少水渍。当然,如果讲究,可以全程用纯净水。i50mm,就没那么讲究了,嘻嘻。
额外知识:胶卷冲洗过程中的去水渍液一般是指清洗胶卷时使用的最后一种化学液体,它的主要作用是将胶卷表面的水滴去除,使胶卷表面干燥,避免水渍残留留下的污点或水痕。 通常,去水渍液的主要成分是醇类或其他挥发性有机溶剂,如乙醇、异丙醇等,这些溶剂可以快速挥发,使胶卷表面迅速干燥。此外,去水渍液中还可能含有一些表面活性剂,以帮助溶剂快速扩散和湿润胶卷表面,从而更好地清除水滴。 需要注意的是,去水渍液通常是有毒的,使用时应当遵循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如佩戴手套、口罩等。另外,去水渍液也应当正确处理,不能直接倒入下水道或自然环境中,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进行处置。
先后冲洗了10卷,发现整体效果还是非常不错的哦,好久没有洗胶卷了,现在看来这东西就像游泳,很快就能适应哈。由于以前的派森放久了,过期了。这次改用了dd-x,ddx的特点就是反差大,颗粒细腻。比如下面这些爱克发agfa apx100拍的,这款胶卷并不是以高反差见长的,但是洗出来不但获得了细腻的颗粒,而且反差也很干净利索。
DDX显影液介绍 DDX(4-methyl-4-hydroxymethyl-1-phenyl-3-pyrazolidone)是一种常用的显影剂,通常用于黑白胶片的显影。DDX显影工作液的使用寿命是取决于多种因素的,比如显影时间、温度、胶片类型等。 一般而言,DDX显影工作液的使用寿命为6-12个月,但实际上可能会因使用条件不同而有所不同。在使用DDX显影工作液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温度:DDX显影工作液的最佳工作温度为20-24℃,如果温度太高或太低,会导致显影效果变差,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温度。 显影时间:DDX显影工作液的显影时间一般为5-10分钟,如果超时,会导致显影效果不佳,所以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显影。 胶片类型:不同类型的胶片对DDX显影工作液的要求也不同,需要按照胶片类型和厂家的建议来进行操作。 显影液的保存:DDX显影工作液需要保存在避光、干燥、密封的容器中,并在每次使用后重新封好瓶盖,以防止显影液被空气和灰尘污染。 总的来说,DDX显影工作液的使用寿命是有限的,如果超过了使用寿命或者使用条件不当,会导致显影效果不佳,因此建议按照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时间来使用。
ddx能洗多少卷? DDX显影工作液能够洗多少卷胶卷取决于许多因素,例如每卷胶卷的长度、使用的显影时间、温度等等。一般而言,DDX显影工作液的使用寿命是根据体积来计算的,而不是根据洗胶卷的数量。以下是一个大致的参考: 1升DDX显影工作液可以显影约 24 卷35mm或120胶卷(每卷36帧)。 500毫升DDX显影工作液可以显影约 12 卷35mm或120胶卷(每卷36帧)。 注意:这些数字只是估计值,实际使用中可能会有所差异。 需要注意的是,显影液的使用寿命不仅取决于用量,还取决于显影液的质量和状态。如果显影液的质量受到污染、老化或者存储不当等因素的影响,它的使用寿命可能会缩短,导致显影效果不佳。因此,在使用显影液时,需要注意保持其质量和状态,及时更换显影液以保证显影效果。
胶卷冲洗滚冲好在哪? 胶卷冲洗滚动式冲洗(Rolling Tank)有以下优点: 显影效果均匀:滚动式冲洗可以确保显影液和定影液均匀覆盖每张胶片,从而保证胶片的显影效果均匀,减少胶片出现斑驳或者不均匀的情况。 冲洗效率高:滚动式冲洗可以通过快速滚动胶片盘来提高冲洗效率,加速显影和定影的过程,从而缩短冲洗时间。 易于控制:滚动式冲洗可以通过调整滚动的速度和频率来控制显影液和定影液的流动速度和均匀度,从而达到更好的显影效果。 可重复性好:滚动式冲洗可以重复使用同样的显影液和定影液,从而保证冲洗效果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总之,滚动式冲洗是一种较为常用的胶卷冲洗方法,它可以确保胶片显影效果均匀、冲洗效率高、易于控制和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因此被广泛使用。但是,滚动式冲洗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显影液的消耗量相对较大,需要较多的显影液和定影液。
滚冲与搅拌冲的区别是什么 胶卷冲洗滚动式冲洗(Rolling Tank)与搅动式冲洗(Agitation Tank)是相对的两种方式。 滚动式冲洗是将胶卷放在轮盘或者滚轮上,通过滚动轮盘或者滚轮来使显影液和定影液均匀覆盖每张胶片。滚动式冲洗可以确保显影液和定影液均匀流动,从而使胶片的显影效果均匀。同时,滚动式冲洗可以快速提高冲洗效率,加速显影和定影的过程,缩短冲洗时间。 而搅动式冲洗是将胶卷放在搅拌器或者摇摆槽中,通过搅拌液体或者摇摆槽来使显影液和定影液均匀覆盖每张胶片。搅动式冲洗同样可以确保显影液和定影液均匀流动,从而使胶片的显影效果均匀。不过相对于滚动式冲洗,搅动式冲洗需要更多的搅拌和调整,但也更加灵活,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调整。 两种方式各有优劣,选择哪一种方式取决于个人的喜好和实际情况。
d76显影液与ddx的区别 D76和DDX都是常用的黑白显影液,它们有以下几点区别: 显影速度:D76是一种标准的显影液,显影速度较慢,需要较长的显影时间。DDX是一种高速显影液,显影速度比D76快得多,可以显影时间缩短一半左右。 显影效果:D76的显影效果比较柔和,可以产生充分的中间色调,但是对高光部分的细节处理能力不如DDX。DDX的显影效果比较强烈,可以产生更高的对比度和更细致的细节。 稳定性:DDX的稳定性比D76好,可以在不同温度下保持较长时间的稳定性。D76的稳定性较差,容易受到环境温度和使用频率的影响。 混合比例:D76的混合比例为1:1,即显影液与稀释液的比例为1:1。DDX的混合比例为1:4,需要使用更多的稀释液。
hc110显影液与ddx的区别 HC-110和DD-X都是黑白胶片显影液,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的化学成分和使用方法。 HC-110是一种高浓度浓缩型显影液,主要成分是亚硫酸盐和苯酚类化合物。它可以以不同的稀释比例使用,因此具有很强的灵活性。HC-110显影液可以产生高对比度的影像,但对于低对比度的场景可能不够理想。 DD-X是一种现代化的低气味、高效率显影液,它的主要成分是二甲酚和苯酚类化合物。DD-X显影液可以产生非常细腻、平滑的负片,对于高对比度和低对比度的场景都表现得很好。
由于爱普生刚刚更新了V700/V750扫描仪mac版驱动,于是试了试,果然很好。但是毕竟是平板扫描仪,不能自动对焦,所以扫描清晰度一直不是强项。扫描对焦主要依靠135片夹子上的垫脚。
这个垫脚有三档,标准高度是指向O,如果觉得清晰度不够高,可以把垫脚抠下来,指向➕,如果反而更模糊了,可以把垫脚全部去掉。这个微调每台机器是不一样的,对应不同底片也会有差别,这是公差,没办法。找到自己机器的最佳高度可以获得更清晰的图像。有朋友说可以用胶布一层一层寻找最佳高度。
之前我的片甲是默认加垫脚的,指向的是O。后来我发现不装垫脚时更清晰一些。再配合爱普生最新版的驱动Epson Scan2,扫出来的结果还是非常令人满意的。毕竟这是135底片,扫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
由于胶片品牌型号的曲度、厚度都是不同的,这里把我自己这台机器的情况总结一下,也给自己做个备忘。
fomapan 100 去掉垫脚 fomapan 400 去掉垫脚 kodak 400tx 去掉垫脚 agfa apx100 去掉垫脚
通常来说底片是光面朝下放置。因为光面朝向也会影响清晰度,比如我发现fomapan100光面朝下时,去掉垫脚获得较好的清晰度,而光面朝上的话,加上垫脚更清晰一些。
不需要放防潮箱,但需要防潮袋。胶片怕的是高温、x光辐射、光线。胶片通常放到暗袋、暗盒,在放到冰箱里。然后,有一点很重要,由于冰箱温度低,特别是冷冻室,当拿出来后就会出现冷凝,就返潮了,也是不行的。所以,放冰箱要用防潮袋密封起来,袋子里放一些干燥剂或者卫生纸。然后需要使用时,提前一天从冷冻室放到冷藏,搁置一天后再拿出来用。
有朋友问“为什么最近摄影风格变了”。其实不是变了,对于一个没有构图技术和技巧的摄影师,似乎没有什么可以改变的。
也不是我的内心变了,我不是那种“拍摄我想”的摄影师,而是“我想拍摄”的摄影师。
“摄影风格变了”是错觉,是因为我发的是5年前的胶卷照片。不是风格变了,是时代变了,时间的距离产生了变化。
或者说,是观看者内心随着时代一起变了而不自知,再看到过去的照片忽然产生了陌生感。仅此而已。
至今仍然有一袋子五六年前没冲洗掉胶卷呢。
哈哈哈哈,双十一囤点啥?实在没有啥屯的,来点胶卷吧。玩公社家每满199-25,剑诚摄影也是每满199-25,菲林码头也是每满199-25,这三家都是可以跨店每满199-25,哇嘻嘻。
这个卷一直名声在外,摄影师李承泽对这个卷的评价颇高哇。又因为价格实惠,他称其为口粮卷。
摄影师李承泽: 柯达5222我比较常用这个分装卷 我大概拍了50个吧 我也是一如既往喜欢这个卷[呲牙] 一来便宜,二来稳定,宽容度高! 这个感光度的颗粒最适合感觉 带来的质感有时候是惊喜
柯达伊士曼 Double-X 5222是一种高速、通用的全色黑白负片,适合户外和工作室使用。它在日光条件下的标称灵敏度为 250,在钨丝灯下为 200,并提供非常高的清晰度、宽广的色调范围和精细的颗粒结构。
一卷 400 英尺的 35 毫米黑白负片,用于 D-96 或其他标准黑白化学处理。它在两个边缘打孔 (BH-1866) 并缠绕在 U 型芯上,用于相机内、制作光学打印或双向打印。
柯达伊士曼 Double-X 5222冲洗特性和技术参数pdf。
价格基本在三十多。
通常来说风景摄影是大画幅和中画幅的天下,但是从李承泽的徕卡相机里,风景也别有一番风味。这种氛围感不知道有多少徕卡rigid镜头的加成,确实能感受到画面的情绪。
黑白135下的颗粒感,就像国画那种神似的质感,无需刻意的追求精细一样能传达出意境。而这种随性抓拍的小风景往往又是大画幅难以做到的。
最近发现看多了数码那种过于细腻平滑的图片,总会让心情急躁。难道是一种心理暗示?“盯着像素格局就小了~”。而胶片这种颗粒,如同蒙古呼麦,让人有种放松而豁达的旷阔感。
尼康5000ed胶片扫描仪扫135胶片确实很给力,以至于这机器只能扫135底片。而哈苏xpan这种宽幅135照片也是不能扫的。从5000ed的附件中能找到一个配件FH-G1,尼康官网显示这事医用配件,描述是“26 ✖️ 76毫米 玻璃片”,不知道算不算宽幅,不过这个配件几乎找不到,也没法验证。应该是没法直接扫宽幅照片的。
针对这种需求,Ancora给出了他的扫描方法,效果非常棒:使用5000ed的精扫配件fh-3,扫描两张,ps拼接。
Ancora提醒拼接要点:分别扫描的底片要扫一些重合的部分。
感谢摄影师 Ancora的分享。放一下他的自冲自扫设备和作品:
i50mm总结:看暗房高手的片子确实是一种享受呀。与数码照片从电流而来不同,胶片影像是从水里来的,水洗过的更显纯洁而有灵性。哇哈哈。
有朋友问我冲洗胶卷的教程,需要购买的设备,要直接开药方。直接开药方!开药方!开!
那么我就开一个我常用的方子吧。我是个懒惰的人,省去了温度计、停影、海波,因为我觉得冲洗的一些细微差别根本没有换个胶卷来的大。所以在冲洗上只想用最顺手的方法得到中等的效果。
我要求其实不高,不期望135跟120一样细腻、灰阶丰富,那样直接上禄来120不就好了。后面还有4×5,还有8×10等大画幅呢。所以我对画质要求其实并不太高,常用的是iso400的卷,本身颗粒还是不小的,如果您用iso50 iso100的细腻卷,请自行使用高级冲洗方案,别用我这个教程,因为怕辜负了您那细腻的影调。
准备、购买冲洗装备
剪刀、架子、晾衣绳、洗脸盆、自来水,这些家里都有,就不用买了。
很多朋友使用尼康5000ed扫描整卷135,这一点上比尼康9000ed还强大。但是也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经常刚吃进去就吐出来了,电脑提示不认卷。然后把胶卷首尾对调就可以了,为什么呢?
主要原因是胶卷齿孔问题哦。完美的裁剪应该如下图那样,首张流出一条厚实完美整齐的边,有锯齿不行,太倾斜也不行。
尼康sa-21组件可以整卷扫描,超过6张的整条使用起来效率高一些。所以,如果整卷曝光都很好,而且裁剪片头合理,基本上扫起来很通畅。
但是如果一卷里有几张欠曝光严重、过曝光严重的卷,就会遇到不认卷了,这时候,既要裁减掉曝光不准的底片。使用ma-21组件,扫描6张以内的底片,操作起来要稍微繁琐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