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摄影师老徐文案被盗了

sony a7s + yashika 50mm f1.7 ml

老徐文案被盗了

咱们天津竟出大侠了,老徐的抖音挺敢讲真话的,包括对美团开始涉足摄影这件事的评论。还有一些器材方面的评论,他的内容都是自己的原创,是真实的表达,这一点是最难能可贵的。可是就是原创大侠最难对付的就是抄袭蟑螂到处爬呀,是的,原创者看到别人抄袭就如同掀开被子看到蟑螂一样反胃🤢……

老徐的文案是这样的:

第一个,扫街你得扫光影
阳光明媚照下来
有光有影的地方就有味道
太阳打在树叶上面
饭馆吃饭
有光有影它就好看

偷文案

据说那个偷文案的是个有钱的主,背后有团队起号,一堆号集中发布。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最重要的就是尊重知识产权,否则这个文明是无法延续创新的。也许是我们工业文明来的晚了一些,年纪大的人没有什么版权观念,甚至认为抄“袭你,是看得起你,别人我还不抄呢”。这哪是小偷啊,这分明是个流氓,老流氓。不过,可悲的是,观众也没有版权观念(^_^)真是台上一个老流氓,台下一群起哄的小流氓,真正的原创者只能暗自神伤。

不谈技术

其实最近我也刷到过那个性林的老混蛋的段子,那时候就算不知道他抄袭老徐,但我也很反感他。因为,在我看来,60岁以上的老摄影师如果还在讲技术,那真是失败,至少是摄影精神匮乏的失败者,他一辈子也就那样吧,一点文化都没有哈哈哈。除非你是大学的摄影老师,否则在社会上混,千万别一脸老混蛋的样子,在年轻人面前讲摄影技术,都一把年纪了,还在讲伦勃朗光、还在讲什么光影不觉得恶心么?

天津老徐年轻,40来岁,真正的商业摄影师,成天摸爬滚打,而且正好是有经验、有精神的年纪,他说出摄影技术那是符合他身份的。而60岁以上的老摄影师讲技术,给人一种倚老卖老的感觉,对了,据说那个老混蛋连图片都是盗的,我也是服了。

60岁以上的摄影师,应该讲摄影的历史、讲摄影的文化、讲原创的重要性,给后人一个精神层面的启发。而不是抄袭、不是讲技术。

原创思想从年轻人做起

我的原创其实来自于一个广告,大体是这样的。就是两个人穿了同样的衣服,撞衫了,然后其中一个迅速撕开衣服换个穿法,嘿改造成了另一个穿法。原来和别人撞衫是一件很惭愧的事情呀。人呀,要有自己的思想,要做自的文案,要做自己的产品,才是独立的人格,否则抄袭是被人看不起的。

如果一个摄影师在我眼里被定义为抄袭,我以后再也不会看他的文章了,以后年轻人看到姓林那个抄袭的摄影师,也应该立马拉黑他。以前有人和我说,谁谁在闲鱼卖东西,盗用了别人的照片,我一看,嘿,我还和他见过面加过微信。但是我也把他踢了,拉黑了,因为在我看来盗图的摄影师,是最没底线的摄影师。

不违法就应该干么?

老混蛋的抄袭还是微调了一点,不是完全照搬。你说他违法,似乎也不违法,它只是违反工业文明的一种道德,但是不违法就应该干么?其实抄袭这点,英文圈比咱们要好得多,包括日文圈,也许他们工业文明比我们走的早一些,对抄袭这种行为是刻意回避的,是不好意思的。就如同随地大小便,虽然不违法,但谁会以它为荣呢?但是中文圈,就这样,抄袭别人,还引以为傲。哎,原创路漫漫,自求多福吧。

尊重原创,也许还要3代人

也许是学校缺少一点原创思维的教育,缺少版权教育。我记得我上大学的年代,是有版权课程的,但也是选修课。现在我觉得这种意识,应该从小学就开始了,原创思维才能有创造力呀,从小就抄袭长大也好不到哪去哦。

其实我是讨厌小米su7的,因为它太像保时捷了。我很喜欢保时捷设计,虽然咱没买保时捷911,但是我对它的设计理念很欣赏,人家是原创的,只有原创的才是永恒的。康泰时t3之所以至今受到追捧,是因为它是保时捷的原创设计,从触感到使用感受,都不是抄袭来的。

支持老徐,从我做起

我对所有原创的东西都感兴趣,因为你能体会到原始作者的智慧。支持老徐,抵制抄袭,从我做起!

真实才是最高贵的

有朋友说天下文章一大抄。其实,我感觉文案不是他本人超的,是他团队里人干的。搞不好本人也是受害者,哈哈,这事常有的。但是以后还是要提醒文案人员,不能抄,要原创,至少你得改成像个原创吧。因为毕竟是个“著名摄影师”吗,虽然拍的都是“名人”,拍的都是“大咖”,“高端圈子”,但是,我对这些摄影内容本来就嗤之以鼻,那叫摄影么?少他们pua我哦。

老徐那种真正拍婚礼的,拍的都是普通老百姓,不是什么高大尚的假大空,老徐那才是摄影哦。当然了,啊哈哈哈哈,i50mm拍的更是普通老百姓。在我眼里呀,路上的普通人,高贵过任何明星大咖,因为他们真实!

摄影的热情,从开始时就已经注定了

不知道现在的人刚学摄影是什么心情,在我刚开始时是很虔诚的。那时候,看到别人作品都会去琢磨琢磨光影,甚至会由衷的称赞摄影师👍,“真有发现美的眼睛呀”。可是那时候吧,手机拍照还算不上摄影,那时候相机都很贵,同学合影都还是胶片呢。等自己拿着相机拍照时,别提有多开心了。我发现吧,越是年纪大的人越对摄影充满热情,因为他们开始摄影的时候,更是对摄影充满虔诚。如今手机都可以随便拍了,也许,年轻人对摄影已经没有那么多热情了吧。

我也终于搞明白了一个现象,那就是摄影讲座参加的往往都是退休大爷们,并不是摄影过时了,并不是摄影老了,也许恰恰相反,也许,只有他们眼里的摄影,还那样,保持着青春的光彩。

从2025年开始请,别给镜头随便起外号了

外号就是添加剂

让它保持原有的名称,就是单纯的型号,从今天做起,从我做起。除了尼康的阿富汗少女镜外,这个是有大师开光,作品为证,全球公认的镜头外。其他的插科打诨的名字,真的是一种污染。俗气,老气,土气,论坛气!另外还有匪气!非要讲这些黑话有意义吗?徒增学习成本,一毛钱好处都没有,不科学,不严谨,甚至严重的误导!其实添加剂不是光食品里有,很多人的思想里就不少哦,哈哈哈。

小痰盂 —— 不卫生

爱死小白兔 —— 幼稚

大白、小白、小小白、爱死小小白 —— 咋不叫俄罗斯套娃

八羽怪 —— 怪蜀黍

大光腚、私房之眼 —— 流氓

人类光学精华 —— 还算名副其实吧

孔雀羽 —— 你咋不叫鹦鹉毛呢?

凤凰瞳 —— 真是到了动物园

霸王枪 —— 唱戏来了

大眼睛 —— 我插

小绿豆 —— 我煮

八枚玉 —— 我佩

长生剑 —— 对不起我没看过那么多武侠小说

大竹炮、小竹炮 —— 你真是个山炮

小钢炮 —— 拍照咋还急眼了呢,干仗了要

金广角、银广角 —— 西游记看多了,我叫你你敢答应么

钻石广角 —— 广角他们家是挖矿的呗

碧玉刀 —— 真有创造力,把玉磨成刀

大公主、二公主、三公主 —— 驸马爷

大金、小金、小小金 —— 金套娃

鹰眼、拳头、小手雷、绿腰带、花裤衩、风之眼、百变妖、小胖、大黑、大黑、大大黑、新小黑、老黑 —— 服了,都成绕口令了

还给镜头一片清凉吧

如果这些头,保持它原有的参数名字,无论是年纪小的还是年纪大的,都可以做到一目了然,知道它的参数性能,对于选择器材是绝对有益的,是绝对健康的。以后可千万别给镜头起名字了,很讨厌的~。

佳能相机能调出徕卡色彩吗?

不好意思,很难调出徕卡色。徕卡的色彩哲学那不是简单的色彩哲学哦,那是黑白胶片时代就有了的光学哲学哦,它不是为了色彩而色彩那么浅薄哦,它是因为有光学哲学才有了徕卡色彩。也就是说,徕卡镜头的色彩是结果,不是目标,所以徕卡的光学其实一直都在发展,都是顶级的水准。

佳能相机转接徕卡镜头也可以出徕卡色彩的,那种色彩依然不是单纯的来自于机身,依然是来自镜头。如果使用其他镜头配合佳能机身,要调出徕卡色彩,几乎很难。使用同是德国的蔡司镜头,也无法完全做到与徕卡一样。当然,硬要把佳能相机调出徕卡色彩,用蔡司镜头肯定更容易一些。因为德系镜头在过渡层面都有相似的地方。

不过大家公认的sony微单的颜色比较不一样,有点科技色,也不知道是好话还是歹话。不过我发现sony这机器接西德产的这枚镜头颜色竟然很有徕卡的味道,是的,有种徕卡绿调调那种感觉,这不是我ps出来的,是自动的,哪怕是raw自动模式也有一股子绿调调,说也奇怪,不过,我倒是挺喜欢,哈哈。据说康泰时cy口蔡司早期使用的德国玻璃,看来名不虚传啊,徕卡色,或者说“德味”应该和玻璃有很大关系呢。

为什么微单转接环不准会造成无限远要回来一点,甚至造成景深标尺不准

徕卡转接能用原厂就用原厂

徕卡镜头对转接环精度要求高我是知道的,因为旁轴相机对镜头精度要求非常高,精度不够黄斑对焦必然跑焦,而且盲拍的标尺也会不准。所以徕卡l39转m我都是用原厂接环。因为那时候被国产环坑过好几次,便宜的要多买几个,必然有几个不准。而贵的好称国产高端的又卡在机身拿不下来。

微单转接能不用国产就不用国产

最近转接微单试一试老镜头,买了几个便宜货,按理说国产转接环都发展了10年以上了吧,便宜的应该也不会在精度上出问题了吧。然而,哈哈,还不如十年前呢。这些接环给我好好上了一课。我也终于找出,为什么我用单反镜头盲拍成功率远不如徕卡准的原因了。原来都在转接环上。

虽然微单对转接环精度要求不高,但是为了让景深标尺准确,微单转接能不用国产就不用国产,后来我从朋友那拿一个日产的,问题迎刃而解了,无穷远即是无穷远,不需要再往回收一点。

垃圾转接环会导致你没法街拍

曾经一度,我认为单反镜头不适合盲拍,可能是他们的标尺不准,亦或是他们的景深太浅,亦或是对数码兼容度不行,甚至在使用柯尼卡35mm 2.8的时候一度认为它外圈画质不行。然而直到我用了日本转接环才明白一切的道理,都是被国产环给坑了!

为什么无限远还要回来点才清晰

说来话长,所以先说了结论。话说,想当初,我发现尼康镜头转接到索尼微单上时无限远不是打到头,而是要回来一些。这我是没太在意,因为据说有一些老头是这样设计的,确实我auto口的一枚135mm 3.5老头在单反上无穷远要回来一点,但是手上几枚官改ai的和ais包括一些auto头打到头就是无穷远。这就给我一个印象,转接微单时无穷远打到头回来一些不算大问题。但是,问题就出在这里了。

手上这枚康泰时40mm-80mm f3.5橙色几乎是99新,画质也非常优秀。唯独转接到微单时,要从无穷远回到15米处,才能对焦到无穷远,这余量有点太大了吧。直到此时,我也还是宽容的,也许是转接环精度差点,预留了余量,防止有些镜头无穷远不够用。哈哈哈,其实仔细想想这多少都有些不科学了,转接环本身又没有机械结构,为啥考虑余量的事情呢?

是不是转接环都故意做短了一点?

之后我发现用它街头摄影,盲拍失败率接近九成半,必须对焦才可以拍清楚,那些刻度完全与实际对不上号。甚至它1.2米似乎远比真实远,于是我准备买微距接环,这样可以把最近对焦距离拉近一些。于是我就把微距接环的事情同老曹讲了,他可是康泰时行家啊。

他说:1.2米足够用呀,不需要微距接环啊!你e43不也是1米么?

我说:这不一样呀,1.2米得后退一大步才行呀,根本没法用啊!

他说:1.2米足以应付绝大部分情况了。

彼时我并没有意识到垃圾环转接后镜头打到1.2米时,实际距离可能要1.5米才能合焦,直到我用了微距接环,我才明白,转接环精度准确有多重要!

转接环对镜头到底有多重要

当我想把最近对焦距离是1.2米的镜头,拉近到1米以内,就想到了微距接环。微距接环不存在光学滤镜,就是几个接环圈,通过增加接环数量让镜头离相机更远一些。这样的结果就是,可以让镜头的最近对焦距离可以更近,也就是可以让镜头离被摄体更近距离对焦,这样可实现近摄和微距效果。当然,加了近摄接环的后果就是无限远无法合焦了,也就是说最远合焦距离也同时被缩短了。

近摄接环的这个工作原理让我猛然醒悟。增加镜头与机身的距离,可以把最近合焦距离、最远合焦距离同时拉近,比如镜头标尺指到1.2米,而实际上增加镜头与机身的距离后可以让0.2米的物体合焦。那么如果减少镜头与机身的距离呢?那就会把最近合焦距离和最远合焦距离推远,比如镜头标尺指到1.2米,而转接环比正常的短,而实际上合焦后的距离是1.5米。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镜头标尺指到15米时,无穷远已经合焦了。

转接环厂家是有意做短的吗?

兜了这么一大圈,最简单的理解,就是由于转接环短了(按照原镜头的法兰距相比),造成最近对焦距离被推远了,就是起到了近摄接环相反的作用,它也导致镜头打到头还要回来一点才能让无穷远合焦。那为什么厂家要这么做呢?是有意还是无意呢?这个我无从考证,但是有一点我是明确的,他们做短了至少无穷远能合焦,顶多损失一些最近对焦距离。而转接环做长了无限远就无法合焦了,买家当时就会退货。而这些小心思,小技巧,小机灵,如果你做的精度足够的话,是不需要动的。

当然了,由于尼康镜头的最近对焦距离都很近,很多0.2米、0.3米都是家常便饭,甚至有些美能达变焦镜头都有微距档位,所以转接环比实际短一些并不容易被察觉的。而,对于最近1米、1.2米的镜头那就敏感了。因为原版1.2米足够日常使用了,而硬被推到1.5米,那就非常难受了。

不准的接环,造成刻度不准,造成盲拍失败

虽然微单相机屏幕取景,相比旁轴来说并不需要太高的精度,事实上如果你不打算盲拍,不依赖镜头标尺,而且没有使用最近对焦距离超过一米的镜头,那么国产垃圾环,也足够使用了。毕竟便宜呀。

但是,对于i50mm这样非常依赖镜头刻度的盲拍用户来说刻度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改变法兰距造成的刻度不准,是非线性的无法预测的不准。比如,康泰时40mm-80mm f3.5镜头,原本对焦在一个位置,此时从40mm短到80mm端它的对焦位置都是不变的。当转接到微单时,如果转接环长了、或者短了,当你变焦的时候焦点就会漂移了,你需要从新对焦。

如何简单的检测精度

通过上面的方法,其实测量转接环精度够不够,就显得简单了。如果你有一只,原本变焦就不会焦点漂移的镜头(除非太老的镜头),放到转接环后,看看变焦过程中焦点是不是迅速找不到了。这种偏移是非常明显且迅速的,远不是呼吸效应造成的轻微脱焦那种。

使用精准的转接环,镜头上的标尺恢复到了精准水平,我的盲拍技术终于回到应有的水平啦。

禄来35:江湖中的黑银之争

江湖,风云变幻,高手如云。在这浩瀚的武林世界里,一件小小的物品也可能引发一场腥风血雨。今日,我们要说的,便是一台相机——禄来35,以及它所带来的黑色与银色之争。

话说在江湖的某个角落,有一个神秘的门派,名为“便携手动门”。此门派擅长以手动操作捕捉江湖中的瞬息万变,门下弟子皆以拍摄武功秘籍、江湖趣闻为己任,他们手中的禄来35,更是他们行走江湖的得力助手。

禄来35,小巧精致,功能强大,无论是捕捉高手过招的瞬息万变,还是定格山水之间的静谧美好,都游刃有余。然而,在这台相机身上,却有一个令人费解的谜团:为何它的颜色有黑、银两种?

黑色禄来35,如夜色中的刺客,沉稳、内敛,仿佛能洞察人心。它总是出现在最黑暗的时刻,记录下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而银色禄来35,则如阳光下的侠客,明亮、耀眼,它的每一次快门,都像是向世界宣告着江湖的正义与美好。

便携手动门中,对于黑色与银色禄来35的争执,从未停歇。黑色一派认为,真正的江湖,是隐藏在黑暗中的,只有黑色禄来35,才能捕捉到那些最真实、最震撼的瞬间。而银色一派则反驳道,江湖虽然险恶,但光明终将驱散黑暗,银色禄来35,才是记录江湖美好、传递正义的希望之光。

两派弟子各执一词,互不相让。终于,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一场决定黑色与银色禄来35命运的较量,悄然展开。

黑色禄来35的持有者,是一位擅长暗杀的刺客。他身形如鬼魅,悄无声息地穿梭在夜色之中,每一次快门声,都伴随着一个敌人的倒下。而银色禄来35的持有者,则是一位心怀天下的侠客。他手持相机,游走于江湖之间,记录下无数感人至深的瞬间,用镜头传递着爱与和平的力量。

然而,当两派弟子终于面对面地站在一起时,他们却发现,无论是黑色还是银色禄来35,都只是记录江湖的工具而已。真正的江湖,既不是完全的黑暗,也不是绝对的光明,而是光明与黑暗交织的复杂世界。

于是,两派弟子握手言和,共同用禄来35记录下江湖的点点滴滴。黑色禄来35,捕捉着江湖的险恶与神秘;银色禄来35,则记录着江湖的温暖与希望。从此,便携手动门中再无黑色与银色之争,只有门下弟子们,用镜头讲述着一个个动人心弦的故事。

玩摄影器材,没必要千篇一律

现代潮人的生活啊,保持个性已经是一件必不可少的事情了,千篇一律的完美似乎已经体现不出自我了,镜头的缺点参差多态,乃是未来个性之源哦。我发现啊,对便宜镜头也保持一种尊重的兴趣,才是玩器材的一种健康心态哦。因为呀,玩器材的目的不是发掘或证明器材的完美,而是启发自己挖掘摄影的魅力哦。把街头拍的像影楼那样完美清晰,就缺乏街头的味道喽。

徕卡m8的颜色为什么特殊

徕卡m8的颜色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它能感受到红外光线。徕卡M8相机在CCD传感器上使用了一个特别薄的红外线阻挡滤镜。这种设计旨在提高图像质量,确保细节能够完整呈现。然而,由于滤镜较薄,红外光不能获得完全吸收,这导致M8相机对红外光显示出高于平均水平的感光度。这种特性在某些情况下,如拍摄深色面料时,可能会产生轻微的色差,但也为M8带来了独特的色彩表现。

为了消除红外光感应带来的色差问题,徕卡建议使用UV/IR滤镜。当然,除了对黑色又影响外,其实我觉得对整体色彩风格也是有影响的哦。至少dng在很多软件的默认模式下,都是偏暖色调的哦。这与机内jpg正好相反,机内jpg偏向黄绿色,也许就是为了纠正这个暖色调哦。

但是通过dng有时候我能调出接近jpg的风格,有时候很难调出来。说实话,有时候,我还是很喜欢m8自带jpg的风格的。

徕卡七枚玉不擅长树叶虚化哦

想象一下,你正在公园里散步,看到了一片美丽的树叶丛,想要用相机捕捉这份自然的美好。你可能会觉得,如果能让这些树叶的背景变得柔和模糊,就好了。但是,徕卡镜头并不擅长让树叶虚化哟,哈哈哈。

这让很多人抱着虚化树叶而来的,又抱着牢骚而去。徕卡呀,还不如佳能长焦镜头虚化好呢。徕卡呀,还不如尼康微距镜头虚化好呢。是的,你说的没错哦。

特别是徕卡35mm焦距的镜头,就算是king of boken,也玩不转虚化树叶哦。然而,除了树叶,特别是蓝天,七枚玉那是绝对的平整哦,色彩也是绝对正啊。就问虚化哪家更强,除了树叶,还得七枚郎。

徕卡七枚玉高光之处

Leica M8 + Summicron 35mm f2 v4 七枚玉

徕卡在高光处理上的造诣,堪称大师级水准。当然,我不是说其他镜头很垃圾,而是说,这种极端情况下,其他镜头都是弟弟……。徕卡绝不会因为曝光过度在边缘出现意外的杂光,颜色也不会因为过曝光而收到影响。就上面那张照片,我感受多数镜头早已乱作一团啦。高光处理哪家强,唯我七枚徕卡郎!

上次说的徕卡七枚玉对于盲拍拍虚的友好性,这次提一下其对高光处理的卓越能力,可谓独步天下,成为区分它与众多镜头的显著标志。在光线强烈的场景中,它能以非凡的细腻度捕捉并平衡高光区域的细节,既保留了亮部的层次与色彩过渡,又避免了刺眼的过曝,展现出一种自然而不失细腻的光影之美。我曾在无数次的实践中,运用阳光16法则手动调整曝光,尽管初期因经验不足而偶有曝光过度的照片,但经过简单调整后,这些照片非但没有失真,反而因徕卡七枚玉对高光的精妙处理而展现出独特的韵味与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