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老镜头,几代人的芳华

谁家又开始练琴了,还是那么不娴熟,我却觉得很生动,能感受到人气儿,是活的。曲子是老的,弹出来的那一刻就是新的。不由得想起来了老镜头,徕卡、福伦达……,镜头虽然是老的,几代人用下来,记录了无数芳华。

fomapan + leica 50 f2 summicron

徕卡 leica Summicron 50/2 III 高脚版v3使用感受 作者介质 介知

leica m10 + Summicron 50/2 III 高脚版v3

1969年由曼德勒设计,从之前的Rigid7片6组改成了6片5组,并开始使用火石玻璃,替代了为Summicron冠名的镧系玻璃。其目的是为了降低成本和提高光学素质。听起来这是件有点疯狂的事,相信这是大多数发烧友所不能想象和接受的。

继续阅读徕卡 leica Summicron 50/2 III 高脚版v3使用感受 作者介质 介知

街头摄影,如何解决拍到自己影子问题

“街头抓拍,经常发现自己的影子投到对方身上了,如何解决?”

“对于街头摄影师来说,被摄者本身就有我们自己的影子”

“你……一点也不像个理工男”

“不,我只是个想逃离现实的男人,一直在街头寻找年少时的影子”

街头摄影师的影子不光投在地上,也在被摄者身上,也许这样摄影,这就对了~

leica m9 + summicron 50mm f2

若把徕卡当日常,摄影技巧皆可藏

leica m9 + summicron-m 50mm f2

幸福时刻

摄影师特别喜欢在雨过天晴时彰显眼力的敏锐。然而,对于把徕卡当作日常的人来说,在照片中哪怕看到一丝挑逗观众的花样技巧,都会抹杀徕卡的原始之美。也许有些人认为这是在小题大做,但“小题大作”已然是一种“徕卡日常”的一种幸福时刻了。

兴致瞬间

一般来讲,所谓徕卡摄影师,更多的是在寻找一种更超脱世俗审美的温情。我们不允许“大众”的审美凌驾于自我感觉之上。这种看似脆弱可悲的气质,正是徕卡摄影师最可爱之处吧。

这,是我一个徕卡日常摄影师的故事。

为何徕卡M系列,影像透视关系很特别?

徕卡M系列的边缘效应

因为徕卡m旁轴系列相机,对焦选择人物的边缘。其他相机选择的是平面对焦。比如单反拍人,焦点会落在脸上,而旁轴是找耳朵或者头发边缘。所以徕卡m拍的人物边缘轮廓会很清晰。

徕卡可以轻松把头发拍的清晰,长发飘飘。而单反拍不出那样的图片,因为单反的对焦点很难落在头发丝上。挖哈哈哈哈。

leica mp + summicron 50mm f2 + kodak ultramax 400

旁轴的穿透性无与伦比

另外旁轴相机可以穿透玻璃、笼子等等障碍物,可谓万军之中直取上将首级,指哪打哪。而自动对焦的机器几乎没有穿透力,只能临时调整为手动,但是得一圈一圈的转那个蹩脚的对焦环,最终还不一定对得准。

leica mp + summicron 50mm f2 + kodak ultramax 400

街头摄影技术之等待

leica m9 + summicron 50 f2

任何摄影都会用到这个技术嘛,不过街头摄影对这点的依赖其实是最多的。在一个光影合适的地点、一个背景有戏剧性的地点,再等待一些元素进入,咔,用徕卡相机抓住他,数码摄影、胶片摄影都可以。等待,带上耳机,让音乐丰富你的背景。

“人类的一切智慧是包含在这四个字里面的:“等待”和“希望”。——大仲马 

继续阅读街头摄影技术之等待

Joker

leica m2 + summicron 50mm f/2 v4 + kentmere pan400

越是让自己的摄影显得不正经,越不怕人笑话。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就这么自在的活在自己的摄影里。

when you bring me out,can you intoduce me as joker ?

We had expected such recognition from the outside world until we finally realized that the world is our own and has nothing to do with oth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