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徕卡玄学之:关于徕卡的那些传说,往往都是真的

    徕卡八枚玉

    没功夫

    光凭借道听途说的“有力证据”,和有限的“单反镜头标准”,试图推翻徕卡的那些传说,在“过来人”看来,实在是不值一笑。百看不如一试,你会发现没用过徕卡,或者借来摸摸就还给别人的那些人都在说“徕卡不值得”,而认为徕卡好的,往往也懒得争论,因为他们一直享受在徕卡的惬意里,甚至还恋着昨宵的梦境,哪有功夫吵闹啊。

    多余的

    而关于徕卡的那些传说,i50mm也曾怀疑,可是用下来,证明那些自作聪明的想法很幼稚。关于徕卡的那些传说,往往都是真的。一个人最开心的事情就是,自己的疑惑被证明是多余的。

    手上的永远都是最好的,这个心态是好的

    徕卡镜头就是有这种魔力。用着这支镜头,就觉得好,越用越好,手持七妹的时候觉得七妹是天下最好的,手持八枚的时候觉得天下最美的是她,手持asph也能让人兴奋,因为她们各有各的好,这种“手持的美”实在,是好。

    是谁在炒作八枚玉

    徕卡八枚玉的价格是被炒起来了,甚至不是徕卡公司自己在炒,对于一枚量产头的炒作达到如此的颠覆状态,是其它任何一个品牌任何一个镜头都还没有过的事情。似乎,玩徕卡,没有把玩过八枚玉,总觉得缺少一些评价徕卡的底气。是谁在炒作八枚玉,还不是市场自己么。有句话叫什么来着,“市场决定论”。

    玩就好了

    八枚玉贵不贵,其实跟咱也没太大关系,反正玩过了,心里也是有谱了。给马云操心股价,似乎有些多余。手紧的时候就出掉,拿起那台嘎嘎新的凤凰205,也很好啊,库存机还有80年代的机油味,几百块买的。当然了,成色好的八枚玉一般很少有人出手了。一切都是缘分,不用太强求,玩就好了。

    其实50mm退后一步就是35mm啦~

    leica m9 + summicron-m 50mm f2 月牙版
    leica m9 + summicron-m 50mm f2 月牙版
  • 耳机是为音乐而生,还是为街拍而来

    leica m3 + m21 2.8 e60

    有段时间,拍到的人十有八九都带着耳机。购物的带耳机、逛街的带耳机、运动的带耳机……全特么的是耳机。忽然意识到了,正因为他们带着耳机才听不到我的快门声啊!

    哇哈哈,遇到带耳机的人尽管放心去拍,不会惊扰到对方的。耳机这塞住耳朵的东西,是为音乐而生?是为我的街头摄影而生吧~

    leica m3 + m21 2.8 e60
    leica m3 + m21 2.8 e60
  • CRTV采访i50mm了

    leica m3 + m21 2.8 e60

    在万达广场一代遇到电视台采访还是挺常见的。见到过受访者照着镜头背后的小黑板念的,可辛苦了举板子的工作人员。可这次CRTV却要采访我,在他们还没有发问时,我先给她们抓拍一张。他们采访我的问题是:“你觉得桶装水安全么?……”,我回答“不知道”。

  • 关于徕卡七枚玉和a妹怎么选的问题

    问:你觉得七枚和a妹怎么选? 我用过a妹 感觉炫光确实丑。我想要不就直接35 1.4,但是担心体积。听说银七枚很全能 感觉炒的比八枚还贵。要不就11663最稳,因为银7我之前看到一只折算2.2w,我刚把八枚卖了,正好可以买银七。

    答:目前看,一个完美的徕卡35mm镜头似乎并不存在。七枚玉黑色的做工不行,银色的铜质做工好但是贵。35 2 asph炫光确实烦人,铜制的银色a妹和黑漆a妹价格便宜,但是容易在5点钟方向对焦有点紧。八枚玉呢,成色好的难遇,又贵。11663体积略大,铝制的又是。圣光全开白天又不堪用……,似乎一个又便宜又好用又做工好的徕卡35mm镜头是不存在的。哈哈,所以很多人有了很多35mm头,😳

  • 写狂老人日记 命日 荒木经惟

    能看完的说明水平都不一般啊,可怕的是我还买了……😁,摄影啊,绝不是靠的好照片,是个很特么的没规律的玩意儿……

    (更多…)
  • 徕卡眼镜版八枚玉的眼镜能拆么?为什么?

    能拆,但会造成对焦不准

    也就是用取景器对焦会跑焦。为什么会这样呢?解释起来还是非常复杂的。有眼镜的镜头还不少,包括徕卡summicron 35 2 v1八枚玉summaron 35 2.8小八枚summaron 35 3.5小小八枚、summilux 35 1.4 v1钢嘴summilux 35 1.4 prea 圣光

    三角测距原理

    首先还是得熟悉一下徕卡取景原理。三角测距,目镜是直线,黄斑是斜线,基线长度是固定的,又知道直角三角形另外一个角,就可以测出距离。

    镜头后面的对焦螺纹在对焦过程中会前后移动,与机身的转动臂顶住,转动臂与黄斑联动,它控制黄斑影像的左右移动。

    眼镜需要2个

    眼镜的目的是让m3的50mm取景范围变成35mm的取景器范围。等于目镜前加了个缩小镜,同时黄斑也需要加一个缩小镜,不然黄斑里的图像根目镜里的不成比例了。所以眼镜,是有2个哦,一个给目镜,一个给黄斑。

    斜射角改变了

    然后,目镜中的光线是直线缩小,而黄斑的光线是斜线缩小,斜射光线进入玻璃后会发生折射偏移了,那么黄斑里的光线经过眼镜后发生了倾斜,于是黄斑的入摄光线夹角就发生改变了。

    (更多…)
  • 徕卡八枚玉无限远锁的作用是什么?

    徕卡八枚玉

    问:徕卡八枚玉这个把手是观赏用的啊?没啥实际作用。为啥我转不动啊?

    答:锁定可以防止进尘土。有些人喜欢盲拍,缩小光圈到最小,然后锁定无限远拍。——这种拍法实际上已经不具有实际意义了。因为这种拍法完全可以使用傻瓜机,没必要用徕卡了。哇哈哈。

    所以无限远锁,只剩下一个作用了——把玩。

    徕卡八枚玉
  • 关于转接徕卡镜头L39-M镜头联动测距的问题

    徕卡第一个可换镜头系统——LTM

    徕卡螺口镜头,英文缩写LTM (Leica Thread Mount),又称L39接口,是徕卡第一个可换镜头系统的标准。在其基础上增加一毫米,就是延续至今的徕卡M卡口系统。让L39镜头用到M卡口机身,只需要一个一毫米的接环,它就叫L39-M转接环。

    有朋友专门发邮件来问关于各种转接环的问题,于是干脆,整理一篇。

    L39-M转接环能让所有L39的镜头触发联动测距吗?

    • 徕卡原生镜头:

    除了15mm f8 Hologon for Leica外,徕卡自身的l39口镜头转接后,均可以在徕卡m机身上联动测距。也包括,电影镜头厂为徕卡l39口定制的一些镜头。

    • l39旁轴镜头:

    那个时期苏联、英国、日本、上海也有很多仿制徕卡相机,镜头水平也相当高,甚至有一些黑漆、镂空展示机,也成为了收藏拍卖会的常客。L39是螺口镜头,大多以旁轴相机为主,Canon 7、费得等系列。他们也是按照徕卡l39口标准生产的,是可以联动测距的。仿造徕卡l39机身的佼佼者Reid, 它的Taylor-Hobson Anastigmat 2inch(50mm) f2,联动对焦都不成问题。

    俄头的品控就像大列巴一样,料足,有营养,但表面粗糙的一批,成色好的不多,有跑焦也不要奇怪,在胶片时代不那么明显,数码上就明显了。有专门研究俄头的专家😁秝坣,他很多文章有详细分析,《干货来了:写给玩家的苏联相机指南》、《同样是苏联l39旁轴,但大家认为卓尔基比费得好一点》、《Russar MR-2 和 Orion-15:苏联的两只旁轴广角镜头》、《Zenit E:虽然它并不是一台好相机》。

    秝坣的m39镜头
    • m39单反镜头:

    39mm口镜头也有单反镜头,Zenit泽尼特早期的M39卡口,例如Zenit 3。这类镜头需要的接环可不是1毫米,要长很多,而且不能联动测距。

    根据莲花海老师介绍,而世界上唯一能兼容徕卡联动测距和单反对焦的系统,是最早期Alpa Reflex I,II,III,兼具单反和连动测距的疯狂设计:

    莲花海:最早期Alpa Reflex I,II,III(设有五稜镜)是兼具单反和长基线连动测距(OVF光学取景器)对焦(世界相机史上唯一,疯狂得无语!)的划时代精密照相机。Alpa 7(1952)/7b(快速过片板手)/8/8b皆更改了连动光学结构,做到单镜单OVF连动测距(同是世界唯一!),但连动测距基线/对焦精度减短意味着Alpa无意增加其他长焦距镜头(例如90/135mm,结果连35mm亦不发展。)兼具连动化和放弃与Leica旁轴相机竞争。并且早Leica M3两年(1952)实现OVF三焦距显示:50/90/135mm,虽然90/135mm镜头均不设连动对焦,。所以现在才有使用其连动结构的Leica M连动转接环(仅限 于多数原口50mm 系列,例如 P.Angenieux、Macro Switar …等等)。如果当年Alpa Reflex III能发展下去,而且全线镜头皆可以实现单反和连动测距对焦,再或者再加上一个如Leicavit的快速过片器…该有多好,多少不可能的可能,如果又如果…
    • l39口的改口镜头:

    很多人喜欢玩改口头,因为一些独特的味道,很多m42等等卡口的镜头有很多忠实爱好者,改口到l39是很常见的,改口的质量差别非常大,无法完美合焦的也不占少数。另外,有些改口镜头天生就改不成准确的联动。

    镜头实际焦距都不是整好50mm的,比如徕卡summicron-m50镜头标准焦距实际上是52.2mm,而改口头的焦距是不一样的标准,通常来说越是接近徕卡的焦距,越容易改口联动成功。

    联动测距准确挺难的

    国产徕卡口镜头被诟病最多的就是跑焦,包括早期的福伦达也是如此。这就是徕卡原厂镜头贵的原因之一。很多人不懂,光看表面一片玻璃就卖那么贵?实际上背后无法出厂的镜芯都是成本,一些光学镜片单测都没问题,等组装完成后由于工差的存在,是永远无法联动测距的,就算给你工具让你调,也是浪费时间,近距离合焦,远距离就不合了,远距离合焦,近距离又不行了。

    转接玩法

    转接微单,使用屏幕取景,这种玩法比较简单实用。i50mm自己不怎么把其他卡口的镜头转接到徕卡机身的。徕卡的归徕卡,其他的归微单。转接玩法主要还是以微单的屏幕峰值对焦为主。

    日本很多老玩家,他们还专门出过一本《解体新书》,就是专门讲各种转接镜头和接环的。对了,正好新从日本搞来了几本,放到shop.i50mm.com小店了。

    澤村徹 Tetsu Sawamura

  • 街头摄影礼貌么?

    leica m3 + summilux 35 1.4 v1 圣光

    问:街拍人是否不礼貌?
    答:你在街上与人擦肩而过,看着对方眨了一下眼,是否不礼貌?相机不过是做了同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