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徕卡镜头度膜有必要维修保养么?

    leica m4 + summilux m35 1.4 v1 圣光

    提起镜头保养,一位朋友的徕卡镜头出片总觉得不是徕卡味道,严重怀疑它是被包养过。保养徕卡镜头是需要相当多功力的,不是看看教程自己就能摸索出来的事情。是需要很多经验的哦,也是非常耗时的。所以高手保养费时间、花费也不会少的。

    特别是处理脱膜问题。脱膜有很多种,前面镜片的镀膜划痕对成像的影响是最小的,36个划痕以下对成像的影响几乎为0。甚至有些镜头最后一片玻璃都不怕。记得很多年以前,有一枚早期的铜扣圣光,找到花海军,想让他保养后面玻璃的脱膜,外延一圈有脱膜。他说这个镜头没影响,不用处理……。实际上那枚镜头确实丝毫不影响出片,甚至比完美度膜的后期版本还要好。

    徕卡镜头的那个膜真的很重要么?i50mm强烈建议,脱膜的不要去维修,便宜点出,双方都实惠。不要轻易保养,万一遇到哪个师傅交给一位新徒弟给你处理,那就得不偿失了。

  • 徕卡logo口罩

    最近发现口罩见底儿了。啊,对呀,差点忘了,还有一盒徕卡口罩呀。感谢热心朋友送来的挂耳文化口罩。对于俺这种走路、骑车党来说,户外走路还是有用的,只是不知道带个leica标路人怎么看,嘻嘻嘻。

  • 黑白摄影是刺激神经的,高级艺术

    leica m4 + summilux m35 1.4 v1 圣光

    艺术与科学殊途同归

    人命关天,但凡涉及生命的东西,都不是轻松的。无、有,白、黑,是起点也是终点。白,有无限的可能,也有随时失去的可能,黑,给人一种转瞬即逝的感受,据说黑洞是时间的终点,艺术与科学殊途同归。也许古人早已悟出这个道理,才有白纸黑字,才有水墨山水。

    人的自我保护意识

    黑白,具有一种天然的个性,它不是自然界的东西,它不是习惯性的存在,它有一种天然的表达性。感受黑白摄影,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不是每个人都做好了打开感受生死的窗户。人甚至对黑白有种天然的屏蔽,这是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在发挥作用,不分国家和宗教,几乎都是如此。

    leica m4 + summilux m35 1.4 v1 圣光

    黑白摄影是一次生命的接触

    尽管如此,很多人还是会暂时放下色彩,小心翼翼的触碰黑白,这也许就是一种接触生命起源、幻灭的一种方式吧。而为了减少锋利的黑白对人的刺激,黑白之间的融合,就产生了灰色。展现这种灰色,就成了底片商、镜头商、显影师要完成的任务。

    黑白的融合就是艺术

    leica m4 + summilux m35 1.4 v1 圣光

    而对黑白的表达,又是要根据摄影师自身感受去调整如何让黑白彼此融合,融合的比例是怎样。比如森山大道的高反差,一种锋利的表达,会刺激一些人的共鸣,同时就会伴随一些人的反感。技术型灰阶丰富的好照片呢,又会有人觉得过于平淡。荒木经惟说,没有感受过生死,就无法了解摄影的真谛。其实,他这话不是对摄影师说的,是对观众说的。

    说徕卡镜头适合拍黑白,是一种最好的赞誉

    高级的黑白底片,是尽可能的展现黑白的相互融合,这方面依尔福做的很极致,至今致力于黑白影像技术。徕卡的镜头,也更追求光的本质还原,而不是迎合大众口味去修正调味剂,所以至今都有人说“说徕卡镜头适合拍黑白”,其实这是对一枚镜头最高的赞誉。

    leica m4 + summilux m35 1.4 v1 圣光

    那天加班到很晚,天黑了,幸运的是那天带着圣光,1.4的大光圈可以在暗光下更自由。这张照片并不立体,没有纵深,只是有些平面上的诙谐。奔马的四蹄下露出四个大脚丫子,好神奇。于是摁下了快门。每一个这点儿回家的人,都是一匹奔马。

  • 照片不是放大看的

    leica m2 + summilux m35 1.4 v1 圣光

    那一次按下放大按钮,照片暗部被放大了,显示屏是黑的,显示屏里出现了自己的影子。可不是么?照片被放大后看到的不是图像,是自己的倒影。

  • 怎么还不结婚

    leica m2 + summicrn 50mm f2

    机器里还剩下一张胶卷,而眼前却有2个玩意儿。咋么办,一颗子弹打中他或许打不中它,不管了,就他了。小伙子,怎么还不结婚?哇哇哇,关你屁事。

  • 日出印象

    leica minox

    那些无法用语言描述的感觉才是最难拍到的。语言超过了图片,真是因为拍的还不到家的缘故。到家了就无法言喻了,似乎印象派就这么来的。

  • 地球国旗

    minox af

    这就是地球国旗了。每一颗黄色代表一种文明,黄底儿代表文明互溶,每一块紫色代表一块陆地。百年后世界大一统了,你们就用我设计的这面旗帜吧。这也不算我设计的,这是天桥台阶上千万人走出来的。

  • 骑行中的徕卡摄影

    leica mp + 50mm f2 summicron + kodak ultramax400

    第一次撞人

    在国贸soho,傍晚6点,写字楼的骑行道上,忽然侧方跑出来一位白领,哆昂,结结实实撞了他一个跟头。好在骑行速度慢,小伙子身材又结实,我还没反应过来,他就赶忙向我道歉,然后夹着包继续横穿机动车道跑了。看来小伙子是有急事,急着去见女朋友么?这时才发现车把给撞歪了。幸亏习惯使用短带的相机背带,挂在脖子上撞不到车把,哈哈,相机没事。

    第二次撞人

    是在大望路清晨,骑行中看到前方一个不错的场景就拍了下来,然后兴奋中点击了回看,o(╯□╰)o,本想也就几秒的事情。竟然没想到,就在一抬头的瞬间一位大爷就在车轱辘前面了。立马捏死刹车,就这样右侧车把还是顶了大爷一下。这才叫千钧一发啊,大爷回头看了我一眼,继续往前走。从大爷的表现来看,车把刮到的力度正好是轻推了一下。从此以后再也不背着数码徕卡骑车了。回看害死人啊。

    经验

    1,刹车一定要好用,要是跟特斯拉一样估计要出事了。

    2,使用短背带,相机在胸脯比在肚脐眼要安全。侧背加载腋下也比加载腰间安全。

    3,骑行不要使用数码相机,难免回看,尽管多数情况我不回看,但遇到特别惊喜的情况也会看的。

    自行车丢了

    过去是美利达破风山地车,丢了以后就改成共享单车了。共享单车的优点也有,慢,骑不快,相对安全一些。

    不过最后还是奉劝大家,不要车车摄影,摔了车子是小事,摔了徕卡就不值啦。难道Bill Cunningham不用徕卡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么?

    边骑边玩

    由于这两年骑车时间少了,体重暴增40斤,于是买了室内自行车,o(╯□╰)o,改成闭着眼听着音乐来骑一阵子,然后看摄影杂志一阵子。😳这下可以不用一心一意骑车了。然后这篇文章就是在自行车上完成的。当然了,徕卡也夹在腋下,保持警戒状态嘛,,,,

  • 有了境界才给陌生人拍照

    leica m2 + summicron 50mm f2 放射版

    那天光线格外明亮,灿烂耀眼。我最喜欢这种光线下的人像了。前面的师傅很帅气,我决定不放过他。每个人都是在不断的选择中塑造自己,摄影也是一样。

    我们一生注定离不开摄影了。出生要拍照,上学要拍照,身份证要拍照,结婚要拍照,,,有了相机还得给熟人拍照,有了境界就要给陌生人拍照了。

  • 苹果logo设计来源

    leica m2 + summicron 50mm f2 kodak proimage 100

    前面的电话亭有人在用,不是在打电话,是在休憩。我本不想拍,忽然看见那苹果有了拍摄的欲望,赶紧拍了一张。走过电话亭,突然回身,又拍了一张。

    苹果公司的标志巧妙地方就是被咬了一口,那不是咱咬的,但是却能吊起咱们的口水。此时,看官您,是不是流口水了……

    leica m2 + summicron 50mm f2 kodak proimage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