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享受摄影,胶片何须开挂?

    当年nba2k13篮球游戏,有个开挂模式,三分扣篮全能。不然每次都得从菜鸟起步,升级很痛苦,很漫长。可是我发现,开挂后,很快就对游戏失去兴趣了,然后很久不再玩了。等想玩时,还是喜欢从菜鸟开玩。

    过去嫌弃胶片麻烦,嫌弃胶片慢,终于有了数码相机,开挂了,可是人很快对容易的事情失去兴趣了。所以还是常常把数码相机放一边,从新玩玩又麻烦又慢的胶片,折腾,但有意思。

    开挂还是不开挂,一念之间的事儿,所以没人敢说一辈子不用数码,也不是所有人甘心一辈子用数码,是不是,看官?

    嗑瓜子也是一个道理,给现成的一袋子瓜子仁吃不了几个就腻了,但是带壳儿的却可以嗑个没完没了……是不是?

    煎饼之所以令人印象深刻,是不是与那个圆满的制作过程有很大关系?

    leica m2 + summilux 35 1.4 v1 钢嘴
  • 森林在歌唱 相机在拍照

    leica mini iii

    森林在歌唱,唱森林里的歌。相机在拍照,拍相机外的照。

  • 车车车样年华

    leica mini3

    手推车,三轮车,公交车,自行车,所有的偶然在这一刻定型,等灯一变,就各自消失。在水洗风干后,重新聚集到胶片。

  • 平常的黑白

    leica m2 + summilux 35 1.4 v1 钢嘴

    数码的同质化让清晰的照片溶为疲倦,黑白胶片却能让稀松的平常凝固成陌生。所谓的艺术品,似乎也有相同的功效。

  • 先沟通的不叫街头摄影

    leica m9 + 352asph

    看到很多摄影师是与路人沟通后才拍照的,沟通后的叫街头人像,不叫街头摄影。街头摄影师与对方就像两条平行线,距离可以很近,但永远不会相交。拍摄的非接触性这应该是街头摄影的特点之一哦,当然,偶尔摆拍一下也是可以的啦。

    “亲爱的春天小姐,来,唱首歌~~啦啦啦啦”

  • 该不该给照片起个标题?

    leica z2x + kodak gold200

    在音乐领域,古典乐派的音乐都是无标题音乐,他们让听众自己理解,事实上,那些无标题音乐确实被世人保存并一直演奏。

    那么照片该不该起名呢?似乎布列松也没有给他的照片加个标题,丝毫不耽误成为经典。

    但是,这世上也有很多有标题的名曲,也有很多有标题的摄影作品。那该不该给照片起个标题?无论如何我是起不好的,干脆不起吧。

    leica z2x + kodak gold200

  • 徕卡玄学之——徕卡没有人体工程学

    人体工程学

    好像是从胶片时代的尼康某一款相机开始,单反相机的样子开始圆嘟嘟的了,有人说像运动鞋,有人说像外星产物,这种保时捷为尼康的设计,开启了单反“人体工程学”的新纪元,这种理念一直延续至今。

    线条的距离感

    唯独徕卡没有人体工程学,根本不照顾用户手型,没有柿饼那样的手柄,而是一直保持自己的简约几何直线风格。这种几何造型并没有亲和力,圆、直线这种几何造型在自然界是找不到,人的身体更没有对应的部位,所以徕卡m一直与人保持距离。甚至现在的徕卡sl也是如此。

    东方不败

    所以实际上初次见到徕卡相机,都会有种距离感,排除价格原因哈。用什么词语形容呢?就像是林青霞扮演的东方不败,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完美的揉合在一起。

    注定小众

    要成为经典,还真得坚持自我,而且还得跟人类保持距离,不能去迎合。似乎艺术也是一样的,不是取悦大众,而是小众的共鸣。

  • 东京は秋 荒木经惟+阳子

    东京在秋天。有种在街头的感觉,不过文字看不懂。哈哈哈。over

    (更多…)
  • 为何徕卡M系列,影像透视关系很特别?

    徕卡M系列的边缘效应

    因为徕卡m旁轴系列相机,对焦选择人物的边缘。其他相机选择的是平面对焦。比如单反拍人,焦点会落在脸上,而旁轴是找耳朵或者头发边缘。所以徕卡m拍的人物边缘轮廓会很清晰。

    徕卡可以轻松把头发拍的清晰,长发飘飘。而单反拍不出那样的图片,因为单反的对焦点很难落在头发丝上。挖哈哈哈哈。

    leica mp + summicron 50mm f2 + kodak ultramax 400

    旁轴的穿透性无与伦比

    另外旁轴相机可以穿透玻璃、笼子等等障碍物,可谓万军之中直取上将首级,指哪打哪。而自动对焦的机器几乎没有穿透力,只能临时调整为手动,但是得一圈一圈的转那个蹩脚的对焦环,最终还不一定对得准。

    leica mp + summicron 50mm f2 + kodak ultramax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