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战前徕卡elmar 50 3.5会有镀膜

    早期徕卡广告

    战前徕卡elmar 50

    1945年二战结束,这年之前的徕卡elmar 50 3.5是没有镀膜的。镜头镀膜是蔡司最早应用的,二战前只有特殊的军用elmar才有镀膜。通过徕卡镜头编号查询, 可以获得镜头生产年份。但是市场上却存在很多明明是战前elmar却有镀膜,这主要是徕卡在50年代提供返厂镀膜服务,所以很多elmar被返厂镀膜了。

    镀膜有什么用

    对于Tessar天塞结构镜头来说只有四片玻璃,镀膜作用并不大,不会改变“鹰眼”的光学结构,但是镀膜在逆光的时候还是会发挥作用的,能减少耀斑。一般来说喜欢原味古典镜头的玩家更喜欢无镀膜的版本。

    早期徕卡广告
  • 我的徕卡m9 ccd更换证明已经丢了,怎么办?

    徕卡m9 ccd 更换证明

    话说当年更换徕卡m9的ccd后,收到了徕卡上海的更换证明一张纸。然后,当时想没准那天会把m9卖掉,就想把那张纸放起来了。事情吧,往往是这样的,你越是怕什么,就会发生什么,现在已经不记得放哪里了。很有可能放到某本书里了,但是书实在太多了……,现在是真想不出来了。不过,也无所谓了,反着没想出手徕卡m9。

    验证更换ccd的唯一办法

    据说,很多人直接给徕卡客服发邮件询问,可以得到回复这台编号的相机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更换的ccd。因为目前证书、固件编号等等,都已经可以造假了。不过,过去徕卡是有个查询入口的,输入编号告诉你相机情况,现在没有了。这种发邮件确认的方法,不知道什么时候官方会不会也不支持了,毕竟老这么发邮件有点烦人哇,哈哈哈。

    徕卡m9的ccd都会脱膜么?

    不是,很多人的徕卡m9至今也没有脱膜。但是脱膜是没有规律的,我们试图用各种办法寻找规律,不过似乎都能找到反证。所以啊,,,看运气吧。

    下图这样的,使用f16光圈,拍摄一张图片,放大到100%后,出现这种套圈的斑点就是ccd脱膜。也有呈现带状的。而如果只是一个黑点,那就是脏东西灰尘了。“套圈”是关键词。

  • 一些徕卡相机和镜头的设计图

    徕卡联动测距设计师Willi Keiner,在讲解徕卡m3测距原理

    几个月前有人问一些徕卡的设计图,想是纹身用还是做创意产品来着,忘记是哪位朋友了……。搜罗了几张,哈哈。确实挺好看的,难怪徕卡m相机被誉为二十世纪不需要改进的工业设计啊。设计图也很好看哇。

    另外还有不少网站,也有很多徕卡设计图。例如:

    徕卡创意产品

    一般来说,徕卡的爱好者都是有一定审美的哦,所以关于徕卡的周边创意产品如果做的不好看,是没人买单的。徕卡自己的周边产品肯定很好啊,不过价格肯定也不便宜。第三方的其实也有很多便宜还不错的。当然,目前国内这种创意产品还是不多哇,加油。做徕卡纹身贴是个不错的创意,哈哈。

    下面这个是好多年前在网上买的,有电子表、温度计、湿度计三合一礼品。个人感觉应该是非徕卡授权的,因为做工稍显粗糙,不过如果没记错应该也不贵。

    可能是徕卡显微镜、徕卡测距仪附送的一些国产剩余礼品,只是现在淘宝上也买不到了。
    这样的把1932年的徕卡设计图纸放到保温杯也是不错的创意哦
    Leica M9 Sticker Pack
  • 全老师说:习惯把阿尔帕放在车尾箱,徕卡放在副驾位

    全老师的徕卡副驾驶

    全:我现在也正在玩阿尔帕系统,但觉得还是徕卡好玩。徕卡是纪录片、阿尔帕是国家地理杂志徕卡可以随时带在身边。徕卡是手枪、阿尔帕是狙击枪😏,我习惯把阿尔帕放在车尾箱,徕卡放在副驾位😊

    全老师的阿尔帕日常的状态
    全:这个是阿尔帕TC+施耐德48/5.6+福马400
    全:这个是3F+小小八+伊尔福PAN100
    全:这个是M10P+苏密塔无膜502
    全:这个是M10P+E43,黑白直出
    全:这个也是STC+酷图40拍的
    全:这是阿尔帕STC+施耐德120/5.6 F11、1/125 +酷图40拍的,上移+10mm

  • 大师与徕卡之 ハービー・山口 Herbie Yamaguchi

    ハービー・山口 Herbie Yamaguchi

    1950年生于东京。1973年大学毕业后进入摄影系,在伦敦生活了10年。从普通高中毕业并从东京经济大学经济系毕业后,他将被移交给早稻田大学。

    与乔治男孩在伦敦首演前住在一起,与伦敦音乐家交流。在此期间拍摄的伦敦现场照片受到高度赞赏。

    回到日本后,他一直把相机对准一市的居民,与福山雅治等日本本土艺术家合作。

    他的许多作品都保留了黑白的快照肖像。有很多粉丝喜欢这种温文尔雅的风格,“我想拍人类的希望”和“我想拍人们喜欢的照片”的旋律始终如一。

    获奖情况:2011年日本摄影协会作家奖。

    现任大阪艺术大学客座教授、九州产业大学客座教授。

    http://www.herbie-yamaguchi.com/

    ハービー・山口 Herbie Yamaguchi
    ハービー・山口 Herbie Yamaguchi
    (更多…)
  • 35mm判オールドレンズの最高峰(2)オールドレンズの診断カルテ 50mm f1.9と50mm f1.5【書籍】

    这是一本限量版偏门镜头杂志,目前只能二手市场转悠兴许能碰到,而且价格都很高,有见到的提个醒儿呦。

    哎,杂志呀,喜欢就要下手,错过了就找不回来了,哈哈。

    这是“ 50mm f1.5”的第二版,这是35mm旧镜头的最高峰。
    这次,我们重点研究了50mm f1.9级镜头。
     
    我们提供各种镜头,从Dalmeyer Super Six和Kinematograph等著名镜头到家用镜头。
     
    附有未通过第一个项目符号显示的实际测量的“ MTF变化图”和“ Ronky测试图像”,“ ISO12233图表和点光源,圆环,前模糊,聚焦平面,后模糊图像在周边的图像中心”。做到了。通过这些,我认为可以更清楚地掌握镜头的特性。
     
    此外,以上在第一颗项目符号中处理的镜片的数据也被发布为扩充。与以前的作品一样,文字是由冈田雄司(Yuji Okada)撰写的,示例照片是由上野幸树(Yukiji Ueno)撰写的。
     
    [作者]冈田雄司,上野雄司
     
    [记录的镜头清单]
    卡尔蔡斯平面50mm F1.4
    达美尔运动机2英寸F1.9
    Gundlach Ultrastigmat 5厘米F1.9
    迈耶·葛立兹Primoplan 5cm F1.9
    迈耶·葛立兹Primoplan 5.8cm F1.9
    罗斯Xpres 2英寸F1.9
    Dallmeyer超级六号2英寸F1.9
    柯达电视Ektanon 5厘米F1.9
    佳能Serenar 5cm F1.9
    施耐德氙气50mm F1.9(ALPA)
    Foca Oplarex 5厘米F1.9(PF)
    Foca Oplarex 5厘米F1.9(通用)
    Konishirou Hexanon 50mm F1.9早期型号
    Konishirou Hexanon 50mm F1.9晚型号
    瑞穗荣誉50mm F1.9
    田中Tanar 50mm F1.9
    科菲尔德Lumax 50mm F1.9
    Kern Macro Switar 50毫米F1.8
    Kern Macro Switar 50毫米F1.9
    大船鱼Ofunar 5cm F1.9
    Zunow选项Zunow 5厘米F1.9
    Ansco Xyton 50mm F1.9
    富士藤农4.5cm F1.9
    兴和50mm F1.9
    Mamiya Sekor 50mm F1.9
    Aires H Coral 4.5厘米F1.9

    (更多…)
  • 一个leica爱好者眼中的sony,一个徕卡用户手上的索尼

    leica和sony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常常搜寻有哪些工业设计经受了时间的考验。没有对功能的过多要求,没有对性能的太高期盼。只需要能放到桌面,拿起来,再放下,能被莫名的触动。对于我这样的一个leica爱好者,其实桌上也摆满了sony。在周末的午后,把徕卡放在一边休息,2020年的电台声音从1978年的收音机穿出来。也许,人在感受到“时空”的一刹那,即是佛说的“开慧眼”吧。

    sony cfm-800

    谁不曾喜欢sony?

    迭代飞快的电子产业里,能够被时间检验的产品其实并不多。最终只有那些有态度的产品才能留下,穿越几十年令人赞叹。也许是一台磁带walkman、一台cd、一台md、或者一部收音机。这些产品里总有那么一款,是曾经触动过你,也让人联想到与之相关的那些故事。

    sony nh1

    sony的名字——声音男孩

    sony前身叫ttk,为了进军欧美改名了,sonus + sonny boy = sony,其中sonus就是“声音”的意思。索尼是卖声音起家的哇,尽管现在从硬件到影视娱乐游戏都有涉足了。

    sony的声音

    个人认为sony的声音底子像日本人一样的清瘦,而重低音的音效又可以做到相扑手那样的肥硕。当然了,sony很少宣传它们的专业产品,那些产品中低调好用的耳机也很多。

    sony d-vm1
    (更多…)
  • 镜头厂商不愿意说的秘密:为什么微单镜头比旁轴镜头便宜

    为什么同样的光学结构,微单镜头比旁轴镜头便宜?

    很多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疑问,而如果你问厂家,厂家往往左右而言它。实际上这很简单,徕卡镜头对焦时,对焦筒会前后移动,那个移动的量将控制黄斑的左右移动。比如相机机身里的联动杆行程是固定的,1米、2米、无穷远也是固定的,这个固定的幅度又联动着黄斑。而你的镜头螺纹是顶着联动杆在运动,原本应该定在1米的幅度,结果超出去一丝,也是跑焦了。

    而这个精度,是需要光学镜片的公差、对焦螺纹的公差、装配过程的误差都控制在极小范围内才行。也就是说当每个部件组合好以后成品率会非常低。这也是徕卡镜头昂贵的一个原因,也是日系镜头改单反路线的原因。据说德系耳机贵,也是报废率高。而微单根本没有黄斑联动的需求,只要装上就能用,反正都是屏幕取景,所以微单镜头的成本是远比徕卡镜头低的,也更好做。

    所以微单镜头比旁轴便宜,哪怕是同样的光学结构。

  • A World of Grace 心的视界 柯锡杰的摄影美学

    A World of Grace 心的视界 柯锡杰的摄影美学

    柯锡杰讲述自己从台湾到美国,从摄影助理到自己的工作室,再到去流浪。过程没有讲述摄影技术,而是通过摄影师的角度去感悟世界,写的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又富有启发性。

    其中一节讲到《树与墙》,凭借这个照片,打消了丈母娘对他的疑虑,最终同意把女儿嫁给了他。影像的作用往往具备超出人的想象。书中一句话很有启发:

    当年别人生活中的场景,变成了我自己生活中一幅重要的画面。

    A World of Grace 心的视界 柯锡杰的摄影美学

    说实话,在汉语摄影书籍里面,很少有把摄影写成这么好看的书籍。要么是一些晦涩难懂的学院派,一点不接地气儿,要么是一帮老夫子在说教,“我来教教你摄影……想当年某某杂志……”,要么是一些“无病呻吟”、“卖弄炫酷”额。咱们自己找书看吧。

    图片里的这本书是2009年大陆第一版,当时在亚运村图书大厦一个角落发现的,还记得那天阳光明媚,拿着这本书在那排靠窗的椅子上坐着看了很久,最后决定拿下了。

    很多好书当时的人看不上,事后回头才发现它的好,当然,有很多很快就淹没在更多的垃圾书里了。过去的出版社不是废物多,就是干事的人少,未来不知道怎么样,现在好多了。希望未来能更好。

    一晃11年过去了,当年原价39.8元,如今价格翻了一倍,哈哈,摄影啊,看上什么书,就不要犹豫。这本书并不厚,个人更喜欢老版本的软包装,封面朦胧,非常符合整本书的气质。

    A World of Grace 心的视界 柯锡杰的摄影美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