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柜虽高塞不下荒木十本,
桌腿虽矮垫不了森山几册。
书架虽大撑不住影集百卷,
床铺虽宽藏不下杂志千期。
话说上次有朋友问i50mm买了多少书,其实自己也不好统计了:
就这么多了,依然还在买。买买买,哈哈哈
这不,近期又准备带几本~







近期疫情一天一个样,快递不一定安全了,虽然只能拿到45本,但是从日本过来路途遥远也存在风险啊,所以可能年前带不成啦。
下面发一些,大家搂两眼得算了。发多了人家会说咱们侵权的。
cameraholics 特辑



















蔚县是古代游牧民族与汉族的交界处,所以这里能看到很多历史、风俗、建筑、地貌。曾有很多人抱怨国内摄影拍的都是后期的仿古,那确实是一种跟风的现象。所以很多人以为中国已经没有真正的自然真实的历史遗迹了,甚至气愤、担忧。其实,中国大得很,只是很多摄影师并没有踏踏实实走到乡村去发现。赵起超老师拍摄的蔚县是一种自然没有人为破坏,也没有刻意仿古大自然大真实。而这种真实也许正在随着人口流失而渐渐消失,也提醒我们去发现和保护,这点非常难得哦~
摄影人都是半个哲学家,经常从照片中感慨失去的惊惶。打开画册,一个人走向葱茏的原野,那里有田园,有村庄。那里仿佛时间静止,风过牵马牧羊。
影如其人,婷婷整整,朴实的奢华,静水流深。让黑白影像尽显剔透。
翻阅《赵起超蔚县影记》,总能联想到席慕蓉的诗:
欢乐总是乍现就凋落
走得最急的都是最美的时光
——席慕容
微风拂过时
便化作满园的郁香
——席慕容
我们都是戏子,在别人的故事里,留着自己的眼泪
——席慕容
摄影家、企业家,个人网站www.50mmc.com。当然,赵起超老师用的器材也非常丰富,徕卡、哈苏、禄来、飞思、大画幅829、512啥的……,这些厂家的宣传照很多也用了找老师的作品哦。这本画册就是用这些家伙拍的,画质感人,难得的是影调也相当统一。也许是老赵曾经从日本做过一批铂金印相有关系,话说日本人为了保证影调一致,多次飞来跟老赵确认。从此老赵对影调一致性要求颇高哦。所以本画册印刷那是相当精良的。
发现个有意思的事情,手机翻拍黑白照片只能展现原本的3成画质,哈哈哈。难道黑白照片真的要输出到纸上才有质感么。看来咱们也要学学输出了。
画册由凤凰传媒出版,可以在北京三影堂购买,当然,也可以从i50mm这拿哈,也有几本啦。i50mm小店。
“反转片是不是手动测光很难拍,我的都是欠曝,徕卡iiif,手机测光。胶卷摄影成本高么?冲洗55,胶卷95,浪费了150……”。
别浪费,失误是不失误之母嘛~
是这样的,反转片的宽容度很低,跟数码相机的jpg一样低。一般来说,晴天时影子跟向光面,相差4档曝光。需要取舍,是要阴影、还是保留阳光。而如果取中间值,往往两样都得不到。这就是反转片恼人的地方,所以i50mm不喜欢反转片哇。
如果特别喜欢反转片的色调,非要拍摄,那么需要先使用数码相机手动曝光。就是让相机jpg直接出,手动设置光圈、iso、快门速度。用数码相机练习高光和阴影的取舍,能拍出另自己满意的直出jpg以后,按照这个思路拍反转片就安全了。
实际上反转片低宽容度完全没法跟负片比,负片很难翻车,连不使用测光表都能拍摄。在过去的胶卷傻瓜机上,只有三个图案“阴天、晴天、室内”,相机上连参数都没有,依然不至于翻车。但是,反转片就不能这样玩了。
过去影楼都用反转片,他们也是小心翼翼的,先使用宝丽来测试曝光参数,然后再拍的哦。街头摄影还是老老实实玩负片。在胶片年代,全美第一时尚女摄影师安妮莱博维茨,也坚持使用负片,那个年代她的照片有一种独特影调,非常有感染力。
拍摄反转片一定要精确测光,并且做出取舍。不是所有环境都可以使用反转片的哦。省心就用负片,要媲美反转片色彩低选择柯达专业负片ektar100就行了。
1945年二战结束,这年之前的徕卡elmar 50 3.5是没有镀膜的。镜头镀膜是蔡司最早应用的,二战前只有特殊的军用elmar才有镀膜。通过徕卡镜头编号查询, 可以获得镜头生产年份。但是市场上却存在很多明明是战前elmar却有镀膜,这主要是徕卡在50年代提供返厂镀膜服务,所以很多elmar被返厂镀膜了。
对于Tessar天塞结构镜头来说只有四片玻璃,镀膜作用并不大,不会改变“鹰眼”的光学结构,但是镀膜在逆光的时候还是会发挥作用的,能减少耀斑。一般来说喜欢原味古典镜头的玩家更喜欢无镀膜的版本。
话说当年更换徕卡m9的ccd后,收到了徕卡上海的更换证明一张纸。然后,当时想没准那天会把m9卖掉,就想把那张纸放起来了。事情吧,往往是这样的,你越是怕什么,就会发生什么,现在已经不记得放哪里了。很有可能放到某本书里了,但是书实在太多了……,现在是真想不出来了。不过,也无所谓了,反着没想出手徕卡m9。
据说,很多人直接给徕卡客服发邮件询问,可以得到回复这台编号的相机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更换的ccd。因为目前证书、固件编号等等,都已经可以造假了。不过,过去徕卡是有个查询入口的,输入编号告诉你相机情况,现在没有了。这种发邮件确认的方法,不知道什么时候官方会不会也不支持了,毕竟老这么发邮件有点烦人哇,哈哈哈。
不是,很多人的徕卡m9至今也没有脱膜。但是脱膜是没有规律的,我们试图用各种办法寻找规律,不过似乎都能找到反证。所以啊,,,看运气吧。
下图这样的,使用f16光圈,拍摄一张图片,放大到100%后,出现这种套圈的斑点就是ccd脱膜。也有呈现带状的。而如果只是一个黑点,那就是脏东西灰尘了。“套圈”是关键词。
几个月前有人问一些徕卡的设计图,想是纹身用还是做创意产品来着,忘记是哪位朋友了……。搜罗了几张,哈哈。确实挺好看的,难怪徕卡m相机被誉为二十世纪不需要改进的工业设计啊。设计图也很好看哇。
一般来说,徕卡的爱好者都是有一定审美的哦,所以关于徕卡的周边创意产品如果做的不好看,是没人买单的。徕卡自己的周边产品肯定很好啊,不过价格肯定也不便宜。第三方的其实也有很多便宜还不错的。当然,目前国内这种创意产品还是不多哇,加油。做徕卡纹身贴是个不错的创意,哈哈。
下面这个是好多年前在网上买的,有电子表、温度计、湿度计三合一礼品。个人感觉应该是非徕卡授权的,因为做工稍显粗糙,不过如果没记错应该也不贵。
1950年生于东京。1973年大学毕业后进入摄影系,在伦敦生活了10年。从普通高中毕业并从东京经济大学经济系毕业后,他将被移交给早稻田大学。
与乔治男孩在伦敦首演前住在一起,与伦敦音乐家交流。在此期间拍摄的伦敦现场照片受到高度赞赏。
回到日本后,他一直把相机对准一市的居民,与福山雅治等日本本土艺术家合作。
他的许多作品都保留了黑白的快照肖像。有很多粉丝喜欢这种温文尔雅的风格,“我想拍人类的希望”和“我想拍人们喜欢的照片”的旋律始终如一。
获奖情况:2011年日本摄影协会作家奖。
现任大阪艺术大学客座教授、九州产业大学客座教授。
http://www.herbie-yamaguchi.com/
这是一本限量版偏门镜头杂志,目前只能二手市场转悠兴许能碰到,而且价格都很高,有见到的提个醒儿呦。
哎,杂志呀,喜欢就要下手,错过了就找不回来了,哈哈。
这是“ 50mm f1.5”的第二版,这是35mm旧镜头的最高峰。
这次,我们重点研究了50mm f1.9级镜头。
我们提供各种镜头,从Dalmeyer Super Six和Kinematograph等著名镜头到家用镜头。
附有未通过第一个项目符号显示的实际测量的“ MTF变化图”和“ Ronky测试图像”,“ ISO12233图表和点光源,圆环,前模糊,聚焦平面,后模糊图像在周边的图像中心”。做到了。通过这些,我认为可以更清楚地掌握镜头的特性。
此外,以上在第一颗项目符号中处理的镜片的数据也被发布为扩充。与以前的作品一样,文字是由冈田雄司(Yuji Okada)撰写的,示例照片是由上野幸树(Yukiji Ueno)撰写的。
[作者]冈田雄司,上野雄司
[记录的镜头清单]
卡尔蔡斯平面50mm F1.4
达美尔运动机2英寸F1.9
Gundlach Ultrastigmat 5厘米F1.9
迈耶·葛立兹Primoplan 5cm F1.9
迈耶·葛立兹Primoplan 5.8cm F1.9
罗斯Xpres 2英寸F1.9
Dallmeyer超级六号2英寸F1.9
柯达电视Ektanon 5厘米F1.9
佳能Serenar 5cm F1.9
施耐德氙气50mm F1.9(ALPA)
Foca Oplarex 5厘米F1.9(PF)
Foca Oplarex 5厘米F1.9(通用)
Konishirou Hexanon 50mm F1.9早期型号
Konishirou Hexanon 50mm F1.9晚型号
瑞穗荣誉50mm F1.9
田中Tanar 50mm F1.9
科菲尔德Lumax 50mm F1.9
Kern Macro Switar 50毫米F1.8
Kern Macro Switar 50毫米F1.9
大船鱼Ofunar 5cm F1.9
Zunow选项Zunow 5厘米F1.9
Ansco Xyton 50mm F1.9
富士藤农4.5cm F1.9
兴和50mm F1.9
Mamiya Sekor 50mm F1.9
Aires H Coral 4.5厘米F1.9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常常搜寻有哪些工业设计经受了时间的考验。没有对功能的过多要求,没有对性能的太高期盼。只需要能放到桌面,拿起来,再放下,能被莫名的触动。对于我这样的一个leica爱好者,其实桌上也摆满了sony。在周末的午后,把徕卡放在一边休息,2020年的电台声音从1978年的收音机穿出来。也许,人在感受到“时空”的一刹那,即是佛说的“开慧眼”吧。
迭代飞快的电子产业里,能够被时间检验的产品其实并不多。最终只有那些有态度的产品才能留下,穿越几十年令人赞叹。也许是一台磁带walkman、一台cd、一台md、或者一部收音机。这些产品里总有那么一款,是曾经触动过你,也让人联想到与之相关的那些故事。
sony前身叫ttk,为了进军欧美改名了,sonus + sonny boy = sony,其中sonus就是“声音”的意思。索尼是卖声音起家的哇,尽管现在从硬件到影视娱乐游戏都有涉足了。
个人认为sony的声音底子像日本人一样的清瘦,而重低音的音效又可以做到相扑手那样的肥硕。当然了,sony很少宣传它们的专业产品,那些产品中低调好用的耳机也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