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徕卡是玄学,那么参数又何尝不是呢?

徕卡m9+机内色彩饱和度调整“老照片 黑色+白色” 手动曝光直出

玩参数的高手

日系公司是玩参数的高手,并不是说不好,而是说他们很会玩。他们也有不强调参数的高级货,但是促进销量的赚钱的低端货一定会给你标上各种参数。然后让你觉得参数上至少没那么低端。

sony的耳机、播放器系统就是这样,绝对让你眼花缭乱,大部分参数都是顶级而音质实在不敢恭维。而sony一些低调的专业产品却是顶级的,往往并不强调参数。比如入耳式的ex1000、大耳的cd3000。

音响系统越往高里走,你会发现参数越不是最顶级的。而那些特别强调参数的,用参数干掉别人的,往往都经不起时间的检验。sony的Hi-Res小金标只给达到标准的耳机贴,但那些耳机差异实在太大了,并不代表好听哦。欧系的很多品牌没贴小金标,口碑却很好,卖的也更贵。

如果说徕卡是玄学,那么参数又何尝不是呢?

日系相机也是一样的玩参数的高手。除去一些主要的专业型号,往往面向大众的产品都是把参数吹到顶级,aps-c像素都比徕卡高,高感都比徕卡好,动不动就把徕卡妙了。这就给消费者一个感受,一种盲目的信任,你看我花很少的钱买到的比徕卡还好。真好么?哈哈,相信参数也是一种自我催眠哦。也是玄学,哈哈。

其实我们可以看看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喜欢穿的衣服,喜欢的人,生活中有那样东西真的可以用参数来标示出好呢?徕卡就是这种能感受到好的东西,相信自己的感受才是真实的,而相信参数难道不是一种迷信么?

徕卡m9+机内色彩饱和度调整“老照片 黑色+白色” 手动曝光直出

柳云龙《胜算》里的虎丘相机HUQIU

胜算

谍战剧鼻祖柳云龙的片子都很好看。《风筝》之后苦等3年才等来了《胜算》,32集中出现了一个苏联特工拍照的画面,有意思的是他用的是国产虎丘相机,就是跟凤凰205一样的HUQIU。

柳老师的片子一向不讲究特效,而是讲究演技。不过也能看出,剧组并没有多少钱,而且被审核限制时间有点长哦,苦等三年。

整体来说还是不错的电视剧,也是很有特色的,与传统的电视剧不同,里面的演员演技都太好了,把配角演出了主角的立体感,活灵活现,但是领盒饭的时间都很意外……。这也许就是导演殷飞故意的,战争年代是残酷的,电视剧没有从具体的事件上煽情,而是用这种“意外”展现了战争年代的残酷。

徕卡玄学之徕卡是奢侈品

leica m2r

工具感

历史上很多经典相机,除了徕卡之外,还有宾得的lx、尼康的fm2、佳能7、尼康sp等全金属机械相机,也有黑漆漏铜的版本。如果不跟徕卡做对比,这些机器手感也都很好,样子也古典。但是这些相机跟徕卡比还是在细节上显得毛糙,这些不光是用眼睛能感受到的,皮肤更能感受到,尽管佳能7系列旁轴相机样子很像徕卡,放到手上把玩还是显得工具感太强了。

其实乔布斯在苹果公司初期就是借鉴了很多徕卡理念,这是他自己提到过的哦。确实,你能在苹果很多产品里找到相似的手感,表面处理弧度,甚至有的凌厉的棱角也有所保留。苹果产品实际上就是一种去工具化的理念。只是自打乔布斯没了,苹果就一直走下坡了,再也没有每年等待看乔布斯发布会的兴奋了。甚至以前iphone的相机logo是旁轴,后来是单反,现在是……不说了,iphone已经堕落的不行了。

照片是日抛品,相机才是老伙计

做工具有好处,就是用户量巨大。摄影这件事,被老师们灌输“照片”本身才有价值。问题是世上有多少真的有“价值”的照片呢?照片对对大多数大众来说还是过眼云烟的“日抛品”,而相机本身却是时时刻刻陪着自己的老伙计。

记得当年玩徕卡,朋友建议我换蔡司眼镜片。说你都给底片配徕卡镜片,给自己的眼睛怎么这么吝啬?眼镜可是除了睡觉都陪着你的哦。对呀,尽管眼睛看到的依然是那条路、那棵树,可是蔡司玻璃带来的那一点提升依然令人兴奋。风景是日抛品,眼镜才是老伙计。

leica m2r

奢侈品徕卡

奢侈品是什么呢,就是它的附加价值超越功能价值,徕卡的确是相机里的奢侈品。毕竟买奢侈品的人还是占少数。但是日系做工具的公司有时候也会奢侈一下,来个限量版m卡口镜头。比如胶片年代的宾得、柯尼卡、美能达都做过m口限量版,轻奢了一把。

奢侈一把不是罪

这个镀金亮闪闪,突然联想到了哪个电影,非洲酋长背着金灿灿的镀金ak47,露出了满口的闪亮大金牙,哇哈哈,掏出了一把24k金的沙漠之鹰。买买买,奢侈一把不是罪。哇哈哈。

leica m2r
leica 0 型复刻
leica iiic
佳能7
尼康sp
战争之王

为什么一些现代镜头装不上徕卡m3?

由于徕卡徕卡m3生产时间长,产量更是m2+m4的总和,所以版本很多。其中镜头释放按钮的护圈就有很多种。

1、有的铁圈切口是垂直的,有的是斜切的。

2、有的切的多一些,有的切的少一些。切的少的很多现代镜头装不上去,会卡红点。这点很重要哦~

3、有的不带护圈,跟徕卡m2一样,镜头释放按钮不带护圈。

4、有的护圈用料厚一些,有的薄一些。

其中很多朋友m3遇到装很多带红点镜头会卡的问题,这种m3只能使用红点特别小的镜头,或者不带红点的镜头,很多现代镜头都装不上去。

胶卷保存要防潮

最近胶卷涨了不少,保存胶卷变得很重要喽。使用加厚密封袋封存,再放冰箱呀,受潮了别说i50mm没提醒你,另外里面放一些纸,起到防潮等作用。先从冷冻拿到冷藏,过一夜在拿到室外。就算不放冰箱,也放点纸进去,毕竟夏天到了,下雨还是潮湿。

高考志愿选学校还是选专业?相机选徕卡还是选微单?

郑强对于选专业还是选学校说的特别好:“凡是要当工匠的、要去找工作的,找一份工作的,选专业。凡是要做比较高端的管理的、生活的比较自信的,选学校,因为学校文化才支撑着一个人”。

这句话说的特别好,确实有一定的道理。很多人明知道自己的专业就算考研究生也没啥意义,但也要考,目的就是要给自己增加一份名校的自信。瓦哈。

根徕卡很像呀。i50mm移花接木:“凡是要当工匠的、要去找工作的,找一份工作的选微单。凡是要做比较高端的人文的、生活的比较文艺的选徕卡,因为徕卡文化才支撑着摄影史”。

所以i50mm告诉大家,一定要用leica相机,因为你看到的是全面的,得到的信心是满满的。哇哈哈。

统计显示,看i50mm网站的,99%是本科以上学历,而i50mm网站内容99%是徕卡相关的。当然了,如果您是那1%,也更厉害,您是百里挑一。总之,看i50mm的哇哈哈,都不是一般人哦。

是错永不对 真永是真

任你怎说安守我本分

始终相信沉默是金

《摄影的艺术》拍出技术型好照片

空中走钢丝,太玄了

从技术角度来说,一张好的黑白照片,要有丰富的影调过度,暗光区域不能黑的没有内容,亮光区域不能亮的只剩下白色。有了这个最基本的共识,再来讨论,哪些镜头拍黑白好,哪些镜头拍黑白不好。否则不讲目的,不讲标准,孤立的讨论镜头好坏,就是空中走钢丝,太玄了。

技术型好照片就好么?

照片的价值在于内容——这是所有老师都告诉咱们的。但是在你的内容没有创造价值的时候,是不是追求技术型好照片就变得有意义了呢?当然了,即便是街头摄影,这样对画面技术要求不高的摄影类型,如果能让画面更唯美也不是过错。连暴力都敢讲美学,街头摄影就不能讲讲么。

脱离区域曝光理论就容易跑偏

很多照片明显暗部没细节,亮部过曝光,是需要ps的。这个加工的标准,就是区域曝光理论。无论是按照安塞尔亚当斯的11区,还是更容易实践的10区、9区理论,都是有意义的。

继续阅读《摄影的艺术》拍出技术型好照片

金陵海兔街头摄影故事——音乐人&徕卡M超广

看了金陵海兔的街头摄影故事——音乐人&徕卡M超广,挺有意思,溜达溜达就能见到不同的世界。难道这就是行万里路的一部分?街头摄影确实是行万里路。聊聊天并不是摄影的阻碍哦。无论什么人,在什么岗位,其实内心都有个文艺梦。

更多内容请移步金陵海兔的公众号

金陵海兔拍摄 音乐人王丰 leica M9+M21/3.4ASPH.

徕卡m6起泡是怎么回事?

徕卡m6涂层因局部失去附着力而离开基低鼓起,使表面呈现似圆形的凸起变形,泡内可能含蒸汽、其他气体或结晶物。一般这种现象是因为表面涂料产生的气泡,气体中可能含有机物、微生物,甚至腐蚀性的化学成分。在涂装成膜过程中气泡被压平,随着日益增大的压力,最后挤压出了表面涂层的气泡。

实际上造成leica m6有这种现象的导因很可能是徕卡m6时期减少了一些工艺,因为m6的销量是超出预期的,为了提高产量,工厂缩减了一些效果不明显的工艺流程。当然这也只是i50mm的猜测哦。

徕卡胶片相机m6、m7、mp布帘上的白色圆点是什么?

徕卡相机从m6开始到m7再到mp,都是机身带测光的。测光原理就是在相机卡口内隐藏着一个小镜头,那个小镜头就是测光用的,它读取布帘上的白色圆点获取曝光量。

确切的说白色圆点直径12mm,大概占底片的13%,而且不是纯白色,涂抹的也不均匀,这是有意为之。那是一种特制的金属氧化物,能贴合布帘弯曲,而且不会变色。

轻微的磨损不会对测光准确性有太多影响,磨损后测光数值可能会轻微过曝光,如下图影响顶多也就10%,甚至更低。同时徕卡的快门准确度有10%的浮动都属于正常哦,啊哈哈。胶片摄影就是这么任性,没办法。

实际胶片摄影,有经验的摄影师都是故意将胶卷过曝光半档或者一档使用(参考:摄影的艺术)。所以实际使用中不会感受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