徕卡八枚玉其实也算不上是低反差镜头,拍黑白好的镜头,并不代表拍彩色就不好。



有个器材党哥们自制摄影主题徽标,哇哈哈,很全很给力呀。查看他的咸鱼。
这本JOEL MEYEROWITZ方方正正的小册子非常适合揣包,记得谁说过一句话“千万不要小看把画册揣包的人哦”,嘻嘻,i50mm从那之后会特意留意小开本的画册,目的就是要揣包,“千万不要小看了自己哦”。
很多还未了解街头摄影的人,看到这些照片会疑问“这都拍的啥呀?就这照片……我也能拍”。等自己一拍,哈哈,就像从来没有练习过发声,张嘴就要唱歌,那调儿跑的,自己都会羞愧。哈哈。为何要抱着比谁拍的好的心态去看画册呢?真要美,那一定在图片之外,在地平线上。
不要被别人指导你如何看画册,要自己看,今天看出一点意思那就是今天的意思,明天看出两点意思那就是明天的意思。看画册是像听歌一样,看的是感觉,一个小册子,看出意思就够意思了。不要想着从中学到什么,不能抱着学习的心态哦。看图是一种青春的姿态。
徕卡有史以来最好的相机广告就是由维姆文德斯拍摄的m8广告,也是i50mm最喜欢刷看的广告,没有之一。里面就像《隐秘的角落》一样,隐藏了暗线,除了徕卡摄影理念,就是外界取景器的用法。
起初看隐秘的角落,感觉并没有传的那么神,直到看完i50mm也觉得就值7.5吧,到底神在哪呢。于是百度了一下、知乎了一下、抖音了一下,我的天,确实是个9分以上的神剧,那么多隐秘的角落必须要有人给你挖掘才看得出来。这个剧给了各种电影评论员充分发挥自己侦探才华,挖掘出了各种爆料。隐秘的角落 成功在给了大神们挖掘的潜力。
只有看评论才觉得精彩的电影是不是好电影?i50mm觉得是的,极大的提高了电影的互动性,这在过去直白的把什么都告诉你的时代是不同的。
忽然想到了徕卡相机,它的成功也是给了各路摄影器材评论员发挥的空间。这个说发现徕卡黑白好,那个说徕卡色彩有味道,这个又挖掘出了徕卡配方之谜,那个有研究出了徕卡经营之道……,各路神仙都能在徕卡身上抖擞一下精神。
徕卡不但提供了产品还提供了话题,这本身就是一种积极的互动机制。好的产品一般不会说我是天下第一,而是说我不错哦不信你来挖掘,然后你就发掘出了f2细腻柔和清晰又迷蒙,又挖掘出了f2.8的艳丽锐利和阳光……然后又有人挖掘出了2米什么样,3米又大变样……,徕卡确实是个玄学。
徕卡相机和镜头确实不是看实验室参数的,是需要挖掘隐秘的角落,让你惊呼,好机,好头!
真正的器材发烧友是逛二手器材城和咸鱼的,买入卖出是少不了的。当然,一支镜头卖了,过段时间再买回来也不奇怪。没有买过二手器材的法师算不上老法师。
世界大了什么人都有,不可能每个人都和和气气的,做买卖的都懂得和气生财这个道理,可是依然少不了磕磕碰碰。你以为正常的一句话,也许就惹到别人了。比如有些人觉得砍价是侮辱自己的产品,有些人觉得退货难以接受……
i50mm并不劝大家和和气气,而是觉得该打打,该骂骂,该笑笑,修炼不是压抑自我,而是顺其自然。不过前提是要本着规则来,先小人后君子,把问题提前说好,能避免纠纷自然是最好的。
器材城里的偶遇、咸鱼外的偶遇……
一般说摄影,主流的就是135摄影,在这个领域里光学公认的第一梯队是徕卡蔡司。而这两家公司就像其他德国企业一样,都固执的有各自的风格。
蔡司镜头特别善于捕捉色彩,哪怕是暗光下,也能让一丁点的色彩熠熠生辉。而徕卡善于刻画光线的明暗变化,哪怕是暗光环境下也不容易出现死黑,同时徕卡的色彩不像蔡司那样神经质,总是有种刻意的压制。
根据i50mm自己的体会,蔡司镜头出的片子转成黑白反差会非常大,丢失很多灰阶过度,包括日系镜头也是一样。在数码相机上给黑白后期留有的余地远不如徕卡。哪怕是徕卡的高反差环境下的照片,也依然不会出现大面积死黑的情况,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喜欢拿徕卡镜头拍黑白的原因。
一般来说大众喜欢彩色照片,老烧喜欢黑白,蔡司更容易让大众兴奋,而徕卡往往更被老烧喜爱。看似是玄学,实则有其背后的逻辑。镜头做出色彩并不难,难得是兼顾色彩和黑白灰阶。徕卡的色彩是一种更具戏剧化的色彩,而不是表面的艳丽。对于徕卡来说,会增加成本,同时放弃更多的大众客户,这是这家公司的产品定位,i50mm觉得这点还是非常好的,很有性格。
做公司不应该只是为了报表数据,而是做一家长久的,有性格的公司。事实证明,向大众妥协是一件危险的事情,为了盈利讨好用户的公司,几乎都消失了,而这个坚持自己理念的公司却依然存在,而且它的产品拥有最坚实的拥护者。
(更多…)曾经的主打性价比的ILFORD pan400价格回归28元,今天突然获悉,此款胶卷降价。另外pan100回归27元。这才是ILFORD pan该有的价位嘛,本了就是性价比,涨到30多确实不如fomapan了,哈哈。这个价格令很多人兴奋不已,终于再次凸显性价比啦!
这几家都降到28啦:
下边这个是打酱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