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鲍里斯•Smelov 1951 – 1998
鲍里斯·斯梅诺夫是苏联时代的地下摄影师。这位大师从小就从事绘画,以静物摄影为主,由于这哥们画风在美苏争霸的那个年代不合时宜,被取消正式展览的资格。在苏联解体前的那些年,获得很多英、美、法、芬兰、挪威等国家认可和展览。
(更多…)鲍里斯·斯梅诺夫是苏联时代的地下摄影师。这位大师从小就从事绘画,以静物摄影为主,由于这哥们画风在美苏争霸的那个年代不合时宜,被取消正式展览的资格。在苏联解体前的那些年,获得很多英、美、法、芬兰、挪威等国家认可和展览。
(更多…)关于蔡司镜头的感受,i50mm跟赵嘉持相反的态度,尽管非常喜欢他的《兵书十二卷》。赵嘉的“蔡司观”基本可以用一句概括——“便宜好用,有些环境用徕卡心疼,用蔡司不怕折旧。”
i50mm不选这种“择物哲学”,对于一个喜爱摄影的器材党,对器材的热情是不会打折扣的,我喜欢哪个镜头,就要哪个镜头,买不起我等,直到买得起那天,等不喜欢了就毫不犹豫的出掉,何等畅快洒脱!——器材党的吸毒哲学
但我也理解赵嘉,他是讲究投入产出比的。而i50mm却不同,卖照片的钱=0,😓。我的回报不是金钱层面,是精神层面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赚了。
职业摄影师投入产出比 = 卖照片的钱/设备投入
器材党投入产出比= 感受 / 设备投入
找好自己的位置,不然明明是器材党,非要套职业摄影师的公式,最后即得不到金钱的回报,也得不到徕卡镜头的感受。对于i50mm来说,zm的感受几乎等于0,通过公式计算得出,我的设备投入再少,投入产出比也是接近于0的。
哈哈,i50mm不是告诉你一定要相信我哦,不要相信任何人,无论是赵嘉还是i50mm,自己的体会是最重要的,没有人能代表你的感受。
与徕卡相比,蔡司更加商业化,非常在乎成本和市场,为了节省成本使用普通的镜片、普通的做工,工厂设在德国以外。对于蔡司镜头,懂行的人非常在意产地,只有德国产的蔡司才是真正的蔡司。
徕卡与蔡司策略不同,不求市场,不求成本,无论哪个产地,都是尽可能使用更优的设计,堆更好的玻璃。徕卡加产质量并不比德产差,甚至更好。初玩徕卡的人往往套用蔡司的思维方式,以为德产的徕卡好,其实不对。徕卡的镜头一定要看设计来源,光学设计来自徕卡则日产也很好,比如徕卡cl配备的美能达40/2 Rokkor。而日本设计,哪怕德产也很烂,如美能达设计的徕卡elmarit-r 24mm 2.8。
蔡司是光学设计的大师,顶级的镜头都是德国组装,使用顶级的中国产玻璃,没错,世界顶级玻璃已经在中国生产了。没办法,我们的中程巡航导弹太多了,需要最好的光学镜头。随便下放点技术给民用市场就很厉害了。哎,国产玻璃想低调都难,实力不允许啊。而德国产的蔡司镜头,都是使用者和收藏者竞相争夺的珍品。也是同类蔡司里最贵的镜头。比如:
康泰时g系旁轴里唯一的德产 hologon g16、
徕卡m旁轴里唯一的德产蔡司hologon 15、
甚至,康泰时单反里的德产aeg版本也比日产aej版本成像要好很多,也贵很多。
(更多…)摄影不是任务,也不是灵感的迸发,而是一种凭直觉的记录,它不是给人一饱眼福的盛宴,它没有明确的意图。美国有Vivian Maier,俄国有Masha Ivashintsova,中国有我们大家,“以摄为乐 ,摄而不影”。
吳志翬:刚听说DX码的时候,就觉得胶卷暗盒竟然有这么了不起的东西。然后就猜想实现的技术:RFID、内置芯片等等等。只是转念一想,不对!老底子哪来这些新奇的交互技术,还是google或wiki一下比较靠谱。
其实DX编码胶卷是Kodak在上世纪70独创的一套编码系统:相机和冲洗设备自动识别胶卷感光度。系统采用数控的标准化方法,将胶片制造、摄影过程和冲洗加工纳入统一这套标准化体编码体系之中。“DX”并无实际意义,当然之后的dx数码相机则是另一个故事了。
在1981年Kodak首先将dx编码系统用在135
彩色胶卷VR 100上。后来日本的Fujifilm、Konica、Agfa和Scotch等较大的胶片公司,也相继采用了DX编码系统。DX编码系统成为现代胶卷的标志。
DX编码系统是在胶卷暗盒外面印有胶卷感光度、拍摄张数、曝光宽容度等编码信息,它由自动识别码、潜像条形码、片头穿孔码、暗盒条形码、信息板这五部分组成。
由胶卷暗盒外壳的矩形方块编码组成(如下图所示),总共有12位(即12块)。每一位分别由银白色(导电)或黑色(绝缘的)方块来表示,分别标示出该筒胶卷的感光度、可拍摄张数和曝光宽容度。
数字1和7的位置总是银色的,为基准位,连在一起,与识别电路的公共地线相连接;
数字2至6的位置表示胶卷感光度:
这5位编码可以表示32种不同的胶卷感光度,下图为编码组合感光度对照表。可以通过此表,我们可知上图为ISO125的交卷。
BCD位置为3位编码理论上可以表示8种长度不同的胶卷,但目前并没有8种长度的胶卷,但绝大多数的胶卷最大长度是36张,只有伊尔福iIford的个别黑白胶卷是72张的;所以市面上的胶卷长度种类并没有达到8种。可以下图表格,我们可知上图的胶卷可拍摄24张。
E、F的位置用来表示胶卷曝光的宽容度。
胶片并不能记录下我们人眼所视的所有景物,在明暗对比极强的环境中,如正午阳光下,若照顾阴影面积的细节,则受光部会曝光过度;反之阴影部分则曝光不足。胶片能够记录景物一定明暗反差范围的特性被称为胶片的宽容度。
一般而言,黑白胶片能记录从黑到白7档左右,明暗范围景物反差,即
彩色负片的宽容度较低约能记录5档左右(±2),明暗范围景物反差,约在1:32~64左右,而彩色正片的宽容度是所有胶片中最低的仅为1:16~32左右。
回到这卷胶片的图中,数字E的位置为银色,F的位置也为银色,则其宽容度为+3 -1。
自动识别码和暗盒条形码均可由自动胶片相机内的DX编码识别系统读入机身内,多数现代胶片相机只自动识别码中的第1至第6位,即自动识别胶片感光度。
潜像条形码、片头穿孔码:专用于彩色负片,均需使用胶片编码阅读机和自动印片机才能识别,主要用于扩印自动处理。柯达公司以片头穿孔码会使胶卷强度降低为由取消了彩色胶片中片头穿孔码,但Fujifilm和Konica,仍使用这一部分编码。国际标准中已经取消该编码。
感谢吳志翬的分享哈,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他的公众号: i-fil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