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翻录了一盘轰头的磁带,装到磁带机,把bass开到中间,带上这个专门轰头的耳机。还挺爽,忽然闻到一股香气,奇怪呀,哪里来的。摘下耳机就闻不到了,带上耳机又能闻到了……
有没有学医的,是不是听觉神经与味觉神经打通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莫非视觉、听觉、味觉,是互通的?觉之醒?
UVA波长320~420nm,较强穿透力。阳光中uva波段的紫外线含量是uvb的15倍。
UVB波段,波长275~320nm,中等穿透力。部分被透明玻璃吸收。
UVC波段,波长200~275nm,穿透能力最弱。无法穿透大部分的透明玻璃及塑料。
UVD在臭氧层被拦住了。
在镜头前面加片玻璃,越是广角影响越大,因为边缘光线需要穿透更多的玻璃,对边缘成像有更多影响。
从1960年开始徕卡镜头已经可以吸收大多数紫外线,uva的阻挡紫外线作用对徕卡镜头来说已经没有多少意义,更多的还是起到保护镜头的作用。只有个别对紫外敏感的反转片在不装uva的情况下会偏微蓝色。徕卡官网uva的描述里,干脆只说明uva的保护作用。
这个问题确实很有意思。其实uva波段穿透能力最强,uva滤镜已经可以阻挡uvb波段的光线了,徕卡uv镜都标记的是uva。b+w 滤镜似乎更强调自己滤镜的透光性,或许对紫外线的过滤有些兑水。
当然这是i50mm猜的,就好比uva是n95口罩,密封性好透气性弱,而b+w的uv是n9001,密封性弱了一些,透气性高了一些。尽管很多人认为徕卡uva太贵,不过i50mm还是尽可能的选用徕卡uva,特别是胶片摄影的时候,你说迷信也好,反正我信了。
曾经在胶片摄影年代,几乎没有一个讲究的摄影师不使用滤镜,一则保护镜头,二则用来阻挡紫外线提高锐度。但由于现代数码相机的出现,天光景1A和1B的两种类型都不太流行了。天光镜 Skylight filter简称sl滤镜。
胶片时代,在某些情况下胶片会出现蓝色的偏差,影响到画面的整体色彩。这是由于蓝色的冷光造成的,特别是在天空和云层中,所以被称为“天光”。天光滤镜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微妙的品红色滤镜,1A滤镜比1B滤镜颜色更浅。正因为如此,它能使冷色照片升温。
作为一个额外的好处,它也保护了镜头。如果滤镜受到撞击或划痕,可以很容易地更换,而且价格便宜,不损坏镜头。这点根uv镜是一样的。大多数人更看重的是对镜头的物理保护,而不是对色彩平衡的影响。
光学滤镜会吸收少量的光,也有人认为天光镜会破坏自然的肤色。但是i50mm有很多徕卡的uv和sl滤镜,因为底片多是黑白的,使用中感觉两者区别并不大。数码相机对天光的微品红更是不敏感。
这不秝坣先生摔了一片徕卡sl天光镜,原来玻璃是两片组成的。看来徕卡的滤镜也是挺讲究的嘛。
其实徕卡镜头数量并不多,很多都是一个设计生产十几年,所以昵称也不多,很多都是不知不觉传来传去的叫出来的。
八枚玉 summicron 35mm f2 v1
七枚玉 summicron 35mm f2 v4
九枚玉 elmarit 28mm f2.8 v1
六枚玉 summicron 35mm f2 v2/v3
三枚玉 elmar 90mm f4
小八枚 summaron 35mm f2.8
小小八 summaron 35 f3.5
徕卡的骨头 elmar 50mm f3.5 / elmar 35mm f3.5
超级安古龙 super-angulon 21mm f4 / super-angulon 21mm f4
夜神 noctilux 50mm f1.2 / noctilux 50mm f1.0 / noctilux 50mm 0.95
双非 summilux 35mm f1.4 aspherical
圣光 summilux 35mm f1.4
钢嘴 summilux 35mm f1.4
眼镜版 镜头上戴眼镜
大头九 leica summicron 90mm f/2 v1
瘦九 leica Tele-Elmarit 90mm f/2.8 v2
肥九 leica Tele-Elmarit 90mm f/2.8 v1
至尊 老福伦达50mm 1.5
1951年出生于东京。从早稻田智学高中毕业后,加入了由其祖父创立的精密钣金加工厂关野制作所。他继承了父亲的产业,但两年后,由于日本经济泡沫破裂,他破产了。之后,在商业伙伴的合作下进行了重建。秉承“让我们在死亡之前满足您的需求”的信念,开发一个名为“ Aero Concept”的品牌。箱包和各种箱子采用了Sugano制造的飞机零件技术。
(更多…)贰林捌菲 : 对于Leica Summaron 35MM F2.8小八枚玉 ,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尽管已经50多年过去了,但小八依旧有着Leica一贯传承的锐度、畸变控制和色彩表现,即使和现行的Leica镜头相比起来,小八并没有丝毫逊色。
(更多…)Pierre ALIVON 苏善书:爱吧,其他都微不足道。
在群里遇到苏善书有年头了,也看了他很多作品,起初的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知道他是法国人。因为他拍的都很本土,都是非常生化话的街头。他很少花时间去参观旅游景点,而是融入到普通百姓中,他甚至还买了一辆小电动摩托。这么多年在北京街头兴许碰过面,只是当时不认识哈哈,互相说句“Nice camer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