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徕卡镜头设计、产地和代工的问题

    关于徕卡镜头的设计、产地、代工,主要是谈不同版本的味道。虽说众口不一,但是影友普遍对徕卡镜头的特殊味道还是持赞赏态度的。一般来说徕卡味道,并不是指的单一的味道。

    老司机都知道,徕卡早期镜头擅长黑白的味道、中期曼德勒时代的艺术味道、后期的ASPH味道,统称为徕卡味道。所以提前有必要说明一下:一般说徕卡味道,就是指的三种味道 之一。

    但是徕卡对光学一项是精益求精,尽量把每一项指标做到最好,所以无论什么年代的徕卡,你都能感觉到一种真实的感觉。对,所谓徕卡味道,就是真实。

    设计是灵魂

    我用过徕卡R24 2.8镜头,这个镜头是美能达的设计也是美能达代工的,后期ROM版本转到德国生产。这镜头尽管很出色,但是真的不够理想。徕卡在24mm没有设计经验,是为了市场需要才不得已采用美能达设计。我不怀疑美能达生产,但是我不太信任美能达设计,真的。事实上,美能达设计的R24mm 2.8是差劲的徕卡头之一。尽管美能达的天星很有名气,但仍然没有达到我对徕卡的期待。

    产地心理

    徕卡主要有德产、加产、日产之分。一般来说德产贵,是有原因的,一般德产量小,而且很多人认为德产才是徕卡亲生的。加产很多牛头,但一般产量大,成本也低,所以加产也便宜。日产主要是CL等便携机和R单反镜头。

    可以这么说,肉眼一般没法发现同款镜头加产跟德产之间的差别。如果您非要较真,那么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换个品牌的胶卷远比换个不同产地的镜头来的差异大。

    C系列傻瓜机也有中国产的。

    代工是争议

    徕卡是工匠精神的体现者,百年来镜头设计虽然有很多次变化,之间的风格也迥异,但都有种统一的徕卡味儿,这说的都是徕卡原厂(葡萄牙、德国、加拿大自己的工厂)。但是代工的能不能有徕卡味道那就比较争议了。

    美能达代工CL和R镜头,争议很大。很有意思,美能达因为代工徕卡被有些人说有了德味儿;徕卡R头因为美能达生产又被人说缺少德味儿。——i50mm感觉,普遍来说R头确实少点徕卡M头的味儿,可能光学结构差距比较大,但也有很多例外、CL的40mm f2是旁轴头,徕卡味道很浓。

    蔡司代工15mm f8变态超广角,这是徕卡找蔡司生产的M口。根据我推断,绝对的蔡司味道。但又不可能是普通的蔡司味道,因为这个广角个光圈,已经没有味道可谈了,蔡司味就是光学素质。

    施耐德代工50mm 1.5,老版本是施耐德生产的,少见,很贵现在。全开被人诟病不锐利。可以说是施耐德味道加徕卡味道把。总之施耐德做的这头算不上纯徕卡。直到徕卡自己生产,也依然备受争议。最终这个设计稍微改变成50mm 1.4,就再也没人提没徕卡味道了。

    施耐德代工21mm f4和21mm 3.4超级安古龙。用过的人都知道,这两个头的风格明显区别于徕卡传统,它们的性感暗角、浓而不艳的重彩,独树一帜。不算传统的徕卡味道。

    永恒的话题

    作为徕卡镜头没有点话题实在没意思,所以才有那么多有意思的说法,没必要说服谁,茶余饭后闲聊聊没啥不好。

  •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leica m3 + summicron 90mm f2

    这是一个有风便是晴的城市,我时常被天气左右心情,忘了自己只是一个挎着相机的过客。雾霾可以被风吹走,十年后再也不见,而且我们自己的灵魂始终再躯壳里,从这里到那里。

  • 刷苹果

    summicron 50mm f2 + m2

    路过苹果店,他们还没上班,清洁工人正在打扫卫生。拿着大毛笔,刷啊刷的,书写着工作。我举起相机,拍呀拍的,拍下了生活。

  • Leni Riefenstahl Memoiren 兰妮·莱芬斯坦

    在一家文化创意店见到了一本封面有徕卡的书。

    我赶紧过去看看,原来是德国著名电影、摄影大师。繁体版,于是买下了。似乎咱们见到的用徕卡的大师少有德国人哦,也是奇怪。 Leni Riefenstahl Memoiren  兰妮·莱芬斯坦是纯正的德国人,而且曾经是希特勒御用导演、摄影师。

    1932年依靠18页剧本,自编、自导、自演了电影《蓝光》,使用《意大利随想曲》做配乐,可谓年轻天才。后来更是被希特勒信任,拍摄大量纳粹宣传片。一部《意志的胜利》据说更是奠定了她在电影界的地位。为奥运会拍的纪录片更成了圣经。人家后来还去拍非洲,还去拍水底,我的天,人家年轻时还那么美丽……不多说了。 (更多…)

  • 听荒木经惟说,听森山大道说

    一般解读摄影家的书我是不看的,因为要了解他只需要看原著就可以了,当然还有摄影师的照片,特别是荒木经惟嗯嗯更是需要自己看。但是这本书不太一样,书里面引用大量作者原话,包括两位大师PK,客观不带有过多作者感情色彩。更像是看一场球赛,虽然有主持人,主角依然是运动员本身。

    (更多…)

  • 一杯甜心的酸梅汤

    leica m2 + summicron 50mm f2

    国贸的大厦快要建起来了,说也快。工人们热火朝天,奔着酸梅汤去了。我非常羡慕他们,不是那杯酸梅汤,而是一杯糖水就可以开心的简单。

  • 反季节摄影

    leica m2 + summicron 50mm f2

    据说有些大师把照片放上10年20年后再发出来,这样可以跟现实产生距离,距离自然产生美。我也赞同这样的说法,何止摄影是这样,任何物件放个10年20年,你再看都会有种美。其实有些东西不必放那么久,3个月就够长了,比如冬天吃到西瓜,就有种特殊的味道。反季节摄影也是如此啊。夏天看到寒冷的初春,是不是有种清凉。

  • 等公交的老人

    leica m2 + summicron 50mm f2

    快到地铁口的时候发现前方光线明亮,初夏的斜阳最容易给人点亮光辉。公交车前一位老人安详的等待,于是我赶紧掏出相机来拍了4张。最后选择了一个自我感觉最好的一张。有的时候实在忍不住要拍照,或许拍照真的是人的天性。就像一个僧人,忍不住吟唱圣诗。

  • 阳光下的男人

    leica m2 + summicron 50mm f2

    我并不觉得强光下不适合拍人像。强烈的阳光能把男人初始化,古代无数绿水青山都由墨色一笔带过。有光的是眼睛,无光的是无底的青。

  • i50mm骆驼祥子

    leica m2 summicron 50mm f2

    做在三蹦子里,发现,司机很像骆驼祥子,其实i50mm也是骆驼祥子。祥子拉车,咱做网站。哇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