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我没推荐去谁家买相机?

    哪个商家最最靠谱?这是我被问到的第二多的问题,第一多的问题是选哪款徕卡。还是先来说说哪个商家最靠谱。

    我把徕卡转手给了别人,就再也收不回来了;别人又转手给了别人,徕卡便流传于世。
    购买全新徕卡不在我们讨论的范围内,因为新品都是正规商家,还有保修,不存在选择问题。我们在这里说说在二手市场捡漏,玩器材的乐趣其实就在捡漏,兴许跟玩古董一样吧。我在这里说一些自己买二手器材的一点心得:没有十全十美的商家,去找跟自己最对脾气的商家;没有永远对脾气的商家,因为有时候商家自己进货也上了当,最后还是得去把自己修炼成大师。

    从进货渠道来看

    我们接触到的商家进货渠道基本是两个,第一是国外渠道,第二国内渠道。
    国外渠道的好货多,因为能从国外搞到徕卡的,基本都是很懂徕卡的。他们的产品主要是新的收藏限量版,成色新的稀有版。他们的产品质量一般都很好,价格也不会太低,客户大多不差钱。如果遇到有些商家机器售价不贵,说明他们进价也不贵,你正好遇到,那么恭喜你,捡漏了。这些商家当你购买几次之后,以后再购买都会给你不小的折扣。
    国内渠道便宜多,因为国内商家收器材压的非常低,不然真是赚不到钱啊。他们收镜头时,如果你的镜头有划痕,折损20%;如果掉漆,折损20%;如果起雾,折损30%;如果长霉50%;如果以上都具有,要么不收,要么跟你用个更破的换了。这些商家对器材了解也不是特深入,所以不管啥特殊版本一律按普通版本收,所以你很有可能低价捡到一些特殊版本的器材,捡漏的概率跟风险一样都很大。

    从销售渠道来看

    实体店铺、网上店铺、实体+网上店铺。说实话,网店不一定便宜,实体店也不一定能保修。很烦的事情,是不是。
    回到原始问题,哪个商家最靠谱?只需要一条:敢**天无理由包退包换的。这样的商家很少,为啥?因为有很多不靠谱的买家。是个矛盾吧。我就不推荐具体商家了,因为每个人都是根据自己经历去判断的,性格不同适合的店铺不同,时间不同适合的店铺也不同,推荐也没有用。作为一个捡漏的,“打了眼”很正常,捡漏也很正常,二手的乐趣也在于此吧。

  • 为什么要用UV镜

    很多朋友问我要不要用UV镜,这个问题我也一直问自己。说实话,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是裸奔的,这跟小孩子是的,那时候看世界很清澈,很放荡。直到有一天,一个小孩子伸手要去抓我的镜头——我赶紧下单买块UV。

    从成像来说,徕卡镜头从设计之初就已经过滤了紫外线,实际是不需要任何UV镜片的。徕卡不主张带uv,相反,徕卡要求去掉UV来提高成像质量。

    另外一部分人说UV能提高纯净度。我觉得,对于其他镜头uv确实是有必要带带,但徕卡镜头带uv只会损害照片质量。  

    但是,为什么徕卡自己却做了那么多UV镜?因为用徕卡带多是抓拍,随时拍,uv替代了镜头盖功能。

    uv的选择:

    原厂UV,对色彩成像的保证还是有的。副厂总是心里不舒服,用了原厂至少心里没负担了,不过得多掏了一两倍的钱。 原长UV还是最结实的,其他厂的热胀冷缩玻璃会被边框挤碎,因为卡的太严实,徕卡不会因为有余量。

    徕卡UV有假的了,而且很多。那些明显非常便宜的就得注意了,上个假UV不如来个正经副厂uv呢,当然B+W假的也有。保险的是买个徕卡老款uv。 不过新款徕卡镜头采用旋入式遮光罩,尽量用原厂uv,副厂uv尺寸不合适会卡住遮光罩。

    天光镜=UV么,不等于,大于。天光不但过滤uv也过滤晴朗蓝天下的轻微蓝光。天光镜损失0.1的光线,天光镜多用于拍彩色绝,可以过滤蓝天反射到地面的冷色调。天光一般是淡粉色、淡品红,价格比UV稍微贵点点。

    买uv前要注意uv口径,e39代表39mm,e46代表46mm。

  • 关于徕卡90mm镜头对焦方法

    一般来说

    长焦头最擅长的是拍人像,因为可以利用底片最大面积记录人脸的细微影调,同时虚化掉背景,从这一点来说90mm确实占有优势。其实大光圈50mm也做的很好,这也是为什么90mm越来越成小众的原因。

    90mm最大的问题

    其实还是在对焦,因为对焦行程非常长,取景角度又窄,做不了抓拍,盲拍更难。90mm在旁轴相机上被认为是对焦的极限,135mm是尽头。由于旁轴相机的取景原理,长焦镜头对焦精度下降严重。在黄斑重叠时,你会发现再轻微转动对焦环,黄斑依然重叠,于是就跑焦了,特别是F2大光圈,有人说90mm焦距徕卡就不应该出比f4更大光圈的镜头。

    那么我用90mm镜头怎么对焦呢?

    1、预对焦,平时把景深设置到固定范围,比如10米。每次拍完都回归到10米,这样可以提高对焦速度。
    2、用徕卡IIIG等螺口机。螺口机有巨大的独立对焦窗,而且90mm那么窄也不需要切换取景器了。
    3、用M3,因为M3有0.91的取景倍率,明显大很多。
    4、加取景放大器,放大黄斑,这样轻微的不合焦也能发现了。
    从对焦方便性、体积、适应性,三方面来说90mm都不如50mm好。90mm是一个减法镜头,减去了包的空间,减去了你的体力,减去了取景范围,这恰恰就是90mm,不管你爱不爱,它依然存在。
  • 我i50mm的一些摄影书籍

    如何与古人对话?读古人的书。如何与布列松聊天?读他的影集。

    其实摄影书不应该有高低贵贱之分,就跟摄影师不应该非得排名一样,每本书都有喜欢它的观众。在浩如烟海的摄影书籍中,我们可能会见到很多知名摄影画册,也可能见到很多小众画册,无论哪种,你读了都或多或少会有些感触。
    有很多网友问看什么摄影书,在此写篇文章列举了一些还不错的书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其实很多人的画册可以从网上搜到样片,但我还是推荐看实体画册,可以去当地公共图书馆,或者书店翻看翻看,哪怕不购买,因为网上的图片都是散落不成体系的。
    外地我就不清楚了,北京本地可以去看的地方有: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PAGEONE书店、王府井图书大厦、西单图书大厦、亚运村图书大厦等。
    当然,您看不看跟我没关系,引用纳兰词:明月多情应笑我,笑我如今。 辜负春心,独自闲行独自吟。

    内心的寂静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人像摄影作品集

    内心的寂静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人像摄影作品集

    这本书的印刷非常棒,高亮暖调子的纸,画质是我所有布列松画册里最好的。这本书我时常翻看,因为我自己并不擅长拍人,特别是熟人,所以最近总拿出这书看看,找找感觉。翻一番,嘿,确实能让内心寂静。

    珍藏布列松

    这本是我买的比较早的,现在卖的店铺很少了。这本书涵盖了布列松不同时期的作品,编排相当系统,能够比较全面的了解布列松不同时期的摄影风格。不管你喜欢布列松也好,讨厌布列松也好,这都是一本相当好的书。而现在新出版的那本年轻布列松封面的我觉得不如这本。

    珍藏布列松——享利卡蒂埃-布列松作品全收录,布列松基金会,中国摄影出版社

    世界的眼睛:马格南图片社与马格南摄影师

    世界的眼睛  修订版(英)卢塞尔·米勒 新华书店旗舰店文轩官网 中国摄影出版社 摄影艺术(新)艺术

    这本书其实不算新书,第一版应该是90年代就出了,很早了。目前这个版本是老版本增加了图片和部分资料的,又更换了封皮的。这本书非常好,我们耳熟能详的卡帕、布列松、萨尔加多……那些大师们的故事这都有介绍,写的像个小说,非常精彩。你会发现马格南非常多的摄影流派,他们互相反对,又互相协作,还有卡帕应该是个共产主义者……

    《摄影的精神: 摄影如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英)巴杰 著,朱攸若

    摄影的精神,格里?巴杰,浙江摄影
    有一次我去国家图书馆,无意中翻到这本书,一看起来就放不下了。我不是一个摄影专业的人,没接受过摄影历史教育,也没兴趣去学。但是当我看到这本书,一切都不再那么教条和死板,我发现我对摄影的认识不再简单的用风光和纪实去区分了,在摄影短短一百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不同形式的摄影与所处历史时期有非常大的关联。从图书馆回去后我立马下单买了这本书,从头读到尾,非常喜欢。我是后来才知道这本书原来还有BBC配套打视频,网上能搜到,但我觉得这本书没有视频那么啰嗦,看书就够了。这本书说实话比新出的大厚本《世界摄影史》强多了,《世界摄影史》我跟本就没看几页,很多谷歌翻译的,各种语法错误,读起来想吐,我是看不下去了,我强烈怀疑那些推荐人都怎么读的。所以我在此强烈推荐这本老的《摄影的精神:摄影如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影像制造者影像引领者

    影像制造者影像引领者
    说起这本书还满有意思的,这本书的英文版我在书店见过,当网上有中文版的时候我立马下单,收到的却是《时尚制造者世上引领者》,我那个火啊。但是看着那本书也还行,就没退货,又下单买了一本,这次发货对了。
    这本书非常有意思,每次打开就像跟那些摄影师对话一样,问一问器材,问一问心得,他们会跟你娓娓道来。这本书不是从头读到尾的读法,而是随手翻到一个摄影师,看你关心的几个问题就行了。所以这本书我到现在也可能都没读完,原因是我总找那几个喜欢的摄影师聊天,问的问题是“您用什么器材”,一遍又一遍,竟然也不腻歪。

     

    摄影大师的创作激情

    摄影大师的创作激情 科拉·巴尼克 等 著作 周莹  译者 摄影艺术(新)艺术 新华书店 中国摄影出版社
    这套书有一个系列,这本书是出的第一本,也是它这个系列里我推荐的唯一一本,另外几本我觉得并不实用。这本书集合了现在活跃的一些摄影师,他们充满激情,充满创意,这本书属于轻松读物,读起来没压力,看看他们的照片总能有些收获。

     

    荒木经惟的天才写真术

    天才写真术(修订版) 荒木经惟 中国当代小说 书籍排行榜
    那一天我在饺子馆吃饭,一位陌生人看我用徕卡相机,主动过来推荐给我的这本书。这本书应该是国内引进的第一本荒木的书,一看起来就上瘾了,不是对荒木拍的照片感兴趣,是他对器材的观点跟我非常一致啊。从此后只要有荒木的文集我就买,但后来我都非常失望,后面出的新书很少谈器材了,而且贵,竟是一些用不着的话,也没啥心得,都是骗钱货。还是最早引进的第一本《荒木经惟的天才写真术》含金量高,而且便宜,现在能买到的都是近些年新印刷的,好像出版社都换了,也不知道是不是盗版,但是封面没换,价格没换,真的非常好,你会认识一个全新的荒木,是一个天才荒木,绝不是情色荒木。
    我的那本书后来借给奔奔看,他说非常有意思,特别是我写的批注。哈哈。

     

    观看之道:亨利·卡蒂埃-布列松访谈录(1951-1998)

    观看之道:亨利·卡蒂埃-布列松访谈录:1951-1998 
    这本书我觉得并没多少意思,也许是我没好好读。但是为啥还推荐呢?因为没办法,布列松访谈录,收藏了。

     

    摄影射手

    摄影射手-亨利.卡蒂埃-布列松 克莱蒙·舍卢 摄影理论 书籍
    这本书有一个系列,有布列松、杜瓦诺等等,非常好,我买了全套。这套书是近两年见到的比较用心的一套书了。如果怕不好看,可以从布列松下手,你会发现网上能查到的资料确实不如书里的全。

     

    摄影的艺术

    对于玩胶片的人来说,这本书我觉得非常棒。我只看了胶片部分,数码那部分舍去了。这本书从技术上讲解分区曝光,各种滤镜的使用,冲洗方案,非常详细。书中介绍的使用补充液获得更细腻的影调等方法,我并没有照搬,但给我的启发确是非常大,特别是对分区理论的理解。最后那些启发,让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技术方案。这本书非常深,我觉得能看1/3就够了,再多跟我没关系,因为至少目前我还没开始拍大画幅。

     

    心的视界 (柯锡杰的摄影美学)

    似乎推荐书目里很少有咱国人的书啊,这本书可以说是非常重量级的,但是不知为啥似乎卖的并不好。我在亚运村图书大厦见到的,当场就买下了,这是一个用身体摄影的人,这是一个用生命摄影的人。必读,必读,少有的好书。

     

    心的视界:柯锡杰的摄影美学福建教育出版社9787533452186柯锡杰 著
    心的视界:柯锡杰的摄影美学 单反摄影宝典数码单反摄影数码摄影手册 摄影笔记摄影教程技巧大全摄影自学教材摄影书籍
  • 为啥虚化不一样

    我一直想搞懂为啥不同设计的镜头焦外不一样,PS可以解释模糊、高斯模糊的不同,但是该怎么解释为啥七妹、八妹、钢嘴、圣光焦外为啥不一样。

    太科学的解释实在让我难以理解。最后我还是放弃了,或许有些事我们只需要知道结果,不需要知道原因。就像喝豆浆,插个吸管喝就行了。

  • 仓促的落寞

    leica m3 + summilux m35 1.4 v1 圣光

    这张照片似乎看不到任何内容,只是有种感觉,是因为我抓拍不到位。当时镜头锁定了3米,1米处的孩子却吸引了我的注意力,于是赶紧拉回1米,仓促间按下快门。孩子落寞的神情并不是很到位。遗憾,街头人像,错过的总是很多,又不能改变,只能选择等待,勇敢的去面对。

  • 世界与我无关与相机有关

    leica m4 + summicron 50mm f2 黄玻璃苏米克隆

    减少了路上的时间,也节省了一些胶卷。这不,那天拍了一张,盖上镜头盖,骑车赶时间,世界与我无关。

  • 快递员小哥也是艺术家

    leica m4 + summicron 50 f2 黄玻璃苏米克隆

    看到这快递车我也是醉了,莫非小哥喜欢草间弥生?密集恐惧症,更绝的是那悬挂着的轮胎。快递车的艺术~

  • 主观评价leica m monochrom

    前传:

    “你还是写客观点,不然别人会觉得葡萄酸”
    “嘻嘻,没办法客观啊,谁让胶片先占据了我的心,不是葡萄酸是葡萄干,数码干是因为火烤的,胶片湿是因为水里捞出来的”
    “凡事别走极端”
    “可是leica m monochrom 本身就在走极端啊,黑白本身就不客观啊”
    “额,好吧,随你说”

     leica m monochrom

    虽然我是个搞技术的,但是我实在难以做到客观,如果主观是搞艺术的必要条件,那么我真应该去搞艺术。对于器材的感觉,难以做到客观。想入手MM是看了网上的样片,真不错,让我跃跃欲试,一直想鼓捣一个徕卡m monochrom。后来差点成功交易一台,可惜最终没有缘分。朋友听说就跑来给我用用他的MM,让我实拍了一些照片,解解毒。

    很多人都说Leica M Monochrom好,但对我来说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夜里提高感光度,这样可以用到更快的快门抓拍更多的夜里的动感。

    但是有几点让我觉得MM并不是可以秒杀胶片,也不能秒杀M8。

    1)快门声音那么大,并不比M8好到哪里去。对方还没反应我自己先被惊到了,白天有马路噪音掩护还不是大问题,夜里可不行啊。而胶片M的快门声音不像快门声,更像单反的开机声音。

    2)高感光并不是那么舒服的。看看那颗粒,麻麻查查的,网上的测评有都是在光线好的情况下调高感光度,那样拍出来的照片自然噪点少。但是实际使用时,只有暗光才用高感光,这时的照片会出现亮光无噪点而暗光密密麻麻,就如下图中的手机,有种怪怪的感觉。我并不想要那么清晰,我想要的是清晰的感觉,这点数码不如胶片,SORRY Leica M Monochrom

    3)1/25秒的快门速度就模糊了,成功率不足20%啊,莫非是天冷我手抖?可是我用胶片机1/8秒都没事啊。我觉得这个跟数码与胶片的成像原理有关系。数码是如实记录光线,在曝光的时间段记录感受到的光线,然后给出一个亮度值。然而胶片曝光是化学放映,在1/8秒的时间里,手持稳定的时间比不稳定的时间长,光线弱时,胶片的化学反应是非常缓慢的,所以只要你手持够稳,轻微的抖动并不会造成成像大范围的叠加。我的理解是这样的。另外布帘快门就是比金属快门轻柔。

    4)那么贵的Leica M Monochrom并没让我觉得比胶片惊喜,多少有些失望,Leica M Monochrom确实是个好机器,但是实际使用我并不觉得比胶片高明多少。甚至从我有时候觉得夜或许应该属于闪光灯。

    还是别说徕卡mm的坏话了,它的问题是不像胶片,也并不是不好,是我想用MM替代胶片夜拍这事,期待太高了,妄想了。因为没达到自己的期望就说徕卡MM不好,显得我失去了绅士风度。人家leica m monochrom翻译过来叫单色徕卡M,单色,人家并没说叫filmlike啊。啊哈哈,要filmlike,就拍真胶片啊!嗯,有道理,leica m monochrom有他自己的单色哲学。

    后传

    “按理说,我是街拍,拍的是一种感觉,不应该追求100%放大,也不该追求所谓的油润”

    “跟那些没关系,你街拍拍的胶片,不管锐度也罢,黑白彩色也罢,清晰不清晰也罢,都会有一张胶片是不是?”

    “是”

    “不能因为你拍的不清晰,就要求扫的也不清晰,你照镜子,总不能脏镜子照吧,不管长的美丑”

    “对,WE LOVE FILM ”

  • 徕卡快门速度需要知道的一些事儿

    总是用徕卡的速度转盘,真的会对每一档快门产生感情,不知不觉的快门不再只是一个曝光参数,而是摄影的钥匙。要进行拍摄就得先选对钥匙,其实钥匙并不多,3、5个快门足够用一辈子了。

    快门:白天1/125秒、1/250秒、1/500秒足够拍一切题材。再快你拍子弹么?
    慢门:晚上1/60、1/15秒也足够应付各种环境。再慢就得上三脚架了,用徕卡很少人带架子吧。
    在胶片时代,常规运动胶卷是指ISO400的卷,按照这个感光度来说,足够满足日常绝大多数的拍摄。下面聊聊每一档徕卡的快门速度。
    1/1000秒: 徕卡最高快门是1/1000秒,这个快门基本可以抓住除了子弹外的高速运动。运行中的飞机、骑车、摩托。
    1/500秒: 的快门可以抓拍什么呢?一边走一边拍跑步的人、骑车的人、行驶的骑车、跨栏的刘翔、扣篮的詹姆斯。
    1/250秒:这档快门最好站住了拍跑步的人……跨栏的刘翔、扣篮的詹姆斯。
    1/125秒:这是很多大师喜欢的快门速度,也是声音最销魂的快门速度,也是徕卡M机器里误差最小的一档快门速度,其他快门速度都是以这档为标准调教的,可以说快门排队是必须喊“向1/125看齐”的。很多人喜欢这个速度是跟拍摄方式有很大关系的,一般拍照都是站住了通过取景框构图,然后被拍摄的对象都在原地做一些动作或者缓慢行走,这档快门可以抓拍这些,即不会运动模糊也留出足够大的景深。但是,我经常盲拍、在运动中拍运动的人,1/125秒会模糊,所以我的常规快门速度尽量从1/250秒起步,而不是1/125秒。
    1/60秒:光线不好时,比如早晨、傍晚、阴天、树荫下、室内侧光,最好拍原地的人,行走就会稍微模糊了。不带防抖的单反,这个快门几乎是最低速度了,再低就会模糊。但是徕卡不会,徕卡不存在所谓的安全快门的说法,只要你手够铁,1/4都行。
    1/30秒:光线不好时拍静止物体。数码M机的手持下限,数码的金属快门震动还是比胶片的大很多。
    1/15秒:任何用胶片徕卡的人,稍加训练,就可以拍出不模糊的静物,哪怕你是90mm镜头。一般来说,1/15快门是胶片m机手持的下限。
    1/8秒:几乎是手持拍摄的极限,可以使用手持的快门,成功率50%左右。
    1/4秒:可容忍一定模糊情况下使用,铁手大师偶尔也能拍上一次锐利的照片。
    1/2秒:脚架专属。
    1秒:脚架专属。
    B:脚架、快门线、计时器配合专属。

    高速快门

    数码徕卡有1/2000、1/4000、1/8000的快门,这些快门主要不是给抓拍准备的,是为了配合阳光下全开光圈时设置的。

    关于徕卡慢们不准

    徕卡螺口型机器分别用2个转盘控制慢们和快门,M机型开始合并到1个转盘,虽然快门跟慢们是分开的,但是依然有着互动联系,自己乱调整慢们,快门就会不准,还是要专业人士调整。
    从徕卡的设计来看,徕卡并不待见慢门,因为用徕卡慢门主要是配合小光圈拍风景,而徕卡的灵魂是在抓拍,所以整个机器的快门钝化,通过徕卡超前的设计,最终把钝化力量传递到慢门上。
    也就是说,长期不用的M机,快门会很健康,慢们1/8以下就逐渐不灵光了。这不是设计缺陷,是有意设计成这样的,既然弹簧钝化是必然的,那就让慢们钝化吧。徕卡的设计非常科学,不单是快门慢门有这种考虑,齿轮磨损也是一样,虽然都是铜的齿轮,硬度都不一样,让最容易更换的齿轮磨损。徕卡确实属于艺术品,不是单单靠那个外壳造型撑起来的,心脏更强大。
    对于徕卡慢们不准的情况,我一向建议千万别修,千万别修,你用不到1/15以下的快门的,慢门卡顿说明机器用的很少,转一下快门速度盘就复原了,以后别用慢门就成了。一般慢门不准、卡顿,都属于没保养过的机器,其实是捡到便宜了,保养一台就毁一台带封印的机器。私自给慢门上油、宁螺丝,都会给徕卡M带来更多问题,坚决不要乱修,因为真正矫正慢们可能需要仪器,只需要从新调节每一档快门就好了,而不是加油。就算是加油,也不是咱们常见的那种油脂。张大《把玩徕卡里说》,慢门拆开清洗润滑调整。我建议这活儿留给专业人士吧。
    最后,慢们不准真的不是事儿,几乎不用的。

    快门的中间档位

    自打有了电子快门,相机多出来很多档中间快门。
    在数码时代中间档位还是有很大作用的,毕竟数码的宽容度差半档直接导致照片的观感差异。而胶片时代差半档,几乎没有察觉,根本不需要在两档快门之间在设置快门了。但是徕卡M1M2M3M4M5竟然都可以无极使用中级快门,就是说可以放在快门之间使用中间快门。但M4-2以后就不设置无级中间快门了,其实胶片真的也用不到。
    所以在胶片机里过多的快门选择反而制造更多的麻烦,现代科技其实并不比几十年前的徕卡高明多少。我们对科技的依赖让我们以为自己处在摄影的黄金年代,但事实上很可能是最无聊的参数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