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说哈苏实验室测评出的19只顶级镜头是个笑话

    网络流传着一个段子说:哈苏实验室测评出的世界上最好的19只镜头……。

    这个段子非常流行,被人引用,可是只要稍微推敲一下,就会发现这就是个笑话。

    第一,哈苏自己不做镜头。过去胶片时代哈苏的镜头靠蔡司设计和生产,现在数码时代全靠富士。对于一个没有镜头设计、生产能力的哈苏,他的实验室能高明到哪里去?能权威到哪里去?

    第二,哈苏实验室是否真的存在?这个实验室似乎之前没听说过,之后也没听说过,就蹦出来说这19只镜头牛,然后这个实验室就像蒸发了一样。为什么没持续测评?这个组织是否是临时拼凑的,甚至是否真的存在过?

    第三,哈苏算老几。佳能有实验室、尼康也有实验室、徕卡也有实验室,哪个实验室,都比哈苏牛吧,凭啥哈苏说的就权威呢。在我不怎么拍风景的人看来,哈苏镜头都比不上入门的禄来双反。而且哈苏是中画幅,135领域里哈苏算老几?

    我用过里面提到的那个徕卡R90 2.8镜头,太锐利的,但是真的,一点都不好用,对焦费死劲了,我宁愿选择徕卡90mm f4,真的。如果是微单,趁早用自动头吧。所谓19只镜头,就算MTF曲线很漂亮,但依然有点刻舟求剑了,那19只镜头全当个笑话吧。

    徕卡实验室,测评结果是,世界上最好的135镜头全是徕卡的,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开始就领先,现在依然领先。——不管你信不信,我信了。:)

    徕卡 R90 2.8的诗意旅行~

    徕卡R90 2.8这个头,哈苏实验室19只顶级镜头之一,却只有3500的价格。转换在索尼NEX系列上面,折合135mm,稍显吃亏。尽管如此,依然挡不住这只顶级镜头的威力,焦内锐不可挡,焦外柔顺油润,放到全画幅索尼A7上估计更会放大这个优点。

    做工

    这个头有几个版本,我的是德产自带三节遮光罩的版本,对焦柔顺手感非常好,能达到M头的水准。黝黑的喷漆薄薄一层,依附在钢筋铁甲上,让人拿在手里放心,放到包里安心。

    锐度

    最大光圈2.8完全可用,锐不可挡,颜色有不易察觉的微微偏淡。这头本身就是以锐出名的,锐,锐,这头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不锐。

    色彩

    真实而提神,德味较浓,后期余地也很大。至今也没见过一个能与之相比的长焦,一个都没有。相信用过的都会中毒吧。

    虚化

    近距离虚化、远距离虚化,柔润干净,拍人拍物意境非常好。

    缺点

    在NEX机身上显得头重脚轻。
    对焦太慢太长,致命缺点。

    总结

    这是一只充满诗意的镜头,也是一只传奇的镜头。
    这是一只可用来工作的镜头,也是一只保值的镜头。
    这是一只值得拥有的镜头,也是一只值得追忆的镜头。
    追忆?
    因为我很快就把它转出去了,对不起,对焦时间太长了,完全不符合我的摄影风格,我换成了徕卡小巧的L39口的90mm f4配合IIIG。人最终还是要选择最顺手的器材。

  • 时光静好

    contax tvs iii 康泰时

    如何让生活有些诗意,哪怕是静静的看着光,看时间宁静,按下快门,这本身就是诗意的生活。

  • 为什么给徕卡拍照片的是佳能单反

    这真是一个神奇的问题。网上遍布着徕卡相机的照片,有的虚化的很有意境,有的光线很有质感,但是拍徕卡的相机却是单反。如果徕卡那么好,为啥还用单反给它拍照?

    连我这么喜欢徕卡的人,也毫不思索的举起佳能6D给它们拍照。我曾多次问自己,为什么?也曾经想尝试用徕卡拍徕卡,确切的说是徕卡M,事实上确实有点困难,徕卡并不擅长拍小物件,胶片M吧不能实时,数码M吧需换90mm头,而数码换头进灰很讨厌。结论就是,徕卡不能当个工具用。
    这岂不是搞笑么?天下的人都是傻子么?明明文章写的徕卡多好多好,嘿,干活还得用单反。
    想用徕卡summicron 50mm DR接近摄镜拍,后来觉得实在牵强。就算我用硬着头皮用徕卡拍徕卡,那世人也是知道这行为很牵强。
    最后终于想通了,徕卡真的不是工具,徕卡之于单反,就像机械表之于电子表,后者是可靠的工具,而前者却代表着工具之外的某些东西,有人叫他品味什么的。
    前段时间徕卡推出的一次成像相机SOFORT样片被指责是佳能相机拍的,实在犯不着大惊小怪。难道劳力士公司的电脑也非得装个机械计时器么?
    所以我现在理直气壮的用佳能拍徕卡,用佳能拍一切我潜意识觉得能拍的东西,同时也依然潜意识的用徕卡拍徕卡该拍的东西。
    与其说单反是相机里的第一工具,不如说徕卡是相机里的第一模特。
  • 我不敢夸耀自己

    contax tvs iii 康泰时

    街拍,拍到别人的痴呆相,并不值得夸耀。但是,敢于把自己的愚蠢样子曝光,到的确值得夸耀。我不敢夸耀自己,所以也不丑化别人。

  • 战争电影里的头盔

    leica m3 + summilux m35 1.4 v1 圣光

    前方是拉脚儿的摩托车,这里是个进城的小车站。车把上的帽子是给乘客预备的,我知道他们不合法,但是冲着这顶帽子,还真乘坐了一次。于是拍了一张照片。我没有把人拍进去,因为我觉得帽子才是重点,这头盔好像在战争电影里出现过。

  • 为什么不要用价格衡量徕卡

    在用过各种镜头后,在您眼里:那些提前就拥有顶级器材的人其实并不代表懂得器材。进入徕卡的世界,很快就会发现腰包不够鼓了,会发现自己连好好看摄影书的时间都没有了,甚至连拍照的时间都没有了。在您眼里,镜头不是消费品,不与那些广告和技术参数为伍,不用“镜头价格多少钱”的标准来衡量器材,自己的喜怒哀乐都被器材左右了。

  • 你离的不够近

    卡帕说:你拍的不够好是因为你离的不够近。我想说,你拍的不够虚,是因为你离的不够近。

  • 云淡风轻的心态

    leica m3 + summilux m35 1.4 v1 圣光

    有时候用数码拍会不注意光线,有时候用太准的测光表会太像数码。而胶卷可以让你尽情的做减法,干脆去掉了暗部。简单的画面反而让我看着舒服,有些细节黑掉了才有质感;有些器材,出掉了,才有云淡风轻的心态。

  • 特立独行的圆点

    leica m3 + summilux m35 1.4 v1 圣光

    前方的行人跟车子,都是密集的圆点,这让我想起了波普艺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当然对于器材党来说,烧器材是每个摄影人的权利,是必经的心路历程,或平坦或崎岖,有换门、有一机一镜,但每个人无论你如何特立独行,其实也都是一个点。

  • 这样蹦蹦跳跳,真是青春啊

    康泰时 contax tvs iii

    这个演员我没听说过,一查才知道是个韩国演员。而我听过的另一个韩国演员叫权志龙,因为他把康泰时T3给抄起来了,其他就不知道了。看他们这么阳光灿烂,这样蹦蹦跳跳,真是青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