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徕卡七枚玉不擅长树叶虚化哦

    想象一下,你正在公园里散步,看到了一片美丽的树叶丛,想要用相机捕捉这份自然的美好。你可能会觉得,如果能让这些树叶的背景变得柔和模糊,就好了。但是,徕卡镜头并不擅长让树叶虚化哟,哈哈哈。

    这让很多人抱着虚化树叶而来的,又抱着牢骚而去。徕卡呀,还不如佳能长焦镜头虚化好呢。徕卡呀,还不如尼康微距镜头虚化好呢。是的,你说的没错哦。

    特别是徕卡35mm焦距的镜头,就算是king of boken,也玩不转虚化树叶哦。然而,除了树叶,特别是蓝天,七枚玉那是绝对的平整哦,色彩也是绝对正啊。就问虚化哪家更强,除了树叶,还得七枚郎。

  • 徕卡七枚玉高光之处

    Leica M8 + Summicron 35mm f2 v4 七枚玉

    徕卡在高光处理上的造诣,堪称大师级水准。当然,我不是说其他镜头很垃圾,而是说,这种极端情况下,其他镜头都是弟弟……。徕卡绝不会因为曝光过度在边缘出现意外的杂光,颜色也不会因为过曝光而收到影响。就上面那张照片,我感受多数镜头早已乱作一团啦。高光处理哪家强,唯我七枚徕卡郎!

    上次说的徕卡七枚玉对于盲拍拍虚的友好性,这次提一下其对高光处理的卓越能力,可谓独步天下,成为区分它与众多镜头的显著标志。在光线强烈的场景中,它能以非凡的细腻度捕捉并平衡高光区域的细节,既保留了亮部的层次与色彩过渡,又避免了刺眼的过曝,展现出一种自然而不失细腻的光影之美。我曾在无数次的实践中,运用阳光16法则手动调整曝光,尽管初期因经验不足而偶有曝光过度的照片,但经过简单调整后,这些照片非但没有失真,反而因徕卡七枚玉对高光的精妙处理而展现出独特的韵味与深度。

  • 斯蒂芬·肖尔给i50mm上的一课

    有朋友发了一张照片,是北京时间2024年9月19日晚,中央美术学院邀请到了斯蒂芬肖尔做了专场讲座,据说后来被台下看手机的同学气走了。本来没把这件事当回事,后来反复看了看他后面结尾他说的那些话,反倒是给我上一课。

    窗外的一缕光落在灰色飞鱼杯子上,我用手机拍了一张,怎么也无法还原那种质感,忽然与斯蒂芬·肖尔结尾说的话对应上了哦。似乎领悟到了什么:

    无论相机和镜头再好,这些也不过是工具,再好的还原也无法超越现实光线的质感。照片,不是起点,也不是终点,那不是摄影的目的,通过摄影,观察现实,感受现实,甚至可以抛弃摄影,这才是摄影的终极价值————感受,现实,自己。

    还在照片这个媒介上纠结不放的,虽然已经领悟到一个层次了,但在这个层次之上,还有一个层次,那就是超脱照片,似乎有种“神游”的境界喽。

  • 为什么徕卡七枚玉在我心目中排第一位

    七枚玉在处理虚化与清晰之间的关系时,展现出了极高的智慧与技巧。它巧妙地利用光线的衍射与折射,使得前景的主体清晰可辨,而背景则以一种柔和而富有层次的方式缓缓虚化,这样的处理不仅突出了画面的主题,更赋予了照片一种梦幻般的深度与空间感。更重要的是,这种虚化并不会对画面中的人物情绪造成丝毫的干扰,反而以一种更加自然、和谐的方式,将人物的情感与周遭环境融为一体,使得每一张照片都充满了故事性和感染力。

    实际上我硬盘里七枚玉拍的照片是最多的……。

    七枚玉就是它拍虚也能看,因为它的色彩依然是合理的,它的虚化与清晰之间依然是可辨认的,它不会干扰人物的情绪。这是七枚玉最令人信赖的地方。徕卡七枚玉绝对是街头摄影师,盲拍最友好的镜头。

    Leica M8 + Summicron 35mm f2 v4 七枚玉 拍虚了
    Leica M8 + Summicron 35mm f2 v4 七枚玉 拍虚了
  • 我还是喜欢看摄影网站

    我喜欢看的还是网站,尽管中文网站越来越少来,那种在显示器上打开摄影网站,看到大图片的畅快淋漓的感觉。当然,图片越大服务器的压力也越大,我甚至想过把原始尺寸放上去,那样会对服务器压力会更大,历经n次服务器升级,图片尺寸从最早的800×600,到1024×768,再到现在的2046x,所以呀,大家也别抱怨广告多哦,哈哈哈,广告可以补贴服务器升级带来的开销,也是木有办法呀。哈哈哈哈,我还是喜欢看摄影网站,手机的屏幕还是太小了。

  • 胶片相机过片不到位对底片有影响么

    首先有个前提,说的是手动过片的相机,而且相机是好的无故障的,无论是徕卡m3还是徕卡cl还是minox gt-e这样相机,都是手动过片的。如果过片不到位,是无法出发快门的。这样的话,是不会影响底片曝光的,你是不会浪费胶卷的。

    由于老不用让这台minox gt-e,为了检查是否已经上弦了,就播一次过片扳手,因为它是双拨上弦,所以一次就知道了,如果我不急着用它拍照,就不再拨动第二次了,因为那样可以防止误触快门释放按钮,毕竟这个小家伙的快门很轻,很容易误触,哈哈哈。目前看还没有发现问题。徕卡m机肯定是没问题的。但是我感觉吧,其实尽量让它保持完全过片,或者不过片。因为不过片可以延长快门寿命,而过片可以时刻让相机保持待机状态,而过一半似乎啥也得不到……

  • 徕卡R90 2.8 清晰度有多高,sony nex5知道

    创新先锋nex5

    i50mm其实不反对别人玩转接,因为我是第一批玩转接的人,那时候玩对微单的热情甚至超过徕卡m8。甚至nex5刚出来时,就上了一台国行、一台港水,两台机器转接徕卡m和r镜头。是的,我欣赏那种有独创思想的东西。而sony nex5绝对是摄影器材史上具有程碑意义的型号。

    激活老镜头

    这种特立独行的风格也许承传自美能达,但也绝对注入了sony的基因,因为它的小巧造型非常有未来感,哪怕拿到今天也依然不过时。当然,更重要的是它的转接属性,它可以让你轻松体验到传奇镜头的风采。要知道,传奇老镜头之所以传奇,是因为它们有传奇的玻璃是无法复制的。

    转接微单首推徕卡r90

    而那时给我最大震撼的莫过于哈苏实验室评价最好镜头之一的徕卡R90 2.8。徕卡R90 2.8 清晰度有多高,sony nex5知道,清晰,干净,没有任何杂光。徕卡的这种稳定性,没有任何品牌可以媲美。说实话,别相信那些测评,因为他们是挑出一张好的让你以为好,而稍微倾斜相机拍出来的都是杂光,他把没杂光的给你看了。而徕卡镜头呢?无论怎么拍,怎么变换角度,光线多么复杂,它,都表现稳定。这就是徕卡哦。

    像上面这样的场景,阳光下的枝头雪,如此大光比,如此杂乱,其他镜头早就绷不住了哦。

  • 北京五棵松第2届全国胶片摄影展开始了

    时间与速度以影像的方式展现给我们,我们又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去拍摄,可以是数码,也可以是胶片。又到了金秋时节了,没有了炎热,又到了风景摄影开动的季节了,胶片就像那枫叶,你一片,我一片,又可以开始记录时间了。

    北京五棵松第2届全国胶片摄影展开始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投稿了,点击查看更多详情

    北京摄影文化协会
    北京五棵松国际摄影文化苑
    2024年4月20日

  • 带着松下lx2去图书馆

    松下lx2

    这世上不存在完美的微单,就如同不存在一无是处的卡片机。对于真正摄影的人来说,能收集到时光,还能放到上衣口袋,就很帅气了。松下lx2就是一台这样随后可以放到那里的小相机,在想当年,我喜欢它甚至超过了徕卡d-lux,因为它的比例看着很舒服,长条的,与它的画幅一样,电影画幅哦。镜头的质感非常好,机身那个小手柄,做工精致,依旧很怀念它的手感。

    小孩子们喜欢攀比谁的玩具是最新款,谁的最时髦,其实大人的世界里似乎也没什么两样。假如2024年的今天谁还用松下lx2这样的相机去拍照,可能很多人会怀疑你是不是该换个好一点的手机了。毕竟,一千万像素的老卡片机,应该还不如手机了。不过,它可是一台ccd哦,它的色彩在阳光下可是相当不错的哦。

    这是十年前的天空,当然这个十年是虚数,十几年前的天空,那时候还没有雾霾,那时候口袋里很干净,如同天空一样通透无比。后来不记得为了买哪台相机筹备资金,把这台lx2给卖掉了。再后来对他依然念念不忘。如果我说它比之后的lx系列的cmos版本颜色更通透,应该没有人反驳。那时候,我喜欢带着松下 lx2去图书馆,因为它的28mm镜头,很适合记录一下沿途的风景。

    (更多…)
  • 奥林巴斯ep2的记忆

    我二十来岁时就开始摄影了,有点像开玩笑,如今的孩子二岁就开始会用手机拍照了。我至今还在找一台完美的相机,似乎只要我还没找到,我就还是二十来岁,总之,在各种相机之间选择,就像是在30来岁徘徊,一点都没做好准备。而奥林巴斯ep2,就是一台曾经徘徊在我手中的相机。

    那时候很年轻,出门时梳理好头发,打好领带,鞋子擦干净,走路时必须得捏个相机,无论看到什么,捏就行了。有些照片是不需要理解了才去拍,等你理解了可能已经十年过去了,大多数事情,似乎都是在还没想好的时候,就发生了,哪来的及细想。

    我是先有的徕卡m8,再有的奥林巴斯ep2,所以摄影的风格都是m8给我定义了。像用徕卡m8那样用奥巴。其实,可行,特别是它有一颗原厂的17mm 1.8镜头,可以手动估焦,就想徕卡一样。那时候,我觉得,但凡一个相机,像徕卡一样,都是酷的,虽然现在看来有些幼稚。哈哈。

    当然那台ep2后来升级成了ep5,我似乎还能听到ep2在对我说:感谢你能记起我。其实后来ep2跌倒400块钱的时候,我曾经想买回来,寻找,出卖,再挽回,我不敢保证买回后还有曾经的激情,于是作罢。

    可能我们每个人都有过摄影器材的故事,背负着当年的激情与放弃,选择更新一代相机,在技术革新的洪流中成长。就这样顺其自然,呼吸着每一天不同的空气。其实啊,器材没有好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