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年后佳能6d依然是个好相机

    佳能过保还没坏,就不会坏

    我很少买新相机,当年佳能6d是少有的几个新相机之一,哈哈哈。当年对于我来说,只是图一个省心,因为佳能保修期短,如果保修期没出问题,未来也不会出问题了,这就是我对佳能的感受。二手佳能我是不太敢买,因为翻新机之类的比较多,又不太好分辨。另外当年购买6d的另一个原因好像是,朋友的5d2出片确实很不错,特别是公司活动出片,比徕卡受欢迎多了&……。

    佳能挺好的其实

    佳能的体验感、亲切感其实都挺好的,很容易上手,上手后很容易出片,这就是佳能的基因。从这个品牌之初就带了。而尼康得成为老司机,熟悉了才能体会到它的设计是给你省了很多事,所以尼康用户粘性大,老司机都不愿意换。

    如今我越来越明白了,其实当年胶片时代,佳能7就早早的增加了很多人性化设计进去,再到后来的大f1单反、再到自动对焦超声波马达,等等,佳能都是把用户体验放在第一位的。这也是它越来越受欢迎的原因之一。佳能6d无论出片还是手感、分量,对于一个非职业人员来说,做的恰到好处。上次在大桥上碰到一个学生,他的6d二代我摸了一下,分量更轻,接近微单了其实。

    从徕卡到佳能很丝滑

    佳能的色彩哲学更偏向徕卡,尼康更偏向蔡司。佳能的色彩属于暧昧版本的徕卡,因为徕卡总是有一种庄严感,而佳能让它更加友好一些,但是佳能保留了徕卡那种细密的过度和反差,是的,我没有说瞎话,从徕卡玩到佳能我觉得很丝滑,他们流淌的血液是一个方向。

    佳能出的片子,无论是6d还是g1x,都有种平滑的过度,也可以叫微反差。这个路子其实与徕卡接近的,柔和中附带一些细节。属于耐看型的。从徕卡的片子跳到佳能的片子远没有尼康锐利风格给我的冲击大……。我并不是说佳能好过尼康,只是有时候,你需要锐利的风景时,佳能往往都需要后期更多的锐化^ _ ^……。也许只有这一点,不如徕卡……

    佳能6d街头摄影?

    我很少用它街头摄影,说也奇怪,屈指可数。可能是我更想要与路人保持距离,用一种冷静的眼光去看世界,而不是佳能那种热情,或者太过于暧昧……。是的,街头摄影与人像摄影完全不是一码事哦,虽然主体都是人,但对色彩的要求却相去甚远。

    佳能微单如何?

    有朋友问i50mm玩佳能微单如何。我自己呀,虽然没买,但是用过三里屯大爷的佳能微单哦。手动峰值对焦,体验感是我用过所有峰值里最好的,最舒服的。我出掉sony a7的原因也是它的峰值对取景来说是一个障碍,一种破坏。而佳能峰值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帮助,去体验一下就知道了。人家从胶片时代就做对焦,做到微单依然是体验感最好的……

    所以我是支持他玩佳能微单转接徕卡镜头的。虽然我没有用佳能微单转接过徕卡,但是凭借我对佳能的认识,佳能色彩哲学的了解,徕卡镜头配到佳能机身,应该会很接近徕卡m机身的色彩体验的。当然,偏向于徕卡色彩的暧昧版。——我猜的,不信你去试一试吧。我也没看过别人测评,也不会看,也不想看。哇哈哈哈。

    一句话总结佳能

    如果你的生活是激情,那么它能让你的岁月燃烧。

  • 尼康D800E高感表现很好

    D800E的ISO范围从100到6400,可扩展至25600。D700的ISO范围从200到6400,可扩展至100或者25600。D700的高感性能一直备受赞誉,即使在ISO 6400这样的高感光度下,相当不错。实际上D800E由于像素高,很多噪点在整体画面压缩像素后,反而看不到那么多噪点了,这让D700点高感地位多少有些动摇。在有些情况下,我能明显感觉到D800压缩后更清晰,细节更多。当然,D700由于像素点少,实际上色彩更好一点点。所以,D700与D800E,高感我觉得可以算得上各有胜负,都很优秀。我没有直接对比,也不会那么干,因为正常人背两个单反出门一般都会累个半死。

  • 发布十年依然激情四射的单反相机:尼康D800E

    不平庸的老物件

    年少时特喜欢最新的数码产品,每一次购买个新款耳机、播放器、电子书、相机都很有激情,长大后却越来越迷了老物件,似乎不在喜欢新奇的激情,而是经过时间检验的平庸。尼康D800E绝对是经过时间检验的相机,而且它至今不平庸。发布十年后它在135画幅里画质依然保持前几名,足见其不平庸。

    我不想给徕卡m9辩护

    在绝对的高像素面前,似乎一切说低像素好的语言,都显得是在辩护。我不想为徕卡m9辩护……,因为d800的确有像素优势,而且它的高感确实远超ccd。每次我使用D800E的时候,我都会有一丝凄凉,一丝嫉妒,因为我总觉得徕卡m9应该可以把它按在地上摩擦,然而每次的结果都告诉我,可以忘记徕卡了……。当然,我只是说单纯的分辨率方面,哈哈。因为,我总会找到它不如徕卡m9的地方,然后放大那个缺点,然后卖掉它,再也不回头——

    我不喜欢D800E的地方

    像素太高了,没错,一张jpg文件都要13M,而一张D700的raw格式也才13M,然而,raw格式的文件可以轻松解决正负2档的高光溢出或者暗部提亮,而高像素的jpg连半档都做不到。而我通常发布到网络,还要压缩像素,结果D800E的高像素对我来说完全就是累赘了。不只是累赘,从此我对高像素机器,其实都有一些忌惮。这也是为什么我喜欢D700超过D800的地方。当然我不是说d700比d800好,其实d700引以为傲的高感,在d800e超高像素加持下,压缩图片后,噪点表现有时候比d700还好。
    尼康d800e高感表现。

    转卖给了职业摄影师

    后来我这台机器转卖给了一位职业摄影师,他一直在使用,非常满意,跟我说这东西竟然小雨里用也没事,而且摔过一次,裁切起来得心应手……。也许,他那才是正确使用尼康D800E的方式……而我总是想把它当成徕卡用才是一种浪费。

    尼康d700胶片模拟配置文件下载

    (更多…)
  • Leica D-Lux Type 109 假松下,真徕卡

    数码的青春

    想当年,手机拍照还不咋滴,相机市场特别热闹,那种观看新品,哪怕是不买,也是一种享受的年代,或许就叫青春吧。这让我想起了当年的Leica D-Lux Type 109,是徕卡的第一台4/3画幅的相机,比以往的d-lux画质提升非常明显。

    松下的躯壳

    因为奥林柏斯ep系列的关系,我对4:3是非常信任的,这个画幅基本上已经满足爱好者的要求了。甚至拍摄raw格式,也可以应对专业要求哦,是的老外有用43画幅做职业拍摄的。只是国内很少。但从拍摄结果看43画幅,已经非常不错了。徕卡的Leica D-Lux Type 109对应的是松下LX100,是松下代工的,不,是徕卡套用了松下的躯壳。

    徕卡的精神

    那时候的43小微单相机,虽然不如现在的大微单画质高,却处处体现着设计者的用心,虽然是松下的躯壳,甚至镜头也是松下制造的。但是它的画质,确实还是能感受到徕卡的严谨哦,表现非常稳定,发色无论任何环境,都不会出现一些意外的反差或者奇怪的暗角。它的镜头肯定是要比lx100好一点的哦,调色是有区别的哦。如同徕卡m一样,每一次快门,一如的你每一次期待,只有惊喜,没有意外——这就是徕卡精神哦。

    它就是徕卡

    与富士模仿徕卡的外壳不同(sorry,富士x100佬们,嘻嘻嘻),真正的徕卡精神不是表面的外观,外观只是给外人看的,而使用者对徕卡的精神,是在使用中慢慢领会的。精神,是一种内在,而不是躯壳,外观的模仿只是噱头和浅薄,徕卡的精神是精益求精,更进一步。是的,d-lux 109就是lx100的更进一步,我眼里的Leica D-Lux Type 109就是徕卡,不是松下。

    Leica D-Lux Type 109
    (更多…)
  • 呼吸十年前的空气

    最怕整理照片了,但是

    也,最喜欢整理整理照片了

    今天的空气和十年前一样么,不一样

    今天的世界和十年前一样么,不一样

    拿出来一看,十年前的气息扑面而来

  • 闲聊徕卡leica D-lux5,坐等升值的不叫奢侈

    不知道为什么,秋天总喜欢翻看老文章、老照片,竟然找到了这个款老相机leica D-lux5拍摄的原片,把图片重新升级一下吧。如今重读当年自己给leica D-lux5写的感受,不乏是一种闲聊。时间过的真快,秋天是吃果实的时候了。

    (2024年8月重发,更新图片,拍摄于2017年):

    我曾见书中d-lux5的照片心生向往,便购入了同款相机尝试。d-lux系列是松下为徕卡代工的,那时采用的是松下的CCD传感器,色彩表现颇为出色。其CCD面积约为1/1.63英寸,相当于APS画幅的四分之一。

    徕卡d-lux系列

    卡片机照片打印质量足以满足出版需求。d-lux的魅力在于其标志性的小红点设计。代工生产很常见,比如iPhone也是富士康代工的。哈哈哈。

    消费者追求的是徕卡的品牌图标和简约设计。徕卡M系列用户可能对d-lux不屑一顾,但d-lux的销售为徕卡M系列的持续推出贡献了力量,促进了品牌的发展。

    坐等升值的不叫奢侈

    消费品牌图标本身就是一种奢侈品味。有人因追求更高档次而选择更昂贵的型号,如从a6000升级到a6300。其实,推荐徕卡d-lux系列也是种小奢侈的选择,既显档次又有面子。

    你们那些大叔买徕卡坐等升值才不叫奢侈,d-lux不怕贬值才叫奢侈哦。

    leica镜头

    d-lux5的直出照片颜色偏淡,有点轻拿轻放的胆怯感。稍微提点反差就很棒,就很德味儿。目前最新的d-lux7京东价格9000大元,画质提升很大,因为cmos是4/3画幅了,哈哈,是不是很奢侈。

    (更多…)
  • 尼康D700用直出jpg还是raw格式

    对于尼康相机来说,它的raw格式非常有潜力——这是一位尼康深度发烧友跟我说的,而我越来越相信他的话了。也不知是尼康不太重视jpg呢,还是尼康的raw格式潜力巨大,反正无论如何,一定要选择raw格式,因为确实能让画面脱胎换骨,而你并不需要调整太多。

    比如下面这张照片,按理说“白加黑减”,应该增加一些曝光,但是我给忘了,哈哈,因为我选择了raw+jpg格式,对于一档曝光其实完全不在乎的。只需后期软件里点一下自动调整,再微调一下白平衡,只需要10秒钟,就可以调出令我满意的照片了。所以不拍raw格式是不是很亏呀。如果在jpg基础上调,很容易色彩失真、噪点增加哦。

  • 徕卡布帘材质是橡胶布

    徕卡使用橡胶布快门帘子,它既安静又坚固耐用,百年不腐。不过,黑色橡胶比纸更易燃,如果相机在镜头全开的情况下对准太阳,那么很荣幸的告诉你,你将会点燃这个帘子,市面上的徕卡m胶片机,很多都这么毁了。

    有的人用胶补上,有的需要找德国徕卡更换,是的,他们现在还有这个布料。在徕卡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短缺,所以一部分黑字版本的iiif布帘老化是通病哦。除此之外,哪怕是最古老的徕卡布帘也很耐用哦。经受住了时间的检验,很了不起。

  • 徕卡vs哈苏,谁摩擦谁

    徕卡vs哈苏

    首先这二位不是一个赛道的,就好比打拳击,不是一个量级的哦。好比变形金钢里的JAZZ庞蒂亚克Solstice,对比擎天柱的彼得比尔特389 型大卡车。他们要是pk,徕卡肯定是被按在地上摩擦哦。

    中间地带

    但这世上很多事情,并不是大就是好,当然也不是精致就是好。往往在他们之间的中间地带,具有更多的实用性,现实已经给了答案,单反微单才是中间地带,佳能尼康索尼,才是大众的选择……

    徕卡玻璃秘方

    不过补充一下,哈苏也很精致,大且精致。不过哈苏自己不做镜头,都是从其他品牌里选择定制,这才有那个哈苏实验室评出的19支最锐镜头的故事。不管这个实验室真假,但至少结论是公认靠谱的。神奇的是,里面最多的竟然是徕卡头。所以,你说谁摩擦谁呢?徕卡是自己做镜头,自己的独门秘方玻璃,用最平凡的设计,下最猛的料。我认为至今大多数徕卡镜头依然保持了这种独立精神,这才是我喜欢徕卡的地方,也是徕卡的精神所在。

  • 佳能aps口袋机g1x使用感受

    主力机还是备机

    似乎近些年很少有人提“备机”这个词了。在过去,单反还很贵的年代,佳能g系列的定位就是单反备机。就是单反出故障了,不方便时,从包里拿出一台高端dc进行临时拍摄,应急。尽管内置aps-c画幅的大底儿,但g1x的外壳依然是经典的佳能g系列。它——不是微单哦。

    那个年代,老法师包里都会放一台松下lx系列、佳能g系列、或者徕卡d-lux系列作为高端备机。时光荏苒,微单的崛起似乎让这个系列有些尴尬,逐渐消失在历史舞台。但是这样一款大底儿的便携机,如果让它就那样消失,似乎有些对不起它的出身,毕竟当年也是5000块的高端机,毕竟成像接近佳能aps-c画幅的单反哦。

    当个28mm定焦机如何

    如今大底儿定焦口袋机非常受欢迎,画质足够好,又足够便携,很多都是等效28mm镜头,包括理光gr系列、富士x100系列、尼康也有一款不记得型号了。其实胶片时代厂家喜欢同时出一款定焦,和一款同级别的变焦相机,比如康泰时t3、康泰时tvs 3就分别是一款定焦和变焦、徕卡cm和徕卡cm zoom也是一样的道理。既然胶片时代可以这样,那么数码时代佳能g1x是不是可以当作那个变焦呢?

    但是我发现,对于街头摄影,变焦似乎显得慢半拍,要掏出来,开机就按下去才行哦。那么把这台g1x当作28mm定焦头使用如何呢?可是有f2.8的大光圈呢哦。当然,习惯了28mm,发现还能变焦,那就看能不能当个50mm用呢,哈哈,这样就能开发出g1x的玩法喽。

    对焦速度

    不能拿它去和数码单反相机比对焦速度,却总是忽略它的体积。g1x对焦速度确实很慢,可别忽略它内置的等效28mm-100mm的变焦镜头哦,这样的变焦头做到如此小巧,用来快速抓拍,可以歇歇了。其实,入门单反相机的对焦速度用来抓拍也很勉强的。

    但是有时候限制,也并不是一件坏事,知道它的特点,然后去发掘体会,你会发现它可贵的地方哦。比如这个抓拍的照片,很模糊,对焦应该也没来得及对,但是我觉得这种模糊非常符合我当时对心情,于是给它增加了颗粒,更有感觉了,有种时光匆匆的优美感觉。这比拍清楚还动感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