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人:我狼狈,你管我啊我就是记录。 日本人:我狼狈,你没从我照片感受到我的狼狈? 中国人:我狼狈,你不知道我拍这美景的时候有多狼狈!
-
为什么语言影响摄影风格?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摄影”的语言不同,导致思维不同,思维不同造成风格不同。英语里photography是由photo和graphy组成的。photo是照片,graphy是记录,合起来就是照片记录。这个词语显得好没深度,好表面啊,摄影就是“照片记录”。但是这个描述却更有包容性,你可以把追逐光线、记录平凡……统统都叫照片记录。所以欧美国家的摄影更偏向档案记录。(俄语фотография法语photographie德语Fotografie同理,都是“照片”+“记录”)。日本人管摄影叫写真。这个词语满精神化的,也是单纯的理想主义。写下真实,多么美好,多纯粹的理想啊。所以日本的摄影往往追求的是精神上的真实,而不是档案记录,也不是刻意制造美景。所以他们的摄影师,往往都在精神上有种裸露的坦诚。在中国,摄影这个词语准确的抓住了它的美学精髓。我们对光线对影调的追求绝对属于世界先进行列,民俗摄影、风光摄影,那都是严格控制光影的,为了一个光线可以等数天呢,这些都属于中国特色的摄影。但中国文字包容性很强,只需要在“摄影”前加个词语,就出现了纪实摄影、写意摄影、心境摄影、淘宝摄影……随便你造。 -
为什么www.i50mm.com禁止评论
作为街头摄影师,
职业摄影师会觉得我控制光线有技术问题。
旅行摄影师会觉得我的照片司空见惯毫无新意。
艺术摄影师……
风景摄影师……
风格不一样的摄影师在一起坦诚的讨论摄影,
不打起来才怪!
我很喜欢看赵嘉的《兵书十二卷》,尽管他对器材的评价跟我不一样,比如他很推荐索尼、蔡司和福伦达,我却不太喜欢。作为职业摄影师,他们可以控制一切,包括时间、光线、内容,在他们的世界里摄影是等待光线,创造场景,一切都在掌控之内。
我也喜欢张千里的《旅行摄影圣经》,尽管我不怎么旅行,也不怎么学他的构图技巧。但我喜欢他晒出旅行装备、器材。作为旅行摄影师,他视野宽阔,还有助理帮他抬器材翻山越岭。
街头摄影师与赵嘉和张千里都不同,街头摄影师除了能掌握自己的相机,其他都不受自己控制,也不会拍到异域风情。尽管都叫摄影,却完全活在在不同的星球里。
哪怕同是街头摄影,也不一样,喜欢荒木经纬的很可能跟喜欢薇薇安的骂起来,喜欢布列松的很可能跟喜欢森山大道的打起来。
i50mm是海上钢琴师,是一场独奏的表演。它是没有锚的船,摇晃着地平线,海鸥游来,青鱼飞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