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码相机时代为什么还用胶片摄影?只因人生似胶片一样没有重来

    数码时代了,为什么还用胶片?

    这是一个科学的问题,而我想用文学的方式回答。

    我并不是因为胶片画质自然、宽容度高才用胶片的。不是开玩笑,这些技术上的理由不过是个美丽的借口。导致我拍胶片的原因很简单,只因you台徕卡m3。

    使用徕卡m8街头摄影好几年了,只因那年多发了点奖金,就兴冲冲的去器材成买了一台徕卡m3。于是,才买了胶卷,再后来是自己冲洗……

    之后才发现,胶卷确实有一些完全不同于数码的个性。当使用数码时拍一张就回看一下,事实上很多张里才有一张满意,而更多的是沮丧。沮丧的占比越大,激情的占比就越少了。

    在使用胶片时,无法看到自己拍的内容,我会愉快的拍完一卷,中途不会被任何沮丧打断。等到冲洗的时候神奇的事情发生了,这种愉快的完整拍摄过程中,也回馈了我愉快的结果。

    胶片告诉我,原来摄影可以是一个愉快的过程,摄影师并不需要每次查看结果才继续摄影。是的,街头摄影就应该是这样,不被任何结果打断,而是保持激情持续的拍一卷,拍两卷,直到拍到第六卷,才冲洗一次的。

    数码让我们以为一切都是可以抹掉重来的,人容易陷入修正错误的怪圈。而人生似胶片一样没有重来,接受过去的自己,接受自己的缺陷,向前看,明天永远是全新的胶卷。

  • 温暖的电动车广告

    leica m2 + elmar 50 3.5

    天冷了,心却热了,今天照片中的主角传递温暖了。那天带的是50mm镜头,有充足的时间用黄斑对焦,选好角度,一次成功。这照片充当电动车的广告片多好啊!比现在那些粗俗的广告好多了,找个不沾边的明星给电动车代言,真不如使用来自真实生活的图片。

  • 黄昏下的鸭梨犬

    leica m2 + elmar 50 3.5

    从太阳落入地平线到天黑大约20分钟,在这短暂的时间里冷光包围着点滴暖光。我使用1/4秒的曝光,目的是记录下这棵树和树下蜷缩着的鸭梨犬。为啥叫鸭梨犬?因为它被大鸭梨收留了。

  • 街头摄影,是抓住瞬间

    广告牌上有两只小手,似乎想要抓什么,于是我站在那里等,看看能抓到什么。不一会,抓到了一位行人。

    途中,偶然,探索的乐趣。有些照片不需要故事,只是想拍下来。图片中的主角,不需要我去矫正什么表情和动作,当然也不需要告诉他们我抓下了他们灵动的瞬间。

    leica mp + summicron 35/2 asph + agfa 400胶卷
  • 闪电箱下的行人

    leica m2 + elmar 50 3.5

    曾经的旧电箱,曾经摄影爱好者的盘中餐,换成了新表箱。画面里的闪电令人稍感不安,一位女士手托纸箱走过,这一幕让我有种超现实的感觉,于是赶紧定格。

  • 斜阳如金

    leica m4 + elmairt m21 2.8 e60

    9月的北京,总能伴着斜阳光下班。金色洒在路人的脸上,有种狂野的感觉。我想记录下这一刻,于是走近一步,在距离0.7米按下了快门。这距离够狂野、这阳光够狂野、这感觉够狂野。

  • 蜕去技术的羁绊,升华为艺术的蝴蝶

    leica m4 + m21 2.8 e60

    Roy Decarava是美国黑人摄影师,他的大部分作品瞄准一个人或者几个人,他不是街拍,他是摄取灵魂。他镜头下的人呈现真实乐观的精神状态。而且我还发现他的照片不在乎技术细节,通常只取重点,甚至不在乎画面呈现大片的黑色。蜕去技术的羁绊,升华为艺术蝴蝶。致敬。

  • 地铁里的魔法棒

    leica m4 + elmarit m21 2.8 e60

    地铁天花板的连环灯饰吸引了我的目光,我朝着过道走去。我隐约觉得,地铁中间的指示灯箱就像一根魔法棒,上面冒出很多魔法圈。它施展魔法,把人类都引入了它的陷阱。

  • 摩托车上的泰迪

    leica m4 + elmarit m21 2.8 e60

    这一家三口,怎么是三口呢?还有一只泰迪呢。我开始了联想:

    1. 他们是去带泰迪打针。
    2. 他们是去把泰迪放到朋友家寄养。
    3. 他们是接丢失的泰迪回家。

    停止浮想联翩吧,马路上的故事没有续集。

  • 一根手指推路虎

    leica m4 + elmarit m21 2.8 e60

    过红绿灯是个技术活,得随着人流冲,总会有辆车搁浅在横道线上,人群从车头、车尾分流。我选择了车尾,一位女士用一根手指轻轻推了下路虎的屁股,我赶紧抓拍,可惜慢了一秒。真应该手指不离快门,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