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给我个主题去拍摄,我会有压力,幸运的是我在街拍,不需要花时间创造画面。一位女士正专注的看着报纸,头发挡住了她的脸,给画面平添了静谧感。而从后面忽然出现的两名武警让画面有了动的姿态,三个人二种动作。这似曾相识的感觉,让我意识到这是street北京。
2015年的春天,晴朗的傍晚。到处是匆匆忙忙赶路回家的人。忽然对面的小女孩跳上台阶,拉着妈妈的手高兴的走过来,或许是去看电影吧。这是我那天拍到的最愉悦的表情了。后来冲洗出来才发现,小女孩衣服上的一对天鹅,手拉手多像母女二人啊,惊喜……
总有些时刻要按下快门,又说不清到底为啥选择时机,这种直觉总是左右我的情绪。回看这张照片时,这两个人这同时闭眼了,是我有意的还是无意拍的呢……
对面桌一男子喝着咖啡,像在等人。看到他头上的灯泡和手指图案,顿时有了拍照的兴致。等了许久,我想把赴约的人也拍进去,可惜还没有人来。我把目光移到窗外,那里有赴约的人,尽管不是来找他的。不如就这样吧,一张叫等待、一张叫才来。
街上挤满了过马路的人,我决定还是先拍一些照片再过。在人行道边突然有2个婴儿车推了过来,赶紧拍下,构图不是很稳,不过更显得有动感。不知道几十年后画面中的小孩会不会认出自己,几十年后他们会看到这张照片么?
2015年春,史上最严禁烟令还有没颁布。但这样的借火举动吸引了我,打火机点着的那一刻,他们一动不动,就像2座雕像,之后他们之间无话可说,互相一点头就各奔东西了。如果吸烟不算文明,那么借火似乎是一种文明。
无处可躲。街拍忌讳拍过多的背影,就像黑暗要少于光明、忧郁要少于高兴。直拍正面,咱无处可躲,对心理和身体的要求颇高。但也要努力去做,因为要从街拍的黑暗中走向光明,从街拍的忧郁中走向高兴。最终面对照片时,画面中人物的的表情吸引你的眼球,你无处可逃。
我总想拍美好时光,想要无需注释的照片,承载我的感情。照片是自画像,诉说着平淡无奇。小孩子站在滑板车前、坐在电动车前。虽然这都是芝麻大的小事,我却心存感激,它令我想起坐在自行车大梁上的童年……
北京假日。云层层叠叠,马路反着湿润的光。刚好看到母女二人在路边等待,我猜父亲是给孩子买橘子去了。这次我选择了竖构图,远景是刚刚盖起的高层大厦、中景是骑着电动车回家的人、近景是蹲下来休息的孩子和靠着旅行箱的母亲。外界那么嘈杂,她们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假日里……
我很喜欢政府在这些重要路口安排的交通协管。长安街延长线在这个地段相当宽敞,人流非常大,来来往往,无法定格,直到红灯亮起。本想把行人拍成主体,管理员做背景,然而含着哨子的管理员刚好转过头来,这个动作让整个画面活了,我来不及把焦点从行人身上移开,赶紧按下快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