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现国产暗房
过去到朋友家去看过他的进口自动冲卷机,奈何那个需要一堆管子绕来绕去,那操作复杂度、占地面积,直接让我还是选择手冲。近日听说国内有人开发了一款小巧的暗房,操作也简单,开箱一看果然占地面积很小哦,来试一试效果哇。给国人的创造力点赞。

自动冲卷机
外包装设计符合我的口味哦,简单明了的科技蓝风格哈哈。回头组装起来,持续更新中……


过去到朋友家去看过他的进口自动冲卷机,奈何那个需要一堆管子绕来绕去,那操作复杂度、占地面积,直接让我还是选择手冲。近日听说国内有人开发了一款小巧的暗房,操作也简单,开箱一看果然占地面积很小哦,来试一试效果哇。给国人的创造力点赞。
外包装设计符合我的口味哦,简单明了的科技蓝风格哈哈。回头组装起来,持续更新中……
《三体》电视剧的第十集,是《三体》小说的开篇。第十集的海鸥双反相机呼应了电视剧开头的徕卡相机。这导演、摄影师、编剧很用心哦。第十集才想起来,我是看过三体小说的,只是看了开头……
如果说三体电视剧是成功的,那必定摄影给了三成贡献。从构图、光线、色彩、选景,都是一流水准哦。甚至里面出现的摄影桥段也禁得起推敲的。徕卡的取景对焦窗是对的,海鸥双反的取景器对焦窗也是对的,细节没有打折扣哦。而且里面的抓拍也都非常棒哦。
双反相机可以抓拍的,也可以记录人文的哦。双反相机拍摄静物也是很棒的哦。我敢肯定,这张黑白照片是真的从海鸥双反里洗出来的,而不是视频截图哦。
新款Leica CM相机的名称中,“M”字母的使用完全合理:它的卓越表现在紧凑相机中非常罕见,使它在其类别中独具一格,就像Leica M相机在测距器摄影类别中一样。Leica CM相机采用实心钛金属机身,在德国精密工艺制造。搭载速度为f/2.4的Leica镜头,几乎适用于所有拍摄场景,并以最细微妙的差别达到令人印象深刻的图像效果。不管是在全自动模式还是手动设置模式下使用,这款紧凑相机通过广泛且易于操作的设置,为个性化的图片构图提供最佳条件。配备精良的取景器,即使在低光照条件下也能自信地评估主题的覆盖范围。取景器中的详细LED显示有助于控制摄影参数。外观呢?当然是典型的Leica风格!
生产时代 - 2005-2006 - 注意:序列号仅在 2003 年分配(见页面底部的列表) 徕卡订单号 - 18 141 相机类型 - 带变焦镜头和外置闪光灯热靴的紧凑型 35 毫米取景器相机 (SCA 3502) 电影格式 - 35mm ; 24 x 36 毫米 相机机身 - 钛金属,皮革饰面 镜头 - LEICA VARIO-ELMAR 35–70mm f/3.5–6.5(六组 7 片); 手动变焦操作 自动对焦系统 - 被动相位检测自动对焦 取景器系统 - 带有 AF 测量区域和特写镜头标记的实像取景器。 闪光状态由红色 LED 指示,屈光度补偿从 -3 到 +1 屈光度,适合眼镜佩戴者。 取景器显示 - 取景器内的快门速度、光圈值、闪光条件和对焦的数据指示 取景器放大倍率 - 0.38-0.64 x ; 光学取景器视野对应于约。 85%的电影格式。 聚焦范围 - 0.7 m / 271/2 in < ∞ 最小物场 - 长焦端 240 x 360 毫米(91/2 x141/8 英寸) 曝光操作模式 - 自动程序、可选的闪光灯激活(也在逆光情况下)、光圈首选自动 曝光,预光以减少红眼效应; 慢(慢速快门); 闪光灯关闭; 在 exp 结束时同步慢 曝光计量 - 2 区计量单元(图像中心/边缘) 曝光覆盖 - 从 -2 EV 到 +2 EV,步长为 1/3 EV 对焦模式 ——自动对焦、手动对焦 测量值存储 - 通过轻按快门释放按钮来存储测得的曝光值和测得的距离。 快门速度 - 99 秒 > 1/500 秒 带 ISO 100/21° 幻灯片胶片的闪光范围 - W:0.7–4.0m(2.2–13 英尺),指南编号。 : 14 (m) , 46 (ft) T : 0.7–2.5m (2.2–8 ft), Guide no. : 16 (米) , 52 (英尺) 的闪光范围 SF 24D - W:0.7–5.7m (2.2–18 ft) T:0.7–3.2m (2.2–10 ft) 附件闪光灯装置的控制 - 带有 SCA 3502M4 适配器和 LEICA SF 24D 的 SCA 闪光灯装置可以由相机控制。 显示的功能 液晶显示屏 -闪光功能; 曝光覆盖; 曝光计数器; 电池状况; 自拍; 曝光程序 ; 手动设置对焦距离、日期/时间。 胶片感光度设置 - ISO 25/15° tISO 5000/38° 的 DX 编码胶片自动设置; 对于没有 DX 编码或感光度低于 ISO 25/15° 的胶片,感光度设置为 ISO 100/21°。 连拍功能 - 连续按下快门释放按钮可激活连拍功能。 自拍 - 2 秒或 10 秒曝光延迟 数据印记 - 用于在胶片上印记日期和时间或日期的集成约会设备。 电源 -锂电池CR 123A 尺寸 (宽 x 高 x 深)- 118 x 66 x 58 毫米/4 2/3 x 2 5/8 x 2 1/4 英寸 重量 - 约。 360 克/12.7 盎司(含电池) 包括 - 相机和背带、腕环、电池和高档丝绒袋,装在一个保护套中。 配件 - SF 24D 闪光灯、腕环 18 528、背带 18 529、电缆释放装置 18 540 其他功能 - 三脚架插座、胶卷盒窗口、自动进片; 可以手动开始倒带; 用于远程释放的连接器。 设计师 - Achim Heine
SN Start | SN End | Product | Year | Total |
---|---|---|---|---|
2967801^ | 2982800 | CM Zoom | 2003 | 15,000 |
TOTAL | ASSIGNED | SERIAL NUMBERS | 2003 | 15,000 |
我相信,世上一定是有摄影神的,要不然怎么在兔年随手一翻,就找到了一张兔子照片呢?只是这只兔子比较霸气,胡子拉碴的,哈哈,祝大家兔年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也许防止踩坏狗尾巴,是我光脚的借口,但脱掉袜子确实更让我更有写作的欲望。甚至大言不惭的想写个摄影小说。可是毕竟,人不能一直不穿袜子,也不能不穿鞋,在固有的思维框架里,却不知从何下笔。还是写写杂文吧,小说需要逻辑哦。需要么?
要找到一个舒适的听歌方式,不然听歌就成了任务。更新博客也应该有个舒适的方式,不然也成了任务。而我是不喜欢做任务的,我喜欢按照自己的剧本去排练,这个“小自我”已然上瘾了。写博客与摄影对我来说,就像听歌一样,可能很难戒掉了。
尽管我对《三体》出现的英文配乐有些诧异,甚至起初有些“膈应”感。但实际上啊,我不也是听英文歌长大的么?哈哈哈,而且啊,写博客时也不少听英文歌曲的哦。特别是,那种慢吞吞的,慵懒的类型。
新年了,冬日的阳光格外“补”,是的,只有冬日的阳光才叫“暖”。把桌子挪了个位置,正好晒到后背而晒不到电脑屏幕,把自己居身摄影、音乐、电影的世界,然后期待兔年会是一个生机勃勃的一年。
“要做的杂志争取早日完工!”,有时候当个任务吧,反而无法静下心来,口号更像是客套话,就像摄影,是不能依靠“努力争取”的,不慌不忙才应该是摄影的旋律哦。但人生啊,有多少人可以这样宽裕的享受“不慌不忙”呢。此时,看到暖阳下相机,忽的给生活平添一份喜悦。
昨天,有朋友说洗出了疫情前康泰时g1拍的胶片,感觉真好啊,重燃了对摄影的兴趣,竟然也激发了想买器材的欲望……。好吧,怎么说呢,爱摄影的人儿啊,都是文青,文青儿啊,永远都不老,每一个爱摄影的都有一颗童心哦。于是我也拿起相机,随便拍了几张,就像《三体》电视剧里的汪淼,瞎拍啊,随心所欲的拍哇。
很多人说音乐、摄影、电影都是相通的,是的,没必要分额,本质都是一样的,让我们更理解生活,让我们多一点点智慧……。摄影也没必要特意区分额,什么人像摄影、街头摄影、小清新……,其实都可以融合额,根据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拍就是了哦。
《三体》电视剧上线了,里面大量出现的徕卡哇。汪淼竟然也是个“街头摄影师”,“还是个胶片爱好者”,平时上班也拿个徕卡m2到处拍。不知道i50mm的朋友同事们会不会联想到i50mm,嘻嘻。
影评人们已经扒出来汪淼的相机型号了,因为汪淼在剧中明确提到了,他用的是1988年的徕卡m2,全机械手动相机。但是它没提镜头是什么镜头哇哈哈。远看像徕卡八枚玉,近看是徕卡小八枚,哇哈哈。leica summaron 35 f2.8小八枚确实是很多人喜爱的镜头哇,因为它的色彩反差清晰度,真的不输给徕卡summicron 35 f2 asph的哦,甚至超过。
看到第六集时我睡着了……,并不是电视剧不精彩,而是我的脑子啊,可能接受一些科幻东西有些费劲了。不光是国内的,国外的科幻电影也看不进去了,包括《阿凡达》也是能看睡着的电影……。
在这前六集中,特效非常好,构思也很好,演员也很好,甚至可以pk一下国外的《西部世界》。但是一点点牙碜的地方,这剧总让我觉得是“出口转内销”的货。“感恩节杀火鸡”、“祈祷”、“主”、“宙斯可以办到”……,里面充满了西方文化,难怪老外看着很舒服哦,而且都是在关键的内核上使用的西方元素。相反,中国元素只是背景。这些地方多少有些像米饭里的一粒沙,给了我不经意的痛。
看到第七集,感觉里面那些“西方”元素反而用的恰当了,因为那些“主”原来是反派(^^)。。。。好吧,这个剧还是很好的哦,会继续看下去哦。这个剧必定成为经典,从配乐到节奏的把握,都已经达到科幻片的上等水平了哦。
当带着相机走在路上,没有人告诉你要拍什么,该怎么拍,一切都是摄影师一个人决定的。我们并不是受人之托,而是自发的感觉需要拍下来,就拍了下来。不可能拍了之后,拿给客户看,然后按照客户要求再去调整自己。
不知道像我这样,从照片里挑出一些照片,然后对照片进行一番文字记录的人有多少。隔三差五的都持续这样,有时候也会厌烦,但又坚持了这么多年,已经进入了节奏,仿佛不对着照片发发言论,就缺少点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空想”的能力越来越弱了。仿佛不写点什么,思考力就会下降。当然,这只是我的一面之词,没有指导意义……。因为摄影的时候,很多人享受的是四季的变化,时间的漂移,还有草地灌水泛起的泥土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