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师与徕卡之植田正治

    植田正治 《我的摄影创作法》

    我的摄影创作法

    我不是专业摄影师,没受过科班教育。对摄影历史不是很清楚,对摄影心法也不是很钻研。不过我买书吧,主要是看器材,特别是徕卡……。但凡里面提到徕卡,我就会买,哇嘻嘻。

    植田正治的摄影据说在日本地位很高,不过我还是冲着这几页提到了徕卡。

    2021年12月出版,后浪36元

    植田正治的徕卡

    leica iiid、
    leica m4、
    leica summarit 50 1.5、
    leica elmar 90mm、
    leica elmarit 28mm 2.8、
    leica type a、
    leica type iii
    leica iiif
  • 往相机里装什么,摄影就是什么

    leica m9 + elmarit 28 2.8 v3

    我总以为世界在变化,而自己一直是自己,春天是柳絮飘扬,秋天落叶黄黄,忽然觉得世界其实没有变,是我变了,往心里装满什么,世界就是什么,往相机里装什么,摄影就是什么。

  • 徕卡28mm暧昧之处

    leica elmarit 28mm f2.8 v3 + leica m9

    在广角镜头里,人不是全部,花开花谢,夏去秋来。在城市森林面前,人是微不足道的。广角镜头能拍出这种人与世界的天地悠远。

    使用徕卡28mm镜头时,我希望把镜头靠近脸庞,让画面里除了城市风景外,还有一丝人之情绪涂抹。28mm确实可以让街头摄影,多出一些暧昧之处。

  • Walter Mandler 沃尔特·曼德勒 设计的徕卡镜头列表

    Walter Mandler 沃尔特·曼德勒

    关于Walter Mandler 沃尔特·曼德勒 设计的徕卡镜头列表有很多,实际上很多镜头他都参与了设计,只是由于参与的程度不同。而且我也不相信,他在加拿大的设计没有受到徕兹工厂的影响。比如,徕卡八枚玉,是德国设计,Walter Mandler 沃尔特·曼德勒也有参与,但是他并不是设计的主导。而下面这个列表,是普遍认为他主导的设计列表。

    Screw-mount徕卡螺口镜头

    Summicron (I) f= 3.5 cm 1:2
    Summicron (I) f= 9 cm 1:2
    Elmar 1:4 / 135mm
    F = 20 cm 1:4 Telyt
    1:4.8 / 280 Telyt III
    F = 40 cm 1:5 Telyt II

    M-mount 徕卡M口旁轴镜头

    21mm f/2.8 Elmarit M
    28mm f/2.8 Elmarit II
    28mm f/2.8 Elmarit-M III (用于 M 旁轴相机的优秀后焦镜头,从 1980 年到 1993 年生产)
    Summicron (II) f= 5 cm 1:2
    35mm f/2 Summicron II
    35mm f/2 Summicron III
    35mm f/2 Summicron-M IV
    35mm f/1.4 Summilux I (钢嘴)
    35mm f/1.4 Summilux II (圣光)
    50mm f/1 Noctilux-M (多年来最快的135画幅镜头,自 1975 年以来,于 1969 年设计,该镜头现在被更快的型号取代:Noctilux-M 50mm f/0.95 ASPH,从 2008 年开始)
    ELCAN f/2 50mm
    50mm f/2 Summicron-M (虎爪,月牙,现行, 自1974 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双高斯设计,自 1979 年以来仍在生产中)
    75mm f/1.4 Summilux-M (生产了 27 年,从 1980 年到 2007 年。这是 Mandler 本人最喜欢的设计)
    Summicron (II) f= 9 cm 1:2
    90mm f/2 Summicron-M III
    Elmarit f= 9 cm 1:2.8
    90mm f/2.8 Tele-Elmarit
    90mm f/2.8 Tele-Elmarit-M
    90mm f/2.8 Tele-Elmarit I
    90mm f/2.8 Tele-Elmarit II
    90mm f/2.8 Elmarit-M III
    90mm f/2.8 Tele-Elmarit-M
    90mm f/2.8 Tele-Elmarit-M II
    90mm f/2.8 Elmarit-M
    135mm f/2.8 Elmarit-M I
    135mm f/2.8 Elmarit-M II
    135mm f/4 Tele-Elmar
    Elcan 66/2(美国海军的超高分辨率镜头)

    R-mount 徕卡单反R口镜头

    19mm f/2.8 Elmarit-R I
    19mm f/2.8 Elmarit-R II
    35mm f/2 Summicron-R II
    50mm f/2 Summicron-R I
    50mm f/2 Summicron-R II
    90mm f/2.8 Elmarit-R I
    90mm f/2.8 Elmarit-R II
    90mm f/2 Summicron-R
    135mm f/2.8 Elmarit-R I
    135mm f/2.8 Elmarit-R II
    180mm f/3.4 APO-Telyt-R
    250mm f/4 Telyt-R I
    250mm f/4 Telyt-R II
    350mm f/4.8 Telyt-R
    500mm f/8 MR-Telyt-R
    APO 75/2.0(用于美国海军高分辨率小画幅相机系统的复消色差 R 镜头。在这片玻璃中仅使用两种类型的玻璃,基于双高斯的设计。1973 年仅生产了少数单元)
    

    其他镜头

    Mandler 还设计了用于 IMAX 电影放映系统的镜头,用于 Picker X 射线应用的大光圈镜头,用于 RCA Victor 电视摄像机的镜头,用于情报收集的超高分辨率镜头,用于加拿大、美国和北约武装部队的瞄准镜,用于 HP 的镜头扫描仪等…

    Walter Mandler 沃尔特·曼德勒 设计风格

    通常来说,Walter Mandler 沃尔特·曼德勒设计的镜头风格主要也受到徕卡早期设计师的影响。继承了传统的徕卡味道,但是也融入了他个人的气质,色彩相对清艳,不同光圈虚化效果不同等特点。

  • 街头摄影师爱英雄主义,也爱写实主义:俄罗斯电影《渗透》

    俄罗斯电影《渗透》

    英雄主义 + 写实主义 = 硬核摄影

    话说i50mm有大概一个月没怎么更新哇,干啥去了呢?玩游戏去了。玩那个《暗区突围》啊,模仿俄罗斯硬核游戏《逃离塔科夫》,腾讯聪明的地方是把它变成手机游戏了。游戏里有潜入模式哦,哇哈哈,正好这个电影也叫《渗透》。什么叫硬核,俄式的英雄主义加上写实主义,这个电影也是哦。是的哦,街头摄影似乎也是这样哦,镜头后面是摄影师的个人英雄主义,前面是写实主义。街头摄影才是真正的硬核摄影!

    电影里的写实主义

    相比好莱坞的无限子弹,自动上弹,主角神枪无敌……,俄罗斯的电影更现实哦。比如《渗透》里很多细节,是我玩过《暗区》才感受到的哦。

    比如:下面这位老哥,死于火力不够,sks面对ak47基本就注定这个结果了……

    俄罗斯电影《渗透》

    再比如:下面这位老哥,死于机枪卡壳。一些老式枪械使用寿命到期后很容易出现各种故障……,硬核的是,暗区突围游戏里一些老式枪械也会卡壳……

    俄罗斯电影《渗透》

    还有下面这个,也是最常见的,死于换弹夹……

    俄罗斯电影《渗透》

    每个细节都是写实主义哦。

    街头摄影是靠量堆出来的

    电影里ak47主要就是火力压制,只要你子弹够多,那就一直开火,靠的是大火力输出啊,哪有瞄准的份儿。比如下面这老哥,枪口伸出去突突就行了。据说大师的作品,也是以量取胜的哦。

    俄罗斯电影《渗透》

    30发子弹,36张底片

    随着对枪械的了解,那些忽悠人的枪战越来越看不下去了,貌似国外电影也都意识到这一点了。俄罗斯,战斗民族哇,电影拍的确实够硬核。我们的摄影哇,也需要这种硬核哦。

    最厉害的是电影里有弹药耗尽的时候哦,然后收集子弹,要自己亲自把子弹压到弹夹去。这个过程电影里有喔,当然暗区游戏里也得这样哦。是不是对上号了。看下面这两人,躲在角落里压弹……

    对于战士,他们一个弹夹是30发子弹,对于胶片摄影师来说啊,一缩子36发~

    狙击手出马,一个顶俩

    本来匪徒端着AK47往上冲,忽然svd枪声响起,“有狙击手!全体后退!”。是哇,狙击手就是这么大牌哇。就好象一群摄影师里,有人挂着徕卡现身。“有徕卡街头摄影师!把路让开”……

  • 街头摄影师一定爱看《狙击手·白乌鸦》

    第一,隐藏自己

    教官说狙击手的首要任务是隐藏自己。是的,街头摄影师的首要任务也是隐藏自己。教官说,让狙击手变得危险的不是步枪,而是耐力和智慧。牛!

    狙击手·白乌鸦

    第二,学会盲狙

    没看错,狙击手靠得是手感,手稳,判断力。跟街头盲拍一样一样的哦。

    狙击手·白乌鸦

    第三,判断距离

    街头摄影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判断距离。教官说,你要忘记计算器。街头摄影师也得判断距离,要忘掉联动测距……。

    第四,起步阶段,器材并不是重要的

    狙击手·白乌鸦

    狙击手乌鸦起初是个菜鸟,发给他一把带瞄准镜的SKS卡宾枪,他还愤愤不平,凭什么别人都用svd63专业狙击枪,我的却是卡宾枪。哈哈,很写实啊,现实中往往也是如此哦。比如最近腾讯新推出的硬核战争手游《暗区突围》,蒙新们也都似乎sks起步哦,便宜又大腕,对付等级比较低的人机,还是挺好用的。

    狙击手·白乌鸦

    对于高手,器材很重要

    但是,一但到了狙击手vs狙击手的时候,器材就比较重要了。除非你是张桃芳那样的天才射手。如果都是水平相当的射手,往往就亏在慢的那一秒,精度偏离的那一点。所以主角后面就逐渐升级了器材了哦。是不是和从单反到徕卡的过程有点像,嘻嘻。

    到了最后,主角白乌鸦,用上了栓动大狙,好像是AX50。就是手动退壳的哦。是不是和徕卡胶片机又有些相似之处哦。到了最后的大威力,当然是胶片全手动了哦。

    豆瓣影评

    电影里有不少狙击手基础教学视频,枪械拆装视频,让机械爱好者看得热血沸腾。其实,这个片子比上一个美国大片《灰影人》有意思。可惜豆瓣只有5.9分,也是奇怪了。看来豆瓣不是器材党的聚集地哇,也许只有器材党才爱看这类题材吧,国外7.8分挺高的哦。

    最后,每个射手的桌面,都应有一台相机

    影片结尾,Mark已经和他的武器融为一体,狙击即人生。摄影师啊,拍摄即人生。

    狙击手·白乌鸦
    狙击手·白乌鸦

    喜欢徕卡相机的人啊,往往都喜欢机械的质感。很多人也喜欢枪械这类啦,射击游戏之类啦,战争电影之类啦。好莱坞的“大片”啊,往往喜欢制造“超人”,情节多数也是一个套路。说实话,有点腻了。这个乌克兰的电影拍的挺有质感的,是喜欢徕卡的人不可错过的哦。这期是乌克兰,下一篇,推荐一个俄罗斯的质感电影。

    尽管电影中没有出现徕卡,但是,狙击即徕卡哇。

  • 电影里的徕卡之《灰影人》

    灰影人办证用徕卡

    最近这个耗资两亿美元的电影很火啊,里面竟然出现了摄影师。拍摄人像用的徕卡M数码机,应该是新款的m11和90mm镜头。三脚架、闪光灯、补光灯,原来徕卡真可以这样用哦。

    leica m11 + 90mm

    另外,这部电影也是使用了徕卡电影镜头summilux-C 35mm定焦头的拍摄的哦。估计那2亿美元里有不少是花在了徕卡镜头上吧,哈哈。电影机身是sony的。

    The Gray Man shot with Leica

    The Gray Man
    
    2022 | movie
    
    DoP Stephen Windon
    
    Director Anthony Russo, Joe Russo
    
    Leitz lens LEITZ PRIME
    
    Camera SONY Venice
    leica m11 + 90mm

    暗光徕卡

    电影里使用了大量暗光拍摄,要这种暗光下的油润感,还真是徕卡的优势哦。当然了,暗光好的镜头,强光下肯定更好啦~

    怎么样,不服徕卡还是不行的哦。光线在暗光下更容易暴露镜头的弱点。控制不好的镜头,高光很容易过分的亮,暗的地方又过分的暗。总之,徕卡还是更自然,嘻嘻。

    leica m11 + 90mm

    灰影人电影评分

    动作戏,主要是看镜头,看色彩,看的是感觉。喜欢烧脑剧的,可能会看困~。豆瓣评分六点多,也算合适的。对于徕卡党来说,还是不错的,嘻嘻嘻。对于喜欢枪战的,可能下一篇更合适。

    电影里的徕卡之《灰影人》
    leica summilux-c 35mm
  • 什么是街头摄影师的成功

    minox mb

    还记得20年前用电脑看网站时的欣喜,那时叫“上网冲浪”。这一晃荡,还在用电脑看网页的人啊,似乎都已是“成功人士”了。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准绳,按照命运既定路线行进,出门,回家,人人如此。

    行云流水,不是说天上和地下,而在说我们穿越时间的节奏,无论如何也未曾停息过。街头摄影师的使命,是让人在这个无法暂停的时间线上,有机会多驻留几秒。能做到这一点,就很欣慰了。读图如同读书,它已经成为触动心灵,甚至启迪智慧的一种方式了。

    用科学的解释,意识也是一种能量,街头摄影师的存在,就是在创造这种能量,我们也不知道它会对世界有什么影响。但这种能量,它是存在的。科学,其实也是玄学。街头摄影师,作品只要展示过了,就是成功了。

  • 徕卡头不光看参数,有时侯科技连狗都不如

    leica m3 + m21 2.8 e60

    不光看参数

    昨天有朋友提到关于徕卡的镜头参数指标,特别是比较知名的Erwin Puts徕卡口袋书。Erwin Puts的书纸制版、电子版、张大《把玩徕卡》内置版等,也都看过。而我实际使用中,很多观点与他并不相同。比较典型的就是徕卡八枚玉、小八枚的观点,很多人的评价差异都比较大。

    但是这并不是否定Erwin Puts的成果,因为每个人对镜头的侧重点是不同的。比如知名的网站kenrockwell对徕卡镜头的观点又是另一套标准。我也喜欢看他们的观点。但是,很明显,我的观点与他们有类似的地方,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因为每个人的侧重点不同。Erwin Puts侧重室内实验指标、kenrockwell侧重生活和风景体验,而我侧重近距离全开街头表现。徕卡镜头不是只看参数的。

    科技连狗都不如

    动物的灵敏度是远远超过当前科技的。再新的科技仪器也没法替代缉毒犬?从某种程度来说——借用一位中医的说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科技连狗都不如”。工厂公开的曲线、参数数据,只是人家愿意让你看到的,是给人一个消费的理由。

  • 我不是催眠大师,困了就得睡

    康泰时g1 + g35 f2

    *歌说:犯困

    i50mm说:看相机镜头测评

    *歌说:不看,水文

    i50mm说:睡前看

    *歌说:确实有催眠效果

    i50mm说:睡吧,四百八十分钟后你又是一条好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