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有回到过去的按钮我会按下去,从小时候的村里一直拍到现在的北京,肯定别有一番天地。
1984年柏林出生的Erika Astrid,原本拥有自己的服装设计品牌,她在展示自己服装的过程中拍模特拍出了感觉。2012年去了美国,成为时尚摄影师,她使用徕卡s拍摄。作品发表于vogue、harper`s bazaar等时尚杂志。她的网站erikaastrid.com。
她说,她受到生活的启发,而不是特定的模特或者特定的摄影师。从她的作品中确实看不到模仿别人的痕迹哦。“相信过程”是她的座右铭。
Erika Astrid不只是个摄影师,同时也画水彩画哦。啊哈,国内也有很多摄影师有艺术天赋哦,有的在音乐上,有的在美术上,艺术都是相通的嘛~
她也把这些画做成手机壳、T恤放到自己的小店出售。
话说,如果i50mm也是职业摄影师,肯定也会用徕卡s系统拍照的,哇哈。Erika Astrid用的器材:
leica s 007
leica summarit-s 35 f/2.5
leica elmarit-s 45 f/2.8 asph & apo
leica macro-summarit-s 120 f/2.5
下载《徕卡杂志2021-4本期杂志》
这本书是北京国际图书展上买的,东欧的书一点也不便宜,应该是400多吧。主要是因为画风与常见的街头摄影有些不同,就买下了。但是书中有很多“街头人像”,很明显是与对方沟通过拍摄的,这类照片是i50mm不喜欢看的。因为它时刻提醒你,摄影师的存在。更喜欢抓拍的那些照片,自然真实。所以它的价值,是远达不到维维安迈尔那种程度的。
Juraj Bartoš是斯洛伐克最早的时尚摄影师之一,他的照片定期发表在 Móda、Dorka、Slovenka、Beseda、Kankán、Javisko、Elle、Digi-revue 等杂志上。然而,他的工作重点在为自己拍摄的照片,通过这些照片捕捉过去那个时代。
过去我们看到最多的都是巴黎、纽约、东京的街头摄影,东欧的并不多,其实也别有一番风味哦。其实我个人是不喜欢旅游的,但喜欢看画册,特别是街头摄影画册。不但能从中感受到异域风情,也能感受到时间的跨度。
除去布列松和少有的几位神仙,其他小鬼就不要拜了。不是他们不优秀,而是我们不需要那么多神仙。但是我们可以忘记摄影师是谁,而选择性的观看作品,吸收作品里面的能量。这才是看画册的原始动力。所以,不要只看大师作品哦……
今天是日本战败投降纪念日。又看了下《平原游击队》,原来的主人公李向阳原型是包森。小时候每次去烈士陵园扫墓都会被包森的抗日故事感染。原来电影里的传奇英雄,是真实存在的,而且离我们并不远啊。
在国军撤走的广大农村,都是八路军游击队在抗日啊。烧杀抢掠,都是日本人干的,甚至有专门坑杀小孩的“孩子沟”。过去总有些臭公知美化日本侵华,不知道他们是无知还是坏透了。
正常点的中国人,没有人会忘记历史的哦。日本人可以选择忘记,我们不会。忘记历史,等于背叛。
我们依然可以用佳能、尼康、富士奥、林巴斯和松下,不过我们不会忘记历史的哦。有那么一句话来这,…… 将欲灭之,必先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