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个徕卡m数码相机入门操作指南

1、请忘记“曝光补偿”

徕卡相机一般都把曝光补偿藏起来,不放到明面。因为这个词汇是单反发明的,是“反摄影”的,是个蹩脚的无用东西。徕卡相机可以轻易转动光圈、快门实现无限档位的“曝光补偿”。十来年了,i50mm是从来也没用过曝光补偿功能。相反在佳能6d上却必须用曝光补偿,难怪人说,想换换摄影风格,换一套相机系统就行了。徕卡机身镜头的特写照片都是佳能6d拍的,哇哈哈。

2、机内设置几乎不用改。

不像单反那样内置很多一辈子也用不到的功能和设置,徕卡的机内设置项尽量简化,也不需要改什么。因为摄影的本质就是iso、光圈、快门,其他概念和名词都是“反摄影”的。

3、使用raw + jpg

raw基本可以在+-两档范围内调整,特别暗部,能提亮很多。所谓数码“宁欠勿过”是完全正确的。就自动测光也没啥,自动测光也经常不准的,特别是大光比、逆光环境。有raw啥都不怕。

4、快门放a档不是罪

快门放a档,光圈控制景深就可以了。当遇到拍雪景时需要提亮,那就从取景器内看快门读数,然后转动快门转盘到比那个快门慢一档的数值就行了。当遇到拍煤炭时需要压暗,那就把转盘转到比取景器读数快一档的数值就行了。实际上用徕卡摄影的人,绝大多数不会拍雪和煤炭,更多的时候是逆光是需要提亮一些,不过说实话,raw完全可以在后期实现。所以徕卡m相机快门放a档完全没问题。不是罪。等成了高手,会了阳光16法则再考虑自己判断快门数值。

5、用菜单做什么

使用频率从高到低的排序是:看电量、调整iso、格式化存储卡、清洁传感器……基本就干这几件事。

6、经常格式化存储卡

一定要在机身内格式化存储卡,而不是在电脑上,原因很简单,徕卡的电子技术根德国人一样比较古板,在别处格式化的容易卡顿甚至死机。而且经常格式化存储卡,能大幅度减少“卡壳”的情况,这也许是德国人“精益求精”的一种“执念”吧。

另外使用几张小卡,而不是一张大卡,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笼子里嘛,闪迪16g就可以了哈哈哈,完全没必要花好几百来个大卡。实际经常清空卡是个好习惯,胶卷也才36张嘛。

7、关闭镜头检测么?

镜头检测就是去暗角用的,asph镜头在有些环境下依然有暗角,老头也是,我个人是关闭那个的,因为暗角并不是缺点,是镜头的个性之一。你会发现去掉了暗角反而氛围平淡了很多,甚至会想为啥我花那么贵买的八枚玉、九枚玉味道根asph没啥区别呢?如果你非要去掉暗角也是可以的,机身内的数据库不能涵盖所有徕卡老镜头,选一个类似的也可以。

8、自动iso设置

从徕卡m240到m10都开始使用coms传感器了,带来了更高可用的感光度,所以很多人会使用自动iso。《leica m9 像布列松一样创作》这本书里也有自动iso设置,与m240、m10的设计理念是一样的,大家可以参考。找到一套符合自己画质的最佳方案。

9、另外少在户外更换镜头

户外灰尘多,清理灰尘是件麻烦的事情,有些灰尘是带静电的,会吸附在传感器上吹不掉。要在无尘的环境清理,比如干燥时的卫生间,潮湿也不行。

以上操作指南谨代表i50mm个人经验,更多发挥还是需要自己根据自己需求调整哦。哇哈哈

i50mm一直保留着一本入门书《leica m9 像布列松一样创作》

这本《leica m9 像布列松一样创作》书很老了,2011年出版,前面30页介绍徕卡m9点机内设置,够了,30页足够了,比说明书写的好理解一些,有举例说明。中间66页是节选布列松名言,并作了伍振荣老师自己的理解和注释,并配以图片。最后几页介绍一下镜头焦段和软件。总共114页的小册子,也是经常拿出来翻翻的。虽然是介绍m9点书籍,但是对徕卡m8、m10、m240来说大同小异。等到了徕卡m10和m240就没有这样的书了。伍振荣还有另外几本徕卡书,也都是入门基础书籍,这些书吧有点太入门,哈哈i50mm没有买,比如《徕卡体验经典》、《徕卡相机手册》、《徕卡相机传奇》。

继续阅读9个徕卡m数码相机入门操作指南

苏珊·桑塔格《论摄影》的封面是费安德烈亚斯·费宁格Andreas Feininger拍的Dennis Stock肖像

论摄影 苏珊桑塔格

费安德烈亚斯·费宁格

费安德烈亚斯·费宁格出生于法国的德国犹太人孩子,他是作家也是摄影师,而他的弟弟是画家也是摄影师。这哥们也挺折腾,在德国学建筑,后来又移居瑞典,专注于摄影。二战时移民到美国,成了自由摄影师。1943年,他加入了life杂志,主要拍摄静物建筑,很少拍摄人物或做肖像。但是他拍的一张人像照片却是他最著名的作品。那就是安德烈亚斯·费宁格为摄影师Dennis Stock拍的人像。

苏珊·桑塔格《论摄影》一书的封面是哪位摄影师的作品?

Andreas Feininger拍的Dennis Stock。

论摄影只看第一句

多少人买《论摄影》,就是冲着这个封面来的,打开一看,我擦好难懂,这书应该叫“摄影的哲学教科书”。随便从里面那几句话出来,说引自《论摄影》就可以装逼,还可以写论文。哈哈哈,i50mm看这个睡着好几次,最后总结出一个经验,基本上每个小节就读第一句就够了,简单明了,“收集照片就是收集世界”、“拍摄就是占有被拍摄的东西”、“照片提供证据”。看第一句就行了,后面都是在用哲学解释这句话,真的很难懂。

语言系+哲学系+摄影系

别看这本子很薄,里面的词汇真的没法理解,什么“有机社会”、“影像的影像”、“过去感”、“现代主义”等等让人琢磨半天的词语。另外还有长句子“**的**的**的**的**”,这尼玛是考验我中文段句么??

作者本身就是个哲学家,旁征博引,全是哲学,饶了我吧……这本书太学术了。并不适合每个人都看,适合摄影系硕士、博士,甚至教授仔细研究,配合哲学书籍一起。等把这本武功秘籍研究透了,你可以点评古今摄影师大师,批判当红摄影小生,佛挡杀佛、鬼挡杀鬼,为所欲为无往不利。从此跟人论摄影,不明觉厉。

同样书中提到巨大量的摄影师、诗人、作家和历史人物,我擦,没点底子真的啃不动这本书。

不忘徕卡

当然了,人家里面提到徕卡,哇哈,是的徕卡的小型化是一个摄影哲学的新篇章。哈哈哈,无论如何,这本书既可以装逼,又可以偶尔读一读,不要把看完做目标,不要把看懂做目标,只需要看几句能看懂的话,就够了。经典就是经典,经历里随便拽两句就是箴言。

苏珊·桑塔格《论摄影》名言选:

照片可能比活动的影像更可记忆,因为它们是一种切得整整齐齐的时间,而不是一种流动。

照片只要展示一些新奇事物,就会带来震撼。

看邪恶电影如同看色情电影。

照片的伦理内容是脆弱的。

照片即就是赋予重要性。

超现实主义是一种中产阶级的不满。

贫困并不比富裕更超现实。

照片把过去变成可消费的物件。

照片当然是手工艺品。

照片制造的着迷,既让人想起死亡,也会使人感伤。

嗜好引语是一种超现实主义的嗜好。

没人透过照片发现丑。

自发明相机以来,世界上便盛行一种特别的英雄主义:视域的英雄主义。

有关摄影的最出色的文字,一直都是道德家们写的。

喜爱照片的道德家总是希望文字可以挽救照片。

这些话,你只需引用,就够让人佩服啦,时间已经证明,这本小册子就是经典,它确实能够看到更多摄影的本质以至预见未来。不过,苏珊桑塔格《论摄影》这本书确实购买要慎重,要么成为开启摄影认知的新世界,要么成为打击自信的最后一颗稻草。

继续阅读苏珊·桑塔格《论摄影》的封面是费安德烈亚斯·费宁格Andreas Feininger拍的Dennis Stock肖像

李国庆当当的当

在抖音里刷到说当当家卖书特价啦,每满100减50,于是就刷了下这本经典的《摄影的艺术》,发现当当家113元,折后63元,而在淘宝上别人家没有活动,却只要55.3元。嘿,李国庆呀李国庆,差点上了你们当当的当。网上买东西,有时候还是小店实在,哈哈。本想去当当刷刷摄影书,这下省心了,不过是提价再折价的把戏哦。

徕卡99年纪念画典:《Ninety Nine years》 99 Years of Leica Book

 99 Years of Leica Book

99情缘

 前些年北京王府井有家徕卡店,第一次在那里见到这本书,简直太精美了。店里只有一本,是非卖品,店员眼神里倒映出一枚资深的理想主义者。我这本Ninety Nine years Leica Book网上买的,花了足足1300大元,价格确实不便宜。国外130美元,如果在国外有朋友顺路带货还是可以省不少钱的。

精美绝伦

这本书的编排非常有意思,不拘一格,不像过去那种正经的徕卡书,更多的是一种设计的幽默,让人垂涎三尺。这也许跟i50mm个人喜欢设计有关系,极具视觉冲击力,是一本随时翻翻都能激发灵感的书。

限量

 99 Years of Leica Book

“ Ninety Nine Years Leica”(徕卡九十九年)在2012年Photokina展会上首次亮相,获得好评。在北美,徕卡专卖店,精品店和经销店现在仅提供不到1,500份英语版本。

为何庆祝99年而不是100年?

继续阅读徕卡99年纪念画典:《Ninety Nine years》 99 Years of Leica Book

What I See Brooklyn Beckham 布鲁克林贝克汉姆摄影集

What I See Brooklyn Beckham 布鲁克林贝克汉姆摄影集

当初看到这本书时,我还不知道摄影师是贝克汉姆的长子,只因封面有一台漂亮的徕卡相机,于是果断下单。管他呢,用徕卡的就是有态度。

翻看画册才发现有一枚胡子拉碴的帅哥,看着眼熟,好像是个明星,似乎在电影里见过,哈,原来是这样的哈,请原谅我真的不认识贝克汉姆,我不看足球,不认识贝克汉姆的长相。要不是带着疑惑查作者,还真以为就是本普通生活记录画册呢。 继续阅读What I See Brooklyn Beckham 布鲁克林贝克汉姆摄影集

Eyes Wide Open. 100 Years of Leica 百年徕卡 大部头摄影图典

Eyes Wide Open. 100 Years of Leica 百年徕卡

徕卡放哪了?

看Eyes Wide Open. 100 Years of Leica这本书的时候一定要背上徕卡,或者拿一台徕卡放在桌边。徕卡就是咖啡,特别提神,能激发创造力。what a wonderful life。这是一部写徕卡的书,也是摄影史学书,徕卡的品牌价值不是打造的,是深入现代摄影骨髓的,原来他是现代摄影的造血干细胞呀。

Eyes Wide Open. 100 Years of Leica 百年徕卡

小型化相机的开始

精美拍摄的徕卡相机图片,包括原始型号、i型、0型,还包括当时的设计草图,设计手稿。当念设计时拍摄的测试小样。最早的广告宣传画。相机说明书。里面还有奥斯卡巴纳克抓拍的照片。工厂内部生产的照片。

继续阅读Eyes Wide Open. 100 Years of Leica 百年徕卡 大部头摄影图典

Saul Leiter 索尔雷特 随身画册

Saul Leiter 索尔雷特 随身画册

徕卡长焦+色彩胶卷=街头摄影大师?

徕卡长焦、色彩胶卷,是离街头摄影最遥远的词汇,这位大师却运用的如火纯青,而且这老哥的街头摄影也是“摄而不影”,一把年纪了,才公开自己年前时的街头作品。

90mm镜头是很考验眼光的,Saul Leiter选择简单而又有韵律的画面,看不出一点矫揉造作,自然纯熟。Saul Leiter的作品很洗脑。

使用“色采”软件抓一抓Saul Leiter的照片,发现还是蛮有意思的。

继续阅读Saul Leiter 索尔雷特 随身画册

三个版本的荒木经惟天才写真术

这本书我有3个版本,粉紫色是2012年台湾版本,白色那个是2011年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版本,最新的那个是昨天中信书店买的北京联合的精装版。我是比较喜欢精装版的,彩色文字注释比较醒目,收藏了就当。

不多说了,摘抄一段话吧:

举例来说,徕卡无论是声音还是镜头,都有渗透至被摄体的感觉。同时,相机本身也让被摄体渗透了。总之,是相机里的代表作哦。一般相机要花三分钟来拍,名器徕卡只要一分钟就搞定了。

北京联合的精装版
2011年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版本
台版

解放初期的黑白胶片《开国那几年:1949-1953》

开国那几年:1949-1953

798有个老牛书酷,路过的时候经常看看,买过不少书。那天老板娘跟我说来了一批好书,卖的特别好,70块拿走。原来是解放日报编著、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开国那几年:1949-1953》,翻看一番,我噻,着实把我震撼了。都是从没见过的照片啊。而且从画质到构图,都具备顶级纪实摄影的水平。

1949年的摄影器材都是蔡司、徕卡、福伦达、禄来什么的,日本器材还没流行,所以画质真心的不错哦。一看就知道是德系镜头,哇哈哈,油润的很。

书中介绍,图片都是来自解放初期由解放日报归档的珍贵资料。那时候的摄影师要求水平非常高,起初最多每人只能领两卷,后期最多也就五卷。而且对照片的要求也非常高,比如一卷135底片有36张,至少有33张可作为成品。看看咱们现在的数码垃圾,再看看那时候的胶片,就知道什么是珍品了。

我虽然一直喜欢马格南那帮人拍的照片,但是布列松他们拍的中国人有种陌生感,虽然构图很艺术,但总觉得隔着玻璃触碰不到灵魂。还得看中国人拍的中国,才更深入。摄影还是得深入生活才能深入人心啊。

还得感慨一番,新中国确实伟大,短短4年,干出那么多事情,除了敬意,也只能表达敬意。

这本说虽然表面包着一层牛皮纸,内部印刷真心精致,好书强烈推荐。

开国那几年:1949-1953
继续阅读解放初期的黑白胶片《开国那几年:1949-1953》

zeiss hologon 16mm f/8从暗角看镜头鉴赏能力

从暗角看镜头鉴赏能力

根据i50mm自己的实际拍摄经验,徕卡哪怕是最新的summicron 35 f2 asph、summilux 35 1.4 asph都有暗角,而这种暗角不是每张都出现,而是在一些特定环境下自己就显现出来了,而且对整体气氛有增加,老版镜头在这方面更是运用的如火纯青。这种对暗角的把控能力决定了哪些是传奇镜头,那些是平庸的镜头。实际上i50mm都是关闭数码m机的镜头检测的,打开后会减少暗角,同时也减少了性格。

zeiss hologon 16mm f/8

徕卡向蔡司定制的传奇15mm/8镜头,号称世界顶级无畸变的超级广角,由于装配工艺过于复杂只生产了300来只。也有说是350只,实际可能是徕卡定了350只,实际交货300。目前存世很少,都是常见于拍卖会,基本在十万元级别。它的替代品就是康泰时修改了光学设计,给自家的contax g1、g2配的g16 mm f/8镜头。这枚镜头简化了组装工艺,使得可以低成本大量生产,尽管如此这枚g16也是最贵的g系镜头,全套带中灰镜的要过万元。

leica-m zeiss hologon 15mm f/8

这枚徕卡定制的15mm光学设计实在诱人,但十万元级别的售价确实只有仰视的份儿了。很多朋友担心在数码上的表现,这种后组深入机身的设计对数码肯定不够友好,数码调成黑白就行了,只是拍彩色有红移而已。

光学从旁轴到单反,多少危机埋伏左右

都知道旁轴镜头的优势是小巧,可是为什么小巧呢?简单来说,焦距是镜头光心到底片的距离,焦距越短光心离底片越近,所以广角镜头后组都跟着更靠后,而90mm镜头最后一片玻璃就很靠前。旁轴镜头可以离底片非常近,这就给镜头设计提供了很大自由,可以制造出非常小巧的超广角,这枚15mm/f8就是这样的饼干头。很薄,让现在的微单镜头都汗颜,更别说单反了。

为什么单反广角头都那么大?甚至比长焦头都大,因为单反在镜头根底片中间有个反光镜结构,无法深入,于是有了一种理念。就是给广角头屁股后顶上一个望远镜,让广角的成像平面可以垂直投射到底片。于是r单反镜头的体积就开始变大了。

Leitz Photographica Auction拍卖资料:

Carl Zeiss Hologon for Leica M, in beautiful, near-mint condition, clean optics, with matching finder, center filter, original brochure from 1974, rear cap and maker’s box with matching serial number (!), one of the best examples of this special lens we have s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