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觉得治疗游戏上瘾的最好办法,就是一直玩,放纵的玩,直到有一天发现,玩游戏也不再那么心跳。此时再次捧起书记,翻阅里面的文字,如同少年时捧着杂志一般,有些期盼,如同青年时点击网站首页,有些新喜,此时忽觉读书真好,如同年华老去,有些寂寥,有些心跳。
自古作家多清贫,越是孤注一掷追求作品完美的作家,往往越忽略营销和推广,所以很多好作品啊,都没有公之于众。像薇薇安迈尔那样的摄影师,没被发现的还很多。对于咱这样的的自然派摄影师,作品当然希望展示出来啦,知道的人多一些自然好啦,至于是不是好作品嘛,嘻嘻&……
不过话说回来,在资本主义阵营的摄影师很会经营,作品销售的盈余能够返回头补贴作品创作的开销,确实是个好的良性循环。这点咱们这里确实弱很多,好的摄影师往往赚不到钱,观众更多的还处于消费看得见的器材水平,在精神层面确实没什么追求,对于无形的消费,可能更多的还是在追求一些什么lv啦,什么牌子的车了……总之,都是这些用来遮掩精神匮乏的东西,嘻嘻,奢侈品诞生的目的,就是干这个的哦,嘻嘻嘻,似乎,徕卡也成奢侈品了,这又怎么解释……好的摄影作品不是徕卡拍的吗?
到底什么相机适合我呢?我觉得你还真得全都试一试,因为相机这东西是可以随时随地换的,这个牌子不适合了就换另一个牌子,单反不适合了就换一换旁轴,总之,多试一试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而不像收养的狗狗,不跟你相处半年,是不知道合适不合适的,而等你发现时,已经很难出手了……,而相机不存在这个问题。
据说狗的一年是人的六年,它的时间比我们快6倍,所以还是要珍惜陪伴它的时间。而对于相机,似乎不存在这个问题,它,特别是徕卡相机和镜头,似乎没有时间的问题,甚至它的年纪比你我都大,也没啥好珍惜的,用就完了,哪那么容易坏,相机不过是机器,也不是人,需要珍惜的是我们的感受。
有朋友说他再也拍不出当年的作品了,我一点也不意外。当年觉得青涩的作品,往往比现在的还要生动活泼。彼时我们寻找摄影的激情,原来就是摄影本身。当意识到这件事儿时,往往已经“垂垂老矣”,就像我们看自己年轻时的自拍照,比当时看顺眼多了。
很少有艺术家能保持一辈子的高水平,毕竟我们是人,就像花一样,它不可能永远绽放。就算是荒木经惟,也不能永远超越自己。摄影如此,音乐也是如此。坂本龙一去世后,我又找出了他最经典的那张唱片,以此表达一下纪念。似乎大家更喜欢他年轻时的作品哦。
我觉得这没有什么好遗憾,摄影是件神奇的事情,时光之河可以改变过往,人生似乎也是这样的,一转念,原来过去也是可以改变的。摄影不要急着表达,它自己会表达,等一等,再等等,就像树芽等雨声,等什么?冬去春来,人山人海,我在等花儿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