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划好一脑子想拍的东西,一到路上就全不是那回事儿了,于是就开始扫街,见啥扫啥,这哪里是街拍,分明是抢劫。
抢劫也有失手的时候,这不,在桥下阴影时本能的增加了曝光,忽然自行车拦住了我,而“猎物”又突然出现,来不及调整光圈,凭手感把对焦拨杆移动到与底盖持平(此时约2米),拍下。可惜的曝光过了。抓到一只雪纳瑞。
蔡司镜头其实还是很好的,无论是佳能口、尼康口、蔡司口、华为口、小米口、徕卡口,都是超越原厂的存在。甚至在很多表现色彩的场景,比徕卡还要惊艳的。
但是,我为什么喜欢徕卡M镜头多过蔡司ZM呢?在跟红薯聊天时不约而同的提到,“徕卡最便宜的头也很出彩,蔡司的问题在于没有后期余地”。是的,就是这个原因了。“留有余地”,这是符合中国传统思想的哦。
徕卡镜头的色彩不会油腻,而是清新油润。不会给你油腻的感觉,蔡司刚好踩到油腻的边缘,稍微后期就会油腻,没有给你留太多后期余地。在转黑白方面,蔡司更是不如徕卡了。而其他镜头呢,要么余地留得过大,要么显得油腻……
我们这些顽固的街头摄影师啊,常年就拍那几个场景,就是街上的人嘛。我们对镜头的评价不需要到显示器上ab对比“不同镜头,同一个场景”,我们对比的是现实印象和显示器上的展示。与现实相比,哪个镜头油腻,哪个镜头恰到好处,哪个耐看,哪个容易逆烦,都是一目了然的。
整理背带的时候发现过去竟然收藏了那么多各式各样的背带,特别喜欢aa的背带。自己做过背带后,才知道aa用料好在哪里、用心在哪里,是其他牌子不可替代的。还翻出了最早自己做的一条背带,上面还印着iso50,而不是i50mm,这一晃很多年了。
是啊,再加上疫情三年,大家不约而同的凌空一句“老了”。是啊,时间对于人来说绝不是均匀刻度的尺子,忽然间,“青春”就被玻璃墙分割了,它已经被定格在哪里,可以从上看、下看、左右看。
我相信,疫情之后很多人都不一样了,至少我是不一样了。艾灸上瘾了,灸上一柱神阙穴,乎觉眉头舒展,心情平静,似乎闭着眼就可以翻看三年前的街头照片……
做减法永远是人生的一个重要主题,做减法也永远是摄影的主题,虽然说黑白更简单,但是有时加一位色彩,反而更能体现出“减”。就是这么神奇。
我觉得色彩还是黑白,完全要由着自己的内心,而我用徕卡很少使用色彩。康泰时PS机,似乎更能看到色彩。机身本身,也带有一种看不见的气,会引导我们去看。也是那么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