徕卡玄学之手动相机的助眠功能

呼啊哈

如果您在上班时间偷偷看i50mm网站,那么看到这篇的时候,要注意点,如果您一字一句读完,很可能睡着了,或者犯困了,请喝一杯咖啡提提神,不然影响工作。如果您午夜十分看到这篇文章,那么最好一字一句读完,读完,包您睡个好觉。

看一看周围的人,是不是有人张嘴,呼啊哈,打了个哈欠,哦?没有,好继续……

这个人吧,错过了半夜12点,就难以入睡了,比白天还精神,什么神奇的想法一股脑全蹦出来了。其实吧,这就叫“失眠”。肿么办,数羊?别逗了,从来没有这个习惯。

忽然间冒出个想法,闭上眼,用意念把玩徕卡:

首先想象手上有一台徕卡和一支summicron,转动快门,再旋转光圈,对焦,最近的是0.7米,推一下是1.2米,推到正下方是2米,在一推就是5米外,再推“咔哒”锁住了,按下解锁的舌头,用食指往回拉,拉到正下方是2米,再掰一下是1.2米,再拉到头诗0.7米。转转光圈环,从f2开始,然后f2.8,然后f4,然后f5.6,然后f8,然后,后面是哪个来着?算了,转快门,从1/125s开始,转一下是1/250,再转一下是1/500,再转一下是1/1000,往回拉三挡回到1/125,然后再向另外一边转,一下是1/60,再一档是1/30,在一档是1/15,往回拉三档会到1/125,然后向左转快门钮哒哒哒,呼啊哈,是不是打了个哈欠,困了吧。

张嘴,呼啊哈。当然了,有的人可能这样催眠的,那台m3放在抽屉左边了,m2放在二层抽屉,八枚玉放在m3上,福伦达至尊放在盒子里,改口的那几只在防潮箱,康泰时g在墙上……然后呼呼呼,睡着了。也有人是这样助眠的,咔嚓,一张,过片,咔嚓,两张,过片……,咔嚓36张,过片,回卷,装下一卷。……真够无聊了,是啊,无聊是一剂助眠针。

如果这篇文章真的有用,请保存链接,失眠的时候读一读哦,睡吧&……%

leica 手动相机

徕卡玄学之——uv镜背后的哲学

徕卡老uv

原来现代uv也是延续的徕卡基因

20世纪20年代,徕卡诞生的那个时代,135胶卷对紫外线非常敏感哦,紫外线会让远处的风景模糊起雾,那个时候徕卡给镜头配备了一块卡在镜头前面的uv镜。这个设计一直沿用至今,几乎所有后来的120、135相机都会给uv镜流出空间。

徕卡e39、a36镜头滤镜口径背后的玄学

徕卡老uv

回到一百年前,徕卡设计镜头的时候就考虑了这个问题,要过滤掉短于360纳米的紫外线最符合徕卡的审美,于是镜头前口设计成a36的uv口径,这就是为什么那个时期的uv会刻上a36的标志啦。

后续由于胶卷的变化,和徕卡镜头设计的变化,徕卡决定要过滤掉短于390纳米的紫外线,于是采用了e39口径的镜头设计,从那之后的镜头主要是用39mm口径啦。呵呵,厉害吧,a36,e39,都是有玄学的哦。

当然了,再往后胶卷都提升了抗紫外线能力,徕卡镜头也提高了抗紫外线能力。那些初期的玄学就被人遗忘了,也很少有人去思考啦。如今的uv主要还是起到防护作用了。至今几乎很少人知道a36和e39的来源了。当然了i50mm知道啦,哇哈哈。

徕卡老uv

uv的防尘防护作用

现代uv主要还是用来做防护啦。天芬家是给电影头做滤镜起家的,由于电影头太贵了,天芬家的uv都是两片玻璃粘合的,就像防弹玻璃,摔碎了不容易摔出渣,而是裂出纹理,这样不至于伤到镜头。实际上徕卡的镜头uv也是双层粘合防爆哦。

国产品牌镜头纸

眼镜清洗小妙招,用自来水开大,在水下用眼镜布冲洗,在把水开小,将眼镜立放,从自来水柱下从右至左平移,这样水柱子就会带走水珠子啦,然后攥掉眼镜布里的水分,用眼镜布洗掉眼镜边框上的残留水珠子。

不过呢,由于自来水没有那么方便,随身带个眼镜纸还是有必要的嘛。最近发现国产品牌的眼镜纸很便宜20多元300片,比蔡司镜头纸的要便宜好几倍啊,蔡司多200片都要130多元,特别是这个时期要经常对手机消毒。

leica m9 + summicron 50mm f2 月牙版
leica m9 + summicron 50mm f2 月牙版

徕卡玄学之——遮光罩的哲学

leica elmar 5cm 遮光罩

遮光罩成为标配从徕卡开始

也许很多人不知道,135相机的遮光罩是徕卡发明的。徕卡之前的大画幅相机都不配备遮光罩的,那个时代用蛇腹皮腔做遮光罩。135诞生之后徕卡逐步发展了现代遮光罩并让这个配件成为了标配。什么?120相机,先有135才有120,先有徕卡才有其他好不好。

徕卡对现代相机的贡献远远不只是相机和镜头那么简单哦,整个135相机体系标准至今延续的徕卡体系。徕卡给elmar 50配备可拆卸圆形遮光罩,之后的每一支镜头都有各式各样的遮光罩。

价格5000起步的徕卡钢嘴专用遮光罩

遮光罩的作用

很多朋友不喜欢给镜头装uv而是配备遮光罩,能够防止镜头被触碰脏。除了防尘防雨防雪功能之外,遮光罩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遮挡侧逆光。在《徕卡m35毫米相机的摄影教材》书中有个明显的对比。

遮光罩的精神

徕卡的遮光罩从来没有马虎过,最早的遮光罩都是黄铜材质,表面处理非常精美,拿到现在也很精致。尽管后来又用铝材质和塑料材质,依然一丝不苟。

徕卡的遮光罩安放到镜头后与镜头浑然一体,甚至很多人喜欢用遮光罩给镜头加分,这也导致徕卡的遮光罩价格一直不菲,没办法,遮光罩也有一种精神,也是一种信仰。

我最喜欢的50mmf2遮光罩,恰恰是这个徕卡12538塑料遮光罩
leica summicron 里最美的12504和12538
leica m9 + summicron 50mm f2 月牙版
summicron 50 f2 + leica m9

遮光罩到底有没有用?为什么任何镜头都会标配一个遮光罩?用了uv是不是可以不用遮光罩了?我跟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疑问。也曾经为了美观不加遮光罩,后果还是很严重的。

孙悟空也得配遮光罩

遮光罩是非常重要的镜头组成部分,带与不带对成像的影响非常大啊。你看看人家孙悟空,火眼金睛,都需要遮光罩——“……孙悟空手搭凉棚而看也是吃了一惊:师傅啊……”。孙悟空配遮光罩的动作就是它的招牌动作呀。

任凭你再牛的光学设计,都有固定的可视角度,角度之外的光线都属于杂光,杂光也会通过镜头前片玻璃射入镜头里面,如果杂光很强,就会在里面经过多次折射反射,最后造成耀斑、眩光、鬼影、雾霭、清晰度下降、白平衡不准……。所以从来没有哪个镜头厂家不给自己的镜头配遮光罩的。康泰时t3康泰时tvs康泰时tix为了彰显自己的专业性,都单独给卡片机开发遮光罩的。

很多朋友使用徕卡不爱装遮光罩,说没啥影响呀。这跟拍摄习惯有关系,因为遮光罩在侧逆光时才起作用,也就是强光不在画面里,而是恰恰在画面边缘之外时。此时手搭凉棚才起作用。如果你对着强光源拍照,让太阳进入了画面,这时不叫侧逆光了,叫逆光,那带不带遮光罩都一样,这个时候就是拼镀膜和光学设计了。但是,就算是直接逆光拍摄,带上遮光罩也百利无一害,因为逆着太阳时,很有可能周围建筑的玻璃会反射到镜头侧方。在城市里街拍尤为明显,今年北京雾霾天少见了,光线越来越强烈了,带遮光罩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理论上镜头焦距越长,视野越窄,受到杂光影响越大,所以长焦镜头都遮光罩都比较细长,广角镜头的遮光罩比较短宽。 继续阅读徕卡玄学之——遮光罩的哲学

徕卡玄学之镜头后盖

i50mm手上没有徕卡最新款镜头后盖14379,倒是老款12509有一大把。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徕卡原厂使用的是14269型号,最新版本的镜头后盖12597,相比老款有些不一样的地方哦。

阻尼纹

徕卡后盖的阻尼文是那种让你意识不到却令人踏实的感觉。难怪徕卡被称为工业设计的巅峰之作啊。很多细节都是经典设计。看到这里,您是不是拿一下康泰时、佳能、尼康、sony后盖,看看它们的阻尼文是不是有些随意哦。这阻尼文从12509一直延续到现在的14379。

从金属到塑料

金属后盖不方便,因为放到包里根其他东西刮蹭,万一脱落划到镜头的风险也是有的。另外,镜头后盖使用频率是很高的,分量过重确实容易掉,而且金属的不如塑料耐摔。金属后盖的观赏性更强一些,日常使用还是塑料来的更方便一些。

四根刹车筋

徕卡原厂镜头盖14269内部有两根刹车筋,截止镜头刀口旋转用的。徕卡镜头的4个刀口都是很锋利的哦,使用久了,那根筋就会磨损,当彻底磨穿就卡不住镜头了,那时候后盖会很松,容易失手跌落。所以滑穿了的后盖是不建议用的。

i50mm就有被划穿了的镜头后盖。徕卡新款镜头后盖使用了非常粗壮的四根筋,而且是一通到底,耐用性那是不用多说了。

划穿了的原厂后盖

准准的

严丝合缝再也不怕镜头后组进灰尘了,徕卡cmos上的灰尘很多都是镜头后组带进去的哦。用这种严丝合缝的后盖总不是坏事。

看不见的小抓狂

总有些东西,处于被遗忘的边缘,如果不到丢失永远不知道自己会疯狂的想。镜头后盖,就是这么个看不见的小抓狂。多备几个总不是坏事。

徕卡玄学之——镜头扳手设计

徕卡summicron 50 f2 虎爪版

谈到拨杆,总结了一下徕卡对角扳手设计,主要就那么几种。徕卡镜头扳手设计主要分为3种样式,拨杆、月牙、虎爪。

拨杆 

早期拨杆样式有很多细节变化,这种设计小巧有效,还带无限远锁,缺点是手感欠佳。不过带手套情况下,拨杆确实更容易定位。

月牙

有带锁月牙、不带锁月牙。不带锁月牙又分为塑料和金属。月牙手感是最佳的,带锁的手感更上一层楼。

虎爪

虎爪是介于拨杆盒月牙之间的一种,多见于加拿大产的summicron 50mm f2、summicron 35mm f2镜头,为什么加拿大喜欢虎爪呢,原来那里很冷呀,带手套用月牙定位性能确实不如虎爪,所以虎爪版本就诞生了。

徕卡设计的小改动都很有意思啊。

徕卡summicron 50 f2 虎爪版

如果说徕卡是玄学,那么参数又何尝不是呢?

徕卡m9+机内色彩饱和度调整“老照片 黑色+白色” 手动曝光直出

玩参数的高手

日系公司是玩参数的高手,并不是说不好,而是说他们很会玩。他们也有不强调参数的高级货,但是促进销量的赚钱的低端货一定会给你标上各种参数。然后让你觉得参数上至少没那么低端。

sony的耳机、播放器系统就是这样,绝对让你眼花缭乱,大部分参数都是顶级而音质实在不敢恭维。而sony一些低调的专业产品却是顶级的,往往并不强调参数。比如入耳式的ex1000、大耳的cd3000。

音响系统越往高里走,你会发现参数越不是最顶级的。而那些特别强调参数的,用参数干掉别人的,往往都经不起时间的检验。sony的Hi-Res小金标只给达到标准的耳机贴,但那些耳机差异实在太大了,并不代表好听哦。欧系的很多品牌没贴小金标,口碑却很好,卖的也更贵。

如果说徕卡是玄学,那么参数又何尝不是呢?

日系相机也是一样的玩参数的高手。除去一些主要的专业型号,往往面向大众的产品都是把参数吹到顶级,aps-c像素都比徕卡高,高感都比徕卡好,动不动就把徕卡妙了。这就给消费者一个感受,一种盲目的信任,你看我花很少的钱买到的比徕卡还好。真好么?哈哈,相信参数也是一种自我催眠哦。也是玄学,哈哈。

其实我们可以看看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喜欢穿的衣服,喜欢的人,生活中有那样东西真的可以用参数来标示出好呢?徕卡就是这种能感受到好的东西,相信自己的感受才是真实的,而相信参数难道不是一种迷信么?

徕卡m9+机内色彩饱和度调整“老照片 黑色+白色” 手动曝光直出

徕卡玄学之徕卡是奢侈品

leica m2r

工具感

历史上很多经典相机,除了徕卡之外,还有宾得的lx、尼康的fm2、佳能7、尼康sp等全金属机械相机,也有黑漆漏铜的版本。如果不跟徕卡做对比,这些机器手感也都很好,样子也古典。但是这些相机跟徕卡比还是在细节上显得毛糙,这些不光是用眼睛能感受到的,皮肤更能感受到,尽管佳能7系列旁轴相机样子很像徕卡,放到手上把玩还是显得工具感太强了。

其实乔布斯在苹果公司初期就是借鉴了很多徕卡理念,这是他自己提到过的哦。确实,你能在苹果很多产品里找到相似的手感,表面处理弧度,甚至有的凌厉的棱角也有所保留。苹果产品实际上就是一种去工具化的理念。只是自打乔布斯没了,苹果就一直走下坡了,再也没有每年等待看乔布斯发布会的兴奋了。甚至以前iphone的相机logo是旁轴,后来是单反,现在是……不说了,iphone已经堕落的不行了。

照片是日抛品,相机才是老伙计

做工具有好处,就是用户量巨大。摄影这件事,被老师们灌输“照片”本身才有价值。问题是世上有多少真的有“价值”的照片呢?照片对对大多数大众来说还是过眼云烟的“日抛品”,而相机本身却是时时刻刻陪着自己的老伙计。

记得当年玩徕卡,朋友建议我换蔡司眼镜片。说你都给底片配徕卡镜片,给自己的眼睛怎么这么吝啬?眼镜可是除了睡觉都陪着你的哦。对呀,尽管眼睛看到的依然是那条路、那棵树,可是蔡司玻璃带来的那一点提升依然令人兴奋。风景是日抛品,眼镜才是老伙计。

leica m2r

奢侈品徕卡

奢侈品是什么呢,就是它的附加价值超越功能价值,徕卡的确是相机里的奢侈品。毕竟买奢侈品的人还是占少数。但是日系做工具的公司有时候也会奢侈一下,来个限量版m卡口镜头。比如胶片年代的宾得、柯尼卡、美能达都做过m口限量版,轻奢了一把。

奢侈一把不是罪

这个镀金亮闪闪,突然联想到了哪个电影,非洲酋长背着金灿灿的镀金ak47,露出了满口的闪亮大金牙,哇哈哈,掏出了一把24k金的沙漠之鹰。买买买,奢侈一把不是罪。哇哈哈。

leica m2r
leica 0 型复刻
leica iiic
佳能7
尼康sp
战争之王

徕卡玄学之微反差——街头摄影大师yanidel的后期处理方法

数码后期是一种私人化的表达

i50mm特别喜欢街头摄影师yanidel的色彩处理风格,看他的照片,就像一位多愁善感的老人坐在阳光下,看时间在风中吹过。他的处理风格让皮肤显得白皙,纹理清晰,色彩突出,明亮处和阴影的对比度减少,中间的细微反差丰富,一句话“清爽通透”。有人问yanidel照片处理方法,他并没有说出来,他说色彩是私人化的东西,不宜透露,他只是简单的调整了一下反差。

模仿街头摄影大师yanidel的后期方法

调色,那是画家该做的事情,其实也是挺考验摄影师审美的哦。于是i50mm战战兢兢的尝试使用苹果的aperture软件调试,raw格式作为基础,提高中间反差到200,然后再提升阴影,再回拉高光,呀哈~基本搞定。最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稍微降低一些饱和度。整个过程就是在压榨raw的微反差。

lightroom、photoshop应该也有类似的调整项,或者通过拉曲线等方式,另外i50mm也曾尝试过使用nik的一种彩色插件,通过几项调整也能拉出类似效果,后来那个插件收费了,哈哈,就不用了,而去调整也挺费劲。

raw提高中间反差后
aperture 下的默认 raw
jpg直出

徕卡微反差大玄学

也曾用上面的方法拉过其他相机拍的照片,总觉得没有徕卡来的舒服,应该是徕卡机身和镜头玄学在发挥作用。徕卡镜头无论是古典低反差镜头还是现代高反差镜头,都有着丰富的细微反差,这经过拉高200数值的中间反差,那些细微的反差就出来了,而且展现出了另一种生机。

本文图片是使用徕卡m9 + summicron 35 f2 asph 拍摄的,徕卡asph镜头的后期余地又不如古典镜头丰富,比如summilux m50 1.4 e43七枚玉八枚玉、summarit 50 1.5等等曼德勒时期的镜头,特别是低反差的summarit 50 1.5,对这种拉微反差特别适合。徕卡机身的raw格式对微反差的耐压性也是非常给力的。

后期要有度

尽管后期能得到强烈的视觉冲击,但i50mm觉得还是要适可而止,因为色彩这东西确实体现一个人的品味,弄不好就跑到艳俗的失真世界了。哈哈哈,其实徕卡自出的jpg戏剧性也不错哦。明显看出raw格式的反差比jpg的要小很多,所以如果您只拍raw格式却不做后期,可能并不讨喜哦。i50mm还是觉得jpg+raw有意思,jpg省事,raw留给后期用,啊哈哈。

raw提高中间反差后
jpg直出
raw提高中间反差后
jpg直出
raw提高中间反差后
jpg直出
raw提高中间反差后
jpg直出
raw提高中间反差后
raw提高中间反差后
jpg直出

如果觉得还是不像,那就继续增加中间对比度:

中间对比图提升到200+200

徕卡玄学之,隐秘的角落

只有看评论才觉得精彩的电影是不是好电影

起初看隐秘的角落,感觉并没有传的那么神,直到看完i50mm也觉得就值7.5吧,到底神在哪呢。于是百度了一下、知乎了一下、抖音了一下,我的天,确实是个9分以上的神剧,那么多隐秘的角落必须要有人给你挖掘才看得出来。这个剧给了各种电影评论员充分发挥自己侦探才华,挖掘出了各种爆料。隐秘的角落 成功在给了大神们挖掘的潜力。

只有看评论才觉得精彩的电影是不是好电影?i50mm觉得是的,极大的提高了电影的互动性,这在过去直白的把什么都告诉你的时代是不同的。

ilford pan 100

徕卡玄学之,隐秘的角落

忽然想到了徕卡相机,它的成功也是给了各路摄影器材评论员发挥的空间。这个说发现徕卡黑白好,那个说徕卡色彩有味道,这个又挖掘出了徕卡配方之谜,那个有研究出了徕卡经营之道……,各路神仙都能在徕卡身上抖擞一下精神。

徕卡不但提供了产品还提供了话题,这本身就是一种积极的互动机制。好的产品一般不会说我是天下第一,而是说我不错哦不信你来挖掘,然后你就发掘出了f2细腻柔和清晰又迷蒙,又挖掘出了f2.8的艳丽锐利和阳光……然后又有人挖掘出了2米什么样,3米又大变样……,徕卡确实是个玄学。

表面看7.5分,一挖掘9.1了

徕卡相机和镜头确实不是看实验室参数的,是需要挖掘隐秘的角落,让你惊呼,好机,好头!

ilford pan100
ilford pan100

徕卡玄学之黑白摄影利器

leica m8 + summicron 35 f2 v1 八枚玉

德国的光学双子座

一般说摄影,主流的就是135摄影,在这个领域里光学公认的第一梯队是徕卡蔡司。而这两家公司就像其他德国企业一样,都固执的有各自的风格。

蔡司色彩

蔡司镜头特别善于捕捉色彩,哪怕是暗光下,也能让一丁点的色彩熠熠生辉。而徕卡善于刻画光线的明暗变化,哪怕是暗光环境下也不容易出现死黑,同时徕卡的色彩不像蔡司那样神经质,总是有种刻意的压制。

徕卡黑白

根据i50mm自己的体会,蔡司镜头出的片子转成黑白反差会非常大,丢失很多灰阶过度,包括日系镜头也是一样。在数码相机上给黑白后期留有的余地远不如徕卡。哪怕是徕卡的高反差环境下的照片,也依然不会出现大面积死黑的情况,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喜欢拿徕卡镜头拍黑白的原因。

leica m8 + summicron 35 f2 v1 八枚玉

鱼+熊掌

一般来说大众喜欢彩色照片,老烧喜欢黑白,蔡司更容易让大众兴奋,而徕卡往往更被老烧喜爱。看似是玄学,实则有其背后的逻辑。镜头做出色彩并不难,难得是兼顾色彩和黑白灰阶。徕卡的色彩是一种更具戏剧化的色彩,而不是表面的艳丽。对于徕卡来说,会增加成本,同时放弃更多的大众客户,这是这家公司的产品定位,i50mm觉得这点还是非常好的,很有性格。

妥协是件危险的事情

做公司不应该只是为了报表数据,而是做一家长久的,有性格的公司。事实证明,向大众妥协是一件危险的事情,为了盈利讨好用户的公司,几乎都消失了,而这个坚持自己理念的公司却依然存在,而且它的产品拥有最坚实的拥护者。

继续阅读徕卡玄学之黑白摄影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