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摄影师的影子从画面底下冒出来,我不认为这是瑕疵,相反,这是摄影师对作品的注释。相机放到胸口,太阳抛在脑后,一路向北,天空晴朗。
35mm镜头、f3.5的光圈竟然也能拍出虚化效果。这镜子外的世界虚的一无所有,为何镜内的世界如此清晰。我们这眼前清晰的视界,是否也是倒影呢?眼见的就一定是真实的么?
有人说街头摄影是对瞬间的选择,是对“决定性瞬间”的选择。但是实际走到街上,我才发现,无法控制画面在什么位置出现什么,在什么时间发生什么。而我能控制的,似乎只有选择用什么相机,用什么镜头,用什么曝光组合。其他的都交给运气了。
有朋友收了一支很特别的镜头,徕卡summicron 90 f2镂空版,那价格非常诱人啊。因为这样的镜头不多见,我翻了几本徕卡资料书均未找到资料。后咨询了一下香港的一位收藏专家莲花海老师,才搞明白,原来是summicron 90早期少见的版本。
徕卡早期的镜头做工真的没得说,哪怕是粗壮的镜头也是细腻的做工,丝毫感受不到敷衍,每个细节都流露着一丝不苟啊。这镂空的设计应该是为了方便读取光圈值,毕竟口径大了,定位光圈有个框框更方便读取哦。
也许是镂空这道工序有些复杂,也许是出于成本考虑,这样的镂空设计没有延续下去,以至于连很多资料书籍都找不到记载。
这个椭圆镂空框竟然可以穿越时空,非常符合现代的审美,现在不是都在流行椭圆边角设计么。这样一个集美观与功能为一体的设计,要是能出现在现代镜头上那将是非常令人激动的事情哦。
这种镂空设计可能还出于一种考虑。因为口径大,很容易不小心误触碰到光圈环,90mm/2把光圈环设计的细小就是出于这个原因。而镂空可以让摄影师拍摄前快速检测光圈值,防止由于误触碰拍出不准确的曝光。
在细心看看,嘿,这开孔的长度就像一只普通summicron50的镜头直径哦,真可谓是用心良苦。徕卡毕竟是徕卡,每一处改动都不是随随便便的哦。
我个人认为m6大盘,应该叫m6.5或者叫m7,把m7之后的型号往后➕1,依此类推。因为徕卡m6和m6ttl的差别实在“太大”了。
大盘比小盘高2.5毫米 大盘比小盘重40克 大盘热靴可以让闪光灯读取测光值,小盘不能 大盘机的数字排列方向与后来的数码机一致 小盘机的数字排列方向与m2/3/4机一致
大盘机除了升级了测光系统外,手感使用方式的改变是更大的。从m6大盘机以后,常规m机序列都步入了大盘时代,led指示灯方向也统一改变。只有特殊型号如mp、ma这样的复古型号才用小盘。大盘小盘m6是徕卡m机的重要分水岭。徕卡数码机,都是延续了的m6 大盘机的设计思路。
通常TTL表示测光ThroughTheLens,通过镜头测光的意思。
但是,徕卡大盘m6的ttl指的是闪光灯可以通过镜头联动测光,哈哈哈,指的是闪光灯。因为徕卡m6小盘,早已是通过镜头测光的哦,包括徕卡m5/cl都是通过镜头测光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