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损失了5年的照片让我一直处于愤怒中,甚至对这种愤怒也产生了愤怒。令人意外的是网站访问量意外的多了起来,难道是过去每天一图文不好看?嘿,反倒有种窃喜,幸亏那些图文被删了,不然露怯了。仿佛有种遗世独立的美感耶。
举个例子,你拍一个美女,能看出脸部各处轻微的色调、明暗反差变化。徕卡的镜头能拍出接近人视觉感知的反差。蓝天也是,没有天是那么单纯的蓝,远近是有雾霭的,蓝色的深浅变化很难演绎。
要做到徕卡这样的极致光学,需要增加几片高级镜片,高级研磨,生产速度也会极低,自然价格也会不菲。如果以锐度为目标,大可不必这样。做个背景虚化、焦内锐利,不是很难,但做到徕卡那样的高级微反差,相机界没有,蔡司也不行。这就是为什么蔡司头跟福伦达头,装到徕卡上也没徕卡味道的原因。
绝大多数人的甚美更喜欢修饰之后的美,让脸部平整一些,干净一些,要那么多微反差干啥。最好把化妆没画好的地方给我自然涂抹。嗯,佳能很擅长干这个。最好把景物边缘对比度提高,嗯,尼康在这方面更是高手。假如,全世界90%的照片都是徕卡拍的,看多了徕卡的照片,很可能,看到佳能尼康索尼的照片,也会觉得新鲜,也会被认为是一种玄学。
徕卡镜头设计哲学就是结合当前玻璃材料,把光学发挥到极致。而实际上50年前的徕卡就做的很好了。徕卡镜头一向是超出当前时代对镜头的需求标准了,这就是徕卡镜头的玄学。
极端的讲,用4b铅笔跟2h铅笔画画,4b的微反差自然比2h多很多,就是指的微反差。而这个微反差来自于现实世界,也没有什么玄乎的,所以135领域徕卡镜头一直是被尊敬的。
终于明白agfa apx400的使用方法了,过去我一直觉得这个卷偏灰,后来仔细看包装才明白,灰条围绕包装盒,分明是强调灰阶过度吗,包装盒告诉你这不是高反差卷,是玩过度的好不好。对明暗部过度。拆看包装里面胶卷贴纸也是满满的灰调耶。
由于北京的冬天白天时间不长,总会遇到暗光,基本下午3、4点阳光就打不到人行道上了。所以我买了一些agfa apx400,发现确实很适合阴影下拍照。这个卷在大光比场景并不会给你高反差的感觉,反而把平淡光比的环境演绎的很有氛围。agfa apx400的颗粒不算小,但较均匀,给人锐度很高的感觉,高光处偏软,不是很带劲。所以中午拍的片子显得柔和很多,不像fomapan那样刚猛。冬天用agfa有种暖洋洋的感觉,这是我比较喜欢的地方。
agfa的专业卷才这么便宜呀,看看柯达、伊尔福的professional是不是比这个贵一倍呢。啊哈哈,没办法,agfa的名气确实不如柯达、伊尔福响亮。柯达的tri-x 400、伊尔福的hp5,确实名气响当当,不过agfa剑走偏锋,刷出了自己的特色,最最重要的是价格诱人。2018年圣诞节之际,价格基本跟fomapan400类似,垫底儿了。
agfa apx我是按自己的习惯冲洗的,无论是伊尔福、fomapan、柯达我都是按自己的节奏洗的。没有去刻意适应胶卷,而是寻找适合我习惯的胶卷。药水依然是派森冲洗套药,由于习惯了,感觉很稳定。配方是把显影液按标准的稀释了一倍,时间稍微好控制一些。
爱克发agfa胶卷最诱人的地方就是片基平直不卷,特别好扫描,无论是尼康5000ed还是爱普生v700都能扫出锐利的图片。最近使用尼康5000ed扫的多,毕竟能整卷扫描,省劲一些。
用一句话概括agfa的特点是:平淡之处起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