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徕卡

leica m3 + summicron m35 f2 八枚玉

我有恋物癖,刷牙时要有徕卡,睡觉时要有徕卡,吃饭时要有徕卡,连上厕所时也拿着徕卡。
徕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无刻不在。
徕卡,24小时为您服务。

关于徕卡M9脱膜问题的维修邮件和沟通记录

很多朋友关心徕卡M9的CCD维修问题,因为部分徕卡M9开始暴露脱膜问题,国外叫CCD腐蚀,都是一个意思,这种腐蚀可能是一些小点,也可能是一个长条。2017年徕卡已经宣布不再免费更换CCD了。

i50mm在2018年初给德国徕卡写了封邮件,后被德国客服转到了徕卡上海客服中心,上海维修中心发过来了具体返修方式。并打电话询问了具体情况,并解释目前CCD全球缺货,维修需要排队等待,保修期内是免费更换的,过保修期是要收费的,费用预计8000左右。

下面是第一封发给德国徕卡客服的邮件:

继续阅读关于徕卡M9脱膜问题的维修邮件和沟通记录

偶遇摄影师之罗小亨

罗小亨

镜头已经备好,相机已经带齐,摄影之旅再次启程。在这个充满影像的世界里,有很多情感和故事需要摄影师去探索,忘记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罗小亨选择了一个长期项目,他把镜头对准了世界各地的童年。
罗小亨有很多摄影器材,他几乎收全了所有在产的徕卡镜头,他最喜欢的还是徕卡的summicron m50 2 AA镜头,全开光圈有非常真实的色彩和背景虚化。他还有佳能单反,长枪大炮的。但我最喜欢的还是他用徕卡拍的照片,尽管他也吐槽徕卡的数码机身如何偶尔不灵光。 继续阅读偶遇摄影师之罗小亨

为什么最近徕卡M7挺火

why?

第一,自动曝光,光圈优先模式。很多从数码转来的,回归胶片的人,由于估不好光,或不想在测光上花时间,选择徕卡m7最合适。
第二,成色好的m7很多,还在生产。很多有钱的大佬根本不在乎多花几个钱,省心才是第一位的,买新的,专卖店买。
第三,m7的产量不大,远比m6少的多得多。由于m7发布已经是胶片的黄昏了,虽然徕卡一直在产,需求量还是很低很低的,所以产量也控制的很少。
另外一种声音:
买徕卡M7,花那个钱不如买柯尼卡RF,也是A档还自动过片呢。

来点音乐

徕卡 super angulon 21/4

有一次地铁停站,三个聊的正嗨的美女见我左右空出两个位置,分别坐在了我左右两边,另一位站在我对面,然后就这样把我包围在中间继续聊。我想根她们中的一位换个位置,让她们挨着,或者站起来让座(假的哇!)。后来还是没动,似乎被美女包围还不赖。(摄影师的思想都这么闲么?)

我打开相机,拍了一张对面的人,因为对面分明在弹奏钢琴嘛。

未雨绸缪

leica iiic + elmar 50 2.8

昨天下雨了没带伞,今天带来一把大雨伞,但,今儿天晴了。所以雨伞要公司放一把,家里放一把。相机也是,公司放一台,家里放一台。这样就算忘带了,也还有的用。

落寞的2018摄影器材展

器材党逛摄影器材展,就像是过年,每年就那么一次,每次就那么几天,每天都热热闹闹的。当年从老国展,升级到国家会议中心,很是气派,热闹。过去的十年里几乎总跟着一帮爱摄影的同事去的。人山人海,最早每个人都形态各异,奇装异服,挂满长枪大炮。后来微单出来了,又是各种稀奇古怪的转接,是最有意思的,有的转接的像个水杯,有的像自来水管子。

有个哥们,几乎每年都能碰到,每年都说两句话。最早碰到时哈苏架在单脚架上,有一年又换成了富士xpro1,有一年换成了徕卡M9,有一年sony A7……直到去年他竟然两手空空。“你的哈苏、富士、徕卡呢?不玩了?”我问,他不好意思的从裤兜里掏出个康泰时T3,说也就玩玩这个,不拍照了。似乎有种解脱,或者有种解放了的感觉。

我有些不安,似乎胶片的回归,让这个摄影器材展不热闹了,数码相机几家倒闭,几家合并,几家撤厂。已经整体上连续两年不热闹了。今年2018年,器材展举办地也变成了北京展览馆,有种落寞的感觉。估计再过几年干脆搬到五棵松器材城办算了。

尽管摄影器材展落寞了,我还是把它当成过年,那几天一过去,就是新的一个器材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