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雨绸缪

leica iiic + elmar 50 2.8

昨天下雨了没带伞,今天带来一把大雨伞,但,今儿天晴了。所以雨伞要公司放一把,家里放一把。相机也是,公司放一台,家里放一台。这样就算忘带了,也还有的用。

往日光斑

佳能7 + 徕卡 elmar 50 3.5

每一次过片,都是一次新的开始,去年的光影都定格在回忆中,翻看去年的照片,完美的光斑诉说着对旧日时光的依恋。找对位置你就是舞台上的主角。

CANON model 7 旁轴相机

CANON model 7

那次见到奔奔的黑漆佳能model7,立马然我想到了最喜欢的那台马勺儿stanmore音箱,他们都是黑配金啊,哈哈。于是拿来耍耍,看看这个号称最强仿徕卡的机器怎么样。

佳能尼康都曾经制造旁轴相机,而且都属于旁轴里的高级货。甚至后来佳能model7接近M3而且带测光,而且是旁轴黄斑对焦。而尼康没有仿造徕卡旁轴,尼康的末代旁轴机SP是仿造康泰时旁轴机做的。

CANON model 7
继续阅读CANON model 7 旁轴相机

为什么不要用价格衡量徕卡

在用过各种镜头后,在您眼里:那些提前就拥有顶级器材的人其实并不代表懂得器材。进入徕卡的世界,很快就会发现腰包不够鼓了,会发现自己连好好看摄影书的时间都没有了,甚至连拍照的时间都没有了。在您眼里,镜头不是消费品,不与那些广告和技术参数为伍,不用“镜头价格多少钱”的标准来衡量器材,自己的喜怒哀乐都被器材左右了。

城市的宽容度

leica m3 + elmar 35 3.5

王府井修路,围墙围着工地,这围墙修的很应景,没有突兀感,看来工程公司的设计师还是很有审美的。远处的挖掘机和树木的干枝,好像一幅城市水墨画,可以单独裁出那一长条来看。近处毫无察觉的路人走过,我按下了快门。很是惊奇,为何拍的行人总是能达到我的理想步伐,一定是跟徕卡有关系的。任何器材可以拍任何题材,摄影与器材无关——真理,一句毫无用处的真理。就拿我来说,真的是因为胶片画质、宽容度才用的么?别开玩笑了,起初只是因为徕卡M3的抓拍手感,宽容度不过是个美丽的借口。

醒醒睁眼摄影了

leica m3 + elmar 35 3.5

摄影,原来是一次自学体验。没拍出乐趣,怨不得器材,怨不得技术,怨不得环境。梦里中彩票,怨不得谁,是上了自己的当。

这张照片严重曝光不足,本来想放弃,但反复看看,还是没有,因为图中有3个人都把手放到了嘴上,做出痴呆状,两个是广告里的人,一个是我。

阳光明媚老大爷

leica m3 elmar 35 3.5

北京,很多古文化街,文化街里很多老大爷。悠然自得,看惯了人世变迁,几乎总是处变不惊。唯独看到我这样用胶片相机的人,他们会打量打量我,如果阳光明媚,甚至还会攀谈几句。很多街拍的人,就像金庸小说里的大侠。一张玩世不恭脸,一副游手好闲相,多疑,慈悲,贪,嗔,痴,却有一颗莫名其妙完成使命的心。

母子同行

leica m3 + elmar 35 3.5

这样的镜头我拍了很多,母子二人同行。却也总拍不腻,总是不由自主的就拍了。所以,观看绝不是通过镜头对焦的,而是从内心先对焦。摄影与科技无关。摄,是相机完成的;影,是光线完成的。取景是来自人本能的一种观看,任何人,无论你是什么地位和身份,无论你什么命运,都会不由自主的观看。观看又与内心无关,绝对是人的本能。

街拍是懒人的专利

leica m3 + elmar 35 3.5

街拍是懒人的专利

街拍懒得想创意,只需要碰运气

街拍的秘诀懒得多说,走哪拍哪

街拍甚至懒得看取景器,盲拍了事

街拍懒得回看,看啥看,过去的就不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