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用UV镜

很多朋友问我要不要用UV镜,这个问题我也一直问自己。说实话,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是裸奔的,这跟小孩子是的,那时候看世界很清澈,很放荡。直到有一天,一个小孩子伸手要去抓我的镜头——我赶紧下单买块UV。

从成像来说,徕卡镜头从设计之初就已经过滤了紫外线,实际是不需要任何UV镜片的。徕卡不主张带uv,相反,徕卡要求去掉UV来提高成像质量。

另外一部分人说UV能提高纯净度。我觉得,对于其他镜头uv确实是有必要带带,但徕卡镜头带uv只会损害照片质量。  

但是,为什么徕卡自己却做了那么多UV镜?因为用徕卡带多是抓拍,随时拍,uv替代了镜头盖功能。

uv的选择:

原厂UV,对色彩成像的保证还是有的。副厂总是心里不舒服,用了原厂至少心里没负担了,不过得多掏了一两倍的钱。 原长UV还是最结实的,其他厂的热胀冷缩玻璃会被边框挤碎,因为卡的太严实,徕卡不会因为有余量。

徕卡UV有假的了,而且很多。那些明显非常便宜的就得注意了,上个假UV不如来个正经副厂uv呢,当然B+W假的也有。保险的是买个徕卡老款uv。 不过新款徕卡镜头采用旋入式遮光罩,尽量用原厂uv,副厂uv尺寸不合适会卡住遮光罩。

天光镜=UV么,不等于,大于。天光不但过滤uv也过滤晴朗蓝天下的轻微蓝光。天光镜损失0.1的光线,天光镜多用于拍彩色绝,可以过滤蓝天反射到地面的冷色调。天光一般是淡粉色、淡品红,价格比UV稍微贵点点。

买uv前要注意uv口径,e39代表39mm,e46代表46mm。

关于徕卡90mm镜头对焦方法

一般来说

长焦头最擅长的是拍人像,因为可以利用底片最大面积记录人脸的细微影调,同时虚化掉背景,从这一点来说90mm确实占有优势。其实大光圈50mm也做的很好,这也是为什么90mm越来越成小众的原因。

90mm最大的问题

其实还是在对焦,因为对焦行程非常长,取景角度又窄,做不了抓拍,盲拍更难。90mm在旁轴相机上被认为是对焦的极限,135mm是尽头。由于旁轴相机的取景原理,长焦镜头对焦精度下降严重。在黄斑重叠时,你会发现再轻微转动对焦环,黄斑依然重叠,于是就跑焦了,特别是F2大光圈,有人说90mm焦距徕卡就不应该出比f4更大光圈的镜头。

那么我用90mm镜头怎么对焦呢?

1、预对焦,平时把景深设置到固定范围,比如10米。每次拍完都回归到10米,这样可以提高对焦速度。
2、用徕卡IIIG等螺口机。螺口机有巨大的独立对焦窗,而且90mm那么窄也不需要切换取景器了。
3、用M3,因为M3有0.91的取景倍率,明显大很多。
4、加取景放大器,放大黄斑,这样轻微的不合焦也能发现了。
从对焦方便性、体积、适应性,三方面来说90mm都不如50mm好。90mm是一个减法镜头,减去了包的空间,减去了你的体力,减去了取景范围,这恰恰就是90mm,不管你爱不爱,它依然存在。

为啥虚化不一样

我一直想搞懂为啥不同设计的镜头焦外不一样,PS可以解释模糊、高斯模糊的不同,但是该怎么解释为啥七妹、八妹、钢嘴、圣光焦外为啥不一样。

太科学的解释实在让我难以理解。最后我还是放弃了,或许有些事我们只需要知道结果,不需要知道原因。就像喝豆浆,插个吸管喝就行了。

为什么给徕卡拍照片的是佳能单反

这真是一个神奇的问题。网上遍布着徕卡相机的照片,有的虚化的很有意境,有的光线很有质感,但是拍徕卡的相机却是单反。如果徕卡那么好,为啥还用单反给它拍照?

连我这么喜欢徕卡的人,也毫不思索的举起佳能6D给它们拍照。我曾多次问自己,为什么?也曾经想尝试用徕卡拍徕卡,确切的说是徕卡M,事实上确实有点困难,徕卡并不擅长拍小物件,胶片M吧不能实时,数码M吧需换90mm头,而数码换头进灰很讨厌。结论就是,徕卡不能当个工具用。
这岂不是搞笑么?天下的人都是傻子么?明明文章写的徕卡多好多好,嘿,干活还得用单反。
想用徕卡summicron 50mm DR接近摄镜拍,后来觉得实在牵强。就算我用硬着头皮用徕卡拍徕卡,那世人也是知道这行为很牵强。
最后终于想通了,徕卡真的不是工具,徕卡之于单反,就像机械表之于电子表,后者是可靠的工具,而前者却代表着工具之外的某些东西,有人叫他品味什么的。
前段时间徕卡推出的一次成像相机SOFORT样片被指责是佳能相机拍的,实在犯不着大惊小怪。难道劳力士公司的电脑也非得装个机械计时器么?
所以我现在理直气壮的用佳能拍徕卡,用佳能拍一切我潜意识觉得能拍的东西,同时也依然潜意识的用徕卡拍徕卡该拍的东西。
与其说单反是相机里的第一工具,不如说徕卡是相机里的第一模特。

盲拍不等于盲目,更不能迷信盲拍

这世上没有绝对的东西,包括盲拍。盲拍并不是真理,也不是绝对的必杀技。大师使用盲拍,并不是全都精准的,并不是说布列松的镜头可以像李小龙的双截棍,能划着投来的火柴。
但是我知道在哪里最适合盲拍,那就是街拍!这也是为啥徕卡称霸百年街拍的主要原因。指定一个距离,然后走过去,感受到距离按下去,无需对焦、无需取景、无需构图,你会发现原来摄影还是可以不需要眼睛的。

但是拍摄熟人时,就不能再这么拍了,因为我无法做到在跟朋友聊天时,心里盘算着与对方的距离。反正我是做不到。估焦的威力还是在街拍中,拍熟人还是慢慢的拍,而且你可以预料到对方的放映,对方也会给你明确的反馈。这样你才能把友情也拍出来。

不要盲目的盲拍,不要迷信盲拍。但是,我,期待这一个透明的取景器,每当我找不到拍照的动力,是盲拍照亮我前行,给我勇气去寻找存在的意义。盲拍不等于盲目,更不能迷信盲拍。

玩偶演员

leica m4 + summicron 50 2 沉筒式辐射版[

桥下小哥经常碰到,文质彬彬,像是下班路上顺带着销售玩偶。于是拍了一张,在我看来他不是在销售玩偶,更像是演员。喜剧演员更应该理解生活的深湛,他们让我们从重复的日常事物中感到轻松愉悦。

观摩组大锅烩

leica m4 + summicron 50 2 沉桶式辐射版

骑车我是初级中的入门,甚至还没入门,因为我骑车是奔着减肥去的。却赶上了一场有模有样的比赛,观摩组,就是在周边看的,等人家赛完了,观摩组再来个大锅烩。
期间找了两个人,让他用我的徕卡给我拍照,一个背单反的专业摄影师,很可惜拍出来是裁剪了的,就像下面这张,哈哈哈用旁轴确实得适应。
又找了个老外裁判给我拍,还真会用,而且上卷动作也是娴熟,给个赞吧。
不论摄影还是骑车,你心里只想着专业,那就就会发现自己不专业。而我不是专业的骑手,也不是专业的摄影手,我是生活的骑手,是生活的摄影手。

leica m4 + summicron 50 2 沉桶式辐射版
leica m4 + summicron 50 2 沉桶式辐射版
leica m4 + summicron 50 2 沉桶式辐射版
leica m4 + summicron 50 2 沉桶式辐射版
leica m4 + summicron 50 2 沉桶式辐射版

秋意

leica m4 + summilux m35 1.4 v1 圣光

立秋是秋天初到的日子,树叶还是绿的,却在一场场雨过之后有了秋意。这秋意何时起的,雨打叶落,分明而难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