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街头摄影是什么?走在街头,拍街上的人?或许是吧,或许还有其他解释。但我觉得街头摄影是可以有很多维度去理解。
徕卡出了本画册,收集了全球各种徕卡摄影师的自拍。其实自拍也是街头摄影哦,生活中我们很容易碰到反光的东西,街头摄影师喜欢找镜子,照镜子。因为街头摄影本身,就是“照镜子”,从路人中,发现自己。拍路人,就是在拍自己。
路前方有位僧人,当然不知真假,地上放着一块方巾,与他相对的人向他双手合十,他也双手合十。可惜我离的很远,路人很快走了,我觉得这一幕如果方方正正的拍下来岂不是很好?从侧面,两人相对那一刻,绝了。
当我走过去的时候,又有人与他对话,他又双手合十,于是我赶紧抓拍了一张,既不方也不正,没办法,我得赶路去上班。佛法无边,无处不在,我就把徕卡相机当作香炉,胶片当作香,用光线去点燃胶片……。
公交站是出片的好地方,因为你会遇到各种旅人。那次遇到一位男士,不知是不是韩国人,因为衣服太亮了,光泽包身,符合我对韩国人的印象,只是旁边的行李架又稍微显得不搭。是不是韩国人呢?
哈哈,其实,那行李架不是他的,看来摄影还是有很大欺骗性的啊。
摄影师的眼睛还是挺毒的,拍万张照,读万张脸。
如果按下快门,这张是乏味的,我怕继续按下一张;
如果按下快门,这张是有趣的,我会继续按下一张 ;
街头摄影如同一叶舟,在乏味和有趣中,飘摇,曲折,游荡。
那一年,街上多出了一排排的小黄车,起初我还是怀疑的,扫码就能骑么?哇塞,锁果然能扫开。就像别人对你充满怀疑,打开心锁后,就认识了一个真实的你。
那一年,我骑着小黄车在大街上游荡,脖子上挂着徕卡m4和新买的徕卡钢嘴,脑海里装满了布列松的名作——“打酱油的小男孩”。心锁,嘟嘟咔,一下子就开了。耳边响起了:“我的滑板鞋,时尚时尚最时尚……”,世界充满阳光,充满阳光的颜色,树叶黄了,自行车也黄了。
自打用了数码相机,就开始给自己带上了一个紧箍咒,要注意高光!因为一不小心就“刺”了。但是在胶片摄影上就要轻松自如多了,高光会显得很有光泽哦,不是亮点,是亮点。胶片摄影,确实不怕高光。
很多人说徕卡镜头的特点是在暗光下。确实,暗光会让画面更油润,但是徕卡镜头也不惧怕高光哦,高光不会那么容易曝掉的。哪怕是光学上不是那么出色的leica summilux 35 1.4 钢嘴,也不会高光失控哦。当然,比徕卡m口里最不怕高光的就是施耐德给徕卡制造的超级安古龙21mm了。昨天,连从来不待见徕卡的一哥们,也被leica 21mm f4毒到了,他说徕卡确实有点玩意儿,有中画幅的调子。我没告诉他,那是施耐德设计和制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