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些天在地铁上遇到一个借手机的小伙,说欠费了不能用了,没人借给他,都怕被骗。今天在路口遇到一个要转账换2000现金的,说是家人做手术要给医生包红包,很多人也都以为是骗子,哭着解释”我不是骗子”,我知道,她不是骗子,因为这年头很少有人身上带现金卡了,更别说身上装2000现金了,一定是遇到急事有些慌神了。然后用豆包帮人家查了一下,告知可以去不远处的一家银行无卡取现。现金原来还是有地方用的……
前些天在地铁上遇到一个借手机的小伙,说欠费了不能用了,没人借给他,都怕被骗。今天在路口遇到一个要转账换2000现金的,说是家人做手术要给医生包红包,很多人也都以为是骗子,哭着解释”我不是骗子”,我知道,她不是骗子,因为这年头很少有人身上带现金卡了,更别说身上装2000现金了,一定是遇到急事有些慌神了。然后用豆包帮人家查了一下,告知可以去不远处的一家银行无卡取现。现金原来还是有地方用的……
摄影师在三里屯最惬意的时刻,就是一本正经的装作老法师,然后对方也知道你是个伪装的大师但又不点破。不过,何止摄影啊,世上多少正经事,都是从蹒跚开始装模作样起步的。这也是街头摄影有意思的地方,带有一些跑焦,带有一些匆忙,带有一些严肃,让一切都忽的美了起来。你还别说,一般的摄影师是抓不到这种各具神态的瞬间的哦……
童年课堂中,老师问每个人最喜欢的颜色是什么,第一次听到这样的问题,我是茫然的,大人的眼睛里要为何要对颜色区别对待呢?恍惚中随意选了黄色,之后反复斟酌,似乎我没有讨厌的颜色。也许,世人的分别心,就是这样无意间被开启了吧。直到今天,物欲的驱使下,总要对比这个,测评那个,有些繁,又些杂,又些累了,我认为每一个器材都有它的价值,放下分别心,回归童真,摄影,就可以快乐的像个孩子了。
有些评论家说街头摄影过时了,那种摄影早就被人拍烂了,不要膜拜过去的大师,布列松不过是纨绔子弟,弗兰克不过是屌丝。他们还鼓吹图片网上看看就行了,不用买画册。
我就不解了,按那种逻辑思维历史都太老了,没必要去看了?过去的摄影方式对我来说还是全新的东西。也看不出现代评论家被吹捧的所谓“当代摄影”、“先锋摄影”有什么启发性。你笑话我膜拜经典,我还笑话你膜拜无知呢?
喜欢看图片、书籍、杂志,翻起画册时的激动只有自己才能体会。买画册就是看的,看过之后想到什么就是什么,能刺激到神经就对了。这与听音乐是一样一样的哦。
如果评论家们认为我们是拿画册分析技术,通过这种手段人前卖弄,那就是小人之心了。如果把街头摄影看成卖弄,那确实这种卖弄过时了,卖弄,一定要新奇才行。可是我们的街头摄影目的根本不是卖弄哦。
看街头摄影作品,这种视觉刺激是一种“诱导剂”。通过视觉刺激能够思考一些历史、一些人文情怀,甚至对未来的奇想,——这才是最重要的。
拍街头摄影作品,记录下时代的影像,未来就会刺激到2077年的孩子去思考,为什么2020年后的人们开始带口罩了呢?——这才是最重要的。
五一前的七天辟谷有种重启头脑的感觉,似乎世界与之前不一样了。有种回到高中时代的感觉,阳光是那么新鲜,泥土是那么温暖,就像周六起床时的松弛感。
扔掉了超市买的黄瓜,因为复谷后我能吃出来里面有科技,原来小区门口三轮板车上的黄瓜才是天然的食品。可惜的是,这种天然食品不能每天都碰到,有时候隔三天,有时候隔一天,全凭雨水的多少,就像小时候那样,雨后的黄瓜长的快。
我卸载了外卖app,决定不再吃外卖了,也不从超市买黄瓜了,取出现金,找出当年自己亲手缝制的老牛皮钱包,让自己回到市井中,现金结账,并没有想象中的不方便。还别说,十几年不用现金,真有种久违的喜感。
原来,很多事情并没有判断对错的必要,机缘到时做出选择,顺势而为就是了,我并不想批判外卖app,也不想夸赞小商贩,他们都有好的,也有坏的,我能做的就是踩坑,下次避免,踩坑,避免下次,然后简化自己的口粮,嘿嘿,其实高中时没那么多吃的花样,过的也挺开心的呀。
我并不是鼓励人辟谷,但是我得对自己诚实,想在这里记录下这个不寻常的经历。然后,如果读者想辟谷我只能说,大多数讲辟谷的人,方式是错误的(。ì _ í。),千万不能自己尝试。
我的方法,不是挨饿,……,
我觉得街头摄影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你自己知道在做什么,更好的事情是你拍到的人也知道你在做什么。今天就遇到两位年轻人,人家知道我是在街头摄影,因为她在大学时上过选修课,哈哈。看来摄影文化越来越被年轻人接受了,真好,哈哈哈。
街头摄影是无需远足的时光之旅,从内新看到诗意,无需去到远方。无论是摄影师还是路人,只要脑子里闪现出“街拍”两个字,那即是一种开悟了。
摄影不是用来追求名誉的,是更好的发现自己,发现擦肩而过的美。今天到处都是送花的,我发现旁边的女子有一个特殊的礼物,她头发上那一朵是初夏的风送给她的,于是我静静的拍下来了。过一会,又碰到她们了,手上都拿着一朵玫瑰,他们不知道,在我的镜头里,她们都最美的花朵。
有些事是不需要搞的很懂,只需要自认为很懂就可以的,比如摄影,因为这件事缺少一丝自信,都是寸步难行的。同时,不要听任何人的建议,不要听任何人的“教诲”,因为你只要觉得自己不足,那你就真不足了,无论是之前的作品,还是之后的作品。都会在你觉得自己不足时瞬间崩塌。所以摄影,一定要盲目的自信才行哦。只要谁和我聊摄影,我就跟他聊器材。因为摄影的动力只能从自己的内心主动发出,决不允许它从外界刺激!
不跟你聊摄影,只跟你聊器材器材,这就对了。器材与摄影是完全相反的事物,器材的评价,多闻有益,听那些用的多的人的经验,不需要全盘接受,但谦虚参考,往往能少走弯路哦。
最后我给自己总结了一句箴言:对摄影,只信自己,对器材,可参考测评。别搞反了哦。
抓拍看似粗鲁无理,实则是纯粹的天真。摆拍看似礼貌有理,拍到的却是粉饰的假像。难怪《道德经》里多次提到一些“正言若反”、“反者道之动”之类的话哦,我可以理解成,往往大众认为的“不合理”、“合理”,与真正的摄影精神是反向的么?
不知道为什么,只要用了徕卡镜头,就喜欢把它调成黑白。只要用了蔡司镜头就喜欢保持它的原始色彩……。今年的摄影器材展开展了,没想到看了看其他人发的展会视频竟然睡着了。是啊,很无聊,对于现在这个时代,北京到处都是各家体验店,其实展会有什么产品可看么?确实对我没什么吸引力了,最近要拍拍胶片了,也许有胶片展会去看看吧……
喜欢看摄影的书籍杂志,其中国内很不错的杂志是《中国摄影》、《中国摄影家》、《摄影之友》,从来没把《中国国家地理》纳入我的杂志范围,因为我很讨厌它的logo……。是的,没有什么好说的,它这个就是山寨美国国家地理的风格,只是人家是黄边框,你这是红边框。难不成是一家公司?别以为你在右边开个口,好像个c我就不认识你了,你个大聪明。
要是没看过美国国家地理就算了,看过那个再看这个,感觉就是模仿人家哦……,我不喜欢这种模仿别人再向不懂的人展示的行为,模仿永远都属于二流行为。你这种弄个红框框。搞得我到现在,都怀疑,《中国国家地理》到底是不是《美国国家地理》的分理,不过是打个logo知名度的擦边球,一点都不自信。看到那个模仿的框框,都觉得i50mm都比它有自信呢,嘻嘻……
你和美国国家地理一点关系都没有,要做自己才行哦,《中国国家地理》的logo很山寨,快换了吧!其实何止logo要换,脑子也换换吧,走自己的路才行哦。做二流,做的再好,也是二流哦,得有中国特色才能成为一流哦。你看人家《中国摄影》、《中国摄影家》,就是有自己的风格哦,无论是内容还是logo风格!文化这东西,更不能选山寨货哦,有一流,谁会选二流?看二流货,岂不是自己也二流了?人啊,要做一流哦,要力争上游哦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中国版是《华夏地理》。《华夏地理》有自己组织采编的国内稿,也有美国总部授权发布的国际稿。而《中国国家地理》在名字、封面设计等方面可能容易让人产生与美国国家地理相关的联想,但实际上是中国本土独立发展的杂志,有着自身的定位、编辑团队和内容特色,专注于传播中国及世界的地理科学知识和文化内涵。
顶着这种抄袭logo的帽子还搞出来外文版本,拿出去卖了……,嘻嘻,哎,我都觉得脸红哦,哈哈哈。其实真不应该这样哦,得有自信哦,得有自己的个性哦。
这一点,其实日本做的就很好,日本也有一本《地理》杂志,做的就很地道,有自己的风格,何必往《National Geographic》上靠呢?
《地理》杂志是一本由古今书院出版的日本杂志,创刊于1950年代(具体为1955年),至今仍在发行。这本杂志以地理学为核心,涵盖日本地理和世界地理,内容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环境问题、区域研究等,风格偏向学术性和教育性,与《国家地理》的科普和视觉冲击力相比,更加注重地理学的专业深度。
我觉得,未来走抄袭肯定是行不通的,得做自己独有的风格,得做出自己特色哦。
其实《中国国家地理》的前身是《地理知识》,我觉得之前的设计挺好啊,何必“美化”山寨《National Geographic》呢,虽然山寨可以占一些便宜,可以哄一哄小孩,但是早晚小孩会讨厌你这种营销行为的。抄袭比较是抄袭,上不了台面的哦。回归初心,重新设计,让新一代年轻人,重新设计一下《中国国家地理》的logo吧,哈哈哈,或者干脆复古到1990年也行。
有一种说法,说当年《地理知识》卖的不好,于是就借鉴了美国《国家地理》,果然卖的很好,呵呵,我觉得过去几十年,多数人的精神文化已经沦落成了“一切向钱看”,“卖的好”似乎成了衡量商品的唯一标准。抄袭,的却可以快速进入“卖得好”的状态,但它的反噬也会在不久的未来铺天盖地。因为,“向钱看”、“给钱下跪”这种行为迟早是要过去的,人得有风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越来越体会到这句话的力量,未来的年轻人一定会有自己的思想,一点不会“一切向钱看”,何止年轻人,其实很多人越来越觉醒了。
不过,我觉得那个时代还没到来。看到那么多人对抄袭法拉利趋之若鹜,呵呵,也许那些“年轻人”不在眼前的年轻人之中哦。但那个时代已经快要到来了,因为《哪吒》电影的热卖已经说明了原创的能量已经越来越强大了,早晚会爆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