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爱吃铁板鱿鱼,在铁板上呲呲啦啦的烤熟的鱿鱼,刷上一层面酱,撒上椒盐、孜然……。其实并不是因为鱿鱼好吃,而是在哪里都能吃到熟悉的家乡味道。为什么有些人背井离乡,无论到哪里都不觉得失落。因为无论走到哪里,都有一套自己的心灵家园。
我不排斥清晰,因为我更喜欢虚化。
你说伟大的作品都没有虚化的,我说我不要做伟人。
你说人家靠的是光线和构图,我说我就喜欢这朴素而柔和的感性。
您不要说了,让我静静沉浸在这田园般的情调中吧。
香港菲佣Xyza Cruz Bacani姑娘,用一张照片击败全世界60000+摄影师,还登上《纽约时报》的故事也许你也听过。而这位菲佣的幕后推手就是今天的主角,RICK ROCAMORA。
RICK ROCAMORA是一位自学成才的纪实摄影师,现在已经60多岁了,他大部分都是黑白摄影作品。他把视线聚焦到移民社区和他们如何融入美国的问题,他还关心人权、自由的问题。他现在使用的是徕卡M7 + summicron m35 f2 ASPH镜头。 继续阅读大师与徕卡之 RICK ROCAMORA
街拍当属自然最有意思,要自然必须不打扰。在这点上徕卡做的最好了。因为不打扰不单单是要快门声音小,还要有很好的手感。注意哦,此时的手感不是说拿着舒服,而是用手能感受到相机的指向。徕卡方正的造型,能让你通过手掌重心和手指控制就感受机身倾斜程度,从而控制构图。有了手感,就可以非常方便的隐藏相机了。
方法1: 单臂下垂竖拍。 方法2: 上臂掩护下臂侧拍。 方法3: 衣服隐蔽正面拍。
徕卡永远不变的造型,让人用leica M1 M2 M3 M4 M5 M6 M7 M8 M9 M10都可以使用同样的抓拍方式。
我不太喜欢两种摄影片子,一是专业摄影师的大片,另一个是刚摸相机的人拍的测试片。
我喜欢的是业余的人拍了2年以后还再拍的片子,对构图不太擅长,对理论又半懂不懂的,真是好看。
布列松、卡帕、……都是半路出家的,在当年看来,他们的身份都不是摄影师,而是记者。摄影上他们其实都是半吊子,在艺术上也是半吊子,也正因如此,他们的作品才可爱啊。
让我想起大学时,上计算机课,老师老骂我们几个不听课而看《电脑报》的同学。说我们看的都是半吊子东西,让我们羞愧不已。可是毕业后那些好学生反而没有一个搞IT的,都去铁路体系坐办公室去了,反倒是我们半吊子还在干IT。而他们对IT的感觉就剩下痛苦的记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