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甚么徕卡分量不轻,却比单反更省力。

leica m9 + summicron 35/2 asph

有一天,朋友拿我套黑漆leica mp+35/2 asph,一掂量,“我去,这么重啊,跟玛米亚rb67差不多呀”。是呀,其实徕卡胶片机配个铜头,在装胶卷且带皮套后分量真的不轻。可是为什么比单反省力呢?

很多人也因此质疑,难道一天握着这个金属疙瘩不累么?答案是,不累。

i50mm很早就发现这个问题了,使用单反的时候拿一会就得放一会,左手持一会,右手持一会,抓手柄一会,拖镜头一会,最后还得扛肩上一会,那叫一个折腾。我门来分析一下单反累人的原因:

单反重心离手太远,握住相机手柄需要一个向上的力,一个向后的力,相机左右也不平衡,还得一个向右的力。“给我一个支点,就能撬起地球”,这是个简单的杠杆原理,相机重心离手远了,手指成了支点,要克服的不单是重力,还有用于平衡支点的力。

徕卡小,可以随意握住,基本上只需要一个向上的力。这下明白了吧,你拿个单反,时间稍微长点,从机身到镜头都在跟你较劲,不累才怪呢。我是单手连续握单反2小时基本上手就哆嗦了。而徕卡就是拿一天也不累,重心就在手心儿,稳稳的。当然前提是徕卡装小型镜头,装上夜神重心就靠前了,就出现杠杆了。好在大部分徕卡镜头都很小。

所以徕卡是一种越用越与人亲近的相机,而单反却是越用越排斥人的相机,这就是为什么大师往往喜欢徕卡的原因啦,哈哈。也是为什么微单能围堵单反的原因啦,只是微单的自动镜头太大了,还不够小,要小巧还得转接徕卡镜头。但微单的亲和度依然不如徕卡,就好比你牵着恋人的手,怎么会累呢?

徕卡镜头全开无敌?那也得看拍啥。

近距离街头人文,全开

在使用数码相机时几乎永远都是放在全开光圈,除非室外光线太强,徕卡m9的最大快门1/4000s还提示过曝光,那时候会收到f2.8,连f4都很少用。但是,这种方法并不适合所有人,i50mm不拍风景照片,只关注5米内的人物和事情,在这个区间摄徕卡的画质是非常可靠的。如过远距离,那就属于街头风景了,就要收缩光圈了。近距离徕卡镜头中心主体清晰度都很好,而边缘的虚化反而越多越能突出主体。

风景,不能全开

徕卡官方推荐,风景摄影要收光圈到f/5.6。有些朋友拍摄风景照片全开光圈,那就不对了,特别是广角镜头,比如sumicron 35mm f2,无论是八枚玉还是七枚玉还是35asph,拍摄远距离的风景是得不到理想结果的。远距离风景依然要收缩到f5.6,绝大部分徕卡镜头的最佳光圈就是f5.6,再收缩画质反而下降。

kenrockwell是老牌的徕卡测评网站,他对比过徕卡八枚玉、六枚玉、七枚玉、35asph,他使用的是远距离拍摄的一张照片。可以看出全开光圈中心画质都是凑合吧,而边缘就虚了很多。

点击图片,查看全文

所以远距离要求画质,徕卡也得收缩光圈。特别是有存在高光的物体时,都容易出现高光边缘出现严重的像差,即所谓“圣光”。这个现象在古典徕卡全开遇到数码相机时,越来越明显了。

胶片摄影是另一个事情

胶片机快门最大只能到1/1000s,而常见阳光胶卷是iso100,在阳光下是不可能全开拍摄的。根据阳光16法则,阳光下当光圈f16时,快门是iso的倒数,也就是说,你使用iso100的胶卷,光圈使用f16,快门速度是1/100。根据光圈快门此消彼长的规律,快门速度提高三档就到1/1000s了,同时光圈能放大三档正好到f/5.6。也就是说胶片机,你使用iso100的胶卷,在中午12点左右,光圈顶多放大到f/5.6,根本没有机会全开拍摄。

而在暗光环境,胶片就可以继续放大光圈,甚至全开,此时就更加发挥出徕卡镜头的威力,油润的色彩和细腻自然的影调,还有虚化的三维立体感。

leica summicron 35 2 v1 八枚玉

初玩徕卡的烦恼

很多小伙伴起初都会吃惊“呀,怎么发虚,说好的全开无敌呢?”。哈哈,全开可用并不等于永远全开哦。正确的使用才是无敌哦。

i50mm很理解初玩徕卡古典镜头的朋友,古典头就是指asph之前的镜头哦。当年i50mm的第一只summicron 35是七枚玉,16800的价格五棵松入手,在室内试的都挺好,一出门心拔凉拔凉的,怎么拍远处发虚?说好的全开无敌呢?等掌握了使用方法,就再也没烦恼了。

翻一番老照片

在实际摄影中,我从来不会全开拍风景,因为我的关注点就从来不再风景上,翻了翻历史图片,根本找不到几张全开还追求清晰的风景,有几张也是收缩了光圈拍的。哎,这是好多年前拍的,真不敢翻看老照片,时间的味道,仿佛又回到了过去。

继续阅读徕卡镜头全开无敌?那也得看拍啥。

徕卡为啥这么牛逼?是玄学么?

确实不一样

当年一个办公室的同事,他是玩单反的。见到我的徕卡机身上的镜头,问我,这是啥焦段?我回答,35mm f/1.4。

“卧槽,这么小”他脱口而出,“怨不得都说徕卡牛逼呀,确实不一样”。

135画幅的顶峰

目前135画幅的顶峰就是leica summicron 50mm f2 aa,别问我怎么得出来的结论,实验室数据?实拍感受?这是使用过次头的人公认的。顶峰,就是顶峰。那些人也有佳能尼康蔡司,没必要表演“皇帝的新装”。

玄学

没有数据支持的就是玄学?要达到镜头的顶峰是需要n层纬度的,是人的多层感知和异常多变环境的综合作用结果。你说徕卡玄,那么为什么人家一直玄在第一?有本事你蔡司也玄一个第一?

闲聊徕卡镜头对焦手感——被推迟的快感

old lens life

很多人说徕卡镜头手感不一致,是的,因为徕卡镜头跨越一个世纪,太多了,而且使用程度不一样。一些老的新镜头手感比较硬,需要长期使用才能达到最佳手感。徕卡现产的新镜头出厂时不是最佳状态,偏硬,而且还有批次差异,哈哈。蔡司、福伦达,出场即是最佳状态。这是不同的设计理念。

手感根顺滑油、装配精密度有关系。过去徕卡镜头更加看重长期的手感,出厂时不是最佳状态,用个5年大概能到最佳手感。毕竟徕卡有那么强大的底蕴,也不在乎别人说什么,也就是“等得起”最佳手感。

蔡司、福伦达毕竟不能根徕卡比呀,如果出厂手感不佳就被人诟病了,所以尽量会让自己的镜头出厂即为最佳状态,不过用久了可能会松,二手市场很多蔡司松垮的镜头,或许能说明一点问题。

有些新镜头出厂即调成了最佳的手感,甚至比徕卡新镜头都好,i50mm是能理解的,努力到最好嘛,哈哈。还像过去那样推迟最佳手感,是现代人无法接受的,因为现在的徕卡用户并没有那么大的拍摄量,而且都手持n枚镜头,5年后镜头可能已经转了好几手了。哈哈。所以你会发现,现代asph的徕卡镜头也在缩短最佳手感的时间,一两年就到了。

old lens life
old lens life

徕卡summicron 50mm f2 缩头跑焦的原因?

白雪飞沙在墨西哥买了一套leica m3 + summicron 50mm f2 缩头,跟i50mm说好像镜头有问题,总是发虚。近距离、无限远都虚:

leica m3 + summicron 50mm f2 缩头

哈哈,看了他发来的照片,我问他:“是不是镜头拉出来后没有向右旋转呀?拉出镜头后,还要顺时针拧一下,需要卡住,不然肯定虚呀!”。

“呀,还要拧一下呀。明白了”

初玩缩头的朋友都要注意这一点哈。

继续阅读徕卡summicron 50mm f2 缩头跑焦的原因?

摄影,多多益善

leica m9 +summicron 50

韩信用兵,多多益善。以少胜多是不得已而为之。

器材,多多益善。

画册,多多益善。

快门,多多益善。

摄影,多多益善。

幸福,多多易善。

leica应该叫徕卡还是莱卡

摘自《布列松访谈录》

leica 的正确中文翻译是“徕卡”还是“莱卡”?

双人旁的“徕”,是动词哦,行走的意思嘛,跟人有关系嘛,所以街头摄影师、人文摄影师、纪实摄影师都习惯用“徕卡”,这也是i50mm使用徕卡的原因嘛。

草字头的“莱”,草本植物哦,对于风景摄影,花卉摄影,更合适吗,显得清秀呀。当然 吃货摄影师也可以用“莱卡”,莱是可以吃的植物哦。据说很多文学作品用翻译成“莱卡”。

哈哈哈,音译嘛,都可以啦。

不过为啥还是更多的使用双人旁的徕呢?因为徕卡更适合拍人啦,人文纪实嘛。用草字头的莱就变成拍拍花花草草啦,岂不是贬低了徕卡?哇哈哈哈

我为什么拍照与一些废话 作者:Po-Yuan HSING

没用好金属片轴冲半废的一卷的Contact Sheet,2011

Po-Yuan HSING: 每四年才有一次的2月29日,不发篇文章有点亏,今天聊聊摄影。

起……

最近在家里闷着,工作闲暇之余开始整理自己之前拍过的照片然后顺手发给和照片相关的同学、朋友们并喜提称号「黑历史挖掘机」。

所以我突然开始思考一个问题:我到底是为什么拍照?

继续阅读我为什么拍照与一些废话 作者:Po-Yuan HS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