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的垃圾桶中间有一个心形气球,我本想过去拍一下。没想到保洁大爷走的很快,要去收拾垃圾,伸手就去抓那气球,没想到我的手眼已经到位,咔嚓……更没想到的是,由于大爷出手太快,气球竟然挣脱而出。我兴奋万分,因为,这都被拍下来了。
标签: 徕卡
同是网约送餐人,借火何必曾相识
七工匠镜头对焦扳手
没有对焦扳手的徕卡镜头
徕卡给35mm镜头都配备对焦板手,但在50mm镜头上却显得吝啬。徕卡只给最新的summilux m50mm 1.4 asph配备了对焦扳手,summicron APO 50mm 2 asph也是配备的,现行版summicron 50 f2就没有配备。
哼,徕卡的商业手段
不用给徕卡辩解,这绝对是一种商业手段,让你先从便宜的summicron入门,然后上贵的,就带对焦扳手啦。加个塑料对焦扳手实在没多少成本,人工费用也很低,但是徕卡就是不给你。哼,商业手段!
有着相同光学设计的上一个版本,俗称月牙对焦版,人家就是带对焦扳手的啊。那个版本遮光罩是可拆卸的,现行版本是自带遮光罩。
那为啥不买自带月牙扳手的版本呢?因为那个版本有点细长,太丑,不好看……反正不符合我的审美。
最好的对焦扳手诞生了
过去市场上也没有哪家公司专门做那个小塑料腿,毕竟这个市场很小,犯不上开模。后来有人使用3d打印,然后用3m两面胶粘在镜头下面,我的summilux m50 1.4 e43就那么做的。但3d打印的材质实在有些不舒服,也跟镜头不搭调,再加上跟镜头的弧线贴合度不好,使用的是厚一些的3m两面胶,使用起来有些松垮,一点没有手感,后来还是不喜欢用了。
如今国内出了个七工匠,自己做镜头,而且给镜头做了塑料腿,而且还做了可以给第三方镜头使用的对焦扳手。但我一直以为跟3d打印类似,也没兴趣尝试,直到那天摸了一下老康给summilux 50 1.4 e43配的七工匠,我立即下单买了2个。
这个对焦扳手实在是好用啊:
第一,有韧性的橡胶,能根据镜头弧度微调,镜头配备的很薄的3m,这样就不会因为有个夹层而松垮啦。
第二,磨砂质感,比原厂的塑料腿都有手感,徕卡应该学学了。
第三,徕卡镜头对焦环一般有两个错开的平面,一个是带对焦竖纹的平面,一个是略低一些的光板平面,七工匠对焦扳手的粘帖平面竟然做成高低不同的了,增加了粘帖面积,就是增加了对焦受力面积,让对焦更稳定。
不得不承认,七工匠是很懂徕卡的,虽然主要是给sony微单做镜头,但是他们的设计师还是相当懂徕卡啊。
粘帖在哪里?
布列松用50mm习惯定位到4米的位置,所以定位4米,然后把月牙粘帖在正下方是很非常不错的选择。但是因为我那个圣光锁扣再最下方时是2米多一点,所以为了保持手感一致,我也把月牙捏贴在2米的正下方了。
这个看个人习惯了,您要是买几个月牙帖一圈,我也不会说啥,哇哈哈。
谨慎的徕卡Elmarit R35 2.8

给一个理由先
玩器材的人一定要小心被器材玩了。再怎么承认自己是器材党,终究还是得拍片子的,无论是拍家人、朋友、还是街拍。下手徕卡R35 2.8前总得给自己一个理由,而这个理由还得显得那么充分,这样才能踏踏实实的玩器材。
继续阅读谨慎的徕卡Elmarit R35 2.8器材驱动型摄影师
街头转角
徕卡R4使用体会

徕卡r4
r4的电子化跟m7不一样,m7是电子控制快门,但光圈还是要手动,充其量m7具备光圈优先,但r4具备p档,也就是快门跟光圈都由程序控制。这对入门用户很好,但电子的可靠性肯定不如机械的,由于气候、电池质量等原因,程序会自由发挥了。而且程序本身出故障时,你也可能毫不知情,毕竟你见到的快门和光圈都不是你真的有控制权,实际指令都是机器里的芯片控制的。
r4在不装卷的情况下,调到m档,全手动。

如果你按着玩,连续拍摄超过36张后还继续上线弦继续拍,按到一定数量的快门,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偶尔几次光圈会不收缩。打开后盖,让计数器归零,前36张肯定没问题,但超过36以后就会偶尔不收缩光圈。如果你调到唯一的机械快门1/100s超过36张也不会存在上面的问题。我估计拍太多,程序内存益出,人家设计的一卷就是36张呀,谁让你一个劲空按。实际使用中因为胶卷就36张,所以不会遇到不收缩光圈的问题。但这足以说明电子快门的不确定性,哪怕是数码的M机,论可靠性也远远不如机械的M2、M3、M4、R6等。
继续阅读徕卡R4使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