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在心上的雨

leica m4 + summilux m35 1.4 v1 圣光

淋在心上的雨,比淋在身上更清爽。估光保守了,意外的出现了圣光,原来6月的雨天并不像阴天那么暗。☂雨伞扶着我站在雨中,相机替我看到了从天而降的花朵,我什么都不做,让他们去做。

钥匙的自画像

leica m3 + summicron m35 f2 v4 七枚玉

才2天没收拾桌子,就落了一层土,好神奇的是,钥匙画了个自己。拍完这张照片,我用抹布擦去了一桌尘土。这世上有多少美,从没被人知道,它自由的任性的画出自己,活在别人的眼里,并不是它存在的目的。

熄火摩托

leica m4 + summilux m35 1.4 v1 钢嘴

转角处一个辆摩托熄火了,小伙跳下车正在检查。我问:是不是没有油了。他说:嗯。于是我拍了一张。如果是我,我一定不会等它没油了才加油。

我不愿意遇到摩托熄火的事情。是的,为了避免熄火,我免了买摩托。

躺平算什么,咱还不是奔平了

leica m8 + SUMMARON 35 2.8

奔平:奔跑着,就这样平平庸庸的过一辈子了,跑不动了就走,走不动了就爬,……依然奔向平庸。

话说很讨厌老白叨逼叨数落年轻人。翻看十年前的照片,感慨啊。当年经常往国家图书馆跑,找个座可费劲了,不知道现在还是不是那样。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一旦到了国家图书馆,感觉不看看书,哪怕是坐着,都在落后。周围是看书的、写字的、还有复印论文的,而i50mm却蹲着看《摄影的精神》……然后给寂静的国图拍了一张留念。

真不敢相信,一晃就是10年……,似乎饮水机的纸杯还等着我去接水。还好那时候有徕卡,有机会躲到照片的回忆里,是件愉快的事情。

leica m8 + SUMMARON 35 2.8

徕卡镜头度膜有必要维修保养么?

leica m4 + summilux m35 1.4 v1 圣光

提起镜头保养,一位朋友的徕卡镜头出片总觉得不是徕卡味道,严重怀疑它是被包养过。保养徕卡镜头是需要相当多功力的,不是看看教程自己就能摸索出来的事情。是需要很多经验的哦,也是非常耗时的。所以高手保养费时间、花费也不会少的。

特别是处理脱膜问题。脱膜有很多种,前面镜片的镀膜划痕对成像的影响是最小的,36个划痕以下对成像的影响几乎为0。甚至有些镜头最后一片玻璃都不怕。记得很多年以前,有一枚早期的铜扣圣光,找到花海军,想让他保养后面玻璃的脱膜,外延一圈有脱膜。他说这个镜头没影响,不用处理……。实际上那枚镜头确实丝毫不影响出片,甚至比完美度膜的后期版本还要好。

徕卡镜头的那个膜真的很重要么?i50mm强烈建议,脱膜的不要去维修,便宜点出,双方都实惠。不要轻易保养,万一遇到哪个师傅交给一位新徒弟给你处理,那就得不偿失了。

黑白摄影是刺激神经的,高级艺术

leica m4 + summilux m35 1.4 v1 圣光

艺术与科学殊途同归

人命关天,但凡涉及生命的东西,都不是轻松的。无、有,白、黑,是起点也是终点。白,有无限的可能,也有随时失去的可能,黑,给人一种转瞬即逝的感受,据说黑洞是时间的终点,艺术与科学殊途同归。也许古人早已悟出这个道理,才有白纸黑字,才有水墨山水。

人的自我保护意识

黑白,具有一种天然的个性,它不是自然界的东西,它不是习惯性的存在,它有一种天然的表达性。感受黑白摄影,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不是每个人都做好了打开感受生死的窗户。人甚至对黑白有种天然的屏蔽,这是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在发挥作用,不分国家和宗教,几乎都是如此。

leica m4 + summilux m35 1.4 v1 圣光

黑白摄影是一次生命的接触

尽管如此,很多人还是会暂时放下色彩,小心翼翼的触碰黑白,这也许就是一种接触生命起源、幻灭的一种方式吧。而为了减少锋利的黑白对人的刺激,黑白之间的融合,就产生了灰色。展现这种灰色,就成了底片商、镜头商、显影师要完成的任务。

黑白的融合就是艺术

leica m4 + summilux m35 1.4 v1 圣光

而对黑白的表达,又是要根据摄影师自身感受去调整如何让黑白彼此融合,融合的比例是怎样。比如森山大道的高反差,一种锋利的表达,会刺激一些人的共鸣,同时就会伴随一些人的反感。技术型灰阶丰富的好照片呢,又会有人觉得过于平淡。荒木经惟说,没有感受过生死,就无法了解摄影的真谛。其实,他这话不是对摄影师说的,是对观众说的。

说徕卡镜头适合拍黑白,是一种最好的赞誉

高级的黑白底片,是尽可能的展现黑白的相互融合,这方面依尔福做的很极致,至今致力于黑白影像技术。徕卡的镜头,也更追求光的本质还原,而不是迎合大众口味去修正调味剂,所以至今都有人说“说徕卡镜头适合拍黑白”,其实这是对一枚镜头最高的赞誉。

leica m4 + summilux m35 1.4 v1 圣光

那天加班到很晚,天黑了,幸运的是那天带着圣光,1.4的大光圈可以在暗光下更自由。这张照片并不立体,没有纵深,只是有些平面上的诙谐。奔马的四蹄下露出四个大脚丫子,好神奇。于是摁下了快门。每一个这点儿回家的人,都是一匹奔马。

照片不是放大看的

leica m2 + summilux m35 1.4 v1 圣光

那一次按下放大按钮,照片暗部被放大了,显示屏是黑的,显示屏里出现了自己的影子。可不是么?照片被放大后看到的不是图像,是自己的倒影。

二手徕卡镜头,正确的打开方式

怪现象

有位徕友出掉了徕卡summicron 35 f2 asph,要上七枚玉。然后发现成色好点的七枚玉都奔向两万了。真是有个怪现象,咱们想买啥二手徕卡就发现啥涨价,有没有同感?

挑战

后来徕友找到一枚一万出头的战斗版,到手后还是百爪挠心,心有不甘啊,又怕将来不好出手。哈哈,问我怎么办。我觉得这不是坏事,无论是选择实用还是退回去,都是一次对自己内心的挑战。

收获

这是一次来自二手徕卡的考验,不是坏事,无论最后做出哪种决定,你都有收获。因为最终还是找到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留下实用,退回去换新的,不过是短暂的决定,而内心的感受却可以指导未来,可以很长一段时间不再迷茫啦~

打开

二手徕卡镜头,正确的打开方式,打开的不是镜头包装,而是自己装满五味杂陈的心房。

leica summicron 35mm f2 v4 七枚玉

徕卡深得抓拍的精髓

leica m6 + summilux 35 1.4 pre-a 圣光

有朋友说用了徕卡后发现徕卡的机械快门无延时,是他用其他单反和数码无法体会到的。是的,徕卡在开机时间、快门延时这两个关键指标上绝对下足血本做的。而这两点确实是抓拍的精髓哦。

享受摄影,胶片何须开挂?

当年nba2k13篮球游戏,有个开挂模式,三分扣篮全能。不然每次都得从菜鸟起步,升级很痛苦,很漫长。可是我发现,开挂后,很快就对游戏失去兴趣了,然后很久不再玩了。等想玩时,还是喜欢从菜鸟开玩。

过去嫌弃胶片麻烦,嫌弃胶片慢,终于有了数码相机,开挂了,可是人很快对容易的事情失去兴趣了。所以还是常常把数码相机放一边,从新玩玩又麻烦又慢的胶片,折腾,但有意思。

开挂还是不开挂,一念之间的事儿,所以没人敢说一辈子不用数码,也不是所有人甘心一辈子用数码,是不是,看官?

嗑瓜子也是一个道理,给现成的一袋子瓜子仁吃不了几个就腻了,但是带壳儿的却可以嗑个没完没了……是不是?

煎饼之所以令人印象深刻,是不是与那个圆满的制作过程有很大关系?

leica m2 + summilux 35 1.4 v1 钢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