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器材城,老板的心也忒大了

那天去了趟器材城,老板问认识谁谁谁不。不认识呀,没有微信呀。嘿,老板说人家说跟你很熟,经常群聊,也看着挺靠谱的样子,看还在你的群里,结果赊走一个镜头,现在微信联系不上鸟……。嘿😳,i50mm的脸有这么大么,实际上比较熟的就那么3、5家呀。当然老板的心也够大的。“赊镜头的哥们,退群了个鸟,你伤害了他,却一笑而过……”

治愈之年2021,生活的研习室

感谢生活的研习室朱泓默老师的新年礼物~

翻开新的篇章

天空是美好的,时间是宁静的,2021年注定是治愈的,翻开新的日历,用眼前的镜头弥合2020的创伤。镜头对准你,对准我,对准他,对准窗外的清风飘香。

更多精彩治愈视频请参考微信视频号:朱泓默

朱泓默
朱泓默
朱泓默
朱泓默
朱泓默
朱泓默

当徕卡傻瓜机minilux的 summarit 40mm f2.4改m口再遇到m9会怎样

leica summarit 40 2.4 + m9

杀机取镜

徕卡傻瓜机minilux的 summarit 40 2.4口碑都是很好的,包括i50mm自己早些年也写过leica cm的简评,但这只镜头改造后装到m机上还是首次。尽管一致认为杀机取镜是一种浪费的行为,但既然遇到了也就试一试吧。因为那天去刘展耘家里碰到了,还有另外一只iberit镜头,就都拿来耍耍。

做工

这枚镜头的做工还是挺不错的,在同类产品里比,不能根徕卡比,在改口镜头里算上乘水平,主要是外观小巧漂亮。很多人也许会嫌弃前组晃动,没啥,大部分改口头都晃动,而且框量都很大,徕卡镜头用久了也框,哪怕是最新的asph镜头。保养框量也是很简单的事情,徕卡镜头都这么设计的。

浓浓的徕卡味

徕卡minilux summarit 40 2.4 + leica m9

这世上有没有徕卡味道?当然有了,哈哈。事情都是对比出来的,没有对比自然搞不清楚位置。话说“象牙塔”这个词,在踏出校门后才明白它的真正含义。因为有了社会生活的对比,才知道校园里的简单和单纯。尽管这词语小学作文就出现了,但大部分学生并不能真正理解它的更多含义。徕卡味也是一样,如果一个人只用徕卡,那他肯定不知道什么叫徕卡味,如果一个人不用徕卡也更不能理解什么是徕卡味。与后面那枚iberit 35mm 2.4对比下,就能感受到这枚summarit 40 2.4浓浓的徕卡味了。

40mm的尴尬

徕卡minilux summarit 40 2.4 + leica m9

徕卡经过cl的惨痛教训,再也不敢胡乱出与自家产品线竞争的低端产品了。是的,徕卡的minilux、cm都算自家入门低端产品。但是徕卡又不想在成像上妥协,好吧,那就出个40mm的尴尬焦段镜头吧。让你品尝到徕卡的滋味,然后中毒上瘾,然后购买m相机和35mm镜头、50mm镜头。很精明啊。

傻瓜机风起

徕卡minilux summarit 40 2.4 + leica m9

大概10年前是傻瓜机的低谷,一两千就能买到leica minilux,四五千就能买到cm。可是现在不同喽,都翻了倍喽。连杀机取头成本也很高喽,改口费怎么也得2000了吧。minilux都四千多了,cm上万,杀不起了吧,而且市面的改口五花八门,不一定精确,做工也没有保证。所以呀,碰到啥想玩的,只要是根徕卡沾边,如果钱包宽裕,就玩吧,越不完越玩不起。别说镜头了,摄影也是一样的体验,错过了摄影的那份欣喜,也许一辈子再也没机会感受到了。

继续阅读当徕卡傻瓜机minilux的 summarit 40mm f2.4改m口再遇到m9会怎样

淺淺dё痕跡对徕卡三玉的使用感受

leica elmar 90 f4 三枚玉

淺淺dё痕跡一石激起千层浪

淺淺dё痕跡使用三枚玉的片子让很多朋友怀疑自己的机身设置,为啥我的徕卡mm拍不出这样的效果呢?i50mm认为,黑白照片的效果主要是来自于环境的选择,或者说光线的选择。如果玩胶卷的可能体会更深刻,哪怕是再好的胶卷和镜头,遇到没有反差的环境,出来都是灰不拉几的。毕竟胶卷每张都是钱啊,很快就会吸取教训,要注意一些光线的选择了。

当然,器材也占一部分比例。总之,黑白摄影主要还是考验摄影师对环境的选择,以及对器材的选择。

淺淺dё痕跡对徕卡三玉的使用感受

淺淺dё痕跡

他说:三枚玉拍的不少,找了好久。照片都不是用来测试三枚玉成像的照片,因为“不是为了去表达镜头”而拍摄,故而这些照片或多或少都调过亮度对比度,无法体现三枚玉的特点。我很少拍摄“为了表达镜头特点”的样片。这镜头抗眩光不行,看角度,有时候光源放在边缘却又眩光:有时候,光源安排在画面里靠中间一些,又不会有眩光:总之,作为摄影用镜头,三枚玉非常令人满意。但作为玩味道,玩焦外,拍花朵玩糖水,这镜头不合适。光圈不够大。这是我的大致感受。

“不是为了去表达镜头”而拍摄

v

i50mm也是这样的哈,哈哈哈,同感。而且我自己也不排斥后期的,比如leica summarit 50 1.5的低反差表现就曾经让我肆意的后期……。但是,大部分时间可能还是不后期,主要懒……。淺淺dё痕跡的这句——“不是为了去表达镜头”而拍摄,确实说到人心里去了。其实,到现实世界大量拍摄,拍自己想拍到东西,然后从结果中归纳镜头到特点,这也许是一种高级的品味镜头的玩法。而这种玩法,也很简单,只需要拍的高兴就好了,唯一增加的工作量就是整理照片的时候给文件夹添上哪只镜头的型号,就好了。记录器材,这没有啥不好意思的,荒木经惟也这么干的,也没耽误人家成大师啊。哈哈

leica elmar 90 f4 三枚玉
leica elmar 90 f4 三枚玉
leica elmar 90 f4 三枚玉
leica elmar 90 f4 三枚玉
leica elmar 90 f4 三枚玉
leica elmar 90 f4 三枚玉
leica elmar 90 f4 三枚玉
leica elmar 90 f4 三枚玉
leica elmar 90 f4 三枚玉
leica elmar 90 f4 三枚玉

i50mm爱买书

衣柜虽高塞不下荒木十本,

桌腿虽矮垫不了森山几册。

书架虽大撑不住影集百卷,

床铺虽宽藏不下杂志千期。

话说上次有朋友问i50mm买了多少书,其实自己也不好统计了:

就这么多了,依然还在买。买买买,哈哈哈

这不,近期又准备带几本~

近期疫情一天一个样,快递不一定安全了,虽然只能拿到45本,但是从日本过来路途遥远也存在风险啊,所以可能年前带不成啦。

下面发一些,大家搂两眼得算了。发多了人家会说咱们侵权的。

cameraholics 特辑

继续阅读i50mm爱买书

艺术纪实摄影画册《赵起超蔚县影记》

《赵起超蔚县影记》

自然真实

蔚县是古代游牧民族与汉族的交界处,所以这里能看到很多历史、风俗、建筑、地貌。曾有很多人抱怨国内摄影拍的都是后期的仿古,那确实是一种跟风的现象。所以很多人以为中国已经没有真正的自然真实的历史遗迹了,甚至气愤、担忧。其实,中国大得很,只是很多摄影师并没有踏踏实实走到乡村去发现。赵起超老师拍摄的蔚县是一种自然没有人为破坏,也没有刻意仿古大自然大真实。而这种真实也许正在随着人口流失而渐渐消失,也提醒我们去发现和保护,这点非常难得哦~

人文风光

摄影人都是半个哲学家,经常从照片中感慨失去的惊惶。打开画册,一个人走向葱茏的原野,那里有田园,有村庄。那里仿佛时间静止,风过牵马牧羊。

影如其人,婷婷整整,朴实的奢华,静水流深。让黑白影像尽显剔透。

翻阅《赵起超蔚县影记》,总能联想到席慕蓉的诗:

《赵起超蔚县影记》

欢乐总是乍现就凋落 

走得最急的都是最美的时光

——席慕容

《赵起超蔚县影记》

微风拂过时

便化作满园的郁香

——席慕容

《赵起超蔚县影记》

我们都是戏子,在别人的故事里,留着自己的眼泪
——席慕容

赵起超 

摄影家、企业家,个人网站www.50mmc.com。当然,赵起超老师用的器材也非常丰富,徕卡、哈苏、禄来、飞思、大画幅829、512啥的……,这些厂家的宣传照很多也用了找老师的作品哦。这本画册就是用这些家伙拍的,画质感人,难得的是影调也相当统一。也许是老赵曾经从日本做过一批铂金印相有关系,话说日本人为了保证影调一致,多次飞来跟老赵确认。从此老赵对影调一致性要求颇高哦。所以本画册印刷那是相当精良的。

翻拍一些样片

发现个有意思的事情,手机翻拍黑白照片只能展现原本的3成画质,哈哈哈。难道黑白照片真的要输出到纸上才有质感么。看来咱们也要学学输出了。

如何购买

画册由凤凰传媒出版,可以在北京三影堂购买,当然,也可以从i50mm这拿哈,也有几本啦。i50mm小店

《赵起超蔚县影记》
《赵起超蔚县影记》
《赵起超蔚县影记》
《赵起超蔚县影记》
《赵起超蔚县影记》
《赵起超蔚县影记》
《赵起超蔚县影记》
《赵起超蔚县影记》
《赵起超蔚县影记》

反转片胶卷摄影翻车了?冲洗55,胶卷95,浪费了150

有朋友拍了一卷反转片,翻车了:

“反转片是不是手动测光很难拍,我的都是欠曝,徕卡iiif,手机测光。胶卷摄影成本高么?冲洗55,胶卷95,浪费了150……”。

别浪费,失误是不失误之母嘛~

反转片宽容度低

是这样的,反转片的宽容度很低,跟数码相机的jpg一样低。一般来说,晴天时影子跟向光面,相差4档曝光。需要取舍,是要阴影、还是保留阳光。而如果取中间值,往往两样都得不到。这就是反转片恼人的地方,所以i50mm不喜欢反转片哇。

先用数码做练习

如果特别喜欢反转片的色调,非要拍摄,那么需要先使用数码相机手动曝光。就是让相机jpg直接出,手动设置光圈、iso、快门速度。用数码相机练习高光和阴影的取舍,能拍出另自己满意的直出jpg以后,按照这个思路拍反转片就安全了。

胶片摄影的主流是负片

实际上反转片低宽容度完全没法跟负片比,负片很难翻车,连不使用测光表都能拍摄。在过去的胶卷傻瓜机上,只有三个图案“阴天、晴天、室内”,相机上连参数都没有,依然不至于翻车。但是,反转片就不能这样玩了。

过去反转片是影楼用的哦

过去影楼都用反转片,他们也是小心翼翼的,先使用宝丽来测试曝光参数,然后再拍的哦。街头摄影还是老老实实玩负片。在胶片年代,全美第一时尚女摄影师安妮莱博维茨,也坚持使用负片,那个年代她的照片有一种独特影调,非常有感染力。

总结

拍摄反转片一定要精确测光,并且做出取舍。不是所有环境都可以使用反转片的哦。省心就用负片,要媲美反转片色彩低选择柯达专业负片ektar100就行了。

为什么战前徕卡elmar 50 3.5会有镀膜

早期徕卡广告

战前徕卡elmar 50

1945年二战结束,这年之前的徕卡elmar 50 3.5是没有镀膜的。镜头镀膜是蔡司最早应用的,二战前只有特殊的军用elmar才有镀膜。通过徕卡镜头编号查询, 可以获得镜头生产年份。但是市场上却存在很多明明是战前elmar却有镀膜,这主要是徕卡在50年代提供返厂镀膜服务,所以很多elmar被返厂镀膜了。

镀膜有什么用

对于Tessar天塞结构镜头来说只有四片玻璃,镀膜作用并不大,不会改变“鹰眼”的光学结构,但是镀膜在逆光的时候还是会发挥作用的,能减少耀斑。一般来说喜欢原味古典镜头的玩家更喜欢无镀膜的版本。

早期徕卡广告

我的徕卡m9 ccd更换证明已经丢了,怎么办?

徕卡m9 ccd 更换证明

话说当年更换徕卡m9的ccd后,收到了徕卡上海的更换证明一张纸。然后,当时想没准那天会把m9卖掉,就想把那张纸放起来了。事情吧,往往是这样的,你越是怕什么,就会发生什么,现在已经不记得放哪里了。很有可能放到某本书里了,但是书实在太多了……,现在是真想不出来了。不过,也无所谓了,反着没想出手徕卡m9。

验证更换ccd的唯一办法

据说,很多人直接给徕卡客服发邮件询问,可以得到回复这台编号的相机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更换的ccd。因为目前证书、固件编号等等,都已经可以造假了。不过,过去徕卡是有个查询入口的,输入编号告诉你相机情况,现在没有了。这种发邮件确认的方法,不知道什么时候官方会不会也不支持了,毕竟老这么发邮件有点烦人哇,哈哈哈。

徕卡m9的ccd都会脱膜么?

不是,很多人的徕卡m9至今也没有脱膜。但是脱膜是没有规律的,我们试图用各种办法寻找规律,不过似乎都能找到反证。所以啊,,,看运气吧。

下图这样的,使用f16光圈,拍摄一张图片,放大到100%后,出现这种套圈的斑点就是ccd脱膜。也有呈现带状的。而如果只是一个黑点,那就是脏东西灰尘了。“套圈”是关键词。

一些徕卡相机和镜头的设计图

徕卡联动测距设计师Willi Keiner,在讲解徕卡m3测距原理

几个月前有人问一些徕卡的设计图,想是纹身用还是做创意产品来着,忘记是哪位朋友了……。搜罗了几张,哈哈。确实挺好看的,难怪徕卡m相机被誉为二十世纪不需要改进的工业设计啊。设计图也很好看哇。

另外还有不少网站,也有很多徕卡设计图。例如:

徕卡创意产品

一般来说,徕卡的爱好者都是有一定审美的哦,所以关于徕卡的周边创意产品如果做的不好看,是没人买单的。徕卡自己的周边产品肯定很好啊,不过价格肯定也不便宜。第三方的其实也有很多便宜还不错的。当然,目前国内这种创意产品还是不多哇,加油。做徕卡纹身贴是个不错的创意,哈哈。

下面这个是好多年前在网上买的,有电子表、温度计、湿度计三合一礼品。个人感觉应该是非徕卡授权的,因为做工稍显粗糙,不过如果没记错应该也不贵。

可能是徕卡显微镜、徕卡测距仪附送的一些国产剩余礼品,只是现在淘宝上也买不到了。
这样的把1932年的徕卡设计图纸放到保温杯也是不错的创意哦
Leica M9 Sticker P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