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A World of Grace 心的视界 柯锡杰的摄影美学
A World of Grace 心的视界 柯锡杰的摄影美学 柯锡杰讲述自己从台湾到美国,从摄影助理到自己的工作室,再到去流浪。过程没有讲述摄影技术,而是通过摄影师的角度去感悟世界,写的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又富有启发性。
其中一节讲到《树与墙》,凭借这个照片,打消了丈母娘对他的疑虑,最终同意把女儿嫁给了他。影像的作用往往具备超出人的想象。书中一句话很有启发:
当年别人生活中的场景,变成了我自己生活中一幅重要的画面。
A World of Grace 心的视界 柯锡杰的摄影美学 说实话,在汉语摄影书籍里面,很少有把摄影写成这么好看的书籍。要么是一些晦涩难懂的学院派,一点不接地气儿,要么是一帮老夫子在说教,“我来教教你摄影……想当年某某杂志……”,要么是一些“无病呻吟”、“卖弄炫酷”额。咱们自己找书看吧。
图片里的这本书是2009年大陆第一版,当时在亚运村图书大厦一个角落发现的,还记得那天阳光明媚,拿着这本书在那排靠窗的椅子上坐着看了很久,最后决定拿下了。
很多好书当时的人看不上,事后回头才发现它的好,当然,有很多很快就淹没在更多的垃圾书里了。过去的出版社不是废物多,就是干事的人少,未来不知道怎么样,现在好多了。希望未来能更好。
一晃11年过去了,当年原价39.8元,如今价格翻了一倍,哈哈,摄影啊,看上什么书,就不要犹豫。这本书并不厚,个人更喜欢老版本的软包装,封面朦胧,非常符合整本书的气质。
(更多…)A World of Grace 心的视界 柯锡杰的摄影美学 -
为什么徕卡用户很多都是音乐爱好者?
leica m-p 在一个讲究效率的年代,手动对焦、旁轴取景的徕卡用户,不是忘记了时代,却真是忘了“我”。做什么做到忘我,也许就是做对了。还有一件容易忘我的事情,那就是听音乐了。发现很多徕卡用户也都是音乐爱好者。
Hifi与街头摄影
街头摄影其实就是尽量追求高保真的哦,甚至有人说“不能裁剪”,要的就是真实,要捕捉到当时的气氛,不能过多的修饰,和hifi似的。音乐很像哦。讲究hifi的玩家,也是摒弃一切音效、均衡器,减小一切失真,在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到还原真实。hifi和徕卡有个最明显的共同点,都很烧钱……。更有甚者说:“好设备决定音乐取向”。
“玄学家”和“科学家”
hifi圈和徕卡圈差不多,都充满了“玄学家”和“科学家”。i50mm自己还是相信玄学的,甚至越玄越玄有可能是真的。在听hif人声、古典时,换线确实能听出差别,而且不小。甚至音源决定一切也不是没有道理,一台便宜的cd光纤输出是能听出不如贵一些的cd光纤好的。另外,解码器真的可以让声场自然分离。前后级功放对音色的影响也很明显的,同样的弦乐,一台200的功放听出200的小提琴音色,用20000的功放能听出20000的音色,啥时候听听几十万的小提琴呢?
谁说器材不重要?
只是,时间,空间,钱袋子的平衡罢了。😢,不喜欢听古典,很可能不是喜好问题,也不是古典音乐本身的问题,往往是器材问题。别人咱管不了,森海塞尔hd600确实是个开启古典音乐的钥匙,对耳放要求还不高。用一个廉价流行重低音耳机是无法欣赏古典音乐的哦。hifi耳机是治疗古典恐惧症的良药。同时,徕卡往往是治疗街头摄影恐惧症的好方子。
磁带爱好者和胶片爱好者
每当按下磁带机的播放键,那熟悉的莎莎声就回到了耳畔,伴随着磁带不经意间的颤抖,除了听到音乐声,似乎还听到了时间的声音。胶片和磁带一样,都是天然带底噪的哦,但是这种底噪不是干扰,不是音效,而是画面的组成部分。所以在徕卡用户中依然有人玩胶卷,也有人依然听磁带。
狂躁贝多芬
当狂躁的时候可以听听贝多芬,释放一下压力。没必要喷这个器材不好,那个器材不行什么的,还是多听听,多静静。人啊,都有个毛病,一不小心就要说服谁,一不小心就要跟人论战,这世上哪有谁说服谁,都是谁乐意相信谁。远离争论,还是自己听自己的音乐、自己玩自己的相机省心。
徕卡之歌
有个用徕卡叫之歌的哥们,非要给他画个带耳机的简笔头像,要有耳机,要有表情,还要有肖邦的赶脚……,没想到这哥们选中了一个,还做成了热靴……。为什么徕卡用户很多都是音乐爱好者?
-
LEICA M ADVANCED PHOTO SCHOOL 徕卡m35毫米相机的摄影教材
LEICA M ADVANCED PHOTO SCHOOL 徕卡m35毫米相机的摄影教材 这本LEICA M ADVANCED PHOTO SCHOOL是徕卡m35毫米相机的摄影教材的英文版本。有了中文版本为啥还要英文版本呢?因为中文版本在很多关键要素上翻译出了问题,毕竟翻译徕卡的书,还是需要很深厚的旁轴相机、摄影的专业知识,否则英文再好,也会在一些说法上栽跟头。所以呢,i50mm遇到怀疑的地方还是会查看一下原文,然后发现,,,呵呵,翻译又错了。尽管如此,这本中文书依然是很好的啦,只是现在好像不太好找到啦。最近好像重印了哦。
LEICA M ADVANCED PHOTO SCHOOL 徕卡m35毫米相机的摄影教材 (更多…)LEICA M ADVANCED PHOTO SCHOOL 徕卡m35毫米相机的摄影教材 -
为什么说徕卡是有聚有散的终生朋友
leica magzine 那些说傻瓜胶片机便携好用吊打徕卡的,最后不玩胶卷了;
那些认定中画幅大画幅是王者的,只玩大画幅的,最后也难逃出掉的命运;
那些说徕卡不如微单值的,后来也认为微单不如手机,然后不再提摄影了;
而玩徕卡的基本上越玩越自由,越玩越不在乎值不值,
哪怕转手了,徕卡也一直在那里,像个朋友有聚有散,一生有你。
-
翻新旧文章中……
由于近期热心朋友总是在帮帮纠正错别字😳,话说改起来好费劲,😁,同时修改了一些老文章的排版。这就会造成百度爬虫大规模重新爬文章,很可能出现频繁挂机的情况。感谢发现挂机的朋友发个提醒哈,嘻嘻嘻。😁。估计得持续一个月左右。
-
锐意摄影器材转型影像文化传播
2020年锐意大老板老杨回国对锐意进行了大改革,早先的摄影器材转型影像文化传播了。实体店也从商业气息浓厚的大望路搬到了文化氛围优良的海淀区。国庆后终于有一天过去参观了一翻,目前有两层摄影作品展览室,展示的一些摄影家作品。隔壁是飞思ixg翻拍系统工作室,也是目前最先进的胶片数字化方案之一。
为了增加摄影文化的传播,还得知他们正筹备摄影教学课程,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普及摄影文化,而不是简单的摄影技法等。
另外老杨说非常欢迎影友把展览厅当成个“摄影师的歇脚地儿”,给线下见面提供个场地,哈哈哈。
地址:北京财智国际大厦c座1909。从走廊里远远的就能看到一幅国内大师的黑白山水摄影名作挂在墙上,走过去就是啦。
-
大师与徕卡之Fabien Baron
Fabien Baron 知道这个法国人Fabien Baron,还是因为zara home的一个expoure广告,Fabien Baron执导,里面出现了徕卡iiic和leica summitar 50 f2镜头。然后稍微挖掘一下发现,哈哈,他也使用,2014年发布的法国旗配色限量版X相机,名为“LEICA X Edition Moncler”,是德国徕卡与法国奢华羽绒服品牌MonclerMoncler合作推出的产品。
Fabien Baron带着这个相机穿着羽绒服跑到格陵兰冰山拍了一组照片,还办了展览,还出了书。
实际上Fabien Baron是一个成功的商业摄影师,他与名人,模特,造型师,摄影师和多达150人的摄制组合作拍摄,真是把摄影当成电影拍啊。
Fabien Baron Fabien Baron Fabien Baron (更多…) -
Aperture Magazine Anthology – The Minor White Years 1952-1976 光圈杂志25年精选
Aperture Magazine Anthology – The Minor White Years 1952-1976 在Aperture成立60周年之际光圈出版社出版了这本书,是该杂志有史以来的第一本重要著作选集,提供了其创建后25年内的杂志精选。包括了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人物文章哦,风趣幽默,理念至今都有指导意义。
这本书是在当年国贸地下二层的pageone书店看到的,但是由于太贵了,后来在当当打折时买的。幸亏买了,现在已经买不到了。很喜欢整本书的设计风格,看着就舒服,虽然英文不咋地,嘻嘻嘻。可惜的是pageone书店关门了,现在换成了西西弗书店。
有时候想想,在这个时代,可以想怎么摄影就怎么摄影,想看什么书就看什么书。人生不知足,何来的幸福。
Aperture Magazine Anthology – The Minor White Years 1952-1976 (更多…)Aperture Magazine Anthology – The Minor White Years 1952-1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