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过一家火爆的小店,门口的椅子是为午饭等座人设计的,离开饭点还有两个小时,椅子是空的。我走过去了,又走回来了,因为椅子的影子确实让我久久难忘。做别人的影子叫跟随,做自己的影子叫自立。
有人说所谓的胶片味道其实不过是扫描仪的味道,或者说扫描软件的味道。于是就有人问了,经过扫描的,还是胶卷照片么?
当然不是胶卷照片了,而是有胶卷数字照片。你别以为胶片时代的杂志都是暗房放大出来的,也是要先扫描之后才能印刷到书上的,实际批量印刷的画册也是胶片的数字扫描版。尽管扫描出来的是数码文件,我们依然能感受到胶卷味道。
选一款胶卷、选一种冲洗方案、选一种扫描仪、选一款软件,经过这一套流程下来,最终出来的照片怎么会跟数码CCD、CMOS咔嚓出来的一样呢?
你叫它是软件的味道也不对,叫它扫描仪的味道也不对、叫它药水的味道更不对,所以呀,叫它胶卷的味道最合适。没做,扫描出来的依然是胶卷的味道。
有一本书《胶片摄影的艺术》里面有详细解释胶卷多层乳剂成像原理,以及为啥跟数码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摄影。这里就不啰嗦了。
爱普生V700系列是性价比非常好,扫描135、120、4×5都可拿得出手,缺点焦点固定,锐度上有些损失,原配软件很烂不能用,要使用vuescan或者银快软件。整体来说,扫120以上都不错,至少在显示器上看很令人满意,对于面积较小的135来说是稍微吃亏一些的。综合来说,爱普生V600、V700、V800等等算是不错的入门扫描仪。过去的几年里,i50mm就是用v600、v700扫的。
哈苏易迈康属于高端工业级底扫,扫描出片那是没得说,对于输出大尺寸印刷是很合适的。但昂贵的价格让大多数人望而却步,属于款爷专用。
尼康5000ed扫描仪是i50mm最近开始使用的底扫。主要特点是:价格合适、可以整卷扫描、自动对焦、自带软件非常棒。扫描色彩更真实,颗粒也还原的更自然,有种重新认识胶片的感觉。扫描原图相2000多万像素,彩色一张150M,黑白50多M,于是把这些大图压缩成10M左右,重新做了个网站shop.i50mm.com放上去了。
尼康5000ED虽然有很多优点,但我只看重它一点,那就是整卷扫描。原长的整卷片夹是sa30,但是需要单卖,很贵,实际上可以把随机配的sa21稍微调整,就可以扫整卷。 (更多…)
susu40问我去哪里买真的B+W的UV镜,嘿,去官方旗舰店就行啊,第一不担心假货,第二价格真的不贵。可是哪家才是真的旗舰店呢?把我问住了,还真没收藏。每次我也得搜,他说不如把你的常用店铺列个表,这样每次买东西不就方便了么。对呀。
那天路过这个堵上的门洞,涂鸦画的真应景,但是单独拍个涂鸦也没啥意思。于是调整好快门,等待行人经过……
相机里装上胶卷,就不用考虑iso的问题了,在夜里,你无需依靠测光表,光圈只要大于等于f/2.8就行,快门放到1/15,肯定能拍出来,胶卷就是有这样的宽容度,特别是彩色负片。这点是数码相机做不到的,相同的设置,数码是拍不出东西的,数码相机必须提高iso到1600以上甚至要到6400。
如果说数码堵住了胶片之门,那么我们就在它上面作画吧,你会发现它的美。
这张使用的是普通至极的柯达gold200,扫描是冲扫店里普通至极的富士sp3000,如果换用尼康5000ed或者哈苏x5,画质还会有300%的提升。
昨天在书店翻看了一下歌手伍佰的影集《伍佰台北》,发现还是不错的。之前有些人说他拍的很普通,有些人说拍的像森山大道……似乎好评不多。也许是预期比较低,于是翻看了一下,嘿,我觉得这本影集还不错呀。
看一个人的影集,不是看单张照片的构图和用光,而是从头到尾的哗啦啦翻看,技术好不好先撂一边,我感觉到了真诚。哗啦啦翻看了十几遍,有些摄影师的影集技术再好,也只是教学样片而已,根本看不到你的内心。反而技术用的越多,越把自己隐藏的越好,我越觉得假。
没错,有普通的街道、有普通的行人、也有一些明星,是呀,这不就是伍佰的台北么?
在我看来,这年头还用胶片相机,嘿,就是不一般,至少从态度上来说,就是不一般。里面出现了伍佰拿着美能达tc-1的自拍照。哇哈哈,有意思。
伍佰就是那种高反差的人嘛。听听他的歌就知道了,表面有些阴郁,有些悲伤,内在却还深藏着一种坚强。乍一看,像森山大道其实不是重要的,翻一番,这一本下来根本没有森山的感觉,就是伍佰嘛。
我觉得很多人都是在摄影入门徘徊,总觉得摄影应该拍的高大尚,拿出一张来就得给你讲十个技术、艺术点来,这都是不对的。摄影就是生活,普通的要有,特殊的也要有,有多少,那就是你的生活。最后,我觉得伍佰这本《伍佰台北》,是一本非常出色的个人影集。如果你想看技术教程,按我劝你趁早别买,如果你想看看伍佰的台北,那么恭喜你,这就是伍佰的台北。
我是在前门pageone书店看的,那里不能用会员卡原价99,网上55就能买到,哇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