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车面条

    leica 0-series

    街拍不用去国外,走到马路上一切都摆在那里,就好比丰盛的自助餐。接下来的问题是吃哪个?吃多少?

  • 偶遇摄影师之——韩继伟

    韩继伟

    偶遇

    央视大楼下,一位带着闪光灯街拍的哥们,让我想起来了Mark Cohen。另一位开闪灯贴脸的大神。于是过去与他攀谈,得知他的照片不但是“入侵”式的,还把对方从背景里暴力的剥离出来了——暴力入侵。哇哈哈! (更多…)

  • 大眼圈

    leica cm

    光圈跟眼镜一样,越大越好看,越大越容易掉。
    “老姐”
    “老妹儿”
    “此路多珍重”

  • 屌丝我最大

    leica 0-series

    一个真正对摄影器材有领悟的人必定是个屌丝,内心经历捡到便宜的快乐、咸鱼上摄影器材的诱惑和难以割舍的转让。玩器材,必须经历买到坏机器,否则便不能称为玩过器材。

  • 赶紧做个笔记

    leica m3 + summicron 50 f2

    林语堂说:“生活所需的一切不贵豪华,贵简洁;不贵富丽,贵高雅;不贵昂贵,贵合适。”
    i50mm说:徕卡最合适,街拍最高雅。这话最简洁。
    你应该掏出本子,把这两句都记下来。

  • 抓的潜力

    leica m3 + m21 f4

    抓拍是什么?
    抓得到的要抓,抓不到的借助工具也要抓,两手都要抓,没什么难的,谁都有抓的潜力。

  • 人民文学《鲁迅影集》

    这本书收录了很多鲁迅的照片,鲁迅曾经也是super star啊,确实不得了。向鲁迅致敬,这本书对摄影没有多少价值,对文学价值更高,特别是崇拜鲁迅的人。

    人民文学出版,适合收藏。如果页数再多一些,就更好了。

  • 胶卷里的AK,福马fomapan 100

    福马fomapan 100

    整体感觉,片基稍微薄一点、通透度高、好扫描。但是比较讨厌的是什么呢?它标号都是按半画幅机标的,也就是说一卷竟然标出了70多张,感觉不够严谨,而且iso是多少都不标在片基上。但这个来自捷克的卷,实际使用却相当不错。

    颗粒感

    fomapan的iso100并不是特别细腻,甚至有人说他是100度胶卷里最粗糙的。但我觉得也不完全对,fomapan的颗粒往往出现在高光过曝时,如果测光减少一些,让画面暗一些,配合fomapan的高反差,颗粒感并不是很明显。 (更多…)

  • 工匠与艺人A&A WCAM 7500N单肩包低调的奢华

    工匠与艺人A&A WCAM 7500N
    如果说人生是个旅行,那一定少不了一个包。我使用最久的是白金汉Hadley Pro,这个包可以容纳一台macbook pro,和两机两镜,再配上一些胶卷。但是最近不带电脑了,突然觉得这个包有些空,有些大,想找个小一些的轮换包。

    Artisan&Artist品牌

    摄影背包千万万,符合徕卡审美的就那几个,俗话说好马得配好马鞍嘛。白金汉算是老牌经典,ONA算是新贵,更有以时尚设计见长的工匠与艺人,英文是 Artisan&Artist,简称AA。
    我个人非常喜欢AA的丝绸背带,那个很软,收放都很方便,虽然贵点,但确实找不到满意的替代品。便宜的绳子背带价格是AA的1/10,登山绳太硬扎脖子,棉绳起球粗糙,这些适合实用,配合单反、微单什么的,作为干活工具很好。(其实布列松用的是鞋带当背带)。 (更多…)

  • 玩徕卡,去街拍,走正门

    leica m3 + m21/4

    我本来不是一个爱摄影的人。我是个爱鼓捣器材的理科生。电子爱好者。我把相机当成电子产品看,跟电脑、ipod、手机、耳机一样,并不主要拍照。
    直到有了徕卡,有了街拍,哇塞,打开了摄影之门,尽管有些人觉得这是偏门,才不是呢,街拍才是正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