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在马路上,对面走来赶路上班的人群,吃惊的发现就像自己在照镜子。记得刚上班时穿的西装革履,要把自己装扮的显得成熟。现如今要把自己穿的嫩一些,哪怕是西装革履,也留一头个性的发型。漫步在京城CBD,把擦肩而过的场景记录下来。日子就这样过着,一卷一卷的拍着照片,抽时间自己冲洗,然后在夜深人静时写下文字。就这样,这些照片完成使命,全都进入硬盘和胶卷袋睡觉去了。
田忌赛马讲的是,拿自己的中等马对战敌方的劣等马,拿自己的优等马对敌方的中等马,然后放弃对抗敌方高等马,以小优势获取胜利。蔡司ZM镜头就是走了这样一步棋:一般是f2.8光圈、F2光圈,超高的成像素质,价格是徕卡的零头。ZM直接放弃对抗徕卡高端的f1.4、F1.0、f0.95光圈系列,做工处于福伦达之上、徕卡之下。
继续阅读徕卡副厂广角蔡斯ZM25/F2.8 的使用体验当时还是初春,阳光明媚但很冷。记得当时又是过红绿灯,我总喜欢抓着相机过红绿灯。正在那我拍下了这张电动车恋人,女孩紧紧依偎在男孩的肩上,恰到好处。我不想打扰他们的二人世界,这多亏了徕卡M3轻柔悦耳的快门声。
又是过红绿灯,一如每一天经过的无数红绿灯。我总喜欢在等待期间寻找“猎物”。我喜欢在路口遇到各种个样的人,喜欢此时周围的气氛。忽然来了一队自行车,都刹车停下来。我赶紧拿起相机,就在同时,一位骑手对我转过身,默契的对着镜头伸出了大拇哥。而此时我才发现,骑手头带GOPRO,录像呢,他把我也录下来了……
在M口镜头里,徕卡M是一线大牌、蔡斯ZM是二线名牌、福伦达VM是三线贴牌。但也许,未来不是这样的。因为使用福伦达这个品牌,就说明确善能不是玩票的,是要传承福伦达的精神哦,而福伦达的精神可不是三线杂牌哦。
福伦达nokton VM50 1.1虽然是大光圈,却很少受到徕卡迷的追捧:成像没有徕卡味道、做工不如徕卡精致,更主要的是情怀配不上徕卡机身。有诗为证“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放着徕卡金樽不用,用铁樽是一种浪费。使用副厂头街拍,哪怕是浪费,我也想体验一番。这只镜头持续用了大概有半年多呢。我觉得它虽不是大杯金尊,但大杯金尊也没比它耀眼多少哦。
继续阅读谁说便宜没好货?福伦达nokton VM50 1.1上次写了一篇《徕卡M相机对焦姿势和对焦方法》,没有提到景深标尺的问题。本来想在那篇文章后面补充上去,晚上整理的时候发现内容其实还是蛮多的,就单独写一篇吧。
现代单反自动镜头几乎都不再有景深标尺了,高端镜头顶多在镜头上方开一个橡皮条大的窗户,小窗户里面会有景深标尺。徕卡镜头从古至今都有景深标尺的,因为徕卡镜头的精度非常高,按照景深标尺估景深还是很准的。
得提一下,“盲拍”不等于“f16光圈+超焦距把对焦环打到头”,从来没这样拍过,因为街拍我从来不用比f5.6还小的光圈,基本全开+ND减光镜使用。在街拍中大部分都是估焦拍摄的,快门得保持1/360或者更快,得用大光圈,这时靠的都是景深标尺。
本文图片示意了M50 1.4 e43在全画幅上的景深标尺和图片景深之间的关系。大概的景深是从数字上估计出来的,并不代表科学测量。从对焦行程上看标尺从1m-无穷远,距离越近景深越小,从1m-5m的刻度占了标尺的75%长度,从1m-10m几乎占了90%的长度。而街拍对我来说基本不会拍超过10m的东西。
下图:标尺中心指到1.2m处,光圈F4,基本上从1.1米到1.25米可以获得0.15m的景深范围。
下图:标尺中心指到3m处,光圈F1.8,这是一个非常考验盲拍的设置。因为3m大光圈下景深范围不超过0.2m,也就是说你只能有一个手掌多点的误差。而且你和被摄者都可能移动,这个距离是要考虑移动速度进去的。整个过程就像打飞靶,而且是骑马打。所以这种拍法没法保证100%都中标,这很正常,玩摄影得包容这些。